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太虛大師

論素食

太虛大師

原夫素食為佛教徒特殊之美德,然僅指漢人而言。蓋世界佛教徒因生活環境之各殊,亦有肉食者,特皆重在殺生耳。例如蒙、藏之喇嘛,禁止畋獵漁網,而不禁食羊餔牛酪。暹羅、緬甸之僧眾,以沿門托缽而資生,故亦不擇葷素。印度佛教式微,現今流傳系婆羅門教。一般佛徒,只重戒殺放生,不禁肉食。惟我中國漢人佛教信徒,戒殺放生,長齋念佛,成為必然之清規,而終身修持。此種美德,已成良善風尚,應發揮而光大之!

 

  夫佛教素食之啟示,見於大乘《涅槃經》與《楞伽經》。經典傳入中國,至六朝時梁武帝終身奉行。即逢啟告宗廟、天地、社稷、農壇之大典,亦以面制象形祭品,代替太牢三牲血食。於今素菜館之象形食譜,蓋創始于梁武帝。

 

  複次,說素食之利益,依科學之觀察,約有三種:

 

  一、就動物學之進化論:由下等動物進化至高等動物,由高等動物進化至動物最靈之人類,則此人類與動物原屬一體,大自然之胞與,物我同仁,當然不忍加害殘殺。故宗教家之言博愛,政治家之言仁政,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泛愛眾,而親仁。此固謂王道仁政,天地大德,要亦我人與動物歸原同體也。

 

  二、就衛生學之原理:常人皆以動物之滋養較植物為豐富,實則不然。蓋植物受日光雨露而滋長,所含維他命之質素,遠勝於動物。而動物之脂肪層多黴菌,且當屠宰臨終悲鳴,萬重悲嗚仇恨哀怨傷感之氣質,充溢周身血液脈絡纖維細胞中,食之易致精神肉體之病態。蓋乖氣憤召,有傷中和之氣。惟素食可以卻病延年,消除邪念。

 

  三、就經濟學之統計:素食發生,乃戰時各國被經濟封鎖,國內糧食大起恐慌。自此經驗,當全國休養生息時,積極提倡素食,足見素食之利益於國家經濟。

 

  上述三項,皆就普通常識而言。至於佛教之素食,含義尤深。佛說慈悲,起發於大悲之心。蓋一切眾生皆系同體,一切群情皆系過去未來之眷屬。生命大流,六道輪回,生生死死,因果相續。一切胎、卵、濕、化之動物,或於過去無量劫中是吾父母兄弟妻子,或于未來世為吾六親眷屬。明此因緣,所見眾生,當然發親憐愛湣之心,不忍加以殺害。故戒殺為大乘之根本,素食為修行之必要。歸納而言,則今世之素食者,未必皆佛徒,佛徒未必皆素食。

 

  吾人既證諸科學,瞭解素食之利益,更應從我佛大悲心流露,提倡素食,終身修持,不僅獲得卻病健康之幸福,補充國家之經濟,且斷絕殺機,消弭戰禍。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半夜聲!怨恨厲氣所結,乃現悲殘之世界。提倡素食,大可以挽救世道人心也。

 

  近代西方素食風潮

 

  人生之大問題,曰衣、食、住、行。單論食之一項,吾人自累世來,缺乏合理思想,習成肉食。迨知識漸進,習亦漸改。故素食戒殺,為進化程式中當有之事。吾前曾往德國,於著名之城市,亦遇見素食館三四處。某大學附近有規模宏大之素食館,就食者多該大學之學生。在紐約、巴黎等處,素食之風,亦頗盛行。歐美一致提倡,確是大好現象。考其原由,不外四端:

 

  一、博愛精神:人與禽獸,均是動物,好生惡死,知痛覺癢,曾無有異。況物類愚癡,應加保護,令減痛苦。西人素主保護動物,現更由保護動物而進為素食主義,足征博愛精神,為人類進化之表現也。

 

  二、衛生觀念:動物被殺,必發嗔恨,一種毒素隨之而生,頃刻間遍滿全體。食其肉者必受其害,此從試驗證明,不可不信。又生活元素,都含藏在植物中,一入動物體內,即時變壞。食肉養生,近世認為謬見。再據西人考驗,人生細胞變換,與食品有直接關係。久食牛肉者,變為牛性而好鬥,前次歐戰之劇烈,亦為食牛肉之結果雲。

 

  三、經濟主義:西人以精密之統計法計算,以若干方畝土地畜牧,所獲食料可養活十人者。即以此同一之地,種植穀蔬,所獲食料,足以養活十五人。故人盡素食,不特令人之經濟可節省,國家之經濟亦因之而充足矣。

 

  四、佛教所闡:佛教在二千年前,已勸人戒殺茹素,如《楞伽經》等所說尤切。佛教來中國已久,故素食戒殺之風,吾國為盛。但佛教所闡,不盡為人、畜平等,並顯因果輪回。如《楞嚴經》雲:人死為羊,羊死為人,生死相續,輪轉無已。故今日之相吞相殺者,安知非前生之父母眷屬?只隔世成異,不復相認耳!更有進者,佛教度生,重在感化,凡遇含識,應生慈悲,勿令驚擾。古代高僧,每能馴服猛虎,並非虛構。鳳凰來儀,百獸率舞,非古聖賢之仁慈感化,安能臻此!實則禽獸食人,亦由心力感召。此有加害之心,故彼有殘殺之意。心力不可思議,信然!

 

  舊時見解,以素食為佛教之迷信。現代思想,謂素食為人生之真理,以素食為比較合乎理性也。以人類同為動物,自當互相愛護。至人類之所以嗜肉,西人從生物原理推之,良以人類由野獸遞變進化而成,舊時習性未忘致然耳。語雖深刻,然亦足以表肉食之為不人道矣。總之,思想愈進步,佛法亦愈昌明,此必然之勢也。今日諸君久聽弗倦,誠為難得。願於佛法能深信勿疑,則發揚光闡,吾國前途幸甚!世界前途幸甚! 

 


上一篇(同行等流果) 回目錄 下一篇(前世今生之——輪回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