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參加 我要祈福
尊貴吉美法王

 

 

 

 

 

高雄21度母道場

 

傳講《入菩薩行論》

 

 

 

 

2018.11.25.(1/2) 藏密白玉佛學會/高雄21度母道場尊貴上師吉美法王傳講:「入菩薩行論」 課程分享~

 

今日續講「入菩薩行論」第五品:護正知~

 

己一. 品名:護正知正念是什麼?正念就是眼線,或是偵查員。偵查員他偵查什麼?他要偵查東南西北,看有沒有敵人攻進來?他必須要看各處,如同偵查員跟眼線一樣。比如說,我有沒有什麼要斷除?該不該斷除?有沒有什麼要修持?該不該修持?~自心自觀的部分,叫作正念,叫作偵查員。

 

一切的學處,如何守?一切的實修,靠什麼?主要靠心。學處也是依靠心,實修也是依靠心。因此,要好好守護自心。它有什麼重要?若未好好守護自心,你沒辦法學習,實修也沒辦法。佛所傳的經,你有沒有如理、如法的學習?主要還是看心。

 

只要守護自心,等於守護了一切學處,很簡單的道理。你有沒有管好自己的心?管好了,你就能學好佛所講的一切法。守護學處的方法,沒有別的,就是護心、管好自己的心。這就是最好的方法。比如說,我上課上得好不好?我學佛學得好不好?我的身口意正還是不正?我的身口意淨還是不淨?就看你有沒有管好你的心。

 

如果管好了,你的身口意會清淨,你的善業會增長,這是自然而然的事。守護這個心,我們應該做什麼?就是正念正知四個字。有了正念正知,自然就可以護心; 沒有正念正知,你就守護不了自己的心。能管好你的心就是靠正念正知,沒有正念正知就沒辦法守好自己的心。

 

比如說你的心很亂,心裡有很多煩惱、很多不正確的想法,心靜不下來.. 這就表示你沒有正念和正知,當然你管不好自己的心。

 

 

 

 

正論第一單元:守戒之方便護心。從這裏我們開始講:如何守護自心~

 

辛一. 略說: 「欲護學處者,策勵當護心,若不護自心,不能護學處。」 菩薩的學處,就是菩薩的戒。在座各位,不管我們有沒有受菩薩的戒,我們要懂這個道理。一旦你受了菩薩的戒,哪些要斷除?哪些要學習?最簡單來講,受了菩薩戒,你不能殺害眾生,這個要斷除; 殺害眾生的心也要斷除。

 

第二,要修學什麼?一定要培養慈悲心、菩提心,這就是要學的東西。一個是要斷,一個是要學,就是這樣。所以,你的慈悲心、菩提心,不想讓它退轉就是要護學處,所以這邊講「欲」~想要護學處者,就是守護菩薩戒律者,居士也好,比丘、小沙彌都一樣。首先是「策勵當護心」。

 

一開始就要認真,要想辦法護好自己的心、管好自己的心,這就是策勵。管好自己的心,其實不是容易的事,因此,為什麼說策勵?就是要認真啊!隨便是護不了心的,認真守護才有辦法。

 

 

 

 

要用策勵的方式護自己的心。為什麼?因為心很容易外散到外境。一旦你的心外散,它就會貪著色、身、香、味、觸; 擔心萬一你的心貪著,你就要用策勵的方式護它。所以剛剛說,隨便就護不了自己的心。你要害怕、你要緊張、你要防著你的心。一旦遇到色、身、香、味、觸,它就離不開了。

 

所以要用策勵的方式才有辦法護心。心很容易外散到境上~心很容易動,心不是不動的。打坐時心很容易動,持咒、唸經、觀修時,心都很容易動,何況你接觸到外境,心肯定不安分的。比如我們出去玩,看到漂亮的風景你就會開始拍照,心很容易就貪著在境上。所以要護著自心。

 

若你不護心,它很容易動搖; 你很容易貪著在境上,自然而然就不能護著學處,戒律一定會破掉。很多人喜歡受菩薩的戒; 受戒功德很大,可是你守不住時,你就破戒,一旦破戒就很難彌補。大乘的角度,或密乘的角度,戒律是一個特效藥,很有效,但像我們吃類固醇,它是有副作用的。

 

 

 

 

大家覺得受菩薩戒很好,功德很大,可是一旦受戒後,你要想:你有沒有護好你的心?如果沒做到,你的心很容易被境影響,禁不起誘惑時很容易動搖; 你護不好你的心,你絕對沒辦法護學處,你就護不了你的菩薩戒,你的菩薩戒就破了。別說菩薩戒,現在我也不灌頂了。為什麼?因為條件根本不足。

 

其實密法裡,灌頂是最殊勝、最容易的一件事,可是我都不灌了; 即便成立一個道場這麼好的事,開光過程中可以灌一個頂,但我連這個都不敢灌。為什麼?因為實際上,弟子根本就沒那個容器可以灌這麼多頂,守不住的。這是一個。第二就是,我非常不贊同給任何戒律、要求守戒,哪怕是皈依。

 

皈依有九個學處,我都不敢全給,九個學處我只給三個,而且這三個學處都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你皈依佛就不拜地方神,那也是很正常的; 連這個都做不到,哪算是佛弟子。皈依法之後呢,法講的是普度眾生,所以不要傷害任何有生命的眾生,這也是很簡單、很容易的。

 

皈依三寶後儘量不接觸邪見、不信因果輪迴的人,這種稱為惡友,這也是很容易區分的。這三點之外,其他的我都不給。為什麼?因為大家都做不到,等於沒有用。(待續)

 

~妙音度母分享(1/2)

 

 

 

佛學會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