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解寶燈論提出七個難題

   顯明句義略釋

   開啟智慧門

  全知麥彭仁波切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頌

  益西彭措堪布 造釋

  序 言

  頂禮上師三寶!

  前譯甯瑪巴一代宗師全知麥彭仁波切(西元1846-1912),為蓮花生大師及雪域諸多伏藏大師共同授記之文殊菩薩的殊勝化身。幼便具足出離心、大悲心、智慧以及對佛法的不共信心。圓寂後,在荼毗時舌頭和雙眼自聚一處,現出文殊菩薩之相。他杲日般的恩德令顯密佛法、尤其是舊譯甯瑪巴之不共法脈再次得以延續和發揚光大。

  尊者的智慧由於無量世熏修之善根力通過上師的大悲加持而復蘇,以不違四依與四無礙智而通達一切經、續、意疏之義,講、辯、著均皆無礙。正如尊者的根本上師蔣揚欽哲汪波所說“彌勒密意現量知,如文殊智達諸法,尊勝諸法同法稱”一樣,其不共的功德顯現,于佛教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依止善知識傑翁晉美多吉聽聞《般若攝頌》,此後一月即為他人講解。于華智仁波切座前聽聞《入菩薩行》之《智慧品》僅七日便徹底領悟其中義理。在聖地嘎姆達倉修行十三年,顯示了諸多不可思議功德:為隨學弟子示現以智慧之火點燃火供。修持憤怒本尊令空中星月皆向東回避,同時大地震動、山石崩落、湖水奔溢、狂風驟起、空房散裂。修持阿底約嘎,于陽光之下身無影跡、體空瑩澈,于牆石等物無礙自由出入。

  全知麥彭仁波切雖名揚衛、藏、康區,但生活簡樸、平易近人,對各層人士均賜予不倦教誨,為後人留下了千餘種殊勝的法寶著述,且于甚深廣大的意伏藏能自在開取,被尊為伏藏導師之王。

  在七歲時,他一邊玩耍一邊唱出了金剛歌——《定解寶燈論》,後人贊之為顯密法要之竅訣藏。此論雖為尊者早期的著作,但對其獨樹一幟的觀點極具代表性。全論以九乘佛法修持中必須抉擇的七難題為起因,通過對各種暫時立宗的剖析,依照世尊二轉與三轉*輪的了義經典,龍樹與月稱二位尊者的密意,聖者彌勒菩薩與無著菩薩的論典,雪域榮素班智達、遍知法王無垢光尊者的善說建立了究竟無垢的甯瑪巴自宗。將世尊三轉*輪之密意一一開顯,最終歸流於無上密乘大圓滿之浩瀚海洋,于見修行果皆垂賜無上的甘露法味,實為新學老參的掌中珍寶。金剛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讚歎說:“常持誦此論,生生世世不墮諸邪見,蓋得菩薩誠實語的殊勝加持故。”若依此論修持定能獲得殊勝之佛道。

  由於《定解寶燈論》原頌蘊義深廣,初學者難以深入理解。為此,學人參照全知麥彭仁波切的大弟子堪布剛華的此論講義(藏文)整理成此《定解寶燈論顯明句義略釋·開啟智慧門》,期望成為有緣道友們契入本論的助緣。

  略釋如此勝論之功德,願啟顯密定解智慧門。

  意傳加持無礙入心續,濁世眾生無礙速解脫。

  於2001年1月3日

  益西彭措

  目 錄

  甲一、初善序義 11

  乙一、(論名)定解寶燈論 11

  乙二、譯禮 14

  乙三、禮贊 14

  甲二、中善論義 15

  乙一、略說引言 15

  丙一、分離兩種正量的過失 15

  丙二、正道與形象道的差別 16

  丙三、讚歎正道與入正道者的功德 16

  丙四、以問答的方式宣講論義 17

  乙二、正式提出七個難題而分別廣說 22

  丙一、第一問題:究竟見是無遮還是非遮 22

  丁一、略說他宗並立自宗 22

  丁二、廣說 24

  戊一、破他宗 24

  己一、略說他宗無遮應其實是非遮及句他空不能雙運 25

  己二、廣說 26

  庚一、與教證理證及其自宗相違 26

  庚二、宣說不能成立雙運等過失 30

  戊二、成立無二雙運自宗 31

  丙二、第二問題:聲緣怎證二無我 35

  丁一、破斥他宗 35

  丁二、建立自宗 39

  戊一、引述月稱論師的善說 39

  戊二、引述無垢光尊者的善說 40

  戊三、遣除對此懷疑及究竟時聲緣羅漢終將證悟圓滿法無我空性 42

  己一、總說 43

  己二、別釋聖教妙義而除疑 47

  己三、真如法性唯一故究竟成立一乘,余宗偏失而自宗應理 49

  丁三、龍樹菩薩與彌勒菩薩密意不相違 50

  丙三、第三問題:善巧分別入定時有無執著的問題 52

  丁一、不作任何執著 52

  戊一、略說善證與邪見的區別 52

  戊二、廣說 54

  丁二、無我執著 60

  戊一、總說初學者的漸修次第 60

  己一、強調應執著二無我的必要 60

  己二、究竟應斷除空執 62

  己三、宣說正行遠離一切執著的正見 63

  戊二、分說正見派的修法 64

  丁三、愚夫顛倒修法與正見修法的差別 65

  丁四、需以修行消盡一切執著 67

  丙四、第四問題:修行時應觀察(觀)修,還是安住(止)修 69

  丁一、宣說他宗 69

  丁二、分說自宗 70

  戊一、總說 70

  戊二、分說 75

  戊三、消除對自宗的邪見,並成立自宗為殊勝正道 78

  己一、超離一切執著的入定智慧是大乘道的正行 79

  己二、以此說明阿底約嘎是一切續部的究竟處,一切乘的頂峰 82

  己三、抉擇其義的宗派超勝一切道乘之理由 84

  己四、一切經續、竅訣的究竟密意與光明大圓滿無二,並均源自大圓滿 85

  己五、宣講凡夫也能修持大圓滿法中的殊勝智慧 87

  丁三、攝義 89

  丙五、第五問題:勝義諦和世俗諦何者為主要 90

  丁一、破他宗 90

  丁二、立自宗 95

  戊一、宣說二諦無偏雙運之法性乃一切經續竅訣無誤之密意 96

  戊二、以證悟雙運法性程度的不同來區分續部的高下 101

  戊三、破除對此觀點的妨難 104

  己一、破析輪回不清淨的觀點 105

  己二、破析上下續部見解無高低的觀點 107

  己三、以見解的不同安立九乘法的次第 108

  戊四、攝義 109

  丙六、第六問題:什麼是六道眾生的共同所見境 111

  丁一、分別破除偏頗的他宗 111

  丁二、成立無垢的自宗 117

  戊一、共同總說 117

  己一、現空雙運的平等法性 117

  己二、破除無法建立正確的量與非量的妨難 118

  庚一、自宗能成立現量與比量且並非無意義 118

  庚二、他宗不能成立正量 120

  庚三、自宗能成立正量之理 121

  辛一、暫時成立二量 121

  壬一、見不清淨世俗的觀現世量 121

  壬二、見清淨世俗的淨見量 122

  辛二、最終成立一量 123

  辛三、自宗不共特法是安立大清淨法性 124

  戊二、分說淨等大無別之雙運法性 124

  己一、偏袒與現或空都不能建立共同的所見境 125

  己二、宣述淨等無別真諦之雙運法性 128

  庚一、基遠離偏墮的現空雙運究竟實相是淨等無別之真諦 129

  辛一、宣說勝義之大等性 129

  辛二、成立世俗之大清淨 129

  辛三、宣說究竟之界智無別雙運之真諦 132

  庚二、地道淨穢的各種顯現 133

  庚三、如是證悟與否之功過 134

  己三、成立大淨等之理及生起定解之功德 135

  戊三、以不可思議之方式歸納其義 137

  丙七、第七問題:離戲大中觀是否有承認 139

  丁一、破遮無有承認之觀點: 139

  丁二、引述龍欽巴尊者將有無承認分開安立的善說 140

  丁三、遮破依此而著重建立有承認之他宗 142

  丁四、追隨龍欽巴尊者廣說自宗 146

  戊一、自宗將有無承認分開安立 146

  己一、出入定或因果二中觀 146

  己二、實相大中觀無有任何承認 148

  己三、現相中有各自名言二諦之承認 149

  戊二、斷除對此之諍論 150

  己一、斷除自宗有相同過失之諍論 151

  庚一、提出諍論 151

  庚二、斷除諍論 151

  辛一、區分開現相中後得的心識與實相中入定的智慧之差別故自宗無過 152

  辛二、以此理能遮破其它邪見 155

  辛三、宣說自宗所許之二諦無有相違之過失 156

  庚三、攝要宣說:經教中的所有破立之理互不相違 158

  己二、斷除二者同力真實之諍論 160

  己三、宣說二諦分開承認及其必要 164

  己四、宣說將因或道中觀勝義之承認許為自宗,而將世俗送於他,則有教理妨害 167

  戊三、以此理宣說是顯密諸宗之道要 169

  己一、總說顯密共同之道要 169

  庚一、略說 169

  庚二、廣說 171

  庚三、攝義 175

  己二、別說顯密道要與見解之差別 176

  己三、以此類推餘義 177

  乙三、本品末義:隨喜讚歎及攝義之教言 178

  丙二、宣說授持勝法之法器 182

  丙三、攝要精藏真實之教言 183

  乙四、歸攝宣說的所有要義 186

  甲三、後善結義 188

  乙一、發起勝心智慧作答 188

  乙二、慈悲利他而造 188

  乙三、依此能獲勝乘妙道當依止之教言 189

  定 解 寶 燈 論

  顯明句義略釋

  開啟智慧門

  全知麥彭仁波切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頌

  益西彭措堪布 造釋

  敬禮曼殊師利童子!

  賢劫第四導師釋迦佛,

  八大佛子六勝二莊嚴,

  師君臣及化身羅班等,

  百信皈依印藏諸聖眾。

  三部九乘大車龍欽巴,

  前譯教法勝幢無畏洲,

  圓持教法之主法自在,

  父子相繼傳承願尊勝。

  諸佛智慧顯現相好身,

  紅衣文殊金剛遊戲舞,

  佛法之王全知麥彭巴,

  妙語赫日游舞於心蓮。

  自大聖境五臺山界中,

  文殊加持入於心間者,

  晉美彭措尊足前祈禱,

  證悟意傳祈賜予加持。

  未曾久學辯才智力微,

  詩韻不諳慧淺無證悟,

  發心利眾開啟智慧門,

  回報師恩顯明此句義。

  諸勝佛陀及勝佛子眾,

  以大上師具慧勝力舞,

  如海三本護法諦實力,

  加持籍此論著濟群生。

  於此三世一切如來之心要,顯密諸法甚深究竟之精華,一切有緣弟子修道之無上竅訣門,以咒王阿RA巴札那德開顯究竟密意之《定解寶燈論》者;

  全論分三:初善序義;中善論義;後善結義。

  甲一、初善序義

  分三:一、論名;二、譯禮;三、禮贊

  乙一、(論名)定解寶燈論

  釋名:“定解寶燈論”之義是:若依此善妙論,則在心相續中能徹底斷除對真如法性的一切增益損減的疑網癡暗,對極難證悟的甚深實相能無礙生起堅固正信之真實光明慧眼即是定解。為顯破能遣除無明愚暗、賜予光明智慧以寶燈而喻之,故以比喻與意義二者而取此論名。

  《定解寶燈論》是全知麥彭仁波切七歲嬉戲玩耍時即興隨口唱出的金剛歌,被後人譽為熔顯密精要為一爐之竅訣藏。本論以修持九乘佛法時所必須要抉擇的七大難題為因由,遵循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的原則,依世尊二轉般若無相*輪之經典與三轉開顯如來藏光明*輪的了義經典,第二佛陀龍樹菩薩與月稱菩薩的密意,以及聖者彌勒菩薩的論典,雪域榮素班智達與三大文殊化身之一的全知無垢光尊者的善論,剖析種種因機所設的權宜之宗,建立了究竟圓融具德的甯瑪巴自宗。論尾依《般若十萬頌》和密乘《大幻化網根本續》等善說以文殊六字總持心咒歸攝全論,如此融通顯密的曠世稀有論典如同圓滿的日月輪,升起于眾生福德與信心的虛空中,照亮捨棄輪回求取涅盤的坦途,令面對諸多立宗如墮霧網的凡愚有情面對浩如煙海的經論諸多宗派觀點、是非難辯如入重重雲霧者豁然開朗。

  作者:全知麥彭仁波切,藏地諸多教派共稱為文殊菩薩的化身,早在一千多年前蓮花生大師曾授記他將成為“弘揚大圓滿的太陽”。

  全知麥彭仁波切自幼對佛法具足信心,尤其具有出離心、大悲心與智慧等大乘種性之功德標誌。七歲時宣說了彙集甚深精要的竅訣藏《定解寶燈論》,十五歲時修文殊獅子法,獲極殊勝相應驗相。“從此時起,對顯密諸論之各種典籍,一經過目,便能勝解,只需聆聽傳承而無勞上師解釋”。在閱甘珠爾(經藏)時,僅用了三天,在閱丹珠爾(論藏)時,僅二十五天,並憶持不忘。

  後在聖地嘎姆達倉修行十三年,其間顯示諸多不可思議的功德:于光明夢境中面見大威德三尊,授予甚深密法;火供時,不借外火,而用智慧火點燃;修大威德金剛時,將加持品置於影子與陽光交接處,整個上午太陽原地未動;在石渠閉關三年修行阿底約嘎,于陽光下,身無影跡,體空瑩澈,于牆石等物,自由穿入,無所障礙……

  將一切甚深意藏,著成廣大論典,全部收集在藏文版《雪域語獅子全知大班智達麥彭降央南迦嘉措全集》中,共計二十六函,其上師蔣揚欽則仁波切曾讚歎說:“彌勒密意現量而知,文殊深法現量通達,諸方學識無所不精!”

  一生所度弟子無數,從德格諸大寺至惹恭地區,所有薩迦、格魯、噶舉、寧瑪各派大德、善士,研習經論之學者,具三學之堪布,已得生圓次第的密咒者,以及捨棄塵緣一心依山苦修者無不成為其法語弟子。

  法王晉美彭措上師曾說:“全知麥彭仁波切所著的顯密諸論,在七世之內,其無比善說的加持,一世比一世增上殊勝”,又說:“凡是我的傳承弟子,乃至得到點滴之成就,如對三寶生起刹那信心,皆來自于上師麥彭尊者的加持與恩賜。”

  若欲廣知全知麥彭仁波切的深廣功德,可詳閱敦珠法王與法王晉美彭措上師所著的傳記。

  乙二、譯禮

  頂禮文殊金剛上師(譯禮)

  這是大堪布索達吉翻譯時所加的頂禮句,此敬禮句目的主要是消除翻譯過程中的障礙。金剛上師是法王如意寶,法王形相上示現為凡夫身,本性則與了義文殊無二無別。

  乙三、禮贊

  頌曰:

  何意蒙閉猶豫網,能解文殊金剛燈,

  心入甚深定解者,見善道眼吾亦信。

  探求甚深真如義的學法者的心蒙蔽於無法斷定是與非的猶豫網中,對甚深廣大法性理體無所適從,難以證悟。依靠不違教理觀察二諦甚深義的無垢正量,即遍知文殊金剛勝燈,能使黑暗疑網頓消于烏有,能使行人順利遠離增益損減的懷疑,徑直入於甚深定解之中,二種真實正量即是現見二諦善道真實實相之眼,對此論主亦深生信心。如是而信贊,並勸諭諸欲現見深廣真實義者,應對此正量妙眼生起信心。

  甲二、中善論義

  分四:一、略說引言;二、分別廣說;三、本品末義:隨喜讚歎及攝義之教言;四、歸攝宣說的所有要義

  乙一、略說引言

  分四:一、分離兩種正量的過失;二、正道與形象道的差別;三、讚歎正道與入正道者的功德;四、以問答的方式宣講論義

  丙一、分離兩種正量的過失

  頌曰:

  嗚呼極深真實義,能通定解寶燈者,

  若無汝則此世間,蒙而迷於幻網中。

  甚深實相的真實義,依於觀察二諦正量所引得的猶如寶燈般的定解能夠通達。若自相續中未生起如是定解,則此世間眾生僅以通常的聞思修對甚深實相義昧於取捨,而迷失於猶豫的幻網中。故發悲湣之語曰嗚呼。

  丙二、正道與形象道的差別

  頌曰:

  基道果之一切法,決定引得勝解信,

  聞得生信此二種,猶如道及彼形象。

  法相因乘顯宗或金剛果乘密宗,對於基的緣起顯現與無生空性,道之方便與智慧的二種資糧,果之色法二身等所攝之一切諸法,依靠教理于自相續中所引生的不可動搖之決定勝解信,與只事聽聞依文解義而生起的聞得生信,二者的差別,就如同真實道與道的影像一樣。依前者可達目的地,依後者則不能到達。

  丙三、讚歎正道與入正道者的功德

  頌曰:

  稀有法稱月稱師,善說一同之光芒,

  照射佛教廣天道,摧毀一切黑暗疑。

  具稀有功德的吉祥法稱論師與開顯真實義的具德月稱論師,他們的因明與中觀諸論善說之光芒如日月光輝,共同照亮本師佛陀廣大教法猶如天人之道,以二量無餘摧毀昧于深廣義的猶如黑暗之疑惑。

  頌曰:

  名言觀察之因明,無誤取捨與退進,

  尤其佛法及本師,獲得定信唯一門。

  依靠觀察名言的因明,能開顯世俗的正理,依此能無誤地取捨正邪善惡與退出外道進入內道。尤其是對真實之佛法與一切智智的佛陀生起不可動搖勝解信的唯一途徑。

  頌曰:

  因明論及真實義,抉擇勝義之理智,

  如是能明無垢量,勝乘中觀此二相。

  此二相即因明論和勝乘中觀,勝乘中觀以無垢勝義量能明瞭抉擇諸法離一切戲論真實義的理智。

  頌曰:

  善學智慧睜二眼,本師宣說聖教道,

  於彼不隨為他轉,應贊真實通達者。

  因明中觀二相即是現見真實道的勝眼,以此善學智慧所睜正眼,對一切智智本師善巧宣說的廣大甚深妙道,能不隨他轉,對通達此真實正理之士夫,生起殊勝信心並作讚歎!

  丙四、以問答的方式宣講論義

  頌曰:

  如是思維仙人前,頓到一位流浪者,

  為作推測辯難故,如此詢問七疑問。

  正在思維如上內容並具有真實智慧的大仙人前,突然來了一位具有分別念的流浪者,他為了推測仙人的智慧及發難作辯之故,詢問了下述七個問題。仙人與流浪者各有內外密的含義,詳見《新月釋》。

  頌曰:

  隨聲他宗何智者,將自安心善鑒別,

  所問此難令速答,則明如見內智慧。

  對此七問的回答,若你僅是隨聲附和往昔智者們的諸多論述,怎能稱為智者。應將自心安住于真實智慧中,善加鑒別,如理詳細觀察,並以教證理證善加建立,速速回答。由此則可推知你內心智慧的深淺,如同日光明照現見外境,而決定了知。

  頌曰:

  多聞象鼻雖伸長,而如井水深法水,

  未受尚求智者名,如同劣種貪官女。

  雖然多聞他論,廣知破立,猶如象鼻伸得很長,但對於如同深井之水的顯密甚深佛法之甘露水無法感受(即僅多聞而無實證),卻沽名釣譽希求智者之名,如下劣賤種之人貪求與王妃行邪淫,將有斷命之災。

  頌曰:

  正見二遮如何說?聲緣怎證二無我?

  入定有無執著相?觀察修或安置修?

  二諦其中何關要?不一同境何所見?

  中觀承認有無否?

  流浪者提出了甚深七問:一、無遮與非遮二者何者為究竟正見?二、聲緣阿羅漢證悟二無我與未證悟二無我中,何者應理?三、入於實相定時,是有執著還是無執著?四、修持時,是應觀察修還是安置修?五、二諦中,是世俗諦重要還是勝義諦主要?六、于同一水前,六道眾生前所見不一有六種顯現,究竟有無共同所見境?七、中觀應成派自宗究竟有無承認?

  頌曰:

  彼言依靠空性理,此說深奧七難題,

  與不相違聖教義,以理即成請答覆。

  對此依於空性實相所提出的七個甚深難題,不要與聖教義相違背,而以理論論證方式予以答覆。

  頌曰:

  因明語珠荊棘矛,十萬雖刺亦不穿,

  諸大迷惑之難處,應說長舌伸如電。

  因明分別念的語珠荊棘矛,即使是十萬條一齊也刺不穿少許,比喻對此七難題如何也不能破立,故成為著名大智者們迷惑為難之處,於此不能如理證悟深義之難處與精要,請你伸出妙辯長舌,猶如閃電般迅速地以教理給予正量的回答。對於“諸大迷惑之難處”應如何理解,詳閱《新月釋》。

  頌曰:

  如是智慧勸語風,縱微震動仙人心,

  如末劫風搖山王,稍持不語禁行後。

  如是伺察智慧勸請之語風,雖有微弱的搖動,但仙人心中卻像是劫末狂風搖動須彌山一樣,引起強烈的震撼。在回答前,仙人保持了片刻禁語默言的行為。

  頌曰:

  嗚呼百般依苦行,又複觀察智慧火,

  連續盛燃彼等亦,此難未能立無垢。

  此後,仙人歎息說:嗚呼!這些大智者長時精進依於百般苦行,而且伺察的智慧火連續盛燃,對此諸難也不能給予離一切過失、絲毫不違教理、以正量成立的回答。

  頌曰:

  俱生辯才意力微,亦未承受長學擔

  況吾劣者由何答。

  況且庸劣如我者,俱生辯才慧力微小,並且也未以大精進長時承受勤學重擔,對此如何能給予回答呢?

  頌曰:

  內愁呼喚妙吉祥,爾時思彼加持故,

  于心顯如黎明時,稍得辯才之機緣,

  以理察說善說義。

  內心憂愁地呼喚和祈禱殊勝至尊妙吉祥菩薩,此時,依靠聖尊加持力入於心間,內心顯現明朗如黎明時,並獲得少許辯才能力的機緣,立即隨順彼經續竅訣善說密義,以因明理證的方法觀察而答覆。

 

相關文章:
入菩薩行論&定解寶燈論 全知米滂仁波切 緣氣:(6831)

上一篇(金剛乘佛教宗派內涵) 回目錄 下一篇(太虛大師與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