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09/12/02  編輯部 報導 

 

一、宣講四法印的必要

今天的講題,是三法印或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實際上,四法印中的最後一個法印,是修持前三個法印的結果,真正的修法,已經包含在前面的三法印當中。前三個法印是因,第四個法印是果,修好前面的三法印,就能到達第四個法印的境界。

任何一種修法都是一樣,在修法之前,必須首先瞭解該修法的見解,在對見解心知肚明以後,才能正式開始修持該法。如果沒有正知正見的引導,修法就會成為盲目的修法;當然,倘若僅僅具備正知正見,卻缺乏進一步的修持,修法也就起不到作用。所以,正知正見與修法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二者的有機結合,才能夠斷除煩惱,獲得解脫。因此,在講解三法印的修法之前,我們也必須知道三法印的見解。

那麼,三法印的概念究竟從何而來呢?據佛經記載:在釋迦牟尼佛即將示現圓寂的時候,有弟子曾詢問釋迦牟尼佛:佛陀圓寂以後,如果有外道或者其他人前來講法,並宣稱其所講內容就是佛法,我們應當怎樣去區分其真假正偽呢?佛陀回答說:在我圓寂之後,無論任何一種法門,或者任何一個人所說的內容,如果能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亦即三個法印,就是正法;如果不但不具備三個法印,而且與三個法印背道而馳,就不是真正的佛法。由此可見,三法印是辨別正法與非法,佛教與偽佛教的界限。要認定什麼是佛法,就需要以這三個法印來印證或者辨認。

什麼叫做法印呢?所謂“法”,是佛法的“法”;所謂“印”,是手印、印章的“印”,亦即不變的意思。也就是說,三法印是佛教永不改變的正知正見,所以稱之為“法印”。當然,這只是從顯宗的角度而言的;另外一個意思是,所謂“印”,就好比國王的印章,一旦蓋在國王發佈的檔或聖旨上面,便具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可以證明這就是國王的吩咐、命令,任何人都不可違抗、更改。同樣,如果具備三法印,就是佛法;一旦違背了三法印,就不是佛法。

究竟有哪四個法印呢?

第一個,是諸行無常;第二個,是有漏皆苦;第三個,是諸法無我;第四個,是涅槃寂靜。

我們為什麼要修持這四個或者三個法印呢?因為,眾生流轉輪回的主要因素有三種:第一、是與無常相違的常執;第二、是與痛苦相反的樂執;第三、是與無我相抵觸的我執。有了這三種執著,就會造作善惡之業。造了善業,就流轉於人天等善趣;造了惡業,就投生於地獄等惡趣,始終無法超越輪回而獲得解脫。

脫離輪回獲取解脫的原因,並不在於外面,而是來自於我們自身。所謂自身,並非指自己的身體,而是指思想或者精神。通過推翻三種執著,才能解決精神的束縛;如果不斷除或者毀壞這三種執著,就永世不得解脫。

如何推翻這些執著呢?燒香、拜佛、磕頭能不能達到目的呢?不能!神通、神變等等能否將其推翻呢?也不能!唯一能推翻三種執著的法,就是智慧。為什麼唯有智慧才能將其推翻呢?因為這三種執著,歸根結底都是無明、無知、愚蠢的表現。就像要驅散黑暗,只有用與黑暗相反的光明來完成一樣,針對愚蠢無知,其他的方法或者手段也不會有用,只能採用與其相反的智慧來遣除。此處所說的智慧,是精通無常、痛苦以及無我的智慧。換言之,雖然無常、痛苦等等的修法看似簡單,卻是我們解脫的必經之路,所以一定要修。依靠這三種智慧,就能推翻輪回的三種根源,這樣就沒有理由不解脫。

三法印不但是釋迦牟尼佛的觀點,也是十方三世諸佛共同的觀點。任何一位元佛陀出世轉法輪,都會講到三法印。也可以說,十方三世諸佛所講的法,都離不開三法印;無論諸佛前前後後從任何一個側面所宣講的一切法,其根本的精華,就是三法印。甚至包括密宗,雖然在密宗的不共見解中,會講到空性和光明,但同時密宗肯定也會講到無常、痛苦等等。

綜上所述,無論顯宗密宗,都不能背離三法印,三法印是一切佛法的精髓。這就是今天宣講三法印的原因。

至於其他的大圓滿、大手印等修法,目前講了也沒有用,因為要越過出離心、菩提心等基礎修法,去修上一層次的修法,終將一無所獲,所以沒有必要在這裏講。如果你們想在字面上、理論上去瞭解這些修法,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去聽聞或者看書。我講課的目的,是為了讓你們切實地去修行,能夠有收效、有進步,所以不會講那些暫時對你們沒用,或者使你們收穫甚微的法。

人身是很難得的,既然獲得了人身,我們就應當珍惜這次機會。雖然修行難度很大,但也要迎難而上,因為只有通過修行,才是擺脫輪回的唯一機會。

有人會認為,我們還會在輪回當中經歷很多次生生死死,又怎麼能說是唯一的機會呢?

當然,雖然連大街上的標語中都會說:“生命僅一次!”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作為業障深重的眾生,我們還會在輪回中得到無數次的生命,但如果不修行,在這次生命結束之後就只會墮落。大家都知道,一旦往下墮落,即使是三惡趣中最好的旁生道,其間的眾生也不僅不能修行,甚至連佛的聖號、佛的經咒也一無所知。再往下的餓鬼與地獄眾生,就更沒有修行的機會了。因此,我們即使再忙碌、再艱難,也要抓緊時間,不能忽視修行,一旦錯過了這次大好時機,再想重新獲得人身,就幾乎不可能了。

具體的基礎修法,在以前的開示與下面的內容中已經講得十分完整,大家可以按照次第進行修持。如果認認真真地修了,卻沒有太大的收效,這不能埋怨大家;但如果根本沒有修,就太令人惋惜了。

下面轉入正題,開始講四法印的修法。

不管任何修法,都包括見解和修法兩部分,二者是不能分開的。其中見解就像我們走路時的眼睛,而修法則像邁步。只有眼睛先看清道路以後,才可以往前邁步;但如果只是看路,卻不往前走,就永遠也達不到目的地。同樣,在修法之前,也應當精通該修法的理論,但理論只是書面上的知識,除了真正的開悟以外,只要是通過人的語言或者思維所獲得的知識——無論聽法,還是自己看書、思維,都屬於理論知識的範圍。這些知識如果不用於修行,對斷除我們的煩惱不會有太大的幫助,所以,修行是不可缺少的。在樹立起正知正見之後,就要開始修行。聽經聞法、學佛修行的結果,就是斷除煩惱,獲得解脫,不但自己獲得解脫,而且還要幫助他眾獲得解脫。

見解和修法二者是不可偏廢的,我們這次先講四法印的見解,然後再講具體的修法。

二、四法印的見解

諸行無常

什麼是“行”呢?佛教認為,無論是物質、精神、還是物質與精神的運動過程,所有因緣而生、有因有果的法,就稱為有為法,也叫做“行”。“諸行無常”的意思就是,所有物質與精神的世界,所有依靠因緣而起的法,都是無常的。

無常可分為外無常與內無常。所謂“內”與“外”的概念是:有生命的眾生,就是“內”,即有情世間;沒有生命的山河大地,就是“外”,即器世間。其中每一種無常,又可分為相續的無常與刹那的無常。

(一)外無常

相續的無常:是指宏觀的無常,亦即從宏觀角度能夠觀察到的無常。比如:《俱舍論》中所提到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成、住、壞、空四個階段;世間人所能看到的一年中的四季遷變,每個月中月亮的上弦下弦、盈虧增減,每天二十四小時的白天黑夜、日起日落等等,都屬於相續的無常。雖然這些道理很容易理解,也不會有人否認這些無常的存在,但由於沒有觀修這些無常,因而在很多人的心中都存在著兩種常執:先天的俱生常執與後天的遍計常執。

其中前者,是包括畜生在內的每一個眾生都有的常執。例如,在一棟樓房建好之後,直至這棟樓房毀滅之前,我們會認為這棟樓是常住不滅、無有變化的。即使有一些變化,也只是外表的變化,而不會發生本質的改變。諸如此類沒有經過教證理證加工的執著,就是先天的常執。

要消滅先天的常執,就需要修相續的無常。因為很多不好的念頭、煩惱以及造業的根源等等,都來源於相續的常執。比如,當我們認為一輛汽車在到手之後,直至其報廢之前,都是常住不滅、始終有用的,就會對汽車生起貪心,繼而不擇手段地通過各種管道,甚至不惜採取偷盜、搶劫乃至欺騙的手段,來達到擁有汽車的目的,這樣就造作了殺生、妄語等等惡業。煩惱、造業等等所有一系列問題的源泉,就是對汽車的執著;而執著汽車的原因,就是常執。如果不能消除常執,就不能解決以上的諸多問題。

但是,就像一個生病的人,即使床頭擺放著醫學的書籍,他也知道用某一個方劑,吃什麼藥,或者採取針灸理療等某種方法,就能醫治自己的疾病,但他卻拒不接受治療,這些治療手段也不會生效一樣,雖然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相續的無常,但僅僅知道並沒有用, 如果沒有實際的修行,這些常執仍然會始終保存得完好無缺。

日常生活中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就是相續的常執,它極其粗大,能讓我們毫無理智地產生各類煩惱、造作種種惡業。

刹那的無常:相續無常的基礎,即是刹那無常。刹那無常的含義是指,每一個有為法在誕生的那一刹那,立即就會消失,有為法的生滅是位於同時的。

雖然從宏觀的角度而言,物質在誕生以後,還會留駐一段時間,然後才毀滅,生滅不可能同時,但如果從微觀世界的層面進行深入細緻的思維,就會發現生滅只會是同時的。

我們可以想像,假設把時間分到小得不能再分的層次,在這個短暫的時段中,還有可能再分出生的階段與滅的階段嗎?不可能。因為,倘若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那麼這個刹那就可以再分,而不是不可分。在這個不能細分的無分刹那中,如果只存在生而沒有滅,就成了無窮無盡地生,常住的永恆不滅;如果此時只有滅,那這個滅又是什麼東西毀滅呢?是物質、精神,還是物質與精神之外的某個東西呢?我們都知道,除了物質和精神之外,並不存在什麼其他可以超離於物質與精神的法。在這個不可分的刹那當中,生滅只可能是位於同時。世間的一切萬物,都是在產生的同時就當即毀滅,其生滅是同時存在的,這就是刹那的無常。

通過刹那無常,可以讓我們明白什麼道理呢?

比如說,當我們看著這堵牆壁時,以前會認為它就是一動不動、絕對靜止的東西;如今則可以領會到,這堵牆壁每時每刻都在生滅。下一刹那的牆壁,早已不是前一刹那的牆壁了。

釋迦牟尼佛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將上述道理告訴了我們,現代物理迄今也承認,在千分之一秒或者萬分之一秒的時間內,極其微小的粒子都在不停地生滅。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比現代物理的研究結果還要深入、還要細緻,因為無分刹那的概念,是遠比千分之一秒或者萬分之一秒更小的時間單位,是我們的思維幾乎無法捉摸的一個概念。在這樣的短暫時分,生滅都細微到了無從認知的地步。

我們一般認為,所有的物質都有生、住、滅三個階段,但在這個特定的微觀世界當中,就根本無法感覺到生與滅,根本不存在什麼生或者滅。生就是滅,滅就是生。

這些與我們慣有的常識相反的觀念說明,所謂的生、住、滅,完全是一種錯誤的概念。佛教中稱之為“刹那的生滅”,如果用現代科學的名詞來表述,就是“微觀世界中的運動”。

雖然我們的肉眼無法觸及這些概念,但依靠我們的意識去體會、觀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的意識就會變得像顯微鏡一樣,能將細小的物質觀察得一清二楚。比如說,在觀察這堵牆壁的時候,就能立即將牆裏面的每一塊磚頭,磚頭裏的每一粒微塵,微塵之間的空間,每一個粒子的生滅等等,像用快速攝像機攝下來一般看得十分清晰透徹。在那個時候,整個世界就成了虛幻的世界,世間萬物都在虛幻的幻覺當中產生、留駐、毀滅……如同《心經》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一樣,生和滅就成為完全同等的一回事。

體會到這一點有什麼用處呢?跟解脫有何關係呢?

一旦能領悟到這一切,就可以斷除我們的常執。比如,以前我們始終認為,這棟大樓從建好完工之日直至毀滅之前,都是存在的,現在就從根本上徹底推翻了。再比如,假設以前此處有一塊空地,後來建起了一座樓房,直至樓房最終被拆毀,此處又變成一塊空地。樓房從無到有,然後再從有到無,其間經歷了很多年的時光,但我們也可以清醒地知道,在樓房存在的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連續不斷的生滅演變。

通過相續無常的修持,就可以斷除我們的相續常執。能斷除相續常執,是十分有用的。比如,即使我們不能感覺到其內在的刹那無常,但是,當意識到某個東西是不可靠的、是無常的之後,就不會過分地執著這個東西,就會一再地提醒自己,既然它是靠不住的,我又何必去在乎它、執著它呢?這樣就能逐步淡化執著。一旦執著減少到不存在的程度,對其的貪著、嗔恨等等煩惱也會消失無蹤,就不會因為煩惱而去造業,這樣就能逐步遠離輪回。

以上所講的內容,為外無常。

(二)內無常

什麼是內無常呢?所謂“內”,就是指眾生。此處所說的眾生,不包括植物的生命在內,而是指有痛苦、快樂感覺的生命。

內無常也包括相續的無常與刹那的無常兩種。

相續的無常很容易理解,比如,上一輩子是人或者天人,這一世投生為人,下一世又轉生為人或者畜生;或僅就此生而言,從出生到死亡之間,經歷了嬰兒、幼兒、少年、青年、壯年、老年以及死亡的各種變化,這些變化是一目了然的,不僅在自己身上,包括在其他的生命上面,都能夠清晰明瞭地觀察到,其中的變化,就是相續的無常。

刹那的無常:是指眾生的心身,也像外在的山川草木一般,都在刹那刹那地生滅遷轉。

《俱舍論》中講過:除了肉體等物質以及精神之外,根本不存在一個單獨的輪回。整個世界,就是由物質與精神二者所組成的。

前面分析了物質的部分,下面進一步來剖析精神的範疇:

在不觀察的時候,意識或者精神當中出現的每一個念頭,都存在著生滅。當某個念頭在一刹那間生起的時候,我們就去追蹤這個念頭,看它從何而來,並用時間將該念頭劃分成很多階段。

比如,佛經當中也講過:在口中念誦“嗡阿吽”三個字的時候,意識當中也會出現三個念頭——嗡、啊、吽;然後觀察位於中間的“啊”的念頭,並將該念頭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是靠近“嗡”的階段;第二個,是處於中間的階段;第三個,是靠近“吽”的階段。其中的每一個階段,又可以一再細分,最後分到凡夫的意識所能抓住的最小片斷。在這個不可再分的片斷當中,肯定也同時存在著生滅。由此可以判斷,所謂精神或者意識,也只能存在於一瞬間,除了這一瞬間之外,根本不存在任何世界或者任何人。

比如說,正當我們聽法的時候,我們會一直認為有一個我的存在,但實際情況卻是,所謂的“我”,只能存在於一個刹那之間。假如我們把連貫的十個刹那中的第五個刹那認定為現在的“我”,那麼第一、二、三、四個刹那就成了過去,第六、七、八、九、十個刹那就成了未來,如今能夠存在的,只有第五個刹那,因為過去的法已經消逝,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星球、任何一個時空當中都不可能存在;而未來的法又尚未產生,因而更不可能存在。能夠存在的,唯有第五個刹那,但第五個刹那卻是轉瞬即逝的,然後我們就再把第六個刹那認定為現在的“我”,之後就是第七、第八個刹那,當所有的刹那陸陸續續地進入現在的位置時,我們就不斷地將其認定為“我”。

這就像念咒的佛珠,雖然念珠是由一百零八顆獨立的珠子組成,但當念珠一顆一顆地進入食指和拇指之間的時候,我們卻只能數到一顆當前的珠子。

同樣,一個人的所有生命加起來,肯定有成千上萬個刹那,但現在能擁有的,卻只有一個刹那,過去的已經不復存在,未來的還沒有誕生,我們卻往往認為:“我”昨天去放了生,“我”今天又在放生,明天“我”還要去放生,將“我”的概念延伸到昨天、明天以及更加遙遠的時空範圍之內。實際上,真正的“我”卻只有一刹那。

(三)勤修無常,遠離常執

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就要去修。觀察物質和精神是怎樣無常的,經過觀察就會發現,我們所處的世界是非常靠不住的,不但宏觀的相續是無常的,即使刹那刹那的瞬間,也是變幻無常的,但身處虛幻世界的我們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這就像美國電影《駭客帝國》中所描述的一樣,我的一位元朋友認識該片的導演拉裏·華丘斯基(Larry Wachowski)與安迪·華丘斯基(Andy Wachowski)兄弟,他們對佛教理論十分感興趣,便將佛教的某些理念應用到影片當中。在這部影片的最後我們會發現,電影中所出現的看似正常的現實世界,實際上是由一個名為“矩陣”的電腦人工智慧系統所控制的,所有的人物以及情節,都只不過是電腦的程式而已。

同樣,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花木、房屋、桌子等等,都只能存在於一個刹那間,當無數個刹那連接起來以後,就形成了相續;當無數的微塵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就形成了房子、車子甚至人類。

僅從無常的角度來進行觀修,也可以達到如下境界:了知整個世界僅為幻象而已。

然而,我們卻被這些幻象所欺騙、所引誘,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因為我們的眼睛有問題,所以看到的牆壁、桌子等等,都是靜止不變的,而不能透視到其中的無常。因明當中認為,當眼睛出錯以後,就將錯誤的資訊傳遞給我們的意識,意識也上當受騙,接受了眼睛所發出的資訊。這些錯誤資訊的來源,就是我們的眼睛。當人們剛出生,第一次睜開眼睛觀察外界的時候,就接收到來自眼睛的錯誤資訊,從此以後就不再往深層次去思考,而將這些錯誤概念一直存留於心中,這就是天生的常執。

另外一個後天的常執,是指從外道接受的,以錯誤的邏輯推算證明出來的觀點。很多人在認為這些觀點是正確的以後,就會錯上加錯,在原有的俱生常執基礎上,又加上一些外道的常有觀念,也即遍計常執。

後天的遍計常執,會讓人走彎路;先天的俱生常執,會讓我們生起普通的煩惱——貪、嗔、癡,有了貪、嗔、癡,就會造業,從而流轉輪回。這一切,都是常執所導致的。

釋迦牟尼佛曾經說過:所有的腳印當中,大象的腳印最殊勝;所有的觀念當中,無常的觀念最殊勝。

為什麼大象的腳印最殊勝呢?因為大象不會選擇危險的路,只會選擇安全的路,跟著大象的腳印走,就會平安抵達目的地;

為什麼無常的觀念最殊勝呢?因為,如果修持相續的無常,就會有修行的動力。當我們修行懈怠的時候,一想起人生的無常、世間萬事萬物的無常,就會受到鼓舞,就會產生強烈的修行欲望;而修持刹那的細微無常,則可以成為證悟無我的基礎,因為在刹那變換的事物當中,不可能存在一個所謂的“我”,經過一段時間的觀修之後,能讓我們證悟空性和無我,所以,我們一定要修無常,修了無常之後,就會有很大的進步。

雖然現在講大圓滿、講密宗、四處灌頂的人很多,口口聲聲宣稱要修大圓滿、要得灌頂的人也很多,但老老實實地說要修無常、修菩提心的人卻很少,這就是為什麼修行總是沒有進步的原因。只有修好了無常、痛苦等基本的法,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到那個時候,我們對整個世界的看法都會全然改變,無論在人世間再辛勞、再痛苦,也不會有什麼想不通、看不開的。

修行的時候該如何觀修呢?《普賢上師言教》關於壽命無常的章節中,介紹了相續無常的修法;在介紹完四個法印的見解之後,還將進一步講述刹那無常的修法。


相關文章:
四法印-泰錫度仁波切 泰錫度仁波切 緣氣:(6663)
緣起無我和四法印 林崇安教授 緣氣:(3010)

上一篇(普巴金剛-敦珠法王) 回目錄 下一篇(四法印-泰錫度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