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尊儀軌講記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今天利用這一堂課,給大家簡單地講一下《釋迦牟尼佛修法儀軌》。

麥彭仁波切所著的《釋迦牟尼佛修法儀軌》,法王如意寶在世時極其重視,他老人家要求當時的弟子和後來的有緣弟子每天都要念一遍,我們很多人發過這個願,至今每天都在念誦。《儀軌》中講了許多功德,但只是簡明扼要的闡述,若欲詳細了知佛陀因地時為眾生的發心及與佛陀結上善緣的利益,《釋迦牟尼佛廣傳》中有具體介紹。

為了讓大家明白祈禱釋迦牟尼佛有什麼功德,下面從《儀軌》小字部分開始作字面解釋,之後我們一起作簡單的共修。

首先,為什麼要修學這個儀軌呢?原因是這樣的:

如《三摩地王經》雲:“散步安坐站立臥,何人憶念能仁尊,本師恒時住彼前,彼者將獲廣大果。”

佛陀在經中親口宣說:任何人散步也好、安住也好,在行住坐臥的過程中,若能一直憶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佛陀會恒時住於他面前,賜予加持。

除了自己的心以外,佛陀並不存在其他本體。一個人如果對佛陀生起信心,能清楚地明觀佛陀身相,那他的心念就是佛陀,此外沒有一個佛陀從遙遠的地方飛到你前面,然後又漸漸消失。按照上上乘的解釋方法,正在想佛的念頭,其實就是佛陀。

前不久也給大家講過,你何時想起蓮花生大士,此時你的心與蓮花生大士無二無別。《觀經》中也說:“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因此應該認識到,釋迦牟尼佛就是你的心,顯宗與密宗的說法一致。

又雲:“身體宛若純金色,世間怙主極莊嚴,何者之心專注此,菩薩彼者即入定。”

《三摩地王經》中又說,身體宛如純金般的佛陀身相,不管在哪個修法中都顯得非常莊嚴,這就是世間怙主、三界導師、輪回引導者與皈依處的本師釋迦牟尼佛,若能心專注於此,此菩薩即是入定。

個別道友不太會坐禪,經常起分別念,入定比較困難。其實也不用擔心,只要你在前面放一個佛像(可以是唐卡、畫像、塑像等),將心一直住於佛像上,眼睛也一直盯著,閉眼時心裡能清清楚楚地明現佛像,這就是最好的一種入定。

我經常也是這樣,當分別念湧現或者產生煩惱時,就放一個佛像在前面,心裡一直觀想,眼睛也一直專注。過一會兒,依靠佛陀不可思議的加持,自心會慢慢平靜,暫時起到平息煩惱的作用,而究竟,哪怕一瞬間緣佛陀的功德,對今生來世都無法估量。

概而言之,之所以要修此《儀軌》,作者引用了兩個教證,從而得出的結論是:第一、行住坐臥要想著佛陀;第二、坐禪時也要想著佛陀。漢地很多寺院打禪七時,中間都擺一尊佛像,參禪者可以時刻看到佛像,心裡一直觀想,眼睛一直盯著,這種傳統非常非常有功德。大家平時在家裡時,也應該這樣緣佛修行。

下面正式講儀軌的內容:

隨念我等無比本師釋尊之修法,首先念誦皈依偈:

乃至菩提之間永皈依,

一切殊勝佛法及僧眾,

以我修行念誦之福德,

為利眾生願成就佛果。

首先是皈依和發願。皈依時要想到:乃至菩提果之間,我誠心誠意地皈依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主的十方三世諸佛,以及佛陀所宣說的證法與教法,還有具有解脫功德的僧眾(這是皈依三寶)。以我修持念誦《儀軌》的功德,願天下無邊的一切眾生儘快獲得圓滿正等覺佛果。

如此皈依和發願,是修任何一個法的前提。我們每天念《釋尊儀軌》,不是為了自己治病、發財等等,而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

之後發心、修四無量心,意念諸法現而無自性之義中念誦:

之後要發四無量心[1],並安住於現而無自性的境界中念誦。我們平時念誦也應當如此。

阿 無生空性以及緣起性,

顯現不滅雙運幻化相,

自前虛空如海供雲中,

觀想寶獅座蓮日月上,

無等本師釋迦牟尼佛。

“阿”,是表示無生空性的呼喚詞。

萬法皆是無生空性,在這樣的空性中,無欺不滅地顯現緣起規律,清淨和不清淨之法均可現前,這就叫做現空雙運,釋迦牟尼佛的本體也是如此。我們首先觀想:在前方的虛空中,充滿七寶、八吉祥等各種供品,如海供雲中有一獅子嚴飾的寶座,寶座上依次是蓮花、日輪、月輪,最上面端坐著本師釋迦牟尼佛。

很多唐卡或畫像中,都有這樣的佛陀形象。《顯密寶庫》和《妙法寶庫》前面,我也附有釋迦牟尼佛的畫像[2]。這是法王去印度時一位大德所賜,畫得確實非常好,我回來之後就發心印在每本書上。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像,只要看一眼,也能在阿賴耶上種下解脫善根,這個功德非常大。希望你們無論去哪裡,都不離開釋迦牟尼佛的像。我個人也是這樣,出門時要麼帶一個小唐卡,要麼帶一個佛像。作為佛教徒,若對本師沒有誠摯的信心,那根本不是佛教徒了。

身為金色具足相隨好,

身著三衣金剛跏趺坐,

右手壓地手印妙舒展,

左手等印持執甘露缽,

宛如金山威嚴極耀眼,

智慧光芒遍佈虛空界。

緊接著觀想:釋迦牟尼佛的身色宛如純金,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好,身著三衣,金剛跏趺坐,右手以壓地印[3]中指尖觸地,左手以等印[4]持充滿甘露的缽盂。整個身相猶如陽光照射到金山上一樣璀璨耀眼,放射出萬丈的智慧光芒,遍于清淨與不清淨的所有器世界。

八大菩薩十六羅漢等,

如海聖眾眷屬皆圍繞,

僅念解脫有寂之二邊,

賜予殊勝吉祥之大樂,

皈依處之總集大主尊。

觀想在釋迦牟尼佛的周圍,有八大菩薩、十六阿羅漢及無數護法神、空行母等眷屬圍繞,他們都是智慧聖者,僅僅憶念也能解脫墮入寂滅與輪回二邊,從而獲得大樂智慧。所以,這樣的釋迦牟尼佛,是一切皈依處的總集。

釋迦牟尼佛,其實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尤其在末法時代,五濁橫流,若沒有釋迦牟尼佛因地時發願慈悲攝受濁世眾生,我們在座愚蒙可憐的眾生,到目前為止也無法見到佛法的光明。

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的大恩大德,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正因為如此,法王如意寶當年傳講《白蓮花論》時,常常老淚縱橫、泣不成聲,說佛陀為了我們眾生佈施過那麼多次頭目腦髓,作為一個後學者,如果不報答佛的恩德,甚至沒有感恩之情,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我們每個人在修道的過程中,一定要對佛陀和上師感恩戴德,否則就成了忘恩負義者!

如是觀想佛陀身,結果馬上想到佛真正安住在自前虛空中。

前面的觀修方法非常簡單,其實顯宗也需要此種觀想,這就是藏傳佛教的特點。在其他傳承中,這樣的儀軌是很難得到的。

因諸佛之智慧身何時何地都無有遠近故。觀想佛于何處佛必定安住於彼處。

佛陀的智慧身沒有遠近之分。我們思念一個人時,他在北京,我在上海,沒辦法一下子到對方面前。可是佛陀的智慧身無處不在,什麼時候觀想,什麼時候就現前,如同只要地上有水器,月輪便可映現一樣。無論你高貴也好、低賤也罷,富裕也好、貧窮也罷,是智者也好、愚者也罷,只要去觀想,佛陀就出現在你前面。每個人都要有這種信心。

經中雲:“何者作意佛,佛安住彼前,恒時賜加持,解脫一切罪。”

佛經中說:任何人觀想佛陀、作意佛陀,佛陀就安住在他面前,恒時賜予有形無形的加持,令其從一切罪業中得以解脫。

觀想佛陀,所積之資糧也不會耗盡,善根不會虛耗。

《佛陀眾行經》雲:“于導師佛陀雖作微小事,轉種種善趣,後獲菩提果。”緣佛陀哪怕做一點微不足道的善事,例如向空中撒一朵花,或者單手合十作頂,或者念誦一句佛號,這個功德永遠也不會耗盡,從此生生世世轉於善趣,不會墮入惡趣,逐漸獲得無上勝妙的菩提果。

大家平時祈禱佛陀或者轉繞佛塔,也不要看成是一件小事。當然,這種功德不一定立竿見影,馬上就能看得出來。世間人讓孩子讀書,今天上學,明天不可能畢業,但對孩子來講,讀書好還是不讀書好呢?肯定是讀書好,這樣才有成材的希望。同樣,聽受佛法也是如此,現在坐在這裡聽課,等一會兒下課後,你不可能頓時變成另一個人,但聽法的功德不可思議,只要在你相續中慢慢積累,修行就可以一步一步向上。有些人孤陋寡聞,對佛法一竅不通,認為學佛馬上要有感覺,否則佛法沒有殊勝的加持,這種想法完全不合理。

《華嚴經》中雲:“聞見供養彼等佛,無量福德將增上,斷諸煩惱輪回苦,此善中間不窮盡。”

聽到佛號、咒語,或者見到佛像佛塔並對其供養,所獲福德無量無邊,依此可遣除煩惱與痛苦,乃至輪回未空之間,此善根也不會耗盡。于佛前起信心的功德不可思議,《賢劫經》中說:“虛空邊可量,大海深可測,于佛起信心,功德實難詮。”這是一種假設句,就算無邊無際的虛空可以衡量,深不可測的大海可以測盡,以佛陀作為對境而起信心、作祈禱,其功德無法用語言來詮表。

我經常都這樣想,雖然自己修行不好,煩惱深重,很慚愧,也很難過。然而誠如麥彭仁波切所言,假如未值遇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可能一聲佛號也聽不到,始終處於黑暗當中,但今生依靠善知識的引導和自己的福分,修行雖然不好,可是遇到了佛法,每天可以見到佛像,多多少少念一些佛號,有很多積累功德的機會,得一個人身並不是沒有意義,所以還是會生起歡喜心。

於佛前如何發願也會如是實現。《宣說文殊刹土功德經》中雲:“諸法依緣生,住于意樂上,何者發何願,將獲如是果。”

《宣說文殊刹土功德經》講得非常清楚,一切諸法本來不存在,是空性的,空性中依因緣生萬法,因緣又住於我們的心(意樂)上,心善則一切善,心惡則一切惡,因此,在佛像等殊勝對境前發什麼願,結果也會實現什麼果。比如,你發了生生世世度化無量眾生的願,將來就會實現這個願;假如發願來世要害眾生,這種惡願也會成真。因此,我們遇到僧眾、佛法時,一定要發廣大的善願。對此中所說之理生起穩固定解。

以上將觀想的對境及功德簡單講了一下。如果想獲得大乘功德,需要通過七支供來積資淨障,下面開始講七支供。首先是頂禮支:

再念誦:

大悲攝受具諍濁世刹,

爾後發下五百廣大願,

贊如白蓮聞名不退轉,

恭敬頂禮本師大悲尊。

釋迦牟尼佛因地發了五百大願,以大悲心攝受末法濁世的眾生,這在《釋尊廣傳》中也闡述過。這種誓願宛如白蓮花般純潔無垢,諸佛紛紛讚歎,並宣說聽聞釋迦佛名號後不退轉的功德。《大寶積經》中講過,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名號,若有眾生聽到,將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不退轉。記得有一個故事說,以前有一女僕,曾聽聞過佛名。她後來被犛牛頂死,以聽過佛號的功德,死後投生為一名叫珍珠之美女,並且一生就獲得了聖果。

所以,大家有機會的話,在臨死的眾生面前或者菜市場中待宰旁生的耳邊,應該多念釋迦牟尼佛的名號。我們雖然無法令其當下解脫,但只要聽到佛名,此眾生將來定會獲得不退轉果位。同時,如果你家裡有人不信佛教、反對佛教,在他們面前,不妨故意或無意念一些佛號,也讓他們結上善緣。從某種角度講,能聞到佛號,也算是大菩薩。《央掘摩羅經》雲:“若聞釋迦牟尼如來名號,雖未發心,已是菩薩。”有些眾生表面上剛強難化,但他若有機緣聽到釋迦牟尼佛名號,也可以稱為發心菩薩。

大家一定要明白這些道理,明白之後肯定會珍惜,就如同認識到如意寶的價值後,你才不會隨隨便便拋棄。所以,有智慧的人務必要懂得佛號的功德和加持。

第二是供養支:

自他三門善根及受用,

觀為普賢供雲而奉獻。

自己與他人身口意三門所造的過去、現在、未來之善根,以及一切受用、身體等等,以《華嚴經》中普賢雲供的方式,供養釋迦牟尼佛為主的三世諸佛。

供養釋迦牟尼佛的功德非常非常大,《妙法蓮華經》、《大悲經》等經典中有諸多教證。甚至我們在短暫的時間中供佛,功德也不可思議。《增一阿含經》雲:“四事供養閻浮提一切眾生,若有稱佛名號,如構牛乳傾,功德過上,不可思議。”四事是指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將這四種生活必需品供養南贍部洲的一切眾生,此功德尚不如有人在擠牛奶的時間裡念釋迦牟尼佛名號的功德大。為什麼呢?《金光明經》中說:“釋迦牟尼佛是一切諸佛的總體,倘若供養釋迦牟尼佛,實則為供養過去、現在、未來無量佛陀。[5]”因此,觀想佛陀之後要頂禮,頂禮之後應進行供養。

第三是懺悔支:

無始以來所積一切罪,

則以猛烈悔心分別懺。

我們無始以來漂泊於輪回的漫長歲月中,身口意所造的知道、不知道的各種罪業,如今以極其強烈的後悔心,發自內心地在諸佛菩薩面前一一懺悔。

第四是隨喜支:

于諸聖者以及凡夫眾,

三時所積善根作隨喜。

對於佛陀為主的聖者和凡夫在三時中所造的一切善根,我們都要隨喜功德。這樣之後,可獲得不可思議的功德。

第五是請轉法輪支:

祈請十方一切佛菩薩,

恒轉甚深廣大之法輪。

我們誠心誠意地祈請十方諸佛菩薩及上師善知識,永遠住在眾生界中恒轉妙法輪。

有些上師因眾生的行為不如法,顯現上生起厭煩之心,我們應在上師面前請轉法輪;十方佛陀因事業圓滿,將示現轉移所化刹土時,也要在他們面前請轉法輪。這樣做的功德非常大。

第六是請佛不入涅槃支:

汝如虛空般之智慧身,

雖住三世無有遷變中,

然於所化前示生滅相,

恒時顯現幻化之色身。

我們應該這樣想:吾等本師釋迦牟尼佛,您如虛空般的智慧身,雖然三世無遷變,沒有真實的生住滅,但為了破除眾生的常有執著,從而示現降生、涅槃等相。我們在此祈請十方諸佛菩薩,千萬不要入涅槃。同時,住於十方的善知識要入涅槃時,在他們面前也要這樣祈請。

第七是回向支:

我以三世所積之善根,

願利遍佈虛空界有情,

令釋尊您恒時生歡喜,

獲得法王如來之果位。

我們三世所積累的一切善根,回向給盡法界虛空際的所有眾生,使釋迦牟尼佛為主的諸佛菩薩、上師善知識等聖者,生起極大歡喜心(因為眾生歡喜,諸佛菩薩就會歡喜),時時垂念加持,以此功德和緣起,令三界眾生無勤中獲得正等覺佛陀的殊勝果位。

回向時就應該這樣想:我所積的三世善根回向眾生,讓他們暫時遠離惡趣和世間的痛苦而得到人天福報,究竟斷除一切煩惱障、所知障,現證圓滿菩提果位。

下麵是感恩偈:

無有怙主我等濁世眾,

蒙以悲心攝受之恩德,

此刹此時一切三寶相,

均是佛陀您之事業也。

我等沒有依怙的濁世眾生,蒙受釋迦牟尼佛的大悲攝持,此恩此德昊天罔及。麥彭仁波切在《釋尊廣傳》中說,若沒有佛陀的攝持,我們仍將不斷漂泊在輪回中,沒有解脫的機會。因為濁世眾生的煩惱特別熾盛,難以調化,賢劫其他佛都不敢攝受,只有釋迦佛心力極強,當年發下五百大願,至今一直攝受我們,我們一定要有感恩之心。

過一段時間,這裡個別班要開講《釋迦牟尼佛廣傳》,我很高興,希望你們能得到佛陀的加持。我本人雖不敢說有密宗的大成就,但對釋迦牟尼佛的信心,可以說非常堅定、不會退轉。尤其是上師講過《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2002年我又把它翻譯出來,大概有38萬多字,在這個過程中,我對佛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生起了非常強烈的信心。這種信心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並非人云亦云,我想它生生世世都不會退轉。也希望在座的道友通過學習《釋尊廣傳》,真正瞭解到佛陀的功德,一定要生起非常穩固的信心,始終對佛陀存有感恩之心,若能如此,你的善根永遠不會退轉。

在我們這個刹土中,阿彌陀佛、地藏菩薩等佛菩薩、經典與論典等法寶、大乘小乘等僧眾,這一切三寶相均是釋迦牟尼佛的事業,均是依釋迦牟尼佛的功德而顯現。法王和麥彭仁波切也講過,我們祈禱任何一尊佛,其加持都不如釋迦牟尼佛,因為他曾發願攝持我們,所以對其祈禱的話,加持力尤為快速、強大。平時大家若遇到快樂,也應該想到是佛的加持;一旦遭受痛苦,也要想到是佛的加持,以此遣除自己的業障。在這個刹土中,一切三寶相都是釋迦牟尼佛的事業,若沒有他的發願攝持,我們如今的聽經聞法根本談不上。

故於無等唯一勝依怙,

虔誠信仰誠心而祈禱,

莫忘昔日所發大誓願,

乃至菩提前以大悲攝。

我們滿懷虔誠、一心一意祈禱無與倫比的怙主釋迦牟尼佛。祈禱還是起很大作用,有些人認為祈禱和不祈禱都一樣,心中有佛就可以。實際上這是不相同的。打個比方說,你跟人接觸時,對方若比較和藹,你就願意跟他交流;如果他蠻橫無理,那不願意再聊下去。雖然佛陀沒有這種貪嗔煩惱,但祈禱也是一種緣起,假如你對佛陀有恭敬心、信心,佛陀的加持會很快融入你相續,所以態度還是很重要。

我們祈禱時告訴佛陀:“您往昔在海塵婆羅門時發了廣大誓願,不舍濁世的可憐眾生,請您千萬不要忘記。乃至菩提果之間,我們都是您的所化眾生,請您一定要以大悲心來攝持。”平時這樣念的話,善根不容易耗盡,《大悲經》也說:“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

儀軌的大致內容講完了,之後念名號和心咒:

以猛烈虔誠的信心觀想釋尊真正身相,一緣專注其身而盡力念誦:“頂禮、供養、皈依、本師、出有壞、善逝、真實圓滿正等覺釋迦牟尼佛。”

以懇切祈請之方式,盡力持誦《小般若經》中所說的陀羅尼咒:“達雅塔,嗡牟尼牟尼瑪哈牟尼耶索哈。”再盡力念誦“嗡牟尼牟尼瑪哈牟尼耶索哈”。

釋迦牟尼佛心咒的功德,在下麵會講。我們平時念佛號、誦咒語時,應該想到佛陀因地時為眾生如何發願,這些經歷要一幕一幕浮現在眼前;或者思維念一遍佛號的功德如何,念一遍佛號的利益如何;或者把心專注於所觀想的釋迦牟尼佛身相上,這樣一邊觀想一邊念誦。

總之,大家一定要修持《釋尊儀軌》。我之所以把它歸入上課前的念誦中,一方面是自己翻譯了《釋尊廣傳》,明白其殊勝性;另一方面,很多人在法王如意寶面前也發過願,每天應該不斷地念誦。就算其他善根做不了,哪怕一天念一遍這個儀軌,功德也是非常大。很多居士跟我說:“我上班特別特別忙,沒有時間念很多經典,您可不可以指點一個功德最殊勝、非常簡單的法?”我說:“那你念一遍《心經》、念一遍《釋尊儀軌》吧!”“啊!《釋尊儀軌》太長了,沒有那麼多時間。”其實這只需要五六分鐘,一天若連五六分鐘都抽不出來,那我也沒辦法。你一天到晚忙著賺錢,但這又有什麼意義呢?作為一個佛教徒,如果連《釋尊儀軌》都不修,確實非常可惜!

此等之時隨念釋尊的功德,以信心一緣專注其明顯身相而誦一遍:

“觀想依靠持誦名號、念誦陀羅尼咒之緣,以本師之身中放射種種智慧大光芒,遣除我與一切眾生之諸罪障,並如理生起大乘道功德而獲得不退轉果位。”

這一段,念佛號之前念誦也可以,在此處念誦也可以。

平時盡力精進念誦。座間時根據情況供曼茶羅,誦各種釋尊贊。你有時間的話,在佛像前供曼茶羅,誦各種佛贊,如印度商羯羅主論師所造的《勝出天神贊》、善自在王所撰寫的《如意藤樹》、妥增珠傑所著的《殊勝贊》、馬鳴菩薩所集的《三十四本生傳》等等。現在有些人對讚歎佛陀不願意,而毫無實義、增長貪嗔癡的歌,倒很願意聽、很願意唱,這完全是業力現前。稍有福報的人,喜歡看一些佛贊,翻閱釋尊的傳記,瞭解佛陀因地的故事,這樣一來,智慧、悲心會自然現前。若對有功德的實在沒興趣,而沒有功德的卻樂此不疲,這可以說是犯業障。

閱《大悲白蓮經》、《廣大遊舞經》、各種《釋尊傳》、《如來一百零八種名號》等,盡力隨意讀誦經典,一切善根以回向無上菩提及發願印持。總之,行住坐臥一切時分都應當憶念本師。真正的上等修行人,行住坐臥諸威儀中會時時想著釋迦牟尼佛。夜間也觀想釋尊之真實身體發光照耀諸方,如同極為晴朗之白晝時一般。晚上睡覺的時候,觀想佛堂裡的佛像發光照亮你所居住的地方,如同白天一樣光芒萬丈,於此境界中入眠。有些人睡覺時總做噩夢,有些人胡思亂想睡不著,如果把佛陀觀在心間,或者觀想佛像發出光芒照亮你的周圍,於此境界中入睡,可遣除噩夢等,具足許多功德。

尤其是當我們死亡時,麥彭仁波切在《白蓮花論》後面說:“若能入定於此種境界(止觀等瑜伽修法)而安然離世,中陰迷亂等顯現則不會現前,應能往生如來刹土。不具足上述境界之人,臨死或中陰時,只要不忘憶念本師釋迦牟尼佛,僅僅依此也能往生清淨佛刹[6]。”原來我在翻譯時,就被這句話打動了,因為我們末法時代的修行人,修很深的法而獲得成就有一定的困難,但臨死時只要想著釋迦牟尼佛,專注於這一個念頭,以此善根力,馬上即可往生極樂世界,或者前往你所願的清淨刹土。《釋迦牟尼佛廣傳》下冊的最後有“日常觀修佛陀法要”,接近結束的那一段文字裡,有非常殊勝的竅訣,希望你們也看一下。

還有一點要瞭解的是,有些人以前經常接受這個灌頂、聽那個修法,但對好多本尊的身相,沒辦法觀想、修持。對此麥彭仁波切說:“釋迦牟尼佛是一切寂猛浩瀚本尊的本體,只要修《釋尊儀軌》,其他忿怒金剛、護法神、上師瑜伽等修法皆可包含其中。[7]”有些人也許會問:“那我以前發願過的都不念,只念一個《釋尊儀軌》可不可以呢?”如果你實在無法持誦,這樣念也不會有缺漏的過失。

我就是這樣,自己得的灌頂多,得的法也多,一會兒想修金剛橛,一會兒想修度母,一會兒想修大悲觀音,還想修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阿彌陀佛等等,但一天都修也比較困難。我原來看到一個出家人,他的信心倒不錯,每天修行時前面擺很多佛像,第一個念《觀音菩薩儀軌》,就把觀音菩薩放在這裡,一直念“嗡瑪呢叭美吽”;修完了以後,又把文殊菩薩的像擺在這裡,開始念《文殊菩薩儀軌》;然後再修金剛橛,拿出金剛橛插在前面……每天要花很長時間這樣做。

儘管此舉也非常好,修很多本尊的功德很大,但將所有本尊的智慧身融入一體來修行,這是很重要的。我們修《釋迦牟尼佛儀軌》時,可觀想其本體是金剛上師,化為釋迦牟尼佛的形象,諸佛菩薩全部與釋迦牟尼佛融為一體,如此修持的功德最大。掌握修行的竅訣很有必要,不然的話,你每天修得特別多,但本尊與本尊之間就像“這是蒙古族、那是漢族”,他們不能混為一體,以特別強烈的執著完全分開,這不一定修得成。在智慧界中,諸佛菩薩均一味一體,只是依眾生的信心而呈現不同形象,因此,以這種方式修持極為切要。

平時也隨念釋尊昔日如何發心的情形,勤隨三世諸佛大菩薩事蹟,要精勤地追隨諸佛菩薩的事蹟而利益眾生,堅持珍寶菩提心之誓願而行持菩薩行,尤其盡力勤修止觀瑜伽,止觀瑜伽的修法在《釋尊廣傳》中有,如此將使所獲得的暇滿人身有意義。若修《釋尊儀軌》,則獲得人身非常有意義。

經中說僅以聽聞我等本師之名號也逐漸於大菩提道中不退轉。《小般若經》中說:“諸佛皆從此陀羅尼咒[8]中生,釋迦佛亦依此陀羅尼咒之威力而成佛,觀世音依此現前菩薩勝果,僅僅聽聞此陀羅尼咒,也將無勤獲得廣大福德並清淨一切業障。若修密咒(釋迦牟尼佛心咒),則無有魔障而成就。”其餘經典中也說,念誦一遍此陀羅尼咒可清淨俱胝八萬劫中所造的一切罪業等具無量功德利益,此乃釋迦如來之殊勝心咒。平時你若實在沒時間修《釋尊儀軌》,也應該把這個咒語給眾生耳邊多念一下。對釋尊如何生起信心及止觀之修法,其他論典中有宣說。這在《釋尊廣傳》中有宣說。

總而言之,大家一定要修《釋尊儀軌》,不修的話,確實非常可惜。《釋尊廣傳》的最後,麥彭仁波切也勸勉我們說:“不可思議福德源,如來加持力所現,釋迦佛修法儀軌,諸具智者當勤修。”《釋尊儀軌》是佛不可思議的福德和加持所顯現,它是一切殊勝功德的來源,具有智慧和遠見的人應精進修行。這是麥彭仁波切的期望,也是給我們的一種教言。因此,包括菩提學會的所有道友,平時能念藏文的,就念藏文;實在不能念藏文的,也可以按漢文念誦。緣佛陀的善根,乃至菩提果之間也不會耗盡,我們遇到佛法如意寶,可生生世世不墮三惡趣,理應有歡喜之心。若以追隨釋迦牟尼佛的清淨心來念誦,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這個功德都能獲得。(如果你修密宗的甚深修法,對密宗的見修行果不瞭解,則不一定獲得功德。可是這個教言,只要念誦都有功德。)

大家今後弘法利生的時候,應當著重弘揚釋迦牟尼佛修法。不管是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任何一個純潔的教派,沒有不承認釋迦牟尼佛的。你身上佩帶上師的像章,雖然從密宗角度來講,對上師有信心非常好,但不一定別人也認可,而釋迦牟尼佛,誰都認可,沒有任何爭議,故大家理當儘量弘揚。

原來一段時間內,我給大家發了釋迦牟尼佛的像[9],像小卡片一樣,要求不能離開身體,《釋尊儀軌》也要每天念誦,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做到?我當時要求了很多,但人就是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很多殊勝的教言就淡化了。希望通過這次傳講,祈禱釋迦牟尼佛的人越來越多,依靠如此殊勝的儀軌,使眾生對佛陀和佛法生起不可退轉的信心。在此基礎上,你修顯宗密宗的任何法都輕而易舉,否則對佛陀半信半疑,修再高深莫測的大法,也不一定有非常大的利益。

我們修這個儀軌時,首先要放下所有瑣事,一心專注無與倫比的釋迦牟尼佛之莊嚴身像,通過自己的祈禱與佛的加持因緣聚合,自相續絕對有所改變。以前剛強難化,對佛法不太信,出離心和菩提心也特別微薄,一旦佛的加持、上師的加持融入心,你的心態會與以前截然不同,此時修什麼法都比較容易。反之,若沒有得到佛陀加持,表面上念很多經典、做很多功德,也不一定非常相應。因此,從內心深處對佛陀生起誠摯的信心,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

好!今天講到這裡。接下來,大家一起共修《釋迦牟尼佛修法儀軌》……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上一篇( 饒益有情九觀察之三) 回目錄 下一篇( 利美運動與藏傳“八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