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顯密佛教供佛齋僧

供佛 如何修七支供 迅速殊勝積累福德和智慧

七支供:迅速積累起福德和智慧的殊勝方法

  修七支供的目的:

  人生在世要想使自己過得更好,最主要的是要增加自己的福德,許多人命運不好,煩惱多都是因為福氣和功德少的緣故,所以一個人如果能使自己增加了福德,再加上自己的奮鬥和努力,就能使自己的命運越來越好。最好的積累資糧的方法就是用七支供來供養佛。說得再通俗一點七支供的意思就是七種供養佛菩薩的方法,這七種方法可以使供養者迅速積累起福德和智慧。


  第一支是頂禮,也就是磕頭。頂禮的目的是恭敬佛菩薩及善知識。因為佛菩薩,作了許多善事,度化和幫助了無量眾生,積累了無量的功德,我們誠心恭敬他們,他們就會把他們的善業和功德回向給我們,使我們能迅速受益,迅速積累起福德和智慧。
  平時頂禮時有很多不同的對境,但此處就是向諸佛菩薩及善知識頂禮。

  頂禮的方法現在只簡略地說一下:頂禮時先合掌於胸口,以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然後合掌放在頭頂發旋兒處,表示向佛菩薩及善知識的身頂禮,同時清淨自己以身所造的殺盜等罪業;再合掌於喉間,觀想向佛菩薩的語頂禮,同時清淨自己以口所造的妄語或惡語等口業;最後合掌於心間,觀想向佛菩薩的智慧頂禮,同時清淨自己以意所造的罪業;接著五體投地,觀想向佛的身、語、意、功德、事業頂禮,以清淨自己阿賴耶識中非常細微的業障。


  觀想自身不僅是一個,而是變成無數個,並且不僅是自身,而是偕同天邊無際的眾生,同時以身語意向佛菩薩及善知識頂禮。在磕頭的同時,還需口中念誦對佛菩薩及善知識的讚頌詞(任何讚頌詞均可),並在心中憶念佛菩薩、善知識的功德,如此即是身口意三門一致的頂禮。能這樣完整地磕一個頭,其功德都是不可思議的。如果沒有這些觀想,只是形式上作個頂禮,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第二支是供養。平時供佛時,供品的多寡與品質要視個人的能力而定。當然供品越好,就越有功德,就越能積累資糧。如果沒有條件,那麼供沙石也是可以的。可是如果有能力卻不盡力供養,將最好的留給自己,次等的供養佛,這樣不僅不能積累資糧,還可能有忽略供養或是有貪著之心的過失。


  平時供鮮花、水果就已經很好了,尤其是漢地有那麼好的鮮花,這在藏地根本不可能有,用這些鮮花供佛是可以積累很大資糧的。以前講加行時已經提到過五供或八供,現在就無需重複。這是第一種供品;


  除了實物供品以外,還有心所觀想的供品。如果心裡能真實地觀想,則觀想的供品與實際的供品是不分軒輊的,其所能積累的資糧也是一樣的。其實,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清淨、美妙的物品,尤其是自己喜歡的都可觀想為供品。這是第二種供品;


  平時在路邊看到美麗的鮮花、清淨的水或絢麗的風景,都可以用來供佛,這是第三種供品。雖然這些東西不屬於我們,但如果我們能真心誠意地以這些來供佛,也會有同樣的功德。無論是自己親手種的或是別人種的鮮花,只要是以清淨心作供養,其積累資糧的效果都是同樣的;反之,如果心不清淨,則無論如何都不能積累資糧,所以關鍵在於心。


  然而,是不是只要心清淨,供品就無所謂了呢?倒也不是。如果心清淨,供品也勝妙,這樣供養的功德就很大;要是心清淨,供品卻不是那麼好,則功德雖然還是有,但卻不如前者。所以,儘管我們修行的關鍵是在於心,可其他事項也不能忽略。譬如在上下班的路上,我們常可看到諸如鮮花等曼妙的物品,如果用來供佛,則每天都可以積累很多資糧,也不用等到發財了。


  當然,平時修法只需作簡單的供養就足夠了,並不需要太多的供品。如果願意作,供養就是這麼簡單。


  第三支是懺悔罪業。懺悔的方法就是在不離四力的基礎上,念誦金剛薩埵心咒等,除此之外,七支供中也有懺悔罪過的儀軌。此處不廣講懺悔,因為加行中講過非常廣的金剛薩埵修法,其他所有懺悔的修法幾乎都包括在金剛薩埵的修法中,所以不再多說。

  第四支是隨喜。什麼是隨喜?一般居士的概念是拿點錢作功德就是隨喜,這樣雖然有隨喜的意義,但並不是隨喜的定義。真正的隨喜,是當看到別人行善或聞思修行時,不僅心中沒有嫉妒,反而生起歡喜心。也就是說,在見到他人作功德時,就如同是自己作一樣地感到欣喜,這才是真正的隨喜。

  通常凡夫人的煩惱較粗重,如果看見別人做得好,心中就不是很痛快。這種情況不僅針對於世間法有,即使針對出世間法,也有可能產生這樣的念頭。譬如看到他人的修行或功德好過自己時,心中就有不樂意的念頭,這就是嫉妒。隨喜應該是對他人的功德或善行感到高興並讚歎,就像是自己作的一樣。

  隨喜的重要性在於,它是一個非常善巧的積累資糧的方法。譬如在西藏,有些人會從很遠的地方一路磕頭到拉薩。如果有一個人這樣去做,而另一個人雖然沒有這樣做,但心中卻真誠地替那個人高興,就像是自己磕頭到拉薩一樣,那這兩個人誰的功德較大呢?其實兩人都有同等的功德,這是佛說的。顯然有人會對此心生懷疑,但在因果關係上,除了佛以外,沒有任何人能洞悉其中的奧妙。為什麼隨喜的功德會這麼大呢?因為真正的隨喜是沒有私心的,而我們自己做功德時往往自利的心很大。而真心的隨喜佛菩薩的功德

  可是,當我們凡夫人看到佛三轉*輪度化了無數眾生,或看到後來的大成就者、大菩薩度化眾生,從而生起歡喜心時,我們是否就會得到和佛一樣的功德呢?不會的,由於我們是凡夫人的緣故。要是隨喜就能得到佛所有的功德,那我們隨喜之後不就成佛了嗎?這顯然不合理。但即便如此,我們隨喜佛還是能得到相當大的功德。然而,如果凡夫與凡夫之間互作隨喜的話,就肯定能得到相同的功德。因此,平時看到一般人行善時,我們要隨喜;而對佛菩薩和大小乘成就者度化眾生的功德,我們也要視其為修隨喜的對境,這是積累廣大資糧的方法。

  第五支是請求傳法。平時遇到善知識時請求傳法,這是有很大功德的,但打坐修請求傳法時,卻是憑觀想來作的。該如何觀想呢?

  首先觀想自身變成無數個身體,一一到十方諸佛的刹土中,在尚未傳法的諸佛座前請求傳法,就如同釋迦牟尼佛成道後七七四十九天中不傳法時,梵天和帝釋天請轉*輪一樣,繼而觀想諸佛也應允了我們的請求。平時打坐的觀想就是這樣。

  雖然打坐時的觀想不是真實的請法,但這與打坐修隨喜時不可能看到或聽到別人在積累資糧,而只能通過觀想來隨喜是一樣的,都可以由此而積累眾多的資糧。

  第六支是請佛不入涅槃。當釋迦牟尼佛即將涅槃時,有一位居士請佛住世,佛就延長住世了三個月。同樣,此處要觀想自身變成無數個身體,到十方諸佛刹土中,在某些度化眾生事業即將結束的佛菩薩座前祈請住世,接著觀想佛菩薩也答應了繼續住世。

  第七支是回向。


  什麼是回向

  我們每次念完經,做完善事都應該回向。什麼叫回向呢?回向,對於學佛的人來講,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轉來歸向某一種目標,就叫做回向。回向的種類很多,有的人喜歡往生西方: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吾身,不退菩薩為伴侶。這是往生淨土的回向。有許多人念經念佛之後,他的回向,要求佛、菩薩保佑兒子平安、考上大學、媳婦生一個男孩,保佑生意興隆等等,當然這也是回向,只不過是小回向。一個人的心量小,回向也小。有些人因為比較自私的關係,他說我好不容易花錢做了一些好事,幹嘛要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給別人呢?那不是太不划算,太可惜了嗎!如果你捨不得把你的功德回向給別人,出於一種自私的心態去做好事,去回向,那你的功德只有一點點。反過來說,你的心量無限,你所作的功德也就越大,把你所做的一切好事,回向給十方三世一切眾生的身上,那麼你的功德也就無限的大!所以回向有大回向、小回向。

  如何回向效果好

  如何回向效果才更好呢?普賢菩薩告訴我們:言普皆回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從第一大願禮敬諸佛到第九大願恒順眾生,所修的一切功德全部回轉來,歸向到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身上。也就是說,我們學佛不僅是為了自己,同時也是為了一切眾生。將我們所做的一切功德,回向到哪裡去呢?記住:不是回向給自己,而是回向給一切眾生。

  一定要發願,願把自己的種種功德回向給一切的眾生,願眾生常常得到安樂,沒有種種的病痛和苦惱。眾生如果有不善的念頭,要去幹壞事,願他們都做不成。眾生如果修善業,要去做好事,願他們立即就能辦到。如果眾生造下了惡業,要墮落到三惡道裡去,願惡道之門關閉起來,不讓眾生進去。願為眾生打開人道、天道、佛、菩薩、聲聞、緣覺等涅槃正當大門,讓眾生走入光明大道。假如眾生,因為無始以來,積累了許多的惡業,招感極大的苦果,我願眾生脫離苦海,我願眾生登上涅槃的彼岸,早日圓成佛道!我們倘能用普賢的心量,去回向所作的功德,那麼,我們所得到的功德,將會像虛空一樣廣大。


  以上講的是七支供。七支供在平時走路、坐車、上下班時,隨時隨地都可以作,並不一定要回家關上門打坐時才可行。

 

相關文章:
淺談燃燈供佛 常靜 緣氣:(5680)
香花供佛 深觀法要 淨因 緣氣:(6566)

上一篇(儀軌解釋·供燈香水) 回目錄 下一篇(供佛八供真諦及詳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