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寶藏~達賴喇嘛珍藏文物展
寫在展覽之前~西藏喇嘛養成制度

主講人:鄭振煌(中華慧炬佛學會秘書長)
時間:2002/5/6
地點:特展區
記錄:洪淑妍

  一般而言,宗教的經典都不是絕對的,佛教是尊重智慧的,但在藏傳佛教裡,其卻是強調絕對式的,在藏人觀念中,上師比佛還偉大,上師即代表了佛、法、僧,上師即為佛的化身,其地位高於釋迦牟尼佛,所有喇嘛對於上師的教導不存懷疑,百分之百相信,其目的主要在建立弟子信心,讓弟子聽文教法,以利弟子往修行的路上前進。而這也是藏傳佛教的特色之一。

  藏傳佛教對理性思維極為重視,僧教育相當重視邏輯訓練,希望藉由釐清經典觀念的過程,再從事密法的修行。過去,西藏寺廟即為學校,其中,又以格魯派的教育制度最為完整,在十三世達賴喇嘛時代,其曾想引進足球進入西藏,但藏人認為圓滾滾的球與人的頭很像,覺得怎可將人頭在地上踢來踢去,拒絕學習,因此這項計畫也宣告失敗。

  一位西藏喇嘛在養成階段,必須經過三個階段的學習過程,第一階段為語文、文法的學習及經文的背誦,約從五、六歲開始,第二階段為因明及佛教教義的基本訓練,因明即邏輯學,佛教教義即為佛法概論,第三階段為五部大論的鑽研,鑽研佛法的深度與廣度。

  而教學內容包括「現觀莊嚴論」、「入中論」、「俱舍論」、「律經」及「釋量論」等。

  「現觀莊嚴論」是一部對印、藏佛學影響非常深遠的大乘論典,為彌勒菩薩所造,「現觀莊嚴論」只是簡稱,「現觀」意為"契合"或"融合",此處是指能觀的智與所觀的真實性契合為一的狀態,也就是現證或親證的意思。論的全名是「般若波羅蜜多之要訣現觀莊嚴論頌」,顧名思義,「現觀莊嚴論」就是《般若波羅蜜多經》的論義。

  「入中論」為月稱菩薩所寫,「入中論」可說是中論的入門書,「入中論」與「中論」較為不同之處是,其除了闡揚空性之外,亦強調大悲心,用以說明菩薩行的重要。「入中論」亦是月稱菩薩學習中觀的獨特心得,亦為他發表自己見解的一部權威作品。

  「俱舍論」由世親菩薩所著,這本書可說是最廣泛且是西藏第一本解釋俱舍論之論述。俱舍論主要是講聲聞、獨覺乘之法,並闡述大乘之道,其涵蓋了所有佛教理論及修行。

「律經」為功德光所造,為一本佛教戒律書。而「釋量論」由法稱菩薩所寫,主要是闡述關於達到正確認知的直接及推論的方法。而現今達賴喇嘛傳法的依據經典都不離現觀莊嚴論、入中論、俱舍論、律經、釋量論等五部經典。

  談到格西制度,目前只有格魯派才有此制度,在顯宗學院裡,分為拉然巴、磋然巴、朵然巴、林賽巴等級第,其中,拉然巴為最高層級,為全國性考試,考場只設於拉薩,經過答辯選拔的優秀者,由達賴喇嘛授予學位,每年約錄取五、六名,其次為磋然巴,屬於大道場學問最高考試通過者,再其次為朵然巴,林賽巴。一般而言,要考上格西之後,才能到密教院學習,密教院又分為上、下密院,下密院為宗喀巴大師的弟子謝饒僧格(智慧獅子)所創建,其再傳弟子貢噶敦珠,後來又創立了上密院,此二密教院後來也成為格魯派修學及弘揚密法的重鎮。密教院以修行、持戒嚴謹著名,其僧侶主要來自三大寺完成顯教課程的格西。

  辯經是藏傳佛教達賴喇嘛養成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階段,辯經主要是為了求 證,追求真相。辯經時有問方及答方,問方往往是考試的老師,答方即為學生, 辯經時,常可看到問方擊掌跺腳的聲勢,答辯雙方相互駁斥彼此的陳述,其目 的在於破除兩位辯經者心中的無明。一般而言,喇嘛必須自幼起開始學習辯經,透過辯論來學習及引証所吸收到的佛法。問方會大力擊掌發問,擊掌時右手向下拍代表降伏邪見,左手上揚代表提弘正見,而答方對於問方的題目,大都以「許」、「何以故」、「因不成」、「不遍」等字眼來答述。世界宗教博物館館址:台北縣永和市中山路一段236號7樓


上一篇(No319願菩提心法) 回目錄 下一篇(No318藏傳佛教藝術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