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本淨之意義

關於心性本淨說,至今為我國(*日本)許多學者所採納,並已多所討論。1 本淨說的源流亦出自阿含經的原始經典、巴利佛教或法藏部等的上座部系的部派文獻,它可能與從大眾部系的心性本淨說所發展出的大乘佛教之如來藏說或佛性說的立場多少有所不同。因為大乘佛教的如來藏說或佛性說,考量到清淨本性的常住不變之心性;相對於此,原始佛教或上座部系部派,並未考量如此常住的心性,而是考量說現象生滅變化的心相是清淨的。

原本在原始佛教中,並未以外道所說的常住不變的實體為議題,而是只考察經驗可能的現象界,將之稱為「一切法」。因此,常住心性的想法於此並沒有加入的餘地。眾所周知,佛教只以存在者(一切法)之現象界作為考察對象,而排除外道所說的形而上學的實體。但是,對於能積極自主作用的心之狀態,外道的[220]正統派與非正統派有完全不同的解釋。心性本淨之意義


上一篇(中國佛教「心性論」研探二) 回目錄 下一篇(大圓滿心性休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