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七聖財的開示

夏壩仁波切

(於2012921日大威德增長火供法會開示)

  首先,我們千里迢迢來到此處,參加這樣的殊勝法會,需要知道佛法的殊勝,因此生起非常虔誠的信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非常虔誠的信仰,沒有非常好的發心,那麼既使參加了這樣的法會,也得不到殊勝的功德。但是要心中生起信心,首先應知道這樣的法到底為什麼殊勝,怎麼個殊勝法,怎樣才能得到殊勝的功德,如果不明白這樣法的來源,這樣的法的意義,和為何殊勝的道理,便沒有辦法生起理性的合理的虔誠之信仰,所以,了知這樣的佛法的由來,這樣的佛法,實質的意義乃是生起信心的根本基礎,因此需要了知這樣佛法的因緣或者緣起,這非常重要。

  我們今天進行的是大威德金剛增長火供法會,大威德金剛到底是什麼佛呢?佛為了利益眾生,而顯現息滅的相、增長的相、懷業的相、憤怒的相等等,息、增、懷、誅各種形象都有,為了調伏魔軍顯現為極其憤怒的相,比如說,大威德金剛、不動金剛等等許多非常憤怒的,看起來獠牙切齒這樣的憤怒相,乃是為了調伏魔軍。曾經佛祖釋迦牟尼佛在四月十五的晚上,坐在菩提樹下的時候,三界的一切魔軍前來,專門障礙如來證得無上涅槃,試盡了種種神通,企圖阻止成佛,當時佛祖以大悲三昧定,來調伏這些魔軍,因此一切魔軍所有的兵器皆不能起作用,最後顯現十大明王,調伏了三界一切魔軍。我們如今,也是以大威德金剛的憤怒形象來調伏一切魔軍,所以大威德金剛是文殊菩薩極憤怒的顯現,文殊菩薩顯現極憤怒形象是很多的,但是主要有三種,一種叫黑閻魔,還有一個叫六面閻摩,再一個就是大威德,這三個是大威德根本續當中所說最主要的三大憤怒的形象。

 

  其中,大威德金剛有五大殊勝,具有一切無上瑜伽密法的父續、母續的一切殊勝的功德。所以大威德金剛是非常殊勝的本尊,是文殊菩薩專門為消除修行佛法之人的違緣障礙,而顯現為極憤怒的形象,這是佛法的來源。

 

  第二,火供或者護摩法會,它的意義在哪裡?就眼前的這個火供爐或者護摩的這個壇城,相是壇城之相,體是空樂無二的智慧的體性,然後,在這樣的火供的壇城當中,把一切佛菩薩的慈悲智慧與德能之全部集中起來的大威德金剛,直接迎請到這個火供爐裡邊,首先迎請火神,然後火神的心間,迎請大威德金剛,也就是一切諸佛、菩薩全部顯現為大威德金剛的形象,迎請安住於此,然後,我們把一切供品,加持為甘露,供養於大威德金剛,等於供養一切佛,供養一切菩薩,供養一切佛寶、法寶、僧寶,其功德就不僅僅是我們在那裡燒一燒香的那樣的簡單,而是把真正的一切供品供養給一切諸佛菩薩集中顯現之大威德金剛,由此我們能夠獲得供養一切如來、一切菩薩的功德,功德非常殊勝!尤其是大威德金剛的護摩有四種:一種是息滅護摩,增長護摩,懷業護摩,誅業護摩四種,所謂的息滅護摩是什麼?為了消除一切疾病、災難、痛苦、障礙,而做息滅護摩,而息滅護摩的壇城是圓的,不是方的。比這個小,只有這個四分之一左右。

 

  增長護摩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增長福、祿、壽、財、智慧、慈悲、德能以及學習經、律、論三藏的教法,和修行戒、定、慧三學的智慧和證悟,總之,一切自利利他圓滿慈悲智慧德能,以及菩薩地道圓滿增長之故,專門做增長護摩。增長護摩,對於商人來說,就是為了發財,對修行人來說,就是為了增長七聖財,就是說:信仰之財、佈施之財、戒律之財、多聞之財、有慚之財、有愧之財、智慧之財等等七聖財。作為修行佛法的人要有七種財寶,那才是真正的大財主,出家人想做大財主,就要有七聖財。

 

  第一個財是什麼?信仰的財富。

 

  什麼是信仰的財富?對佛、法、僧,一定要非常非常虔誠的信仰,我跟你們說實話,不僅出家需要,在家人也需要,要是沒有信仰的財富,你所有的財富都不算是財富,信仰財富在七聖財當中第一個,非常重要,信仰什麼?信仰佛、法、僧,信仰什麼?信仰因果不虛,信仰前世與後世,信仰苦集滅道,這樣四聖諦的修行,能夠證得無上妙果,斷除一切苦,也就斷除了一切苦根之集等等。所以無論出家人還是在家人,一定要有信仰的財富,做佛事,做法會的時候,都要雙手合掌發自內心的,非常猛勵的虔誠之心,毫不懷疑的認為一切佛菩薩就在現前,這個現前的師父就是佛,壇城裡邊的本尊就是佛,這些每一位出家人就是僧伽大眾,也就是聖菩薩摩訶薩,要有這樣非常虔誠的信仰。有了信仰的財富,一切沒有的將來也會有,但是,沒有了信仰的財富,所有財富都不會有,現在沒有,將來也沒有,有了信仰的財富,你將來弘揚佛法的事業廣大無比,要是沒有信仰的財富,你永遠弘揚不了佛法,因為你自己都不虔誠,怎麼能弘揚佛法呢?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一個財富就是信仰的財富,這非常重要!從此日,從此刻起,請大家務必要記住:在內心深處,建立一個毫不搖動的對佛、法、僧,堅定不移虔誠的信仰,對因果業報堅定不移的相信的信仰,這非常重要,這是第一個財富。

 

  第二個財富,佈施的財富。

 

  我們通過講上師供之後,我們寺院裡邊的很多居士,還有出家人,願意發佈施,這是非常好的事情。如果你想今生不缺財富,不缺錢,不缺吃的,不缺穿的,來世不缺錢,不缺財富,不缺吃、穿、住,首先第一個,學會做佈施,佈施有二:上供養三寶,下佈施貧困之人,這就是佈施。佈施有實物佈施、無畏佈施、法佈施。作為出家人來說,以法佈施為主,作為在家人來說,以實物佈施為主,在佛經裡專門講到的,咱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專門在佛經當中講過,出家人以法佈施為主,在家人以實物佈施為主。

 

  首先說實物佈施,我們寺院裡邊有很多人每次做很多的佈施,上供三寶,下施貧困人,這是值得隨喜功德的事情。但是有人會說不對啊,有很多人發大心,可是你們寺院裡邊,有一定的限制,限制每一位居士,佈施的錢多少多少嗎?寺院裡邊有這樣的規定沒有辦法,為什麼?不僅僅是我們這的寺院有,我們的所有寺院都有,包括四川的下壩嘛通寺,大慶正潔寺。為什麼?做佈施要做理性的佈施,不能做非理性的佈施,參加法會的人不能一次性把所有的佈施都做完了,每次法會都有那麼一點佈施,這就叫可持續發展。你如果一次性做完了,以後說起佈施你都害怕,啊,我的錢全都沒有了。我聽說,有一個好像是瑞典的老外,一個女的,出家了,她在上師那裡聽米勒日巴傳,米勒日巴大成就者不就是一輩子在山洞裡苦行嗎,那女老外很有錢的,一看那個傳,翻譯成英文的,這種苦行修行,這女老外就感動了,感動後,她就把一輩子的積蓄全部拿出來上供養三寶,下佈施貧困人,佈施到最後一分錢也沒了,她就自己苦行去了,苦行了一年多,越來越覺得自己窮啊,自己不舒服呀,那怎麼辦,她開始埋怨了,說,“那個米勒日巴窮光蛋,把我鬧得一分錢也沒了,現在你看,我多窮呀。”開始誹謗佛法,那這種佈施就不是理性的佈施,那叫什麼,那叫衝動,不叫佈施,不好。我們要做的佈施,從小一點一點往上加,不斷在做,不間斷的在做,今天做,明天做,十天、二十天不間斷,那就是天天增長功德,你一次做完了,下一次沒有了,你的功德也就終止了,再也沒有增長的空間了,你們說是不是?這種不好。一個寺院,好像是開車的司機,發現這個車速太快了,刹一點車,太慢了,就加一點油門,這就是增長福報,你就是一下子弄完了,那不好,那不殊勝,你沒有長期增長功德的機會,所以我們做了一定的限制。不過,有的人可能條件非常好,長期有能力這樣做,那麼怎麼辦?你不能做僧團的佈施,你還可以做很多其他的,比如說掛燈籠,寫吉祥卡,另外,你如果是為了已故的亡靈的話,樓下有往生堂,你可以為已故的亡人立功德碑,然後每個月都有出家人在那裡做超度,這也是對已故亡靈最大的孝,對自己的祖先最大的孝,非常殊勝。如果你是為了增長財富的話,寺院有財寶天王,你可以在財寶天王面前供養一些東西,包括一些供品、水果、錢呀,包括彩繪,貼金,財寶天王能夠令你增長財富。

 

  如果你是為了消除一切障礙、違緣的話,這裡有護法殿,裡面有閻魔護法、六臂瑪哈嘎拉、吉祥天母護法,你也可以在護法殿裡供養很多東西,包括你供養水果、錢都可以,貼金也行,可以發各種各樣的心。

 

  如果你是為了增長福報,大殿裡邊的佛像,天王殿裡邊的佛像,貼金也好,彩繪也好,供養錢也行,做佛像也行。總而言之,我們寺院現在還沒有完全完工,還有很多機會,有很多造福的機會,都可以。

 

  如果你想做一些與法佈施有關的事,你可以找編譯組,捐贈印講法的牒子,捐贈印佛經,編譯組裡邊有文字編譯組和音響編譯組,你願意印多少本書,做佈施都可以,都非常殊勝。也是極殊勝的法佈施了,也非常好,而且也能夠增長福德,能夠增長福報。

 

  如果你是想增長智慧,點一些明燈的話,你看塔的周圍,每天有那麼多的供燈,你可以供燈。

 

  如果你想做無畏佈施,你可以把這些錢,捐贈做放生,我們每年都進行放生。如果你實在想做僧供,你也可以長期做僧供,比如說,做大佛事的時候,也供養一點,平常的時候,我們常住的出家人都在這裡,天天念經,所以你可以天天發心給他們供養,供養他們打齋,供錢都行,只是我們一次有一些限定,但是,不限定你長期供養,這樣你可以天天供養,這樣也很好。簡單的話,我為什麼要解釋一下這個,有的出家眾,有的居士認為,這個寺院,願意做佈施的人也不讓他做,不是不讓他做,我讓他長時間做,不讓他一次全部做完。到時候變成了像米勒日巴是窮光蛋,把我也變成窮光蛋,我可不願意這樣,這樣不好,開玩笑,說著玩。還有做佈施不只是居士的專利,出家人也可以做佈施,而且隨喜佈施。佛經裡說出家人為了做財物佈施去找錢,然後做佈施,這是不合理的。如果有了一定的財富,要做佈施的話,那當然非常隨喜功德,也需要做佈施,我們也要修佈施波羅蜜對吧。這是第二個佈施財富。

 

  第三個財富,戒律的財富,清淨戒律的財富。

 

  不管你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一定要記住戒律是增長一切功德的大地,要是沒有了地,是沒有辦法種莊稼的,種任何一個莊稼前提就是地,同樣,生起任何一種功德,要是沒有戒律,你是不會生起任何功德的,這不是我說的,這是西元一百五十左右年間出生的龍樹菩薩在《親友書》當中說的,說“戒律乃是增長一切功德的地基”,是基礎,是田地。因此我們要有非常清淨的戒律,不管你現在受的是比丘戒、沙彌戒還是居士戒。一定要遵守每一個戒條,千萬不要毀犯戒律,當你毀犯戒律的那天起,你沒有增長的功德不會生起,已有的生起的功德將來也會慢慢的失去,所以守護你的生命和守護你的戒律兩個是一樣的,戒是功德的生命,這個生命是軀體的生命,而戒律是功德的生命,這兩個生命都一定要守護好。記住了,要麼沒人強迫你出家,不要出家,你可以還俗,沒人強迫你非得出家,既然出家了,你一定要守好清淨的戒律,做一個乾乾淨淨的比丘,沙彌,這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我們的第三大財富。

 

  第四大財富,廣聞佛法。

 

  一個出家人,不學佛法,不聞佛法,不聽佛法,不思考佛法,這個出家人就白搭了,在佛經當中說,唯出家者有二業:一聞思也,二修證也。做為出家人,有兩件事必須要幹好的,一聞思佛法,二修證佛法。這兩個好比是一個人的兩隻眼睛一樣不可缺少,一個人的兩臂一樣不可缺少的,一個人的兩條腿一樣,不可缺少的。聞思和修證,何為聞思?不明白的,從師父那裡聽、學,接受佛法的殊勝傳承那是聞。思不解的內容,佛法的深義,通過看那些高僧大德所作的注解來解釋佛經之意,也就是解義。明瞭佛法的甚深密義,並且斷除內心的疑惑,那就是思,思考。修證是什麼?你明白了,你斷除疑惑了,你按著這種修行方法來如理的修行,叫修。聞、思、修!有人很極端的,說:“看那麼多書幹什麼,增長所知障,我就要天天念佛、天天念咒阿彌陀佛或者念六字真言。”此乃謬論!沒有聞思的修行,好比是沒有手臂而爬岩石,你沒有手臂你怎麼爬岩石?你是爬不動的,所以要聞要思。有的人,有聞有思,“我有那麼多的學問,不用修。”此乃謬論!聞了半天,思了半天,只是為了顯擺自己有學問,而不去改變內心的話,對你來說,解決不了內心的貪、嗔、癡,還是極端,對吧?所以我們聞思和修行是並重,那才是殊勝的道、殊勝的法,非常重要。因此,聞思修裡邊,第一個的內容就是“聞”,聞是什麼,就是聽,聽什麼?聽佛法的妙義,現在有很多人一說聽法、學法,好像是認為都是,或者說藏傳佛教的規矩,不是的。漢傳佛教在歷史上也非常重視聞、思、修,你看看,已經翻譯成汊文的佛教經典當中象《瑜伽師地論》,《瑜伽師地論》裡邊的十七地等等裡邊所說的所有內容,就是完整的《菩提道次第》,實際上就是完整的《菩提道次第》,它只不過比《菩提道次第》太廣了,說得太細了,人們似乎沒有膽量去嘗試《瑜伽師地論》,那麼長,恐怕記不完,其中菩薩的修行,整個《菩薩地》裡就是大乘菩薩的道場,其實宗喀巴大師寫了一個非常著名的《菩提道次第》,依據的是什麼?不是他自己自造,依據的就是無著菩薩所著的《瑜伽師地論》裡面的修行,和龍樹菩薩所著的《中觀》裡邊的內容,來解釋般若的密意,也就是說十萬頌般若、二萬五千般若和八千般若,按照我們漢地說法就是,第一回般若、第二回般若、第三、第四回般若的內容,通過《瑜伽師地論》,通過龍樹菩薩的《中觀六論》來解釋的內容,把它編成為實修的最精華、最簡要的一個修行的書而已。其實整個《菩提道次第》,除了止觀章裡面的毗缽舍那之外,幾乎都出自於《瑜伽師地論》。這個止觀章裡邊的觀,聖觀也就是毗體舍那的部分出自于龍樹菩薩的六論,就這兩個把它編成為直接可以實修的內容而已。所以這樣《瑜伽師地論》和《中觀六論》漢文早就有翻譯了。你看,唐朝的時候,到南北朝的時候,開始已經有翻譯了,比如說《中觀六論》裡邊的,主要的幾部論,是在南北朝的時候開始就有翻譯,《瑜伽師地論》在唐朝的時候已經翻譯完了。都非常全,非常完整。我這些年在大慶正潔寺講的般若,裡邊大量佛教的經典依據,漢文來說都是已經翻譯好了的,玄奘、鳩摩羅什他們翻譯好了的,那些直接搬出來就可以了,一樣的,所以,聞很重要,很重要。在座的不論是居士,還是出家人,說不定一說起《瑜伽師地論》每一段,一說起龍樹六論的每一段,一說起第一回般若,二回般若,三回般若,到十六回之間,可能會很陌生。為什麼?因為平常沒有注意這些,這些實際上就在漢文的大藏經裡邊,無論是大正藏還是龍藏裡面都非常完整。尤其是十六回般若,是玄奘老人家玄奘大和尚在唐朝的時候,完完整整的已經翻譯成漢文了,翻譯得極好,其中的二萬五千頌,鳩摩羅什翻譯過,在鳩摩羅什之前也翻譯過,二萬五千頌我發現大概有四種版本的翻譯,第一種是在西元二百八十一年翻譯的,第二個版本是西元二百九十一年翻譯,不過這個二百九十一年翻譯的,實際上是在西元二百六十年的時候,從於闐請到內地洛陽來的梵文本然後再翻譯的,第三個版本是西元四百零四年到五年之間,鳩摩羅什翻譯的,第四個版本就是玄奘大和尚在西元六世紀七世紀的時候翻譯的,你看有四本,都非常重要,請大家要學會聞,這是大財富。

 

  你們看,很不公平是不是?每次法會的時候,我坐在高高的法座上,而你們坐在低處,你看這分明是人與人不平等,其實沒有,我和你們之間只有一個小小的區別,我看的書比你們多一點。說活佛,是因為我的前世看的書多一點,說是講法的師父,而這一輩子我看的書比你們也多一點,所以我坐在高高的法座上,要是你們也跟我一樣多看書,多讀書,多聞思的話,有一天,你們會比我這個座位還要更高,說不定比一層樓還高的法座,在那上呆著天天往下講,受萬人的頂禮膜拜,真的。記住玄奘和尚不是活佛,他沒有被認定為活佛,但是玄奘法師圓寂的時候,你們知道有多少人送嗎,據說幾十萬人,一路上排隊送玄奘大和尚,說皇帝死了的時候,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去送。憑什麼?因為大和尚多聞,明白嗎?聞就是財富,你看我是藏族人,可是我對玄奘大和尚的虔誠和信仰程度,一點都不亞于宗喀巴大師,為什麼?我為什麼對唐朝的一個漢地的和尚那麼信仰,因為我信仰他老人家的多聞,明白嗎?我很虔誠,特別的信仰,為什麼?我對玄奘老和尚的多聞,感到非常敬仰,你們要是想自己成為過一千年以後,還有人頂禮膜拜,那麼你們要學會多聞,聞就是一大財富,聞佛法,學佛法,這就是第四個財富。

 

  第五個財富,有慚。

 

  第六個財富,有愧。

 

  慚愧,什麼叫慚愧?其實慚愧有最簡單的一個解釋,以己而慚,以他而愧,什麼意思?不要做壞事,就是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也不要做壞事。要學會讓自己感到良心不安,那叫以己而慚。學會用自己的良心來責備自己,不要做壞事,這叫以己而慚。就是做任何一件事,憑良心來做,那叫以己而慚。

 

  什麼叫以他而愧?在別人面前也不要做壞事,要學會不愧對他人,這叫以他而愧。這兩個是財富,以己而慚之後會是怎麼樣?不會在背後做壞事,因為覺得良心不安。以他而愧,能起什麼作用?在別人面前就更不會做壞事,知道什麼叫羞愧,所以說,不會在別人面前做壞事,也不會在背後做壞事,等於是不會做壞事。做壞事有兩種:一種是乾脆名目張膽做壞事,還有一種偷偷的做壞事,以已而慚,不會讓自己偷偷的做壞事,以他而愧,不會明目張膽的做壞事,那麼你就不會做壞事了,對吧?這兩個是財富。

 

  第七個智慧,智慧是財富。

 

  要學會增長智慧,怎樣增長智慧?通過聞、通過思、通過修行,這個是最殊勝的。你看有很多人說,我三十多歲了,四十歲了,我的記憶不好,是嗎?我的回答:不是。年齡跟記憶沒關係,年齡太大了可能有一點關係,至少四、五十歲以內是沒有關係的。那你為什麼明顯記憶下降而不如以前呢?我告訴你,你的權力比以前大了,所以你的記憶不好了。什麼叫權力?你小時候,有人逼你去做這些那些事,你大了之後,你自己說了算了,自己說了算了,就不願意去吃苦耐勞,不願意吃苦耐勞,你的腦子不動很久了,不動腦子很久了,你腦子的功能慢慢退縮了,如此而已,哪有年齡大,記憶就退?沒有這事。你要是願意給自己多找一點思考的機會,多找一點記住事的空間的話,你即使五十歲或者六十歲,你也不會退記憶的。我十八歲的時候和現在的記憶是一樣的,我十八歲的時候,一個小時能背多少書,現在也能一個小時背多少書,絕對不差一點點,可能還好一點,為什麼?當初的時候,年齡比較小,總結能力差一點,背起來可能稍微費一點勁,現在,我歸納的能力強了一些,所以我背起來會更快。我已經四十五歲了,我沒有發現記憶不好,或者退失記憶,沒有。我還拿一個人來可以證明,宗喀巴大師,六十一、二歲寫的作品是最經典的作品,這就證明了,宗喀巴大師三十二歲時候寫的文章和六十一、二歲寫的文章相比,六十一、二歲寫的更精確更完美。說明他的記憶沒退。我還可以拿一個我們近代偉大的人物來做舉例,鄧小平先生,八十多歲的時候,可能九十多歲的時候吧,南巡講話,每一條,說的每一個內容都振振有詞,非常有條理,有邏輯,說明他老人家九十多歲了,還沒退憶。這個記憶退化是藉口,實際上是權力大,不願意,哪有記憶退的?當然了有一些由於疾病的原因而導致記憶退化,的確是有的。比如說,腦萎縮,生老病死的一大苦,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除此之外,只要你沒有得這種病的前提下,你說你退化了記憶,恐怕是不應該的。這叫智慧的財富。七大財富說明白了。

 

  信仰的財富、佈施的財富、戒律的財富、多聞的財富、慚的財富、愧的財富、智慧的財富,這七種財富。今天我們做護摩,請諸位出家眾或者居士眾,以七聖財為主,順便增長福、祿、壽、財,這樣的話,就可以了。(2012921 大威德增長火供法會)


上一篇(極樂世界在哪裡?) 回目錄 下一篇(無常與慈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