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與現代企業管理理念

《弟子規》是一本古書,但她卻曆久彌新,依然散發著智慧的光芒,啟迪著人們的心靈。若要讓她古為今用,就要和現代生活密切聯繫,方能體現出她的寶貴價值。下面是我學習的一點感悟向大家彙報一下,便於以後更好的學習和深入。

  《弟子規》全書共1080個字,用現代眼光看充其量是一篇短小的文章,但她的字裏行間卻蘊藏著豐富的內涵。文中列舉了113件日常生活小事,讓人們在飲食起居、灑掃應對中進行修身,為以後的齊家治國平天下打下堅實的基礎。古人的用意和存心我們要深刻的領悟,才能突破時空的界限更好的同聖賢進行思想和心靈的交流。當說到《弟子規》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時,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若把整部《弟子規》濃縮成一句現代公認的管理名言“細節決定成敗”,或許大家會有所認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就要在瑣碎的生活小事中養成。由此可見,古人對童蒙養正打好建功立業基礎看的多麼重要啊。而“細節決定成敗”是用現代的語言闡明了生活行為習慣對事業成敗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二者不謀而合。生活的細節《弟子規》中列舉的很全面,依教奉行肯定會有很大的受益。

  《弟子規》開篇就講孝道。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就是以孝道為基礎擴而廣之的。對孝的現代理解是:服從,是“心悅誠服”的服從。服從父母、服從長輩、服從領導、服從党、服從國家和民族;服從法律、服從紀律、服從規章制度、服從命令、服從管理,直至嚴格執行,“沒有任何藉口”。“沒有任何藉口”這句洋為中用的管理名言被我們所接受,而我們自產自銷的名言“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卻被深深的打上封建糟粕的烙印,以顯示其多麼殘酷無情和霸道。但其用意和“沒有任何藉口”所見略同,只不過沒有外國名言委婉含蓄罷了。它們的主旨都是要求人們絕對服從,嚴格執行。我們傳統的教育方式是從嬰幼兒就開始讓其接受服從的意識,從孝順父母做起的。《弟子規》入則孝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若把其中的“父母”換成“領導”、換成“党”、換成“國家”換成“民族”。此服從行為不就是大孝天下了嗎?

  一種起源於日本的5S管理法,通過物品擺放有序,規範現場、現物,取用方便營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環境,培養員工良好的工作習慣,其最終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質,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這種管理模式傳入中國,被各大企業推行應用,效果良好。我們國產的《弟子規》謹篇中“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餘力學文篇“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此中的教育理念同5S管理思想是異曲同工。漢朝陳蕃“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故事同樣說明了這一個道理:物品擺放有序,是頭腦思維條理清晰的反應,做事有始有終,不糊裏糊塗,丟三落四是做事成功的關鍵因素。餘力學文篇用“墨磨偏,心不端”再次證實做事成敗的關鍵在於心態和思想的端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是比類取象法,從中選出一個比較典型的樣板例子,闡明原理原則,其他類似的事例套用這種原理,即如《論語》中孔子教學生的“舉一隅以反三隅”的舉一反三思維方式的靈活運用。古、今、中、外思維相同,可見我們自家的傳統文化還沒落伍。

  一部《弟子規》就是整個儒家文化思想的濃縮精華,只要用心去讀,用心去體悟,就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她蘊藏著的無窮思想寶藏,有待你、有待我、有待他去發掘和開採,去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奉獻智慧。

 


上一篇(新世紀健康飲食) 回目錄 下一篇(犯錯誤就看“見解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