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6/21 04:15:12
學習次第 : 進階

 如何悟入佛性之竅訣

 

劉立千

一、如何認識佛性?

《大般涅桀經》雲:涅槃不滅,佛有真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既然是眾生本具,不須如顯教所說要經長劫修行,只要上師直指和加持,一聞即可頓悟,故謂之頓悟法門。那麼佛性是什麼?佛性即覺性。覺性就在你自己心中,卻別處去尋找,真希奇”(《直指覺性》9)。禪門有個故事:靈訓初參歸宗,問如何是佛?宗日我向汝道,汝還信否?訓日和尚誠言,安敢不信。宗日即汝便是(《心燈錄》332)。這是說你的自心便是佛。

六祖曾說:只要人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馬祖亦說:自心是佛,何須外求。又說:識取自心本來是佛,不屬漸次,不假修持,體自如如,萬法圓滿”(《心燈錄》332)

大圓滿說佛性就是自心的本來面目,即指此空明覺性(《米拉日巴道歌》265)。並說其實心的本來就是空寂()和光明(),若悟到此點則可成佛”(《米拉日巴道歌》551)。空寂就是空分,光明就是明分,所以真心是有空明二分的。六祖說自性本無一物,叉說自性能生萬法,這能生就是能含藏的意思,就是光明的作用。

空明心是真心,非一般虛妄之心。凡夫之心是真心和妄心合在一起的,故應分清真心和妄心的差別。真心是空明覺性,是無生滅、不隨緣起變化、對境不起分別的真性;妄心是識心,依他起性,隨緣有變,念念攀緣,馳逐不已,有生滅,是六塵緣影之心(《法界藏》8316858)。妄心是翻騰起伏,真心是如如不動。《圓覺經》說: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滅盡,覺心不動”(《圓覺經》46)。不動非頑如木石之無知,而是有靈知。僧那禪師說:汝欲明本心者,當審諦觀察,遇聲遇色未起覺觀時,心何所之,是無有耶?是有耶?若不墮有無處所,則心珠獨朗,常照世間,而無一塵許間隔,未嘗有刹那斷續之相”(《禪意》42)。未起覺觀時,此心仍在,即真性不動。它又非頑如木石,而是心珠獨朗。此不動而常照世間的心,就是吾人的空明之心。

大圓滿揭示真心的本來面目,就是空而有覺、有明、有現,是自覺、自明、自現。總為一個本覺,本自元成。

心體無形無相,又如虛空,空而又了了分明。欲求見到此性,必須先拋開妄念,要一念不生處,才能見到。此心離念空無一物,但又非頑空,有覺知,能朗照萬法,能現種種相,一切法在心中明顯,在心中覺知,猶如燈光”(《金剛橋》35B)明是自明,住本位不動”(《法界藏》l5A),此明指覺性體中之明分,若起用則為本性光明。

只用赤裸觀照一切,你的覺性便本知本明,光明燦然”(《直指覺性》l0)。這個當下覺性是不造作而自明,故不須修治。此本性就在你身邊赤裸裸地現呈著,不要向太高太遠去追求,當下即是。覺性現分光明即菩提心之妙用,外界一切萬相和內界心識的種種活動,都是覺性光明所起之妙用。外界境相在其上不滅明現,大悲妙用有其明現不滅之門,在覺性所現境上,雖有接觸,但勿起分別,則仍屬覺性之體性"(《法界藏》l74A)

總之,覺性之體是看不見、摸不著,但有靈知,不等於沒有。本性光明,能照顯一切,它的大悲妙用,能明現萬有,這些就是佛性的實相。

二、求悟之門。

要求見性,首先要做到四件事:l.由上師灌頂直指什麼是本覺;2。要有信心堅決相信自己有佛性,必能悟到;3。要有毅力,若不開悟,決不甘休;4.要抽出一定時間禪修打坐,要堅持,不要一曝十寒。

其次應當知道,空明就是覺性。

我們學佛學什麼?佛者,覺也,就是學佛一樣有覺悟,不被無明迷惑。無量劫來,我們沉淪生死輪回不得解脫,就是為無明妄想所迷,同時我執極重,心量狹窄,所以要擴大心量,發大慈大悲心。成佛並不是求成個全知全能的超人,而是不馳逐追求一切,沒有絲毫精神負擔,心住空明覺性,擺脫枷鎖,成為真正解脫和自由自在之人.

如何悟入空明?大圓滿抓當前一念,空空洞洞而又明明白白,就是空明心。即對當前一念不加造作、不加整治,保持它的原始面貌!不於染淨法上分別執著和愛憎取捨,使覺性完全覺醒,不在妄境上去自纏自縛,放開不管,此心明瞭而又空無所有,即《直指覺性》中說的平常心。吾人之心,則是不明不空,因為有實執,著相取相空不了,故名為妄心。眾生之心,全是妄想,念念都不空明,所以要破實執,應經常修空性見,打破執著諸法實有之想,還要發大菩提心,打破執著個人的小圈子,擴大心量,心情舒暢,寬鬆自在,使妄念絕緣,方能徹見真性。

《華嚴經》說:佛子!如來智慧無所不見,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佛智即佛性,只是頓悟,不須修造。問題就在如何制止妄想顛倒和執著,它們掩蓋了真性,使真性不易見到。故達磨祖師對二祖慧可說,心要內收,不向外攀緣,氣息緩徐,心要如牆壁一樣,不讓妄想透入,則可見到真性的本來面目。所以六祖提出要無念、無相、無住,方可見到真性。

本來真性空明,遠離心、意、意識,是赤裸裸的一絲不掛的心,不沾一點塵汙,並且空明隨時都在你身邊呈現,只是你沒有認識,問題就在一個妄念上。故欲求見性,必先空去一切妄想,在一念不生處,它才完全自己顯露出來。六祖也說過一念無生,真如本性自現”(《壇經》81)

三、如何對付妄念?

既悟空明,但非一悟即了,還會有妄念來不斷進行干擾,因此要知道如何保任空明不動,才不受妄念的擺佈,妨礙禪修。這首先要明白幾條法性規律。如指外現一切境相及內起煩惱妄想,心是要動的,動則有念,有念則有現,現則現妄念妄想,這是法性,是阻止不了的。

自明,自現,自解脫”(《米拉日巴道歌》240)。明白了一切所現皆是自心的妙用的自明自現,對任何所現,不要隨境走,不要去糾纏它,只保任空明,聽其自然,放任不管。

還應知道一切內心外境,都是因緣生法,本無自性,一過即了(成空),當下即成解脫.如水上寫字,不要老糾纏在境上不放,若心放不下,這就是實執,它是生死流轉的根本。

還應當明白一條道理,諸法本自解脫,一切纏縛都是自己纏縛自己。應知心體空,本無纏縛,眾生習氣自己纏縛成結,所以自結要自解,如蛇結自卷自舒,非外求也’’(《大圓勝慧》90)

一切諸法,並無自性實體,皆是無而明現之空色,於內外皆不可得,若明其理則不起執著,《米拉日巴道歌》說:外境所現一切法,不明其理陷迷惑,執境為實自束縛,悟了諸法成幻化,反成心伴有助益"(《米拉日巴道歌》465)

還要隨時照顧當下。眾生之念,念念不停,若能照顧,凡起一念立即覺知,念即歸體,即是空明。念念歸體則可念念空明,所以要保任空明赤露,這就是大圓滿的心要(《法界藏》82B)。抓空明的最好時機,是在前念已滅、後念未生的這個中間階段。所謂前後際斷,中間自孤.則現孤明歷歷、靈光獨耀的境界。

若念頭跑失亦不要強力拉回,要松緩、慢慢地收回本位。總之遇到什麼情況,都不要緊張,任運坦然。任運坦然,則惟有法性境界(空明)”(《實相藏》13)

凡起妄念如水波相似,知此波為自然智慧之功能,放鬆坦然,任運而住,則於動靜不二之中(念起念停),獲得解脫(《實相藏》13)

此外還要瞭解一條真理,就是心境不二。萬有在心上明現,心又能覺知它,現的是心,知的是心,如鏡上所現影像,鏡和影像不能分開,心境原來是一碼事,眾生分為兩截,故起二執。若悟到心境不二,則算見到真性的本來面目了(《法界藏》82B)

悟了心境一如,不於境上生心,則任何妄想均是從體起用,用還歸體,常住如如。還要知道此對境不起分別之用,即大悲妙用,若起分別,成為心境二分,能所對立,生二取執著,則流轉生死。

如明鏡中現出影像,影像是在覺性妙光上現,惟有赤裸裸保任的覺照明明瞭了,不起妄念,此則名為大悲現源之妙用(《法界藏》64B)。若能不作外遮內收,自然放下,則仍不超越於法性境界(《法界藏》174A)。這就是本性真心空明覺性的境界。

總之,空明赤露之心就是本覺,是元始的本然狀態。非是造作、非是修成的本分天真,只有求得直悟。但是悟心亦非一件容易之事要有一定的心靈淨化基礎,先修許多對治心識的方便.還要培積二種資糧成為緣分具足的上根利器,方能接受此頓悟的法門。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