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慧法師

2005年四祖寺第三屆禪七開示:延續慧命的嚴肅性
  (2005年11月30日)
  各位大德:
  禪堂裡維那師的桌子上有一塊“慧命牌”,上面寫著一行字:“大眾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顧,罪歸汝身。”這一行字,從古到今,天下的禪堂都是這個樣。而且每天坐香的時候,慧命牌前面有一個香爐,裡面燒著一枝香。古代禪堂裡面打坐,是用香來計時,一枝香燒多長時間,就坐多久,所以叫作坐香。現在燒香只不過是一種形式,因為現在可以看鐘點,以鐘點計時更加準確。我說這些話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說禪堂的一切、寺院的一切,都是以大眾的慧命作為第一要務,以開發大眾的慧命,培養大眾的慧命,作為一個寺院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除此以外,寺院沒有別的事情要做。所以寺院,就是一個延續佛法慧命的地方、延續禪宗慧命的地方、傳承佛法慧命的地方、傳承佛教文化慧命的地方,責任重大而嚴肅。在這個重大的事情上,常住的住持、班首、職事,每時每刻都在想這件事,每時每刻都在做這件事,一切工作都圍繞這件事來展開。能如此,寺院就有有了生命,佛教就有了生命,我們的一切工作就有了真正的意義,黨和政府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有了真正的意義。這件事落實好了,確確實實能夠利國利民;這件事落實不好,寺院存在有何意義呢?一群白吃白喝的人呆在這裡有什麼意義呢?沒有任何意義,只會給社會添亂,不會給社會帶來任何好處。所以佛法佛法,要有佛法,才有辦法。佛法的根本在於佛法的慧命。慧命不是死東西,慧命是有生命的,是活的,從古到今一直活生生地延續下來。大眾重視佛教工作,護持佛教事業,就是因為佛教的慧命在延續。否則還有什麼意義呢?沒有意義。所以,嚴肅禪堂的規矩非常重要。
  今天發生這件事,使一位師父離開了常住,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確確實實是從維護禪堂紀律的嚴肅性、維護大眾修行這件事的嚴肅性出發。這些人都在這裡培養慧命,都在想要開悟,都在想要找到本來面目,豈可有人隨便打閑岔呢?如果對這件事都不重視,其人不知豈可也。所以我想了半天,怎麼處理這件事?打他幾板子不管用。因為前兩天就讓他頂禮三拜,向大家求懺悔。事隔三天,依然如故。所以只有從愛護他本人出發,從維護常住規矩的嚴肅性出發,從維護大眾修行這件事的嚴肅性出發,以大慈大悲的心讓他離開。實際上叫他走了,我還是眼淚往裡流。為什麼呢?可憐。在這樣好的環境下,不能繼續修行下去,錯過了這樣好的機會,對這件事不明白,這是一點。其次要想到,寒冬臘月,一個和尚往哪兒走呢?所謂“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孤零零的一個和尚,他往哪裡去,令人擔憂。最後,我讓當家師送幾點塊錢給他作路費。萬一他身上一分錢也沒有,出門想喝一杯開水,都要花錢哪。所以菩薩的精神,橫眉怒目是菩薩的精神,慈目善目也是菩薩的精神,要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方式。如果對這件事不採取得力的措施來處理,有這麼多出家人在這裡,有這麼多居士在這裡,明白的人、不明白的人都有,會覺得寺院沒有規矩,亂糟糟的,連止靜都止不下來,那對大眾是一種辜負,對大眾集體共修這件事是一種玷污。所以只有毅然決然,自己來背這個因果,自己來做這個惡人。
  剩下還有六天時間,希望大家在這六天當中,在已經取得一些進步的基礎上好好用功夫。接下來這六天,身心比較調柔了,腿子不會那麼疼,妄想不會那麼多,昏沉不會那麼多,是正好用功的時候。不過,要特別注意,到了第三周,取得好成績,繼續進步是這個時候,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是這個時候。善根深厚的人,功夫用上路的人,會繼續有所進步,有所提高。個別人往昔業障比較重,各種負面因素比較多,現在發心求解脫,過去的冤家債主往往會找上頭來,怕你逃掉了,怕你不還帳了,所以會產生種種問題。身體不好那是比較輕微的,如果出了偏差,問題就大了。所以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候,勤修懺悔最重要。我在第一七時就講到,每天早晚一定要到佛前禮拜,懺悔業障,求諸佛菩薩、歷代祖師加持,使我們的修行能夠順利,在未來的幾天不會出現對自己身心不利的任何情況。早上要禮拜、晚上要禮拜,有時候中午也要禮拜。禮拜、懺悔這種加行最有效,而且也最能夠專心致志,能夠使自己的業障得到消除,能夠使自己的我慢得到克服,能夠使自己宿世的善根得到培養、增長。禮拜的時候也不要太執著。太執著了也會成為一種病。你就一心一意稱念佛菩薩名號,並念那四句話:“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或者念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有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每拜一拜念四句,最好是拜三拜、九拜或者十二拜。因為現在是以打坐為主,不宜拜的時間太長,不要影響休息。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第一條就是禮敬諸佛。欲得佛法利益,當從恭敬中求。恭敬、供養、禮拜、懺悔、回向,這是我們消除業障、培植善根最有效的修行法門。是我們求得開悟、是我們求得明心見性最有效的加行和輔助。禪宗門下雖然是以坐為主,不著一切相,遠離一切相,它是在遠離一切相當中做一切應該做的事。遠離一切相不等於是不求福、不修慧。既要求福、修慧,又要不著相。不著相就能擴大心量,不著就能出離有漏、達到無漏。著相就是以有漏心修福慧,不著相就是以無漏心修福慧。只有無漏的福慧,才是我們出三界、了生死的真正功夫與見地。《金剛經》所講的,就是要遠離一切相修一切法。只有離相修六度才能到達彼岸。只是一著相,就與六度不相應。因為“度”就是由此岸渡向彼岸。彼岸是哪裡呢?彼岸是無漏慧,是無漏的境界,是三界外的事。是三界內還是三界外,就看你是著相還是不著相,是有漏還是無漏。同是做一件事,可能是成就有漏福慧,也可能是成就無漏的福慧,它的根本區別,就看是著相還是離相。佛是離相佛,著相而求,越求越遠;法是離相法,悟是離相悟,著相而求,轉求轉遠。希望各位在今後六天當中努力再努力,在修行的路上求得一個分曉。


上一篇(什麼是平常心) 回目錄 下一篇(因果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