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泓基(社會菁英學員˙香港)

因緣的安排,在一個場合中,巧遇一位失聯多年的好友,她告訴我,這些年來,她因為家庭與事業逆境的轉折,精神頻臨崩潰的邊緣,在絕望困厄時,她以靜坐的方式,試圖建立內心的安寧。慢慢地,她尋回自我,並恢復身心的健康。如今,她是商場上叱吒風雲的成功人士。

從此,我對靜坐產生濃厚的興趣,可是總不得其門而入。直至年前,有緣相識中央研究院的謝清俊教授,他與同修謝瀛春博士跟我暢談學佛及禪修心得。今年初,經由李卓芬教授和恩師潘宗光校長引介,參加於法鼓山舉行、由聖嚴師父親自主持的「菁英禪修營」。在法鼓山,我度過畢生難忘的三天,也開啟我學佛、禪修的歷程。

在禪三期間,必須遵守各項規約,對我而言比較特殊的一項是「禁語」-不得與人打招呼,甚至交換一個眼神,都不容許。參加者來自不同行業與階層,雖然群英際會,但是在禪的世界,沒有階級之分,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卑躬屈膝、驕奢傲慢、頤指使氣,全不屬於這個世界。

用餐時,一切都是那麼有紀律、很寧靜,沒有過往經驗的喧嘩、匆忙與紊亂。素食成了藝術,我心無旁騖地細嚼齋菜,慢慢地領悟到,一粥一飯、一瓜一菜,都蘊含著無窮的滋味。只有耐心專注的人,才能領略那自然的真趣,比起山珍海味,其味絕不遜色。

用餐後,獨自悠閒地在法鼓山上散步,遙望整座法鼓山際,興建中巍峨的大殿彷似在俯瞰著大地,自然的雄偉渾然天成;聽那雙溪幽泉,潺潺的流水聲,洗滌淨化我混濁的心靈。那寧謐的一刻,耳朵陡然增添了靈敏,平日毫不在意的微音,剎那間,一湧而出。草叢中,傳來此起彼落的蟲鳴聲,由遠而近,融成和諧自然的樂章。
「是日已過,命亦隨滅,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三天的禪修,聖嚴師父深入淺出的佛法開示;禪堂上,每天早晚課跟著法師們誦著〈普賢菩薩警眾偈〉。讓我領略到:過去心、未來心與現在心,皆不可得。僅須全心著力於當下,學習如何收心、攝心、安心、放心,就可以境隨心轉。人間淨土,即在自心。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上一篇(516~預防法定傳染病S) 回目錄 下一篇(515~尊勝佛母Us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