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2/05 08:45:07
學習次第 : 進階

 《證成現象即佛論》釋義(十二)

6)間接證明

間接證明一切現象是佛的壇城有兩個步驟:第一步是說,無論外在或內在的一切顯現,都是我們的心創造出來的;第二步,凡是心創造出來的顯現,會隨著心的變化而變化。

第一,首先我們要瞭解,一切顯現都是心的現象,是非常不穩定的。

這一點不僅佛教講得非常清楚,也有邏輯推導過程。甚至包括物理學也講得很清楚——在一秒的萬分之一或者百萬分之一的刹那間,一切現象都在不斷地生生滅滅。一個粒子從誕生到最後消失的壽命短到無法確認,因為其生滅幾乎是同時的。

在宏觀概念當中,任何一個東西,都會經歷生、住、滅的過程——首先是誕生,然後存在,最後是滅亡。但就微觀世界的次元而言,生滅卻是同時的。在前一個粒子滅亡之際,又誕生了另外一個粒子,就這樣你生我滅、迴圈不止,但在每一個看似相鄰的粒子之間,卻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同時存在的東西,不會有任何關係;而不同時存在的東西之間,也無法建立任何關係,所以這個世界是一個沒有任何關係的共同體。

但一進入宏觀體系,到了人類感官能夠體察的次元,萬事萬物都變得有關係、有因果、有生滅、有動靜了,但我們要清楚,真正的物質本體,存在於微觀世界。

無論科學和佛教因明都知道,這些都是錯覺。錯覺由何而生呢?生於精神的層面。沒有精神的無生物——石頭、木頭等等,是不會有感受的。

很多科學家雖然知道世界刹那生滅的實相,但他們不會往這個方向考慮,因為他們希望這個世界一直存在發展下去,似乎這樣他們才有根植於其間的實在感,這就是令凡夫始終甩不掉的實執不斷衍生的溫床。

而佛教卻讓這些堅實的基礎化為了泡影,明確地告訴我們,我們的精神出了問題,我們生存的世界,完全是虛幻的。

但為什麼很多人已經知道世界的虛幻實質,卻還要去貪著、執著、追求呢?這是因為我們還沒有證悟,只是理論上知道,或即便是證悟了,但修行還不到位。無論如何,有了證悟的感受以後,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肯定會比完全不懂的人要高明許多。

大家都知道,物質有兩個層面,實在與現象,也即佛教所講的勝義諦與世俗諦。羅素在《哲學問題》的第一章中,就論述了現象與實在。雖然沒有佛教中觀講得那麼深刻,但從這兩個詞的意義上去理解世界應該是恰當的。

凡夫永遠無法看到物質的實在。譬如說,相對於凡夫而言,運動是物質的本體或實在,這是物質比較真實的一面。但因為物質運動的速度實在是太快——從物理的角度講,電子圍繞電子核運動的速度每秒鐘可以達到600英里左右,這是我們的肉眼根本無法洞察的;從佛教的角度來說,任何物質都不斷地生生滅滅,不是先有生後有滅,而是生滅幾乎同時。因為生滅速度如此之快,所以常人的肉眼根本無法觸及。在普通人看來,大多數物質不是運動的,而是靜止的。正因為如此,所以人們會認為靜止才是物質的本質。

我們還認為,太陽從東山上一出來,我們就能真正看到當下的太陽。

但天文學常識告訴我們,這只是八分鐘之前的太陽,因為陽光從太陽發射出來到達我們的眼球壁時,需要八分鐘的時間。我們在任何時候看到的太陽,其實已經不存在了,因為那是八分鐘之前的景象。

同樣,我們看到的很多星星,甚至有可能是幾十萬光年或者幾百萬光年之外的東西,換句話說,我們當下所見,已經是幾百萬年或者幾十萬年之前的情景,現在早已不復存在了。

其實,哪怕距離再近,中間也不可能是零距離。只要物體的圖像傳送需要一點點時間,那在眼睛看到的時候,物體本身就已經不存在了。

以此類推,不僅眼睛的視覺有錯覺,包括耳、鼻、舌、身的感覺都是有錯誤的。

超出一定範圍,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會漏洞百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我們的五官沒有任何說服力。

只是因為我們很愚昧,從來都沒有觀察過,一直盲目地相信自己的五種感官所提供的資訊。實際上這些都是經不起任何考驗與推敲的觀點,輕而易舉就可以被推翻。

儘管世界本身如此虛幻,但對我們來說,卻非常實在。誰也不敢說,因為一切都是心的現象,像做夢一樣,所以我從樓上跳下去都無所謂。從凡夫的視角而言,痛苦真實鮮活、實實在在。因為我們的阿賴耶識上的習氣已經根深蒂固,在沒有超越的時候,還是要客觀一點,要謹慎因果取捨。

當越過這個範圍,即使從樓上跳下去也沒有問題,怎麼樣都不受外在影響以後,就可以真正無所謂了。

第二,凡是心的現象,就隨時可以改變,不是物質本體上的變化,而是因精神上的變化而導致的外在變化。雖然是一種物體,但不同感官結構的人或其他異類生命看到的,卻是全然不同的。

當感官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外在世界也一定會有很大的變化。這一觀點雖然在某些哲學與科學論著中稍有提及,但卻遠遠不及佛教中講得這麼深刻而有理有據。這是佛陀的重大發現,但卻不是佛陀創造的。佛教從來不認為世界是由某個創世主創造的,而是認為,每個眾生的世界,都是由他自己創造的。

我們這個世界是非常靠不住的,因為它跟我們內在阿賴耶識上的種子有關係,種子隨時都有可能在根本上發生動搖,以致引起外在世界的巨大變化。精神上出了一些問題的時候,雖然眼根完好無損,但也會出現一些幻覺。只要身體一換,世界就會變成另外一番模樣。甚至無需換一個肉體,哪怕在一生當中,通過修行,也能隨心所欲地讓世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果物質是外在的東西,肯定不會有什麼變化的。但因為它是內心的現象,所以隨時都會改變的。比如說,雖然我們現在是人,到河邊一看,看到的都是水,但再過十多年以後,我們再來看這條河,有可能看到的不再是水,而是血、膿、鐵汁、銅汁或者甘露了。

欲界、色界、無色界眾生的環境 、身體也是越來越細微,這也與他們內心的平靜程度、禪定深度有著密切的關係。

世俗諦也分正世俗諦和倒世俗諦,譬如說,正常人看白紙是白色的,就是正世俗諦;膽病患者將其看成黃色的紙,就是倒世俗諦。

但正和倒也只能存在於一個非常狹窄的範圍當中,還沒有到佛的境界之前,所有的勝義諦、世俗諦,清淨、不清淨都是相對的、不準確的。

就像前面那個有智慧的餓鬼說的一樣,我們今天看到的,的確是不清淨的世界,但它實際上應該像八地菩薩、九地菩薩、十地菩薩所看到的一樣清淨。因為不但密法認為一切都是清淨的現象,而且修行人修到一定層次的時候,也能親身體會到一切都是清淨的現象。因為我們有業障,所以看不到物質的本體。

凡夫所見的真實與八地菩薩相比,凡夫的真實就成了現象,而菩薩看到的才是實在。以此類推,上地菩薩之所見,也優於下地菩薩之所見,而菩薩之勝義諦與佛的境界相比,則又成了世俗諦,唯有佛看到的,才是唯一的真實。

在十地菩薩階段,都還有細微的勝義諦和世俗諦的分別。最後達到佛的境界時,就沒有什麼顯現和實在的區別了,因為佛所證悟的境界沒有任何顯現,一切都是真實的本質。它有很多名字——佛性、如來藏、光明、空性、明空無別、心的本性、佛的壇城。

在佛的境界中,無論勝義諦和世俗諦、清淨和不清淨,所有一切的概念,都將徹底瓦解。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