更新日期:2011/12/13 22:22:11
學習次第 : 進階

了義炬·緒論 一、敍述和背景

英文本了義炬”(The Torch of Certainty)是一部加注的譯本,藏文原書(Nges-don sgron-me)作者是姜貢康著仁波切(Jamgon Kongtrul Rinpoche,1813-99),內容包括四加行的修行開示和理論闡釋,四加行就是西藏佛教噶舉派最基礎的修持法門。
了義炬是一部論著,注解第九世Gmb妄去多傑(Wo-ngchug DQrje)所著的根本法本(“root”text)簡軌俱生契合導引”(Lhancig skyes-skyes-sbyor khrid)。依據德松仁波切(Deshung Rinpoche)的說法,後者是第九世Gmb三本同性質著作中最簡短的一本,最長的一本是法身直指(Chos-Sku mdzub-tshugs),長度居中的是了義海”(Nges-don rgya-mtsho)
藏文本了義炬的最後一節,介紹大手印(Mahamudra)的教理和修行開示。這一節在英文本中並末譯出。
在整本書中,姜貢康著都是以半白話的文體寫出,他運用不規則的藏文拼字、文法和句型,這是在古典西藏著作如岡波巴(Gampopa)解脫莊嚴寶論”(Jewel Ornament of Liberation)中,所看不到的。
卡盧仁波切(Kalu Rinpoche)認為,了義炬是噶瑪噶舉派對修行所做的通俗閉示(thunmonggi gdamsngag)
了義炬並不是供人在實際修法時讀誦的法本,而是根據需要在修法之前或在修法各座之間研讀的。第九世Gmb浪遊聖道之車”('phags-lam bgrod-pa'i shing-rta),才是在修法各座中高聾誦念的祈請文,但並未收納在這本書內。
在我們敍述修行方法之前,讓我們對西藏佛教敦派的住質、噶瑪噶舉傳承和姜貢康著的生平作一簡單說明,將是有幫助的。
西藏佛教教派的性質
在西藏佛教中,一個教派的成立,是依據幾個因素來認定的。依西藏上師的說法,最重要的第一個因素就是傳承”(lin-eage)。一個教派的中心傳承(central lineage),包括上師的延續,從釋迦牟尼佛開始,經過印度諸大師,以至於當代西藏諸上師,他們以口頭和文字傳遞教義。在主要教派中,也有各種特殊傳承,傳遞該教派特別強調的修行開示。這些特殊傳承只構成中心傳承的一部份而已。
第二個因素,就是這些傳承上師所開示的口頭和文字教義。包括權威性的印度和西藏論典(shung,zhung)、注解、法本和儀軌。
一個教派也可以依共特殊的修行方式來認定。例如,特別強調禪定的噶舉派(白派),一般稱之為禪修的傳統(meditativetradition,sgrub-brgyud);噶當(Kadampa)或格魯(Gelugpa)(黃派),則為心智修練的傳統(tradition of intellectualdiscipline, blo-sbyong-brgyud)
另一個用以辨別教派特性的方法,是僧尼居住、研究和修行所在的寺院團體。一座寺院通常就是該教派的行政中心,也是他們的典範。西藏的四個主要教派中,每一個教派都有幾十座寺院,其他小支派似乎只有一或二座寺院。
最後,一個教派還要依其精神領袖來辨別,他往往是一位高階層的轉世活佛(tulku)
噶舉派
雖然早在西元第六世紀,西藏就有佛教,但四大教派——寧瑪(紅派)、薩迦(花派)、後來併入格魯(黃派)的噶當和噶舉(白派),卻一直要到第十一世紀才出現。
噶舉的傳承始於金剛持佛(Buddha Vajradhara或名多傑羌(Dorje Chang),他是無上圓覺的象徵。金剛持與釋迦牟尼佛不同,他不是一位歷史上的化身佛,而是許多無所不在的覺者(法身佛)之一,不停地加持眾生。所有噶舉派弟子都要把他們的上師觀想成金剛持,以接近佛,並圓成上師與弟子之間的關係。
噶舉傳承的第二位祖師是印度的大成就者(Mahasiddha)諦洛巴(Tilopa,988-l096)。他藉禪觀和其他殊勝的方法,直接從金剛持接受開示。
第三位祖師是印度的那諾巴(Naropa,101611OO),他是經過諦洛巴用長期苦難折磨考驗過的弟子。
從諦洛巴和那諾巴產生了噶舉派特有的禪修法:那諾巴六瑜鉚法(the Six Yogas of Naropa,Naro'i chos-drug)和大手印(MahamudraPhyag-rgya-chen-po)
噶舉派的最初二個支派,起於那諾巴的二位西藏弟子。第一位是瑜珈行者袞波(Khyungpo,the yogin,1OO2-64),他創立香巴噶舉(Shangpa Kagyud);第二位是大譯師瑪爾巴(Marpa,the translator,1012-96),他創立達波噶舉(DagpoKagyud)。我們將只介紹後者。
瑪爾巴是一位在家人,他向道心切,不惜花費钜資歷盡艱難地前往印度求法,前後共達三次。每次他都得到重要的口訣和法本。他和那諾巴的重大會合(這是諦洛巴曾經預言的),激使他成為金剛乘在西藏的主要宏揚者。
瑪爾巴把那諾巴的開示再傳給幾位弟子。最著名的是密勒日巴(Milarepa,1052-1135)。密勒日巴早年曾使用過破壞性的役魔巫術(譯按:那黑教),為了贖罪,他必須對表面上似乎是很殘酷無理的上師,做幾年痛苦而令人心碎的勞役。每當密勒日巴開始絕望時,瑪爾巴就給他一點希望的暗示。因此,密勒日巴堅持了好幾年。最後,終於求得他所企盼的口訣,他終生一個人苦修,寫作著名的歌集和教理。
密勒日巴最有名的弟子是岡波巴(Gampopa),又名達波拉傑(Dagpo Lharje,1079-1153)。他創建了許多寺院,包括達波寺(Dagpo)在內,噶舉派的一個支派也就以達波為名。岡波巴先接受噶當派教義和戒律的徹底訓練之後,才成為密勒日巴的弟子。密勒曰巴把傳自諦洛巴、那諾巴和瑪爾巴的修行方法都教給他。岡波巴“……殊勝地融合了噶當派的教理和大手印的經驗,兩個支流終於合而為一。直到今天,噶舉派的作家仍然大量引用岡波巴的巨著。
岡波巴的四位大弟子,創立了達波噶舉的支派,這就是一般所說的四大傳承和八小傳承。
四大傳承是由岡波巴四位親傳弟子所創立的。
(一)噶瑪噶舉(Karma Kagyud),由杜松欽巴(Dusum Khyenpa,1110-1193)創立。
(二)拔戎噶舉(Baram Kagyud),由拔戎巴違摩妄去(Barampa Dharma Wongchug,約11OO年左右)創立。
(三)蔡巴噶舉(Tshalpa Kagyud),由宗著巴(Tsondragpa,1123-94)創立。
(四)帕木噶舉(Phamo Kagyud),由帕木竹巴(Phamo-drupa,1110-70)創立。
八小傳承是由帕木竹巴的弟子們所創立。
(1)止貢噶舉(Drikhung Kagyud)
(2)達壟噶舉(Talung Kagyud)
(3)綽浦噶舉(Tropu Kagyud)
(4)竹巴噶舉(Drugpa Kagyud)或托竹(Tod-drug)及其支派:
(5)下竹巴 (May-drug)

(6)中竹巴 (Bar-drug)
(7)南竹巴(Bar-ra)
(8)上竹巴 (Lho-drug)
從它們在第十二、三世紀出現開始,直到中共於一九五九年佔據西藏為止,這些支派一直都活躍於整個西藏。某些教派,尤其是噶瑪噶舉和竹巴噶舉,目前在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和蘇格蘭都有道場。最近十年出現在歐洲和北美洲的西藏佛教中心,大部份是由創巴仁波切和卡盧仁波切二位(1)噶瑪噶舉派上師所建立的。
噶瑪噶舉派
噶瑪噶舉派是由第一世法王(Gmb)杜松欽巴所創立的。法王是噶瑪噶舉派的最高活佛和精神領袖。卡盧仁波切說,法王也是所有噶舉支派的最高精神權威。因此,他主持重要的儀式,並負責鑒定和印證所有重要的噶舉派轉世活佛。
噶瑪噶舉的弟子認為,法王在宗教上的地位,與格魯派的領袖DL喇嘛相等。兩者都是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而且,兩者都被稱為如意寶”(Wish-fulfilling gem,yid-bzhin nor-bu)。但,不像DL喇嘛,DB法王與西藏政府並無正式關係;也就是說,他不是另一位西藏統治者松贊岡波(Songtsen Gampo)的化身,所以他不是西藏的象徵。
雖然,DB法王的主道場(official seat)是在西藏中部的族普寺(Tshurpu),但是,歷代法王大都降生在西藏東部的康(Kham)地。目前,法王的主道場是在錫金的隆德寺(Rumtek)
在精神和政治方面,法王對康地的影響極大。許多法王都會輿中國維持外交關係,並受中國皇帝的冊封。
法王被稱為戴黑冠者”(Wearer of the Black Hat)。這頂黑色金剛寶冠就像教主的寶冠一樣,是精神權威的象徵。原始的黑冠,據說是用十萬個空行母(dakinis)的短髮編織而成,然後呈獻給桂松欽巴第一世法王。
卡盧仁波叨說,這頂黑冠,非有大功德者是看不見的。明成祖賜贈第五世DB法王德新謝巴(Deshin Shegpa,1384-1415)一頂用實物仿製的黑冠,讓每一個人都可以看得見。據說,只要看黑冠一眼,就能保證來世生於人天(2)
圓寂不久的第十六世法王,於一九七四、一九七六、一九八
(中文譯者按實際情形增添一九七六、一九八),在東南亞、歐洲和北美洲舉行金剛寶冠法會(The Black Hat Ceremony)時所戴的黑冠,就是明成祖所賜贈的那一頂仿製品。金剛寶冠法會是法王的主要法會,他重複著空行母最初為杜松欽巴所做的加冠禮,用以肯定每一世法王在噶瑪派傳承中的地位,並祈求該傳承之本尊觀音菩薩慈悲加持。
法王到目前為止,已經轉了十六世:
第一世 杜松欽巴
(Dusum Khyenpa,111O-93)
第二世 Gmb
(Karma Pakshi,1206-83)
第三世 讓炯多傑
(Rongjung Dorje,1284-1339)
第四世 柔必多傑
(Rolpay Dorje,134O-83)
第五世 德新謝巴
(Deshin shegpa,1384-1415)
第六世 通瓦敦丹
(Tongwa Dondan,1416-53)
第七世 卻著嘉措
(Chodrag Gyatso,1454-l506)
第八世 米卻多傑
(Michod Dorje,1507-54)
第九世 妄去多傑
(Wongchug Dorje,1556-1603)
第十世 卻英多傑(Choying Dorje
1604-74)
第十一世 也協多傑
(Yeshe Dorje,1675-1702)
第十二世 絳曲多傑
(Jongchub Dorje,1703-32)
第十三世 堆督多傑
(Dudul Dorje,1733-97)
第十四世 德卻多傑(Tegchog Dorje,1797-1845左右
)
第十五世 卡洽多傑(Khakhyab Dorje,1845左右
-1924)
第十六世 讓炯日必多傑(Rongjung Rigpay Dorje,1924-1981)(1981為中文譯者所加) 

上列十六位法王中,有幾位是政治家、作家和教師。
第十六世法王,受教育於族普寺,生前居住於目前噶舉派的首刹——錫金的隆德寺。
其他噶舉派的主要活佛,包括暇瑪仁波切(Shamar,Zhvadmar Rinpoche)或稱紅冠仁波切、錫杜仁波切(situ Rinpoche)、嘉刹仁波切(Gyaltshab Rinpoche)及巴悟仁波切(Pawo Rinpoche)。在歷史上,暇瑪傳承曾統治過西藏中部;十八世紀末,第九世暇瑪巴因勾結尼泊爾入侵,就被罷黜了。第十六世法王恢復暇瑪傳承。現今的暇瑪巴生於一九五
年代初期,目前居住於隆德寺。
歷代法王和大部份主要的噶舉派活佛,共同構成如意寶金念珠”(Golden Rosary of Wish-Fulfilling Gems)——大手印上師的噶瑪噶舉傳承。法王的上師或入室弟子,有一些也包含在這個大手印的傳承裏。例如,本書作者因為他是第十五世法王的上師,所以也是大手印傳承之一。
姜貢康著上師略傳
姜頁康著上師(Jamgon Kongtrul,181399)博學多聞,著作等身,作品內容涵蓋所有的傳統西藏學術。珍史密斯(Gene Smith)稱他為西藏的達文西,在他故鄉東藏的康地,他也是一位很受人尊敬的醫生、外交家和政壇顯要。
康著在接受佛教訓練之前,由他名義上的父親——笨教喇嘛朔南貝爾(Sonam Pel)施以徹頭徹尾的笨教(Bon即黑教)訓練。康著相信他的自然父親(natural father)是佛教喇嘛勇朗夭忍(Yungdrung Tendzin)——著名的袞波系(Khyungpo)傳承上師。
康若最先接受甯瑪傳統的訓練,一八三二年受戒於佐欽寺(Zhe-Chen)。不過,為了在八邦寺(Palpung)任文職的資格,第二年他又受戒為噶瑪噶舉派的喇嘛,這種規定的“……繁瑣和派別意識頗使他感到沮喪……
第二次授戒是由錫杜貝瑪寧傑(Situ Padma Nyinjay,1774-1853)主持,康著在了義炬中,奪之為根本上師。他賜給康著的法名是阿旺圓頓嘉措(Ngawong Yontan Gyatso),本書即以此法名題簽。

未滿三十歲,康著就已經接受了六十位不同派系傳承的教法和灌頂。大約在這時候,他被印可為活佛,此舉或與政治有關。
康著像笨教和寧瑪派的上師一樣,也承認伏藏(terma)(3)的真實性。一八五五年,他由伏藏師(terton)卻舉淩巴(Chogyur Lingpa,1829-79)印可為伏藏師。
他和康地的學者蔣揚欽哲旺波(Jamyang Khyentse Wong-po182O-92)合作,共同發起不偏見或稱利梅”(RimayRismed)運動,這種運動的先驅可以追溯到第十四世紀。這個宗教和文化的復興運動,其出現有一部份應歸因於幾世紀以來,西藏閉鎖式教派影響力的日漸衰微。其信徒並不須放棄本來的教派或修學重點,而是同等尊重所有教派的喇嘛和教義;因此可以研究不同的教理,從事不同的修行。不偏見運動吸引了很多的著名學者,他們的著作都具權威性,至今仍為許多西藏上師,尤其是寧瑪和噶舉兩派的上師所使用。
在康地政教戰爭的許多事件中,康若扮演著調停人的角色,後來,變為主要的政治領袖。雖然處於混亂的局勢中,他依然寫了九十多部書,闡揚寧瑪、噶當、薩迦、希解、笨教,及噶舉派各支派的理論和修行。在某些被稱為利梅巴(Rimaypa)的著作中,他分別以各教派的觀點來討論不偏見運動。
他大部份的著作,都搜集在五寶”(The Five Treasures,mDzod-lnga)一書中,此書於十九世紀末,由八邦寺印行。藏文本了義炬出版於一八四四年,就是他早期的著作之一。

[注釋]
1、卡盧仁波切也是香巴噶舉派的上師;事實上,他是該派唯一現存的全部傳承持有者。
2、這是DB法王舉行金剛寶冠法會不久之前,卡盧仁波切於19741011在溫哥華的一場公開演講會上所做的表示。
3、伏藏是以當代詞表達佛教教理的法典。根據傳統的說法,蓮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把佛教傳入西藏時,著作了伏藏,並藏諸名山以佚聖人,在必要時才又伏藏師重新發現和宏揚。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