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5/02 07:57:50
學習次第 : 初階

地藏經法研究

吳立民

序言

釋迦正法中,文殊表大智,普賢表大行,彌勒表大慈,觀音表大悲,唯一藏表大願。"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度盡六道眾生,而無一眾生可度者"。此種大願,是融會大智大行大慈大悲大願,是當裟婆世界六道眾生之機之大願,即是世尊之理想遺願,又是諸佛菩薩之共同心願,是以釋尊以六道眾生再三殷勤囑託之地藏也。唯斯地藏菩薩大願,是以特殊行願境以表諸佛菩薩之別願,正如普賢以特殊大行以諸佛菩薩之通願一樣,故同稱為大願王也。緣起性空為佛法之根本教義,地藏菩薩經法以度六道眾生為行願境,從業感緣起上證明般若之空不空;上供下施為佛法之根本行持,地藏菩薩經法以度七世父母興供施,從根本上教孝、教施、教願、教信,教人腳踏實地、現前起修。所以地藏經法是一部圓融大小、顯密、世出世法之大法也。

  地藏菩薩本願經,從唐實叉難陀譯漢以來,代不絕傳。九華山地藏道場開發後,地藏信仰愈來愈廣,地藏經法影響也愈來愈大。但過去弘揚,或判為小乘,或收之密部,唯清靈?判為法華後涅槃前而為之科注,堪稱允當。近代疑古,又疑為偽經,信者不了以焉。二學園掌法顧淨緣為度亡母亡弟,發願弘揚地藏經法,因而著有《地藏菩薩本願略釋》、《地藏菩薩本願經略釋》。對地藏本願經法,闡幽發微,多明學人所應注,發前人所未發,實修學地藏經法之根本法本也。余對先師經法,亦曾侍講侍修,感應現前,真實不虛。一九九五年夏,應淨慧法師之請,大河北趙縣柏林寺講地藏經法,賴肖梅女士根據錄音整理,李家振、徐蓀銘、胡給新、岳小丁、藺湘東諸先生為之校排,夢一法師、羅國添居士等贊助,終使《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定稿,可用緣師《略釋》之補充。餘因是將《略釋》、《講記》合而為此本《地藏經法研究》,用申供養,報諸恩處,志其緣起,藉謝各方,如有功德,普皆回向。

吳信如
一九九七年一月十五日於北京

 

作者簡介

吳立民,號吳明,法名信如(1927)年生。祖籍湖北陽新,自幼隨湖南長沙二學園掌法顧淨緣修學,並承傳東密、藏密法要,通儒、釋、道三家,畢業于湖南東安耀祥書院並從事教學。曾任湖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政協秘書長、省政協文史委員會主任、船山學社社長等職,現任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兼研究員、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中日友好協會理事、中國茶禪學會秘書長,主辦《佛教文化》、主編《佛學研究》雜誌至今。著有《船山佛道思想研究》、《佛教與中國文化》、《佛法禪定論》、《藏傳密教與人體科學》、《周易象數研究》、《藥師經法研究》、《地藏經法研究》、《印度古代學術思想述要》、《藏密大圓滿發微》等。受趙朴初會長之托,為北京佛牙塔地宮莊嚴設計。1994年破譯陝西扶風法門寺佛指舍利塔地宮唐密曼荼羅。應法門寺靜一法師之請,為法門寺地宮莊嚴設計,並為法門寺博物館設計唐密文化陳列館,專著《唐密曼荼羅》一書。曾應日本真言宗十八派總部邀請,在日本智積院講演唐密曼荼羅,對佛教界及學術界影響很大。近年來兼任中國佛學院教授,帶研究生。主持編輯《佛藏輯要》、《中國佛教文化叢書》等,並應邀去法國、新加坡講學。

 

地藏菩薩本願略釋 

二學園方丈顧淨緣講

二學園開山壇護菩薩戒弟子顧淨根侍講

  南無地藏菩薩!願垂恩光加持我,略釋大悲無盡願,普勸含靈起信仰。

  略釋曰:諸佛菩薩,各有本起清淨因地願行,阿彌四十八願,藥師大願二十。佛佛有願,故西極樂而東琉璃,則藥師決非阿彌;願願同佛,故藥師亦接引西,則琉璃原通極樂,此誠不可以俗諦分。當知一工依正四大虛空,山海日月,無非如來藏性一實境界,此更不可以冥諦合。當知日藏、月藏、須彌藏、虛空藏、天藏,隨以一法觀證實性,圓融一切法,為諸大菩薩。如是則地藏菩薩,自有其本願,自有其因行。皈依地藏者若不審地藏本願之所在,將何以發心;若不審地藏因行之所被,將何以起修。是故忉利天宮勝會,宣揚大悲,世尊殷重讚歎,而後以阿逸多成佛以來六道眾生,付囑于地藏菩薩本願之上,使阿逸多成佛以來六道眾生,修持于地藏菩薩因行之中也。夫圓滿真實曰地,如如不動曰藏。地則能載能生,藏則可出可納。能載故不空,能生故不滅;可出故生死,可納故涅槃。不空則善業必獲勝報,惡業決感苦果。剝皮拔舌有因,並非假造;火床鐵屋皆實,不是設詞。不滅則無間雖經億劫,業盡終得受生,他方雖可寄生,此界所後複來。生死則善善生天,天報盡猶有墮;惡惡入獄,獄業盡仍得生;六道輪回,波波劫劫。涅槃則眾生解脫,本德自具,一期離苦,擬于有餘。無盡劫往,可引悲願於無餘;無量劫來,乃不取佛於無住。此地藏菩薩者以六道眾生生死輪回業報回果為所觀境,證得地獄界之三德秘藏,能救十方三世大地獄苦者也。他如虛空藏觀察虛空,日藏月藏觀察日月,隨所觀境,各自成道。故《大集經》雲:虛空藏來,則大千世界忽皆不見;月藏欲來,則大眾頭上皆現半月;其言地藏菩薩之來也,則眾會手中各各現如意珠,雨寶放光,見十方土,又見身各地界增強,堅重難舉。知此則知,若以虛空之觀地藏之願,以虛空之心修地藏之行,決不可未契般若之真空,而遽斥地藏為著相;則亦知,決不可將求示相之成實,而先嫌地藏為小乘。此一菩薩,大慈大悲,為六道眾生超脫之基礎,豈可不至心皈命,願其願而行其行哉!豈可不至心皈命,願其願而行其行哉?

雖然空藏地藏,相須相成,故地藏本願經最後當機者乃虛空藏,前來非有軒輊,蓋欲人禮虛空藏于地藏六道中,庶幾空不斷滅,觀六道生於虛空無邊之際,自然地獄皆空。推而廣之,會地藏於佛佛,佛佛皆有一地藏;融佛佛于地藏,地藏將悉成佛佛。試就今機融會阿彌,阿彌引生西方,是為得樂;地藏化度六道,是為離苦。未有不離苦而能得樂者,若會地藏于阿彌,則一聲阿彌,帶業往生,故淨土經中自有地藏。然亦未有既得樂而仍存苦者,若融阿阿彌于地藏,則欲出六道,必願淨土,故本願經內盛弘念佛。惟終不可謂自生淨土,不關地藏,但念阿彌,無懼地獄也。觀於釋迦報恩,升忉利天,亦但稱讚地藏;摩耶興慈,說地獄苦,亦但啟請地藏,是知不可說不可說久遠劫來,諸葛亮佛世尊鹹不違越地藏之本願。地藏大孝,則諸佛報恩,皆嘗如釋迦佛讚歎於勝會;地藏法施,則佛母興慈,亦皆嘗請地藏說法於忉利矣。諸佛尚不違地藏之願,眾生豈可缺地藏之修。本願經曰: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若昧卻眼前業苦,妄冀虛渺安樂,西方縱許往生,帶業終須消了。但恐障惡牽纏,念心不得純淨,萬一業重情迷,臨機難免差誤,何如腳踏實地,早皈地藏,護持根本,身心清淨,自契佛果,蓮品上生也。融會阿彌若是,融會佛佛皆然,地藏自入佛佛,,佛佛不離地藏,非有差別,相為涉入如此。

  依經地藏往因為大長者子,于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所。因見佛相反而發願。夫法身無相,大長者子所見,為千福莊嚴之實報,然則地藏者,化度實報之菩薩也。佛化小機,先令觀空,剝落一身,自見本來,果能四處不著,此身依然自在。原是應病與藥,不意藥複為病,禪門極唱,單標心性,末流虛矯,橫多抹殺,一言四大,便斥幻妄;一言修福,便訾有漏,大似如來於身取斷滅相,而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無真實。嗟夫!波斯入印,五天僅餘小乘,支那禪敝,大乘皆無捉摸,辜負佛母恩慈,虛勞地藏化度。晚近善信,多半上根,而身殘福薄,又比比然。前修不臧,謬持猶深,伊誰之咎,能無悲歎。聞此經南印猶傳,恐不免朦朧密意,徒增迷信,即中國利幽法在,亦只付應赴者流,說資冥福,皆原開經不契地藏之本願,居心惟囿斷滅這說空,自暴自棄,可哀可憫。雖然,此又不容拘泥色身者,持一法勤一體,藉口吾修地藏也,吾證實報也。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大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於是地藏菩薩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以來,常為菩薩;因度母而弘法,教孝于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之世,哀罪苦以博施,分身于阿僧祗世界地獄處之中。是故但求自之,決非地藏之道,若不孝施,終難實報之圓。蓋自了至極,至於阿羅漢入滅盡定,而菩薩用心,甯入地獄,不墮二乘,地獄正可行,願,二乘則菩薩死。至於一孝,則自一身圓融于七世父母,圓融於曆劫種親,圓融于三世諸佛菩薩僧。一施則自一身攝入于罪苦眾生,攝入於六道含靈,攝入於十方三千大千世界。夫以一身而圓融于三世諸佛菩薩僧,攝入十方三千大千世界,正所謂千福莊嚴而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也。著相雲乎哉!小乘雲乎哉!本願經開宗明義,即說地藏菩薩本起清淨因地願行,而或判為神通品,實則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出不可說不可說種種微妙之音,乃至娑婆世界及他方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乃至他方及裟婆,複有海神、江神、山神、樹神、晝夜神、飲食神、無量數神,皆來集會,乃至他方及裟婆,複有惡目、啖血、行病、攝毒等諸鬼王,皆來信會,此皆是表地在藏之法,不僅顯如來之通。故佛告文殊,吾以佛眼,觀猶不盡,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也。此第一品,正明行願。惟此深秘,文殊早雲,小果聲聞,末世眾生,雖聞如來誠說,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故文殊當機,即請當機,即請問地藏菩薩,因地作何願,立何行。於是如來為說地藏菩薩發願于觀見相好,行願於度盡道也。地藏本願。我聞如是。

 

《地藏菩薩本願經》略釋 

稽首大願地藏菩薩摩訶薩!
  
我為四事,略釋《地藏菩薩本願經》:
   一者,諸佛因地,莫不有願;菩薩修行,亦莫不從願上起。願有總有別:總願者,如四弘誓五大願是;別願者,如釋迦五百願、藥師十二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千手六願、普賢十願是。除二乘人生盡故不須願外,凡發大乘心者,若無誓願,如牛無禦,不知所趣。今人學佛,輒雲發大乘心,其願生西方願生兜率者,嘗或聞之;而於釋迦法中,誓調伏剛強眾生誓度脫極苦惡趣如我大願地藏菩薩者,每經忽之。我以諸大菩薩中若文殊表大智、普賢表大行、觀音表大悲、惟地藏菩薩正表釋迦法中之大願故。我於是略釋《地藏菩薩本願經》。

  二者,五惡濁世,從生難化。故我世尊,隱其無量自在之力,為說剛強之語:言是地獄、是畜生、是餓鬼、是諸難處、是愚人生處,是身邪行身邪行報,是口邪行口邪報,是意邪行意邪行報,是殺生是殺報,是邪淫是邪淫報,是妄語是妄語報,是兩舌是兩舌報,是惡口是惡口報,是無義語是義語報,是貪嗔、邪見、慳吝、毀戒、愚癡是貪嗔、邪見、慳吝、毀戒、愚癡報。譬如象馬,不調,加諸楚毒,乃至徹骨,然後調伏。際茲末法,人愈險惡,不信因果,惟肆殘賊。亦有志士,倡佛以救,然而法相繁,法性玄微,智者說食,愚人莫入。我欲藉是經苦切之言,發人深省,顯地藏勞謙之願,啟人信仰。我於是略釋《地藏菩薩本願經》。

  三者,隋唐間有三階教者,創者信行禪師,實尊地藏,然偏抑阿彌,旋遭禁斷。本經自實叉難陀譯漢以來,代傳於絕,或判同小乘,或收入密部;至清靈?法師,始作科注,判在《法華經》後,《涅槃經》前所說,"行願為宗,味等醍醐",可稱自有些經千餘年來之非常述作,惜少流通。今俗惟知斯為釋門孝經,亦不辨其為出世大孝。在昔疑經善說業感誤以為小乘者;今之僧蠱,或且利經獄名鬼神威力,以糊口食。遂致科學者徒,責難繁興。我竊恐大經醍醐,至流俗反為毒藥;我又欲顯揚地藏悲願,與諸菩薩悲願,如光光攝入。我於是略釋《地藏菩薩本願經》。

  四者,願意於悲,悲大願亦大。悲者同體,常人知父母兄弟之同體,必不願其有老病死苦,而願其安東。其所悲者狹,則其所願者小。菩薩知三世宛然,輪回不虛;視秦越之人,敵對之怨,安知本非我父母兄弟,乃至蠕動蜎飛、草木土石,一切有情無情,莫不與我同體,亦莫不願其離苦而得樂;是則所以為大悲,是則所以為大願。以言乎孝,菩薩惟常人聽以孝父母者孝六道含靈,是亦所以為大孝。我母去世時,我哀痛號哭,不知所為,惟日誦《地藏經》,若有感焉;我二弟亡時,我淒慘愁絕,不知所為,亦推日誦《地藏經》而苦有感焉。我皆發願,願弘地藏。或雲:弘《地藏經》,天此亂世,說諸地獄罪報,可以懾諸葛亮強梁。我不敢如是說,我知人皆有父母兄弟,亦必皆有不忍于其父母兄弟之時。我願人皆於斯經,深信因果,深信輪回;推其不忍于人人,則必為家之和、國之福、世界親善;再進而推其不忍於六道含靈,則是同受世尊付囑,同入地藏悲願,而後可同見地獄虛空,本自無迷,地藏大悲,誠不思議,我母我弟,亦必同於是而得度。我如是發願故,於是略釋《地藏菩薩本願經》。

  經稱地藏菩薩大願威神:"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獄不盡數。"夫以世尊佛眼、文殊大智,觀測且雲不盡,況我凡夫,敢複有雲。今所解釋不過略述十年誦贊之一所得,不假科判,不驚高遠,但求通俗,聊寫私情;明業感真實,則地獄自不虛,而信非迷妄;談孝為戒本,則悲願自廣大,而行不唐捐;略提義綱,粗述概要,于經大義,知不及百分乃至千萬億分,況複于菩薩不思議神通之境,是以名略釋。
  
   初釋地藏

  地藏,梵名"乞灑二合訶羅惹",或雲"乞叉底?",或雲"叉底俱舍"。叉底譯地,俱舍譯藏,今地藏是義譯。《地藏十輪經》雲:"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又經雲"心如大地,能安一切"。以故佛說:心地為大。是約心以明地也。藏者蘊覆,謂般若解脫法身三德秘藏,眾生皆具,而為煩惱無明所覆。智者悟之,以了脫生死輪回,故知地藏者謂心地寶藏,雖在迷時,隱而不失,正當悟處,證而不著也。
 
   釋地藏菩薩

  《地藏十輪經》稱讚地藏菩薩雲:
   此善男子,曾過無量無數在劫,於無量佛世尊所,發大精進堅固誓願。由此願力,為欲成熟諸有情故,常普住持一切大地,常普住持一切種子,能令大地一切草木、根須、芽莖、枝葉、花果,皆悉生長。

  又雲:譬如大地,一切種子、樹、山、稼穡、地身,眾生之所依止。此善男子亦複如是,一切殊妙菩提分法之所依止,良由菩薩于過去不可說無數劫來,散影分身,放光說法,恒處幽冥界內,常教六道眾生,或已成佛道,或久階真因,或住聲聞緣覺,或在天止人間,乃至未來眾生,天宮囑令度脫。正如大地一切,賴以住持、生長、荷負。

  又十輪經佛告好疑問菩薩雲:

  如是大士,成就如是不可思議諸功德法,是諸殊勝功德伏藏,是諸解脫出處。所以者何?地藏菩薩利益安樂一切有情,所願滿足,如如意寶,亦如伏藏。如是大士為欲成熟諸有情故,久住堅固大願大悲,勇猛精進,過諸菩薩。是故汝等應當供養。

  乃至如本經所說:受付囑於忉利天宮,廣教化於彌勒佛世。故知地藏菩薩者,于諸菩薩中,以六道為其所觀境,觀三德秘藏於地獄、畜、鬼、人、天中,利他以自利者也。《大集經》雲:"日藏月藏,虛空藏地藏,來各不同"。惟我地藏,悲深願重,是以經稱:過諸菩薩。
  
   釋地藏菩薩本願

  經雲:"文殊問佛:地藏菩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可思議事。""菩薩因地,為大長者子,因見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相好莊嚴,而問彼佛作何生願。"故知斯經所說,皆地藏菩薩本願。所謂本願者,本即本昔,梵名尼坻,此方翻願,今地藏菩薩,見諸眾生,積集惡業,不離苦報,於是托根性地,隆其本願。仰觀大覺,曆劫度生而不倦,為滿其本地之願故,又稱本立願。乃自心起,自昔因地,無數劫前,發弘誓願:荷負罪苦眾生,教令住持正法。忍苦忍難,大慈大悲,是地藏菩薩之本願故。
  
   釋經名

  《地藏菩薩本願經》以人法為名:地藏是人,本願是法。佛自結經名有三:一名地藏本願,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今生今世以願以有行,行必有與拔之力,遂獨標本願一名,任運攝得餘一故。譯主實叉難陀,於闐國人,唐則天朝來中國,重譯《華嚴》,並譯是經。

釋經

佛告文殊: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乃至聞名讚歎供像,功德亦不可思議。是略贊地藏功德,印可文殊所謂"地藏能成不思議事"也。而後乃為文殊說地藏菩薩因地之行、因地之願。

  佛告文殊,地藏菩薩因地,于師子奮迅俱足萬行如來前,發誓願曰:"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又于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曰:"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是即地藏菩薩本願。今大乘人,每謂"眾生有一不成佛我誓不成佛",蓋地藏之本願,實亦大乘之通願也。

  佛告文殊:地藏因見佛相好而發願;又師子奮迅俱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

  願大福亦大,三十二相即大悲之果報。彼二乘人無願,故二乘人灰身。今大乘人偏著於空者,亦每輕修福報,遂亦輕忽本經而不識地藏之行,試分辨之。

  凡夫:貪著其身
   二乘:知身虛幻厭棄其身
   菩薩:修無量佛法功德莊嚴其身

  凡夫雖或修福,而望報人天。以經多斥言人天為有漏之果故,於是大乘著空者,又轉而輕修福報,幾同二乘之厭棄,而不知菩薩莊嚴其身者莊嚴身也。夫善學大乘者之於其身,固不當如夫之貪著與二乘之厭棄,尤不可一言福報即斥人天,當如地藏菩薩發大願而獲大果。關於地藏因見佛相好而發願,俱足萬行如來亦謂欲證此身當須久遠修福,是知地藏菩薩因地之行,為在莊嚴法身圓顯千福。故於今日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佛告文殊:地藏因地,又為婆羅門女。其母信邪,罪重墮苦。婆羅門女見覺佛定自在王如來形象,瞻禮哀慕,遂感威神,罪母生天。是亦地藏因地之行,度生之實。勸親生信。

  (一)勸母生信。信為道本,信邪者即一闡提。未有發願度生而先忘報本者。世人發願如地藏,即錄廣設方便,勸親生信。

  (二)賣宅興供。父母前生,未必修因,其或命終,神識何依?惟孝順之子,大願之士,當學地藏,為母賣宅,供佛興福。

  (三)見像哀慕。無母何怙?惟佛大慈,為眾生怙。佛果何在?尺木之雕,團泥之塑,即皆佛在。何經故?法身圓滿,無不在故。是以婆羅門女見佛戀母,亦所以教末眾生瞻像如在。

  (四)神遊業海。佛無不在,惟誠可感。孝女哀號,感空告語。其所以告語自空者,空無迷妄,義尤玄微。而惡因所召,地獄實有。孝女假威神以親游,罪人為業力所纏縛,於此可以明因果之不虛,可以明地藏之觀境。

  (五)發弘誓願。端坐念佛,可得加被。七七日中,可度新亡。婆羅門女,既度亡母,複念眾罪,遂發弘願。觀於"眾罪俱同生訖",當益信經懺度亡之真實;觀于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威神,當益信世尊讚歎地藏聞名供像之功德。

  以上地藏因地之願,在度盡眾生;因地之行,為存亡造福。眾生無盡,地藏之願亦無盡。造福無邊,地藏因地之行,亦不可量不可說矣。

 

釋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諸經分品立名,或佛自唱,或結集者所置,或譯人添足。科注謂是經分品之法,似為譯師自立。吾詳斯品,序分而後,重在發明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開宗明義,斯即地藏本願之所在,亦即本經大要之所歸也。今譯師以佛升忉利為母說法,光雲出音,乘時現通,遂直題曰忉利天宮神通品。學者當知雖稱如來之通,實顯菩薩之願,必須於此品中,深識地藏之本因,自明全經之大要。

  世尊升忉利天為母說法,准《觀佛三昧海經》,謂是父王白佛當住。又按《增一阿含經》,則謂是帝釋所請。帝釋謂諸佛皆上升忉利,為母說法,如來亦應為聖說不。於是如來與千比丘,于安達羅國曲女城邊,升忉利天,為母說法,以報生身之恩。

  佛升忉利,放光出音,十方國土,咸來集會。經中所謂十種光雲,台家配之十乘觀法:

  大圓滿光明雲…………不思議境
   大慈悲光明雲…………真正發菩提心
   大智慧光明雲…………善巧安心止觀
   大般若光明雲…………破法偏
   大三昧光明雲…………識通塞
   大吉祥光明雲…………道品調適
   大功德光明雲…………知位次
   大皈依光明雲…………能安忍
   大讚歎光明雲…………聞順道法愛

  如是光雲,要皆指眾生性德,欲令睹形如意,目擊道存,全起修,即因成果,方見毗盧遮那遍一切處,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也,經中所謂種種微妙之音,亦系表地藏隨類現身、應機說法之境:
   六波羅蜜音,表佛菩薩身即是法身,從諸法門功德生,亦表說法不出六度。
   四無量音,慈悲是佛道根本,喜舍從慈悲上生。
   解脫音,是不思議用。無漏音,是四緣四諦及三十七道品法。
   智慧音,通七方便。大智慧音,是如來權實二智。
   獅子吼音,為三乘說權小法。大獅子吼音,為大乘演說無畏。
   眾生蒙潤,故以雲雷音終之。

  "於是十方國土、天龍鬼神,皆來集會。佛問文殊:汝如數否?文殊白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佛告文殊:吾以佛眼觀猶不盡。"文殊與佛如是酬對,抑果揚因,遜已尊彼,彌顯地藏所化之眾,重重無盡也。

  惟文殊大智,乃能信地藏之不思議。亦惟文殊大智,乃能預知小果聲聞、末世眾生,必懷疑惑,未免興謗,於是興慈白佛:

  "惟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佛是果地,菩薩因地。欲得成佛之果,先當正菩薩之因。因是種義,地表自心。
   地藏菩薩之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耶?願是能引,行是起作。有願無行,謂之虛願;有行無願,謂之無願,謂之孤行。故有行必有願,有願必有行,謂之孤行。故有行必有願,有願必有行,行與願必又問。

釋分身集會品第二 

是品大意:(一)地藏菩薩,無量分身集會,正顯地藏菩薩因地無量無量之法行。(二)世尊以末世眾生,殷勤付囑于地藏。(三)地藏承佛付囑,化身沙界,普利群生。

  地藏菩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前品已詳言之。夫願不虛發,行必有應。今品所謂"百千萬億不可思議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阿僧祗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又所謂"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皆所以顯地藏因行之真實也。業道眾生無盡,地藏分身亦無盡。無盡地藏,雖處地獄輪回,莫不親近慈尊聞微妙法,故曰"俱來集會",故又曰"以如來神力故"。無盡眾生,流浪生死,莫不以地藏救護鹹得解脫,故曰"皆因地藏菩薩教化";又曰"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故名獲果證"。如是無盡地藏無盡眾生,既至忉利,瞻仰如來,歡喜踴躍,佇聽慈誨。

  於是世尊,舒金色臂,安慰眾生者,令無所畏也。而後告以世尊之為是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如何累劫勤苦者,曰:  "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分身,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利及於人悉皆度脫,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
   告以如是累劫勤苦分身度脫者,正欲舉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將悉付囑于地藏也。故曰:"汝觀吾累劫勤苦……",又曰:"汝當憶念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世尊如是勤苦化度,地藏亦如是勤苦化度,是故世尊願行,即地藏願行也。世尊如是付囑地藏,地藏如是慈護眾生,是故地藏慈護。

 

  即世尊慈護也。然則得地藏救護者,直可視地藏如佛,而凡發在乘心者,莫不同地藏受付囑於天宮矣。
   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複一形者:當機則無量無邊,本願則唯一而已。一月影臨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分身合身,非一非多。又涕淚悲戀者:悲六道造業不悛,悲眾生剛強難化,悲如來慧日將沉,悲天宮付囑事大也。乃白佛言:

  "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虛。

  如是大慈大悲,遂使現在未來,一切塵勞種子、罪苦眾生,莫不以世尊之付囑,入地藏之悲願矣。《大論》雲:舍衛城中九億家,三億家眼見佛,三億家耳聞有佛,何況遠者。此所以佛說: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也。唯我地藏,得佛威力,具大神通,分身百千萬億恒河沙世界,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乃至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皆與度脫。然則含識之倫,亦當知歸仰矣。此世尊亦所以為讚美助喜也。是品有以為正宗之首者,要亦正明地藏之本願耳。

釋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地藏菩薩之因地願行,即是為一切罪苦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離諸業苦。如前二品,已詳言之。此下三品,即正明眾生業緣、業感、業苦之差別,皆地藏所化之分齊也。

  是品所明,系因佛母摩耶夫人之問,而說一切眾生造無間之業緣,受無間之業苦,遂直名為觀眾生業緣品。

  夫眾生無邊,而造業無量。在此無量無邊之業報中,其苦緣眾多、最難解脫者,莫過於閻浮提眾生。而閻浮眾生,即皆地藏大願之所攝;閻浮眾生之業苦,亦惟賴地藏菩薩而拔度。是故佛母摩耶夫人,于此即首先致問"閻浮眾生,造業差別,所受報應",又于地藏所答千萬世界無數業業報中,獨問"閻浮罪報,所感惡趣",良以閻浮眾生之痛苦,最為迫切,悲憫之深,不禁而發之於問耳。

  於是地藏菩薩,為粗說"南閻浮提罪報名號",所謂眾生以五種惡業墮無間地獄:

  一者  不孝父母  乃至殺害
   二者  出佛身血  譭謗三寶
   三者  侵損常住  恣行淫汙
   四者  違背戒師  造種種罪
   五者  偷竊常住  財物等等

  造此五逆,墮無間獄者,千萬億劫,求出無期;求暫停苦,一念不得。然所謂無間獄者,諸地獄中之一耳。諸有地獄,在大鐵圍山內,有所謂:

  大地獄  一十八所
   次有五百 名號各別
   次有千百 名號亦別

  此諸地獄,皆眾生無量惡業所感,苦果眾多,說不能盡。無間地獄,諸獄之一,特以眾生惡業所極,而感報隨之。無間獄者,惡報最甚,經中所說:

  無間地獄,有諸火毒、熱鐵、蛇狗、獄床等;即是眾業所感之報也。罪人備受惡鬼、夜叉、鐵鷹、鐵蛇等等苦毒��即是眾生所感之業也。動經萬劫,求出無期;此方他方,輾轉相寄;是即無間罪報之事也。
   又經中所說無間,略有五種:

  一者時無間  二者身無間
   三者苦無間  四者眾類無間
   五者時無間

  夫眾生惡業,所感苦報,說不能盡。在無量業苦中,地獄業苦說不能盡。諸地獄中,無間獄苦說不能盡。此所以地藏白聖母言:"無間地獄,粗說如是",又言:"若廣說地獄罪器等名,及諸苦事,一劫之中,求說不盡。"可見眾生業緣甚重,業苦無邊如此。而地藏本願,必至眾生盡得解脫而後已;地藏本行,則化為無量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以化度之。于此彌見地藏之大悲與大願矣。

  然返觀一切眾生之苦業,雖可以是藏菩薩而得度,然而受諸地獄中之慘苦者,尚無已期。而入世間殺盜淫妄,橫造惡業,以自投於惡趣者,尤複正盛,豈不甚可悲歎!故摩耶夫人聞地藏說已,悉憂合掌,頂禮而退。

 

釋閻浮提眾生業感品第四

夫眾生之沉淪於業苦,正佛菩薩願之所由發也。此品所說地藏菩薩累劫大願,皆以一切眾生之業感為起點。故此品名觀閻浮眾生業感品。
   在此釋迦法中,惟我地藏菩薩,正表大願,承佛宣化,度諸眾生。觀於此品,首即由地藏白佛:"我承如來威神力故,分身萬億世界,拔救眾生……我今又蒙付囑,六道眾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願勿有慮"。佛答地藏"一切眾生,造諸業苦,吾當憂慮。汝既畢是信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複何慮"之言,更可知一切眾生罪業深重,而佛菩薩之悲願無矣。

  夫地藏因地本願,如初品已說,今世尊複謂地藏累劫重誓者,則此累劫之中,其願非一。此所以定自在王菩薩白佛言:"地藏累劫,各發何願?"爾時佛告定自在王言:

  "地藏菩薩過去久遠劫中,為一小國王,為欲救護眾生,而發願雲: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又過去劫中,為光目女,為拔救其母於地獄苦難,發大誓願: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花〕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誓願拔救,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

  "過去久遠劫中,行諸惡業,墮惡趣者,歸依地藏菩薩,即能解脫三惡道報。若能至心歸敬供養者,未來劫中,常獲諸天人勝報、宿命神通。如是地藏有無量不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

  佛既說已,複以此經付囑定自在王,廣宣流布,利益眾生。蓋所以尊崇地藏之弘願,悲憫眾生者深也。蓋又對諸出世菩薩,乃以此大乘經法為付囑也。

  爾時四方天王白佛言:"地藏菩薩于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雲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願?"於是佛告四天王言:

  地藏久遠劫來,"度脫眾生,猶未畢願。慈憫此世界苦眾生,複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又發重願。

  于裟婆世界閻浮中,百千方便而為教化。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遇竊盜者,說貧究苦楚報;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遇譭謗者,說無舌瘡口報;遇瞋恚者,說醜陋病殘報……百千報應,今粗略說。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汪感差別,地藏菩薩百千萬便而教化之。"

  佛既說已,複告四方天王:"汝等護人護國,無令諸眾業,迷惑眾生。"蓋所以救護眾生,符契地藏之弘願者至也。蓋又對諸護世天王,乃以眾生為付囑也。

 

釋地獄名號品第五 

是品系於業感、業緣之後,而明地獄業報差別之相也,故名地獄名號品。夫末世眾生,剛強難化,若不使於業報罪苦,有所怖畏,勢必至於造罪而不諱。故是品由普賢菩薩,本其悲憫之懷,請地藏菩薩為一切眾生宣說"閻浮提罪苦眾生所受報處,地獄名號及惡報等事",蓋使末世眾生,知是果報於善惡之途,有所趨避也。

  於是地藏菩薩白普賢菩薩,略說地獄名號之事,所謂:

  閻浮提東方有山,號曰鐵圍。其山黑邃,無日月光,有大地獄,號極無間;又有地獄,名大阿鼻;複有地獄,名曰四角;複有……,更有叫喚、拔舌地獄、糞尿地獄……。如是等地獄,其中各各複有諸小地獄,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號,各種不同。

  如是地獄,皆是眾生業力所感,是故地藏白普賢言:"南閻浮提行惡眾生,業感如是,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生死後的報,纖毫受之。"普賢答言:"吾已久知三惡道報,望仁者說,蓋令後世末法一切惡行眾生,聞仁者說,使令歸佛耳。"
   於是地藏菩薩白普賢菩薩,略說地獄罪報之事,所謂:

  或有地獄,取罪人舌,使牛耕之。或有地獄,取罪人心,夜叉食之。或有地獄,鑊湯盛沸,煮罪之身。或有地獄……,如是等報,各各獄中,有百千種業道之器,無非是銅是鐵,是石是火,此四種物,眾業行感。若廣說地獄罪報等事,一一獄中,更有百千種苦楚,何況多獄,……若廣解說,窮劫不盡。

  如上所說,皆是地藏菩薩無量行願之所攝化也,如來為欲廣揚地藏不思議神通功德,為令一切眾生,鹹藉度脫,複說此下如來讚歎品。

 

釋如來讚歎品第六 

是品大意:(一)如來放光讚歎,並付囑是經。(二)普廣菩薩請佛宣說地藏利益人天之事,佛具說之。

  爾時世尊,放大光明,遍照百千萬億恒沙諸佛世界,出大音聲,普告諸佛世界一切菩薩乃至天龍鬼神等者,即所以廣宣地藏菩薩于十方世界,現大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救護一切罪苦之事;令諸大眾,廣作方便,衛護是經;俾一切眾生,證涅槃樂也。可知如來之光明音聲,無所不被,亦即地藏之神通威德,無所不至矣。

  時會中有普廣菩薩,見世尊讚歎地藏菩薩大威神德,誠恐末世眾生,不聞不知,無由獲益。於是興慈白佛:

  "唯願世尊,為未來世末法眾生,宣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因果等事。"

  佛告普廣,略述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等事。今複包攝經文,略舉大意:

  (一)聞地藏菩薩名,或禮或贊者,當超越三十劫罪。
   (二)瞻仰像偶者,當生天下,或生貴家。
   (三)女人厭棄女身,若供養地藏像者,即萬劫不受女身。
   (四)女人厭是醜陋多病,若瞻仰禮像者,千萬劫生寶貴家,身相圓滿。
   (五)若以伎樂讚歎香華供養者,是人常為鬼神守護,遠離諸惡。
   (六)若有惡人鬼神,見人歸敬供養菩薩形象,妄生譏毀者,是人當永受譏毀之報,墮阿鼻獄,輾轉惡道。
   (七)為患病者,應誦此經,或舍財物供養,可造塔寺等。若命終者高誦是經,當永得解脫。若人讀誦乃至一念讚歎是經,當獲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
   (八)若夢見鬼神纏擾者,皆是過去眷屬皆得解脫,乃至夢寐不見。
   (九)諸下賤人,覺知宿業,懺悔禮像,稱名萬遍,千萬劫生尊貴家。
   (十)若新產者,七日中早誦此經,念名萬遍,是新生子,宿殃解脫,安樂長壽。
   (十一)若能於十齋日,誦經一遍,永離災難橫病,衣食豐盈。
   是菩薩有如是不可稱說威神利益之事,于閻浮眾生,有大因緣。
   是諸眾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經三字、五字、一偈、一句者,現在殊勝安樂,未來百千萬世,常得端莊,生尊貴家。
   如是地藏威神功德,若非菩薩當機興問,如來隨機宣說,則無由以此無上利樂,開示眾生。故此普廣菩薩複白佛言:
   "世尊,我久知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為未來眾生遣知利益,故問如來,唯然頂受。"
   普廣複問:"世尊,當何名此經""使我雲何流布?
"
   蓋以地藏實德,既不可思議,如是經法,亦不可思議;為欲開示閻浮眾生,故普廣興慈,複作斯問耳。

   佛告普廣:
   "此經有三名:一名地藏本願,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緣此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眾生,是故汝等依願流布。"
   良由行必依願而立,力亦依願而生。地藏本願,最不思議。是故佛告普廣依願流布,而三名之中,遂亦獨標本願一名,以攝餘二名也。

 

釋利益存亡品第七

此品所說,即為超度亡人,修諸佛事,使亡者永離惡趣,受諸勝樂;現存眷屬,亦得無量利益,故此品名利益存亡也。

  地藏白佛:眾生舉足動念,無非是罪,從纖毫間,便至無量。是諸眾生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修諸佛事,如懸幡蓋,然油燈,誦經,念佛,乃至身死七七日內,廣造眾善。是諸命終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窮。慎勿殺害生畜,拜祭鬼神,使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也。

  時會中有大辯長者,為欲令眾生具明此利,因再興慈請問地藏:"閻浮眾生,命終之後,小大眷屬,為修功德,設齋造善,是命終人得大利益,及解脫否?"

  於是地藏具答其意:

  "眾生臨終,聞一佛一菩薩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若眾生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小大眷屬,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是命終人,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七日受生。"

  "是命終人,未受生時,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興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若是罪人,千百歲無解脫日;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萬劫受苦。"

  "如是罪業眾生,命終之後,眷屬為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竟,或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於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不得先食。"
   "如是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存亡獲利"

  如上所說,雖並利益存亡,而慈惠所被,尤側重於亡幹。於是爾時忉利天宮千萬億那由他閻浮鬼神,亦皆發無量菩提之心。

 

釋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上品既說忉天宮無量閻浮鬼神,發菩提心。此品即說諸閻羅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神力,當機白佛以讚歎佛法守護眾生之事,故名閻羅王眾讚歎品。

  是品大意:(一)閻羅天子請問眾生輾轉惡道未得解脫之事,佛具說之。(二)惡毒鬼王及主命鬼王白佛,當擁護善法衛護眾生之事,佛嘉勉之。

  爾時無量鬼王與閻羅天子,陰佛威神及地藏菩薩力,來詣此忉利大會,時閻羅天子白佛言:

  "世尊,我睹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眾生。然諸眾生,脫獲罪報,未久之間,又墮惡道。世尊,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雲何眾生而有依止善道,永取解脫?"

  佛告閻羅天子:

  "閻浮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是大菩薩于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

  蓋眾生之業苦未能度脫,即地藏菩薩辛勤化度未已之處也。然閻浮眾生惡業多,於是有無數鬼王,化惡導善,衛護眾生,亦即菩薩本願之所攝也。爾時有惡毒鬼王白佛言:

  我等無數鬼王,遊行世界,為善為惡,名各不同,然是業報,多惡少善。然世人或有修毛髮善事,乃至少事供佛誦經燒香供養者,我等鬼王,當禮之如佛。敕諸小鬼土地,護衛是人,不令惡事病苦,入於其舍。

  如是鬼王,雖名惡毒,然能發菩提心,擁護善法,故此如來贊鬼王言:"汝等如是擁護善男女等,吾亦告梵釋令衛護汝"
   所雲:"衛護汝"者,衛護是鬼王之菩提心,令不退墮也。

  又會中有主命鬼王白佛言:

  "世尊,我本業緣主閻浮人命,生時死時,我皆主之。在我本願,甚欲利益,眾生不會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

  "閻浮提人,初生之時,但當作善,增益舍宅,慎勿殺害、廣聚眷屬、飲酒食肉,何以故?當產難時,有無數惡鬼精魅,欲食腥血,我皆令土地靈祗,荷護子母,使令安樂。如是之以是之故,災殃自受,子母俱損。"

  "又閻浮提人,臨命終時,有百千惡道鬼神,接引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是諸眷屬,當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尋即解脫"

  是主命鬼王,能行大慈,發是大願,於生死中,護諸眾生,脫非菩薩現身,焉能若此。故佛告主命鬼王言:"若未來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時,汝莫退是願,總令解脫,永得安樂"。又佛告地藏菩薩:

  "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於百千生作大鬼王,於生死中,擁護眾生;是大士慈悲願,故現大鬼身,實非鬼也;卻後過一百七十劫,當得成佛,號無相如來……所度天人,亦不可限量"也。

  前品所明,無量鬼神,聞地地藏說,發菩提心。此品則說鬼王當來成佛,蓋眾生與佛,相去只一間耳。地藏神力,誠不思議也。

 

釋稱佛名號品第九

上來諸品,或說六道差別之相,或說利益存亡之輩,使諸眾生,出諸苦趣,漸就解脫。至於以此稱佛法門,開示眾生,便眾生出生死流,成就佛道,則尤藏重願之所在,即此品之所明矣。

  夫稱佛功能,最為勝特,是故地藏白佛:"我今為未來眾生,演利益事,於生死中,得大利益。唯願世尊,聽我說之"。佛贊地藏:"汝今欲興慈悲,救拔一切罪苦眾生,演不思議事,今正是時,唯當速說"。又雲:"吾即涅槃,使汝早畢是願,吾亦無憂"。是地藏之大悲顯示,而世尊之所珍重讚揚,天此法門,蓋無所不至矣。

  於是地藏白佛:
   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有佛出世,號無邊身如來。
   又過去無量劫,有佛有世,號寶性如來。
   又過去不可說阿僧祗劫,有佛出世,號波頭摩勝如來。
   又過去有佛出世,號師子吼如來。
   又過去有佛出世,號拘留孫佛。
   又過去有佛,號毗婆屍如來。
   又過去有佛,號寶勝如來。
   又過去有佛,號寶相如來。
   又過去有佛,號袈裟幢佛。
   又過去有佛,號大通山王佛。

  如是諸佛,若有男子女人,暫生恭敬,發心歸依,乃至塑畫形象,供養讚歎,是人即得超越無量劫生死重罪,乃至得遇恒沙諸佛,廣為說法,摩頂授記,成就佛道。

  又於過去不淨月佛、山王佛、智勝佛、淨名王佛、智成就佛、無上佛、妙聲佛、滿月佛、月面佛……如是等不可說佛。
   一切眾生、人天男女,但念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

  若有臨命終時,家人眷屬乃至一人,為念一佛名,是命終人,罪報銷滅,雖至五無間罪,亦8漸銷除。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無量福,滅無量罪。

 

釋較量佈施功德品第十

既令眾生于世出世道,獲諸勝益矣。為令眾生廣利自他,故於此較量佈施功德,使廣植福田,大開涅槃之門也。況檀度為六度初門,餘行悉皆攝從,是故佈施,功行最勝。然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等等差別,所獲功德輕重亦自殊異,故須較量,此品即名較量佈施功德品也。

  爾時地藏承佛威神,興慈白佛:"我觀業道眾生,校量佈施,有輕有重,是事雲何?"於是佛吉地藏:

  閻浮提中,國王大臣?利婆羅門等,於貧賤殘疾輩,悲憫親手遍行佈施,所獲福利,如佈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千百生中,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若遇塔寺佛像者,供養佈施,當得三劫為帝釋身,受勝妙樂,若以此福利回向法界,則十劫中常為大梵天王。

  若遇塔廟經像毀壞者,發心修補,或自辦、或勸他,如是佈施結緣,千百生常為轉輪王身。他人同佈施者,百千生常為小國王身。更能發回向心自倉盡成佛道,果報無邊。

  若見諸老病、生產婦女,一念大慈,佈施醫藥飲食臥具,令使安樂,是福利最不思議:百劫為淨居天王,二百劫為六欲天王,畢竟成佛,不墮惡道,不聞苦聲,獲福無量。更能回向,功德更勝,何況釋梵之報。

  如上所說,系就生尊貴家,已曾植諸善根者,而較量其佈施功德也。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菩薩、辟支佛、轉輪王等形象,佈施供養,得無量福,人天受樂。若能回向法界,福利不可為喻。
   若遇大乘經典,或聞一偈一句,讚歎供養,果報無量。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為喻。

  若遇佛塔經典,新者佈施供養瞻禮讚歎,故者、毀壞者修補營理,或自辦、或勸他,如是等輩,三十年中為小國王檀越者常為輪王。
   若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佈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如是善事,回向法界,百千生中,受上妙樂。

  又雲,如上利益,如但回向自家或自身,僅能三生受樂;若能回向法界,則福利無窮,所謂舍一而得萬報。廣令法界有情,同獲勝益,斯即地藏本願之所在,佈施因緣,亦複如是也。

 

釋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是品文義:(一)堅牢地神白佛,讚歎地藏本願功德,及眾生如何恭敬供養護諸利益。(二)佛讚歎堅牢地神護示之事。此品即以此故,名地神護法品也。

  在佛法中,惟我地藏菩薩誓願深重,最不思議,故此堅牢地神白佛言:"無量菩薩摩訶薩,皆是大不可思議神通智慧廣度眾生,是地藏菩薩,于諸菩薩,誓願深重。"又言:"是地藏菩薩,于閻浮提有大因緣。諸菩薩度于六道,願尚有盡,是地藏菩薩教化六道眾生,所發誓願劫數,哪千百億恒河沙。"又言:"我觀一在未來眾生,於所住處,于南方清靜處,塑畫地藏形象,燒香供養瞻禮讚歎者,當獲十種利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所住處,有此經典及菩薩像,更能轉讀經典,供養菩薩,我常日以夜以本神力衛護是人,乃至水火盜賊,大橫小橫一切惡事,悉皆銷滅。"

  如上所說,即是堅牢地神護法之事也。堅牢地神主護持土地令生萬物者,又複能護持如是經法,功德尤為勝持。是故佛告之雲:
   "閻浮土地悉蒙汝護,乃至草木沙石、麻稻竹葦、谷米寶貝,從地面有,皆因汝力,女當稱揚地藏〔菩薩〕利益,汝之功德神通,百千倍于常分地神。"

  又付囑之雲:"若有供養菩薩,及轉讀是經,但依地藏本願經一事修行者,汝以神力擁護之,勿令一切災害及有如意事輒聞於耳,何況令受。"

  又雲:"非但汝獨護是人故,亦有釋梵眷屬,擁護是人。"
   蓋以如是不思議殊勝經法,一切人天鬼神,皆應護持,皆應受如是付囑,非獨堅牢地神已也。此品不過藉以神以顯示之耳。

 

釋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前品之地神護法,即為流通此經而說者也。於此世尊放光,觀音請問,而宣說此"見地藏像,聞地藏名,無不獲大利益之事"。此品即名見聞利益品。爾時世尊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大毫相光者,即是普告大眾,讚揚地藏菩薩利益眾生不思議等事也。

  時會中有觀世音菩薩,垂大悲憫,為欲使一切眾生具聞獲益,遂乃啟請世尊:"複為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稱揚地藏不思議事,令眾生等瞻禮獲福。"

  於是佛贊觀世音菩薩救護眾生殊勝功德之事,複為宣說地藏菩薩不思議利益事言:

  "或有天人,或天福盡,五衰相現,或有墮惡道者,如是當現相時,或見地藏像,或聞地藏名,一瞻一禮,增福受樂,不墮惡道。何況見聞菩薩,以香華等等供養,所獲功德福利,地量無邊。

  若眾生臨命終時,一聞地藏名,即永不曆三惡道苦。何況臨終,父母眷屬,以其舍宅財寶,塑畫地藏形像,或使病人見聞,則是人合受重病者,病即痊癒。若是業報命盡,則罪障消滅,後生人天,受勝妙樂。若有亡失父母兄弟姐妹,而心竊思念者,若能塑功地藏形像,乃至聞名瞻禮供養,是其眷屬墮惡趣者,即能解脫,生人天中,受勝妙樂,乃至轉增聖因,受無量樂。是人更能三七日中瞻禮地藏形像,念名萬遍,當得菩薩現身具告眷屬生界,或夢中藉菩薩神力諸葛見諸眷屬。更能每日念名千遍至千日,當得土地鬼神擁護,無諸疾病,畢竟受記。
   若有發大慈心救護眾生修無菩提者,聞地藏名,至心歸依供養瞻禮,是人所願速成,永無障礙。

  若有欲成就百千萬億等願等事,但當歸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形像,成願無不成就;複願地藏菩薩慈悲擁護,即於夢中,得菩薩摩頂授記。

  若有於大乘經典無讀誦性者,聞地藏名,見地藏像,以本心恭敬陳白,香華等等供養,複以淨水一盞,經一日夜,安菩薩前,然後合掌請服,慎諸五辛酒肉淫妄殺害,一七日至三七日,於夢中即見地藏菩薩授灌頂水,夢覺即獲聰明,經典一曆耳根,即永憶不忘。

  若有貧賤疾病,所求乖願,眷屬分散,橫事忤事,睡夢驚怖者,聞地藏名,見地藏史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安樂豐饒,乃至夢中,悉皆安樂。

  若有因事入于山林河海或諸險道,是人先當念地藏菩薩名萬遍,所地土地,鬼神擁護,永得安樂,一切虎狼獅子毒害,不能損之。"
   地藏功德,最不思議。如上所說,不過大海之一滴耳,地故佛告觀世音菩薩:

  "是地藏菩薩,于閻浮提有大因緣。若說于于諸眾生見聞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說不能盡"也。
   佛又付囑觀世音言:

  "汝以神力,流布是經,令娑婆世界眾生,百千萬劫,永受快樂。"蓋以觀世音菩薩,以無量大悲方便,於六道中度諸眾生,而佛付囑以是經法,使眾生普蒙利益。是諸菩薩內證法門,法法相通,地藏悲願之所感被,尤無窮盡也。

  爾時世尊說此品已,為令眾生受持不失,複說偈言,令眾生持。如來之於是經,反復丁寧,其意深長矣。

 

釋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是品文意:(一)如來以人天眾生付囑地藏。(二)虛空藏請說禮誦供養等福利。蓋此經將了,法會淨終,佛淨自忉利天宮入滅,以地藏菩薩救護眾生不思議神通願力故,複以諸人天眾生等囑累之。此品即名囑累人天品也。

  爾時世尊摩地藏頂,讚歎地藏神力、慈悲、智慧、辯才不可思議,又複謂言:"吾以在忉利天中,於百千萬億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大會之中,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者,付囑於汝。"蓋可見如來地藏悲感相應之深,與付託之重矣。
   夫閻浮眾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故佛又告地藏言:"吾以是故,分是形百千萬億化度,隨其根性而度脫之"。又言:

  "吾今殷勤以天人付囑於汝。未來之世,若有天人男女,於佛法中,種少善根,一毛一塵,汝以道力擁護是人,漸修上,勿令退失。
   若天若人,隨業受報,臨隨惡趣,若念一佛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汝以神力,方便救拔,於是人所,現無邊身,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

  時世尊說已,複說偈言:
   "現在未來天眾,吾今殷勤付囑汝;

  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

  叮嚀付囑,其意深長矣。是故地藏白佛:"唯願世尊,不以為慮"。又言:"若有於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於生死中,速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於無上道,自不退轉"。蓋所以酬答如來付託之深,期必度諸人天,共成佛道,而不獨使於世間,受勝妙樂已也。

  時會中有虛空藏菩薩,具聞如來讚歎地藏威神願力不思議事,而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切天龍,聞此經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禮形象,得幾種福?"

  爾時佛告虛空藏菩薩: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菩薩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佈施供養,讚歎瞻禮者,得二十八種利益:

  1天龍護念  2善果日增  3集聖上因
   4菩提不退  5衣食豐足  6疾病不臨
   7離水火災  8無盜賊厄  9人見欽敬
   10神鬼助持 11女轉男身 12為王臣女
   13端正相好 14多生天上 15或為帝王
   16宿命智通 17有求皆從 18眷屬歡樂
   19諸橫消滅 20業道永除 21去處盡通
   22夜夢安樂 23先亡離苦 24宿社受生
   25諸聖讚歎 26聰明利根 27饒慈湣心
   28畢竟成佛 
   或得七種利益:
   1速超聖地  2惡業消滅  3諸佛護臨
   4菩提不退  5增長本力  6宿命智通
   7畢竟成佛

  如上所說種種利益,開之則為二十八種,合之則為七種;廣則利益無量無邊,不可稱說,如上不過略言之耳。
   爾時十方一切不可說諸佛如來及大菩薩天龍八部,聞釋迦牟尼佛,稱讚地藏菩薩大威神力不可思議,歎未曾有。
   佛在忉利天說已,時忉天亦雨無量香華天衣珠瓔,供養釋迦如來及地藏菩薩。一切大眾,俱複瞻禮而退。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