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國人的血 成就諾貝爾醫學獎
【楊惠君】

B型肝炎病毒在人類疾病的地位有多重要?由發現B肝病毒的美國科學家巴魯克‧布倫伯格(Baruch S. Blumberg)因而獲得1976年諾貝爾醫學獎可知;但您可能不知道,在布倫伯格的研究中,台灣人民的「血液」,也貢獻良多,甚至讓他一度想將B肝病毒表面抗原命名為「台灣抗原」。

由巴布倫伯格親自執筆的「B型肝炎--發現B型肝炎病毒與疫苗的諾貝爾獎之路」一書,中文版今年在台問巿,為書作序的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透露,巴布倫伯格為了研究B型肝炎病毒,1978、1994及1995三度來台,早年美國在台灣的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中心,更提供他許多寶貴的資源。

巴布倫伯格曾當面向陳定信表示,1960年代時首次發現與B肝抗體反應有關的血清,是在澳洲土著的血液樣本中,但幾天後,他在由台灣送去的血清中,發現更多同樣的反應,曾考慮命名為「台灣抗原」,但因為第一支陽性的血清來自澳洲,只有取名為「澳洲抗原」,所以B肝抗原最早的名稱是「澳洲抗原」。 【2004/11/11 民生報】

上一篇(佛教大藏經之窗) 回目錄 下一篇(請問修金剛鎧甲用的法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