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2/14 22:22:22
學習次第 : 進階

了義炬·第一章 四共加行 六、結論
塔湯仁波切

在任何有關開悟的次第道開示中,都可發現四共加行。我們的說明,是以阿底峽(Atisha)體系為本,叫作為三種熱望宗教的人而設的次第道。這是仰米達波(Nyamme Dagpo)綜合噶當派和大手印二支體系而苦心發展出來的。
如果你不以不屈不撓的毅力修四共加行,則結果只會加強你的八世法”(23),而不能對接下來要修的四不共加行有所助益。
整個佛法的根,是從心理上棄舍此生的俗事。但一直到現在為止,你所有的宗教修持,都還沒有摧毀對此生的貪著。你的心還沒有離開欲望。你還沒有放棄對親友侍從的渴望。你甚至還不會稍減對食物、衣服和談話的欲望。你抓不著運用善業的要點;你的人生方向錯誤!你不考慮你的修持已經減弱了多少煩惱,只想到你已經用功了多少歲月。你檢查別人的錯誤,卻不反省自己。你為你所擁有的每一項優點而驕傲。你的思想失落在名譽和娛樂等瑣事上。你耽於無意義的閒談之中。你想像你已經把宗教和世俗成就結合在一起了,而事實上,什麽目標也沒有達成。你自始就未曾思量過無常,因而為你自己愚昧的心識所把持。
止貢(Drikhung)尊者曾說:“四共加行比修大手印還深奧。”(24)因此,在你的生命中注入四共加行(即使是少量),也勝於修現行四部密績(tantras)中的誦念和禪觀。
馬馬虎虎修持佛法的人,只是在自欺欺人,浪費人生而已。
總之,如果缺少出離輪回的決心,即使是在深山修行,也只能累積成山邊的一大堆糞便而已!所以思考一下輪回的苦和隨時你都會死。然後,不管你關心的事務多紛雜,縮小它們的範圍!
初發心學佛的人,如果魔羅從中阻撓的話,信心就會減退。檢查上師或道友的錯誤,就是魔羅附身的徵象。這種人注意到大多數修法老的嚴重錯誤,與一般凡夫(非宗教修持者)為伍,不熱心修持,滿足於世俗欲樂,不虔誠恭敬三寶。這種人必須想到上師和三寶的崇高品性,學習把修持佛法的人看成是純潔的。看出別人的壞品性,就表示你自己的行為已經不純潔了。這就像從鏡中看到你自己的髒臉。

不要與凡夫為伍,也不要聽他們說話!記住世俗欲樂的缺點!如果沒有信仰,就不會發展的品性。因此,開始作任何宗教修持之前,都必須先有信仰。雖然信仰有很多種,但對三寶的深信心和虔敬心,則是一切信仰所共有的。
經驗生死無常、病、魔和意外事件;聽一聽聖人的修行傳記和佛陀的本生故事,都可以促進信仰的發展。在日常思想中反覆思考它們以產生信仰。
有些人在上師面前表現信得很誠,一離開上師就不信了。有時侯他們有信心;後來又喪失了信心。當他們收到想要的開示或禮物時,或為病魔或其他不幸事件所折磨時,他們就有大信心。過後,他們又沒信心了。他們對某一位根本上師或某一種妙法沒有專一真誠的信心,卸常常棄此就彼。
請你不要有這些毛病,學著發展亳不動搖的信心,停止追求外在的事物,把上述開示消化在你心中。然後,當某些宗教特質在你生命中產生時,你將可以真正瞭解這些開示,你將可以絕對把握住佛法。如果你再想到上師的仁慈,你將不期然而然地對他產生虔誠和恭敬心。結果,與修行有關的一切崇高品性,都將在你身上自自然然地產生。
[注釋]
1、瑪而巴(1012-97),他的第子密勒日巴(1014-1123)及其法孫達波或稱岡波巴(1079-1153)三人,是佛教傳入西藏早期的重要人物。杜松欽巴(1110-93)以他們的著作為基礎,創立了噶瑪噶舉派,杜松欽巴被公認為第一世GmbDB法王。
如意寶金念珠屬於大手印系,其根源為金剛持佛(多傑羌)-噶瑪噶舉派無上正覺的象徵。
錫杜貝瑪寧傑(1774-1853)是姜貢康著的象徵。
2、欲界神只迷戀世俗欲樂,色界和無色界神只則陶醉與微妙的禪悅。
3、所有誓願都包含一個主要的條款或。違此條款即是破戒。
4、所有神聖的誓約和承諾,大乘稱為,金剛乘稱為神聖誓約神聖契約。包括:()對上師的誓約,接受開示或灌頂時就成立。()弟子接受灌頂時與本尊(見第二章注(9))所形成的誓約。此後,那位本尊及其觀想將是他修行的重心。
5、辟支佛只為自己而修定求取正覺。在大乘裏,他的位階,僅次與説明眾生成佛的菩薩。
6、這種傾向來自無明,而無明是有情眾生的基本特徵。無明會產生三種煩惱;貪、瞋、癡,並由此引發惡業。
7、魔羅的定義有三:()妨礙宗教修持的因素。()危害信仰的魔鬼。()根室[H.V.Guenther]在解脫莊嚴實論一書[英文原本199~200頁],描述四魔羅為:“……損害生命的某些限制性因素。
8、不貪、不瞋、不癡。

9、神通有六種——身如意通(如變化已身為無數身、穿過牆壁等)、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痛、漏盡通。
10、積福(Accumulation of Merit,bsod-nams-kyi tshogs)和積慧(Accumulation of Awareness,ye-shes-kyi tshogs)合稱二資糧。指有福德的行為;“指智慧,觀法實相。二資糧是高深禪修的先決條件,詳見第四章。
11、占卜和驅邪是標準的西藏醫療方法。首先,以占卜找出致病的魔鬼,然後再用驅邪術趕走病魔。
12、在西藏高原地區,藏人的習俗是把屍體拋棄野外味食兀鷹。
13、中陰身是死後和入胎前所經歷的境界,此時一般人依過去的業而活動,不能運用意志力。這種被驅策和無助的情形,就好象羽毛(個人)被業力的風吹來吹去。對這些經驗有準備的個人,並非束手無策的,他可以直接從中陰身開悟,不必投胎輪回。
14、由於我們的無明和煩惱,事物通常在我們眼前呈現歪曲的形象,在危急時,歪曲的情形尤其嚴重。
15、一味”(one-valueness)境界是大手印四種悟證次第的第三次第,據那諾巴一書的英文譯者根室說:
一味是萬物似無一物的經驗,但不是說凡現象皆虛妄和不需要認真行事。反之,一味是對若干人生遭遇所自然產生的開心。這種開心的過去的修定過程中,已經清除了對所有既得權益的關懷,因此,更適於有益的活動。不過,……這個境界並非大手印最終的證悟。
16、究竟實相不是我們能夠以觀想來瞭解的東西,它是空的或開放的。

17、懷疑究竟相就是懷疑實相的本性,會使凡夫把各種連接鬆散而變化無常的生命因素,視為構成一個具體、單一而不變的自我。這種誤解會助長煩惱,從而做出支持非存在的自我之不良行為。
18、修定而無結果,卻把此時的心靈一片空白,誤以為證悟了空(心的本性,就是噶舉派所說的究竟實相),即是曲解或偷竊佛性的精神。
19、特別是動物。殺害人類比殺害動物還嚴重。
20、這五種衰相是:“……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
21、第一種苦是痛苦的經驗本身;第二種苦是快樂經驗瞬間即逝所引起的焦慮;第三種苦是隱含在輪回之中的苦,因為所有在六道輪回的眾生,最後必然會經驗到本節所闡釋的苦。

22、五陰是個體生命的五種心理和生理要件。包含外在和內在的因素:色、受、想、行、識。
23、所謂八世法就是八風;利、衰、譽、毀、識、稱、樂、苦。
24、對初機來說,四共加行遠比深一層的大手印觀想容易學,因此也就更有效力。所以,四共加行是修大手印的主要先決條件。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