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王菩薩開示求向大乘者進趣方便法門

隋外國沙門菩提登譯

爾時,堅淨信菩薩摩訶薩問地藏菩薩摩訶薩言:雲何開示求向大乘者進趣方便?

  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眾生欲向大乘者,應當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業。其最初所行根本業者,所謂依止一實境界以修信解,因修信解力增長故,速疾得入菩薩種性。

  所言一實境界者,謂眾生心體,從本以來,不生不滅,自性清淨,無障無礙,猶如虛空,離分別故。平等普遍,無所不至,圓滿十方,究竟一相,無二無別,不變不異,無增無減。以一切眾生心,一切聲聞、辟支佛心,一切菩薩心,一切諸佛心,皆同不生不滅,無染無淨,真如相故。

  所以者何?一切有心起分別者,猶如幻化,無有真實。所謂識、受、想、行、憶念、緣慮、覺知等法,種種心數,非青非黃,非赤非白,亦非雜色,無有長短、方圓、大小,乃至盡於十方虛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狀,無一區分而可得者。但以眾生無明癡暗熏習因緣,現妄境界,令生念著。所謂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謂有,起覺知想,計我我所,而實無有覺知之相。以此妄心,畢竟無體,不可見故。若無覺知能分別者,則無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別之相。

  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別故有。所謂一切境界各各不自念為有,知此為自,知彼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則無別異,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內自無故。謂有前外所知境界,妄生種種法想:謂有謂無,謂彼謂此,謂是謂非,謂好謂惡,乃至妄生無量無邊法想。當如是知,一切諸法,皆從妄想生,依妄想為本。

  然此妄心無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謂緣念覺知前境界故,說名為心。又此妄心,與前境界,雖俱相依,起無先後。而此妄心,能為一切境界源主。所以者何?謂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說心有無明。依無明力因故,現妄境界;亦依無明滅故,一切境界滅。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說境界有無明;亦非依境界故,生於無明。以一切諸佛於一切境界不生無明故;又複不依境界滅故,無明心滅。以一切境界從本以來體性自滅,未曾有故。

  因如此義,是故但說:一切諸法,依心為本。當知一切諸法,悉名為心,以義體不異、為心所攝故。又一切諸法,從心所起,與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滅,同無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隨心所緣,念念相續故,而得住持,暫時為有。

  如是所說心義者,有二種相。何等為二?一者心內相,二者心外相。心內相者,複有二種。雲何為二?一者真,二者妄。所言真者,謂心體本相,如如不異,清淨圓滿,無障無礙,微密難見。以遍一切處,常恒不壞,建立生長一切法故。所言妄者,謂起念、分別、覺知、緣慮、憶想等事,雖複相續能生一切種種境界,而內虛偽,無有真實,不可見故。

  所言心外相者,謂一切諸法、種種境界等,隨有所念,境界現前,故知有內心及內心差別。如是當知:內妄相者,為因為體;外妄相者,為果為用。依如此等義,是故我說:一切諸法,悉名為心。又複當知,心外相者,如夢所見,種種境界,唯心想作,無實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無明識夢所見、妄想作故。

  複次,應知內心念念不住故,所見所緣一切境界,亦隨心念念不住。所謂心生,故種種法生;心滅,故種種法滅。是生滅相,但有名字,實不可得。以心不往至於境界,境界亦不來至於心,如鏡中像,無來無去。是故一切法,求生滅定相,了不可得。所謂一切法畢竟無體,本來常空,實不生滅故。如是一切法實不生滅者,則無一切境界差別之相。

  寂靜一味,名為真如第一義諦──自性清淨心。彼自性清淨心,湛然圓滿,以無分別相故;無分別相者,於一切處無所不在;無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複次,彼心名如來藏——所謂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淨功德之業。以諸佛法身,從無始本際來,無障無礙,自在不滅。一切現化種種功業,恒常熾然,未曾休息。所謂遍一切世界,皆示作業,種種化益故。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諸佛身,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業亦皆共一。所謂無分別相,不念彼此,平等無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業,同自然化,體無別異故。如是諸佛法身遍一切處,圓滿不動故,隨諸眾生死此生彼,恒為作依。

  譬如虛空,悉能容受一切色相,種種形類。以一切色相種種形類,皆依虛空而有建立生長,住虛空中,為虛空處所攝,以虛空為體,無有能出虛空界分者。當知色相之中,虛空之界不可毀滅。色相壞時,還歸虛空;而虛空本界,無增無減,不動不變。

  諸佛法身,亦複如是,悉能容受一切眾生種種果報。以一切眾生種種果報,皆依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長,住法身中,為法身處所攝,以法身為體,無有能出法身界分者。當知一切眾生身中,諸佛法身亦不可毀滅。若煩惱斷壞時,還歸法身。而法身本界,無增無減,不動不變;但從無始世來,與無明心俱,癡暗因緣熏習力故,現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習因緣故,起妄相應心,計我我所,造集諸業,受生死苦。說彼法身,名為眾生。

  若如是眾生中,法身熏習而有力者,煩惱漸薄,能厭世間,求涅槃道,信歸一實,修六波羅密等一切菩提分法,名為菩薩。

  若如是菩薩中,修行一切善法滿足、究竟得離無明睡者,轉名為佛。當知如是眾生、菩薩、佛等,但依世間假名言說故而有差別;而法身之體,畢竟平等,無有異相。善男子,是名略說一實境界義。

  若欲依一實境界修信解者,應當學習二種觀道。何等為二?一者唯心識觀,二者真如實觀。

  學唯心識觀者,所謂于一切時、一切處,隨身口意有所作業,悉當觀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當察知,勿令使心無記攀緣,不自覺知。于念念間,悉應觀察。隨心有所緣念,還當使心隨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內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別也。所謂內心自生長短、好惡、是非、得失、衰利、有無等見,無量諸想;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於分別。當知一切境界自無分別想故,即自非長非短、非好非惡,乃至非有非無,離一切相。如是觀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離心,則無一法一相而能自見有差別也。

  常應如是守記內心,知唯妄念無實境界,勿令休廢,是名修學唯心識觀。若心無記,不知自心念者,即謂有前境界,不名唯心識觀。

  又守記內心者,則知貪想、癡想,及愚癡邪見想,知善,知不善,知無記,知心勞慮種種諸苦。若于坐時隨心所緣,念念觀知,唯心生滅,譬如水流燈焰,無暫時住,從是當得色寂三昧。

  得此三昧已,次應學習信奢摩他觀心,及信毗婆舍那觀心。

  習信奢摩他觀心者,思維內心不可見相:圓滿不動,無來無去,本性不生不滅,離分別故。

  習信毗婆那舍觀心者,想見內外色:隨心生,隨心滅。乃至習想見佛色身,亦複如是:隨心生,隨心滅,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鏡中像;非心不離心,非來非不來,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

  善男子,若能習信此二觀心者,速得趣會一乘之道。當知如是唯心識觀,名為最上智慧之門,所謂能令其心猛利,長信解力,疾入空義,得發無上大菩提心故。

  若學習真如實觀者,思維心性,無生無滅,不住見聞覺知,永離一切分別之想。漸漸能過空處、識處、無少處、非想非非想處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

  得相似空三昧時,識想受行粗分別相不現在前。從此修學,為善知識、大慈悲者守護長養。是故離諸障礙,勤修不廢,輾轉能入心寂三昧。得是三昧已,即複能入一行三昧。入是一行三昧已,見佛無數,發深廣行心,住堅信位。所謂於奢摩他、毗婆舍那二種觀道,決定信解,能決定向。隨所修學世間諸禪三昧之業,無所樂著。乃至遍修一切善根菩提分法,於生死中無所怯畏,不樂二乘。以依能習向二觀心、最妙巧便、眾智所依行根本故。

  複次,修學如上信解者,人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利根,二者鈍根。其利根者,先已能知一切外諸境界,唯心所作,虛誑不實,如夢如幻等,決定無有疑慮,陰蓋輕微,散亂心少。如是等人,即應學習真如實觀。

  其鈍根者,先未能知一切外諸境界悉唯是心、虛誑不實,故染著情厚,蓋障數起,心難調伏,應當先學唯心識觀。

  若人難學如是信解,而善根業薄,未能進趣,諸惡煩惱不得漸伏,其心疑怯,畏墮三惡道、生八難處,畏不常值佛菩薩等,不得供養聽受正法,畏菩提行難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種種障礙等者,應于一切時、一切處,常勤誦念我之名字。若得一心,善根增長,其意猛利。當觀我法身,及一切諸佛法身,與己自身,體性平等,無二無別,不生不滅,常、樂、我、淨,功德圓滿,是可歸依。又複觀察己身心相──無常、苦、無我、不淨,如幻如化,是可厭離。

  若能修學如是觀者,速得增長淨信之心,所有諸障漸漸損減。何以故?此人名為學習聞我名者,亦能學習聞十方諸佛名者;名為學至心禮拜、供養我者,亦能學至心禮拜、供養十方諸佛者;名為學聞大乘深經者;名為學執持、書寫、供養、恭敬大乘深經者;名為學受持讀誦大乘深經者;名為學遠離邪見、于深正義中不墮謗者;名為於究竟甚深第一實義中學信解者;名為能除諸罪障者;名為當得無量功德聚者。此人捨身,終不墮惡道、八難之處;還聞正法,習信修行;亦能隨願往生他方淨佛國土。

  複次,若人欲生他方現在淨國者,應當隨彼世界佛之名字,專意誦念,一心不亂;如上觀察者,決定得生彼佛淨國,善根增長,速獲不退。當知如上“一心繫念、思維諸佛平等法身”,一切善根中其業最勝。所謂勤修習者,漸漸能向一行三昧;若到一行三昧者,則成廣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無生法忍──以能得聞我名字故,亦能得聞十方佛名字故;以能至心禮拜、供養我故,亦能至心禮拜、供養十方諸佛故;以能得聞大乘深經故,能執持書寫供養恭敬大乘深經故,能受持讀誦大乘深經故;能於究竟甚深第一實義中,不生怖畏,遠離誹謗,得正見心,能信解故,決定除滅諸罪障故,現證無量功德聚故。

  所以者何?謂無分別菩提心,寂靜智現,起發方便業種種願行故。能聞我名者,謂得決定信利益行故。乃至一切所能者,皆得不退一乘因故。若雜亂垢心,雖複稱誦我之名字,而不名為聞,以不能生決定信解;但獲世間善報,不得廣大深妙利益。如是雜亂垢心,隨其所修一切諸善,皆不能得深大利益。

  善男子,當知如上勤心修學無相禪者,不久能獲深大利益,漸次作佛。深大利益者,所謂得入堅信法位,成就信忍故;入堅修位,成就順忍故;入正真位,成就無生忍故。又成就信忍者,能作如來種性故;成就順忍者,能解如來行故;成就無生忍者,得如來業故。

  漸次作佛者,略說有四種。何等為四?

  一者,信滿法故作佛。所謂依種性地,決定信諸法不生不滅、清淨平等,無可願求故。

  二者,解滿法故作佛。所謂依解行地,深解法性,知如來業無造無作,於生死涅槃不起二想,心無所怖故。

  三者,證滿法故作佛。所謂依淨心地,以得無分別寂靜法智,及不思議自然之業,無求想故。

  四者,一切功德行滿足故作佛。所謂依究竟菩薩地,能除一切諸障,無明夢盡故。

  複次當知,若修學世間有相禪者,有三種。何等為三?一者,無方便信解力故,貪受諸禪三昧功德,而生嬌慢,為禪所縛,退求世間。二者,無方便信解力故,依禪發起偏厭離行,怖怯生死,退墮二乘。三者,有方便信解力,所謂依止一實境界,習信奢摩他、毗婆舍那二種觀道故,能信解一切法唯心想生,如夢如幻等。雖獲世間諸禪功德而不堅著,不復退求三有之果。又信知生死即涅槃故,亦不怖怯、退求二乘。

  如是修學一切諸禪三昧法者,當知有十種次第相門,具足攝取禪定之業,能令學者成就相應,不錯不謬。何等為十?一者,攝念方便相;二者,欲住境界相;三者,初住境界,分明了了,知出知入相;四者,善住境界,得堅固相;五者,所作思維方便勇猛,轉求進趣相;六者,漸得調順,稱心喜樂,除疑惑,信解,自安慰相;七者,克獲勝進,意所專者少分相應,覺知利益相;八者,轉修增明,所習堅固,得勝功德,對治成就相;九者,隨心有所念作,外現功業,如意相應,不錯不謬相;十者,若更異修,依前所得而起方便,次第成就,出入隨心,超越自在相。──是名十種次第相門,攝修禪定之業。

  爾時,堅淨信菩薩摩訶薩問地藏菩薩摩訶薩言:汝雲何巧說深法,能令眾生得離怯弱?

  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當知初學發意、求向大乘未得信心者,於無上道甚深之法喜生疑怯,我常以巧便宣顯實義而安慰之,令離怯弱,是故號我為善安慰說者。

  雲何安慰?所謂鈍根小心眾生,聞無上道最勝最妙,意雖貪樂,發心願向,而複思念:求無上首者,要須積功廣極,難行苦行,自度度他,劫數長遠,於生死中久受勤苦,方乃得獲。以是之故,心生怯弱。我即為說真實之義:所謂一切諸法,本性自空,畢竟無我,無作無受,無自無他,無行無到,無有方所,亦無過去現在未來;乃至為說十八空等,無有生死涅槃、一切諸法定實之相而可得者。

  又複為說,一切諸法,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如乾達婆城,如空穀響,如陽焰,如泡,如露,如燈,如目翳①,如夢,如電,如雲。煩惱生死,性甚微弱,易可令滅。又煩惱生死,畢竟無體,求不可得,本來不生,實更無滅。自性寂靜,即是涅槃。如此所說,能破一切諸見,損自身心執著想故,得離怯弱。

  複有眾生,不解如來言說旨意故,而生怯弱。當知如來言說旨意者,所謂如來見彼一實境界故,究竟得離生老病死、眾惡之法,證彼法身常恒、清涼、不變等無量功德聚。複能了了見一切眾生身中,皆有如是真實微妙清淨功德,而為無明暗染之所覆障,長夜恒受生老病死無量眾苦。如來於此起大慈悲意,欲令一切眾生離於眾苦,同獲法身第一義樂。而彼法身是無分別離念之法,唯有能滅虛妄識想不起念者,乃所應得。但一切眾生常樂分別取著諸法,以顛倒妄想故而受生死,是故如來為欲令彼離於分別執著想故,說一切世間法畢竟體空,無所有,乃至一切出世間法亦畢竟體空,無所有。若廣說者,如十八空,如是顯示一切諸法,皆不離菩提體。菩提體者,非有非無,非非有非非無,非有無俱;非一非異,非非一非非異,非一異俱;乃至畢竟無有一相而可得者,以離一切相故。離一切相者,所謂不可依言說取,以菩提法中無有受言說者,及無能言說者故。又不可依心念知,以菩提法中無有能取可取,無自無他,離分別相故。若有分別相者,則為虛偽,不名相應。

  如是等說,鈍根眾生不能解者,謂無上道如來法身,但唯空法,一向畢竟而無所有。其心怯弱,畏墮無所得中。或生斷滅想,作增減見,轉起誹謗,自輕輕他。我即為說:如來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實體,具足無量清淨功業,從無始世來自然圓滿,非修非作;乃至一切眾生身中,亦皆具足,不變不異,無增無減。

  如是等說,能除怯弱,是名安慰。

  又複愚癡堅執眾生,聞如是等說,亦生怯弱。以取如來法身,本來滿足,非修非作相故。起無所得相而生怯弱,或計自然,墮邪倒見。我即為說修行一切善法,增長滿足,生如來色身,得無量功德清淨果報。如此等說,令離怯弱,是名安慰。

  而我所說甚深之義,真實相應,無有諸過,以離相違說故。雲何知離相違相?所謂如來法身中,雖複無有言說境界,離心想念,非空非不空,乃至無一切相,不可依言說示。而據世諦幻化因緣假名法中,相待相對,則可方便顯示而說。以彼法身性實無分別,離自相,離他相,無空無不空,乃至遠離一切諸相故。說彼法體為畢竟空無所有,以離心分別,想念則盡,無一相而能自見,自知為有,是故空義決定真實,相應不謬。

  複次,即彼空義中,以離分別妄想心念故,則盡畢竟無有一相而可空者。以唯有真實故,即為不空,所謂離識想故。無有一切虛偽之相,畢竟常恒,不變不異,以更無一相可壞可滅,離增減故。又彼無分別實體之處,從無始世來,具無量功德自然之業,成就相應,不離不脫故,說為不空。如是實體功德之聚,一切眾生雖複有之,但為無明翳②覆障故,而不知見,不能克獲功德利益,與無莫異,說名未有。以不知見彼法體所有功德利益之業,非彼眾生所能受用,不名屬彼。唯依遍修一切善法,對治諸障,見彼法身,然後乃獲功德利益。是故說修一切善法,生如來色身。

  善男子,如我所說甚深之義,決定真實,離相違過,當如是知。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說如此等殊勝方便深要法門時,有十萬億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住堅信位。複有九萬八千菩薩得無生法忍。一切大眾,各以天妙香華供養於佛,及地藏菩薩摩訶薩。

  爾時,佛告諸大眾言:汝等各各應當受持此法門,隨所住處,廣令流布。所以者何?如此法門,甚為難值,能大利益。若人得聞彼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號,及信其所說者,當知是人速能得離一切所有諸障礙事,疾至無上道。

  於是大眾皆同發言:我當受持流布世間,不敢令忘。

  爾時,堅淨信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是所說六根聚修多羅中,名何法門?此法真要,我當受持,令末世中普皆得聞。

  佛告堅淨信菩薩:此法門名為占察善惡業報;亦名消除諸障,增長敬信;亦名開示求向大乘者進趣方便,顯出甚深究竟實義;亦名善安慰說,令離怯弱,速入堅信決定法門。依如是名義,汝當受持。

  佛說此法門已,一切大會,悉皆歡喜,信受奉行。

 

  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無數百千萬聲)


-------------------------

  【注釋】①②“翳”,原文為“[目+壹]”。

  【此經文即《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下)。加注標點符號,僅供參考】

大乘|地藏|止觀

 

相關文章:
地藏王菩薩大願僧團 賴注醒老師 緣氣:(5572)
881~地藏王寶瓶殊勝功德利益 地藏菩薩 緣氣:(5784)
發大悲心想成佛怎麼辦?頂禮稱念地藏王菩薩 夢參老和尚 緣氣:(5654)
地藏王菩薩加持我順產及我學地藏七的前後 青島 蓮生 緣氣:(5888)
地藏王菩薩因何名為地藏? 緣氣:(2968)
地藏王菩薩的慈悲 緣氣:(6945)
地藏王菩薩對造罪眾生的因果教育 緣氣:(5726)
地藏王菩薩住哪兒?度不度人間? 夢參老和尚 緣氣:(4987)
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您怎麼看待呢? 索達吉堪布 緣氣:(5718)
地藏王菩薩滅定業真言 陳 緣氣:(242)

上一篇(地藏王菩薩加持我順產及我) 回目錄 下一篇(校量佈施功德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