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種了知而修“視師如佛”

《前行廣釋·第一百三十三節課》   索達吉堪布

這樣的見地,如何修持才能生起來呢?要以《前行備忘錄》中所講的五種了知而修。

 

  第一、了知上師是佛:

  

  即使按照不了義的觀點,真正的上師也是佛的化身,是為了利益所化眾生,如水月一般以緣起而顯現於世間。如果把上師執為實有相狀的色身,並將上師視作平凡者,就不能成為自相續生起智慧之清淨近取因,如《金剛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而且,世尊也說過,上師其實是佛陀的幻現。如經雲:“阿難莫憂傷,阿難莫哭泣,末法五百世,我現善知識,饒益汝等眾。”

 

 

  所以,上師是佛,是顯宗密宗的共同觀點。

 

 

 

  第二、了知上師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佛陀的事業,包括共同事業和殊勝事業:

 

 

 

  就共同事業中的世間事業來說,如果上師調解是非、平息不和,這是息業;如果上師積累財富、做生意賺錢、造房子,這是增業;如果上師勾招男女,攝受多少多少人,這是懷業;即使上師顯現上殺害一百個眾生,也是誅業。

 

 

 

  所謂的殊勝事業,是為一切所化眾生指示三菩提解脫之道,把他們安置在解脫與遍知果位。

 

 

 

  上師的這些事業,其實跟佛的事業是無二無別的。

 

 

 

  第三、了知對自身而言,上師比佛陀恩德更大:

 

 

 

  雖然過去已有眾多的佛出世,現在也有釋迦牟尼佛來到人間轉法輪,但我們都無緣得見,未蒙度化。為了攝受剛強難化的我們,上師顯示人的身份降臨于世,代表諸佛,弘揚佛的精神。雖然上師的功德等佛,但對我自身而言,上師的恩德卻超越了佛陀。

 

 

 

  上師給我的利益,遠非父母親友以及世間的賢善好人所能給予。上師教我棄惡從善,樹立善趣與解脫之梯;上師教我發菩提心,為我播下菩提的種子;上師以密法引導我,賜予究竟解脫。

 

 

 

  所以,對我們來說,上師的深恩厚德勝過佛陀。

 

 

 

  第四、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師是一切皈依處之總集:

 

 

 

  外三寶完全集聚于上師:上師的身是僧寶,語是妙法,意是佛陀;內三根本——上師、本尊、空行的本體,也是上師;上師的意是法身,語是報身,身是化身,功德是財神,事業是護法神,乃至是浩瀚如海的壇城、皈依境的總體。

 

 

 

  所以,修行中應該以上師為主而祈禱。否則,就像有些人對他的上師說:“我祈禱您的護法神加持我,我祈禱您的本尊加持我……”但這樣不一定能如其所願。在古代傳記中也記載,當某位元修行人在上師與本尊之間,選擇本尊賜予灌頂時,結果本尊全部融入了上師,未得到灌頂。

  因此,不論何時何地一定要了知,上師是一切皈依處的總集。

 

  第五、了知認識到這些道理以後,如果能虔誠祈禱,無需依賴他道之緣,便可在自相續中生起證悟智慧:

 

  明白了以上四點,確信上師是一切三寶的總集體以後,我們應當認識到,如果將上師視作真佛,發自內心地猛厲祈禱、時時祈禱,那麼不需要依靠生圓次第等其他道的外緣,便能在自相續生起證悟智慧。

  《前行備忘錄》是多年以前翻譯的。記得在譯到這“五知”的時候,好幾天的講課當中我都提到:“五知很重要!五知很重要!”因此,在修上師瑜伽時,如果能了知這五點,便能真正做到視師如佛。這樣在恭敬與信心當中祈禱,上師的密意與意傳自然入心,那時候,不論你修什麼法都將非常容易,而且不會有任何道障。

  

  凡夫人修行,就像小船行駛在大風大浪的海上一樣,時而平穩,時而又會遭到外緣狂風的侵襲,可以說異常艱難。如果不隨時隨地以恭敬和信心祈禱,便會不由自主地融入世間的大海。

  

  所以,希望道友們都能熟悉這五種了知,並實地祈禱。具體的內容,你們最好看一看《前行備忘錄》。《前行備忘錄》的作者是阿瓊堪布,他的語言看似普通,但因為上師的加持完全融入了他的心,所以字裡行間都是信心與智慧的流露。對於這樣的流露,我們去接受,自然有不共的加持。

  

  同時你們也看一下,前輩大德們是怎樣依止上師、祈禱上師的。相比之下,我們的依止和祈禱就太慚愧了。或許偶爾也能生起一點信心和恭敬,但又太短暫了,過段時間以後,由於前世的業力,加上魔王波旬天天“加持”,可能不僅不生信心,反而開始尋找起上師們的過失,甚至添枝加葉地誹謗、詆毀。本來自認為能得到一些佛教的知識,可是根本上出了問題以後,不僅什麼都得不到,反而還毀壞了自相續,即生的一切不吉祥,來世也註定墮入三惡趣。

  所以,修行的方向不能錯,方向搞錯了,再怎麼勤奮努力,最終還是無濟於事。


上一篇(佛陀說關於居士嫖妓的因果) 回目錄 下一篇(對治貪心的不淨觀及異體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