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06 02:32:28
學習次第 : 進階

《因果的奧秘》思考題

    1修學皈依之後思惟業果,在次第安排上有什麼道理?

    2、為什麼說引發一切善樂的根本是對業果的勝解信?

    3、為什麼要在思惟總別業果之後,再進入正行取捨之中?

    4、敍述業決定之理。

    5、如果不能對業果的決定之相產生決定的認識,會有何種過患?

    6、敍述業增長廣大之義。

    7、以什麼原因諸龍死沒當生人天,乃至於賢劫諸佛教中而般涅槃?

    8、解釋頌詞含義:

    由修善不善諸業,諸人即成慣習性,

    如是雖不特策勵,他世現行猶如夢。

    若未修施屍羅等,隨具種色少壯德,

    極大勢力多富財,後世悉不獲安樂。

    種等雖卑不著惡,具足施戒等功德,

    如夏江河能滿海,後世安樂定增廣。

    應善定解善非善,諸業他世生苦樂,

    斷惡勵力修善業,無信豈能如欲行?

    9、敍述未造不遇、已造不失之義。

    10、解釋頌詞含義: 

    梵志說善惡,能換如取捨,

    尊說作不失,未作無所遇。

    11、承許未造業會遇會有哪些過失?

    12、承許已造業失壞會有哪些過失?

    13、有情造惡業,果報只會成熟在自己相續上,為什麼還要修自他交換呢?

    14、舉出和總的業果四條道理相違的世間邪見。

    15、談談如何把業果的四條道理運用在日常修行上。

    16、思惟總的業果道理,在轉變我們的觀念上有哪些效果?

    17、世尊宣說十業道的用意何在?

    18、為什麼說十善業是一切世間和出世間圓滿的根本依處?

    19、口說我是大乘,實際不能防護十善業道,會遭到何種訶責?

    20、說出殺生的事、意樂、加行和究竟。

    21、為什麼不能墮胎?

    22、說出不與取的事、意樂、加行、究竟。

    23、為什麼偷盜十方僧物的罪過無量無邊呢?

    24、說出邪淫的事。

    25、對以下觀點,以佛法的智慧進行剖析:

    男女性交混亂,在國外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我們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婚外戀沒有觸及任何法律條文,所以是合理的。

    性生活混亂是社會發展到較高水準、人民生活達到一定富裕程度時必然出現的現象,恐怕是無法避免的。

    性行為本身是自然的,與對和錯無關。

    無性決不等於純潔、高尚,對異性的嚮往、衝動和性行為不是邪惡、下流,而是生理與心理正常健康的體現,是合法、自尊、驕傲、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反,沒有性欲望的人,身心是不健全的,有性欲望而得不到滿足,是不人道的。

    26、邪淫如何有害天倫?如何有害風俗?如何有害壽命?如何有害心術?如何有害人節?

    27、對於居士來說,如何才能做到終身不二色?

    28、以性解放思潮的影響將會導致何種社會問題?

    29、君子不近聲色,不過是叫人要淡愛欲,如果把愛欲視為毒蛇猛虎,不是有點太過分嗎?

    30、大富貴人往往多造淫業,為什麼不見他們有報呢?

    31、說出妄語的事、意樂、加行、究竟。

    32、妄語對自己的修行會有何種影響?

    33、為什麼不能輕易違背諾言或誓言?

    34、有人說:生存在這個人人都說妄語的世界中,如果還是以誠信的方式待人,自己只會吃虧。請對這種觀點發表評論。

    35、妄語業氾濫對整個時代造成了何種影響?

    36、說出離間語的事、意樂、加行、究竟。

    37、為什麼不能贊成、支持或者隨喜他人離婚?

    38、為什麼在師徒、寺院之間挑撥是非罪過非常嚴重?

    39、說出粗惡語的事、意樂、加行、究竟。

    40、說明貪欲圓滿五相:有耽著心;有貪婪心;有饕餮心;有謀略心;有覆蔽心。

    41、說明嗔恚圓滿五相:有憎惡心;有不堪耐心;有怨恨心;有謀略心;有覆蔽心。

    42、說明邪見圓滿五相:有愚昧心;有暴酷心;有越流行心;有失壞心;有覆蔽心。

    43、聞思三毒圓滿五相,對於修行有何幫助?

    44從所貪供侍、名譽、供養、資產、勝生五方面,描述非圓滿貪欲之相。

    就報復心理、幸災樂禍心理,描述非圓滿嗔恚之相。

    45貪、嗔、邪見本來是意,為什麼還有意樂、加行呢?

    舉例說明以貪、嗔、癡引發貪欲;

    舉例說明以貪、嗔、癡引發嗔恚;

    舉例說明以貪、嗔、癡引發邪見。

    46、解釋誹謗因、誹謗果、誹謗作用、誹謗有事。

    47、邪見種類很多,為什麼在十黑業道中單指四類為邪見呢?

    48、何故思惟是業不是業道,身語七支是業也是業道,貪嗔邪見是業道不是業?

    49、以不與取為例解釋:

    由意樂故重;由加行故重;由無治故重;由邪執故重。

    50、何種情況是輕殺生?

    51、說出《本地分》所說能成就極重業的六相。

    52、解釋《親友書》頌義:

    無間貪著無對治,從德尊事所起業,

    是五重大善不善,其中應勤修善行。 

    53、解釋由福田門故力大的含義。

    54、解釋下列比喻所對應的含義:

    譬如,鐵丸小亦沉水,即彼成器雖大上浮。

    如蠅粘涕不能脫離。

    譬如:少水投鹽一掬,則難飲用;或如欠他一文錢,不能還償,漸被逼縛受諸苦惱。

    55、說出愚者造惡業力大的五相。

    56、解釋以下《寶蘊經》經文的含義:

    三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輪王位,各以燈燭器等大海,炷如須彌,供養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薩,于小燈燭塗以油脂,持供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

    57、解釋敦巴仁波切的教言含義: 

    較依正法所起罪惡,十種不善,是極少惡。

    58、舉例說明由事物門故力大的道理。

    59、如何由意樂門故力大?

    60、學習具力業門對於自己的修行有何種利益?

    如何將這一科的法義轉為修行?

    61、按照經論說明十黑業的異熟果。

    62、依《十地經》說出十黑業中每種黑業的兩種等流果。

    63、造作等流果和領受等流果有什麼差別?

    64、學習等流果的法義,對於修行有何啟發?法義如何融入修行?

    65、一一說出十黑業所感的增上果。

    66、說出斷離間語的事、意樂、加行、究竟。

    67、說出離貪欲的事、意樂、加行、究竟。

    68僅僅不作殺生是不是白業呢?為什麼?

    一般白業和殊勝白業的差別何在?

    69、說出十白業的異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

    70、引業和滿業有什麼差別?說出引滿四句。

    71、解釋頌義:

    由一引一生,能滿則眾多。

    72、解釋:作業增長業不增長業

    73、舉例說明:作非增長增長非作作而增長非作非增長

    74、何種業是順定受業?何種業是順不定受業?請具體說明。

    75、說出現法受、順生受、順後受的差別。

    76、說出《本地分》所說現法受的八種情況。

    77、有情相續中有眾多善不善業,以何業的果報首先成熟?

    78、學習引滿差別定不定受業何果先熟之理之後,對你的修行有什麼幫助?

    79、為什麼要成辦具有八種功德的異熟身?

    80、分別說出以下八者的體相、作用和因:

    壽量具足;形色具足;族姓具足;自在具足;信言具足;大勢具足;丈夫性具足;大力具足。

    81、為什麼修八因時要具足三緣?

    82、具體解釋三緣:

    心清淨;加行清淨;田清淨。

    83、心清淨、加行清淨、田清淨三者的關係如何?

    84、解釋頌義:

    由依止無嗔,施莊嚴妙色,

    說無嫉妒果,當感妙同分。

    85、以理成立應於業果數數修習

    86、為什麼於如來語應修深忍

    87、對業果僅僅了知而不思惟會產生何種過患?

    88、為什麼可以斷定自稱解空而對業果不注重的人是顛倒解空?

    89、解釋頌義:

    一切諸法如水月,等於幻泡陽焰電,

    雖諸死已往他世,有情意生不可得,

    然作諸業終不失,如其黑白成熟果,

    如此理趣門賢妙,微細難見佛行境。

    90、能截斷惡趣的一法是什麼?

    91、說出智者和愚者的差別。

    92、解釋語錄之義:

    “若有觀慧而正觀察,如於險坡放擲線團,與法漸遠。

    93、遮止惡行的方法是什麼?

    94、解釋頌義: 

    惡業雖現前,非定如刀割,然眾生惡業,於他世現起。

    由其諸惡業,各受辛異熟,是故諸眾生,於他世了知。

    如從鐵起鏽,鏽起食其鐵,如是未觀作,自業感惡趣。

    95、敦巴仁波切說:覺沃瓦心莫寬大,此緣起微細。這句教言對您的修行有什麼啟示?

    96、為什麼惡行不能不思放置,須要勵力修習懺悔?

    97、說出能破現行力的體性以及如何修它的因。

    98、說出能對治現行力的六種修法。

    99、說出遮止罪惡力的體性和利益。

    100、為什麼說沒有誠意防護之心,所作悔罪唯有空言?

    101、為什麼說思惟黑業過患對引發至心懺悔至關重要?

    102、為什麼懺悔的效果不能一概決定?

    103、懺悔可以淨罪和已作不失壞是否相違?為什麼?

    104、如果順定受業以四力懺悔可以被轉為不定受,那和順不定受業有什麼差別呢?

    105、解釋《八千頌大疏》的文句:

    謂若凡是近對治品,可損減法,彼由成就有力對治,能畢竟盡,如金穢等。

    106、凡夫不具有能破罪業種子的出世間對治,卻能從根本上拔除罪業,對此以理成立。

    107、罪業從根本拔除和尚須領受頭痛等微苦是否自相矛盾呢?

    108、為什麼須勵力防護嗔等、精勤修習不善還出?

    109、既說能盡淨有力之業,又說唯除先業所有異熟,兩種說法是否矛盾?

    110、悔除清淨和最初無染的差別何在?

    111、解釋頌義:

    若作諸惡未修福,誤失正法得非法,

    具惡業人死怖畏,如于大海散朽船。

    若已修福未作惡,行諸善士妙法軌,

    此則終無死亡怖,如乘固船登彼岸。

    若人宣多如理語,放逸而不如是行,

    譬如牧人數他畜,彼非能得沙門分。

    設雖少說如理語,然能正行法隨法,

    及能遠離貪嗔癡,此等能得沙門分。

    苾芻樂防慎,深畏諸放逸,

    自導出惡趣,如象出淤泥。

    苾芻樂防慎,深畏諸放逸,

    能抖一切惡,如風吹樹葉。

    若希善趣諸解脫,願多修習於正見,

    若人邪見雖妙行,一切皆具苦異熟。

    112、為什麼須要多讀宣說業果因緣的教典?

    113、說出下士意樂生起之量。

    114、為什麼生起意樂之後還要勵力善修?

    115、既要厭離生死圓滿,又要希求生死圓滿,這樣自相矛盾,如何在一個心上修持呢?

    116、為什麼說屍羅是道之根本?

    117、以理成立修道須要一種最極圓滿之身。

    118、論中對兩種觀點評論說:此是全未了知聖教扼要,對此具體解釋。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