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雨華閣神系與密宗四部研究
 

 羅文華
  

內容提要:雨華閣位於故宮西路啟祥門外的春華門中,是一座明三層暗四層的具有漢藏建築風格的佛樓,也是宮中最高的藏傳佛教佛堂。它的每一層依次供奉著象徵密宗四部的紅銅佛像。所謂密宗四部是藏傳佛教中對修習密乘的四種次第,根據其內容的難易、成就的大小所作的層次上的劃分。劃分的原因是針對修密者不同的根機(靈性、悟性),具體地說,下品根機者修事部密法,中品根機者修行部密法,上品根機者修瑜伽部密法,上上品根機者修無上瑜伽部密法。密宗四部的確立,是藏傳佛教密乘思想體系趨向系統化的標誌。王家鵬先生于1990年發表《雨華閣探源》一文,著重探討了它的歷史沿革,介紹其內部陳設,考核甚詳,但對此樓所蘊含的密教思想涉及較少。雨華閣的建設由乾隆帝親自主持,傾注了大量心血;國師章嘉呼圖克圖為顧問,權威地解決了教義上的一系列問題。因此可以說,此殿及其陳設實際上是西藏格魯派密教系統觀念和神系①結構的直觀表現。本文意在結合各層所供諸神揭示出它們不同的經典來源、神系配置及相互關係,並簡要介紹藏傳佛教密宗四部的內容,以補前文之闕,使我們能從佛教的角度再一次審視這座佛堂,以期對它的內涵有一些新的更深層的認識。
  

注釋: ④自宗喀巴大師創導宗教改革以來,格魯派的傳統中不主張男女雙修的實踐而主張用觀想來代替。佛法禪定論

作者羅文華,1967年生,故宮博物院保管部館員。
  雨華閣的第一層比其他兩層高得多,前接抱廈,前廳擺滿了林林總總的供品,最引人注目的是3座高達4米的紫檀木罩圓柱形琺眘壇城,分別供奉格魯派無上瑜伽部的密集金剛、上樂金剛、大威德金剛三大本尊,後廳隔出了一個仙樓。仙樓欄杆正面有泥金書大字,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安養道場”,指示這兩層應以供奉蓮花族諸尊為主,跟宮中其他很多佛堂一樣,具有為皇室祈壽的含義。
  第一層又叫智珠心印層,正龕中供奉9尊銅佛。龕的左右外側是金泥書滿、蒙、藏、漢四體文字對照的題記。漢文內容為:“此層供奉智行品佛,應念智行品內無量奉佛、四臂觀世音菩薩、尊勝佛母、白救度佛母、積光佛母、大悲觀世音菩薩、綠救度佛母、隨求佛母、白傘蓋佛母等經。”(標點為作者所加,下同,不一一注明。)
  現將龕中九佛的排列位置列表如下②:
  智行品(梵文:krīyātantra;藏文 :Bya-rgyud),也稱事部、作部,是密宗修習難度最小的一個層次,因此修行內容也相對簡單,主要有兩個方面:即有念誦靜慮和不待念誦靜慮。有念誦靜慮是指修習者觀想本尊在自己心中顯現為可念誦的密咒,並從中散發出無數的本尊形象,消除眾生的罪苦。不待念誦靜慮是指修習者同時可以聽到密咒自鳴而無須念誦。修習此部密法者可以獲得益智、延壽、去病、驅魔(即息災、增益、降伏三種悉地)等成就。
  此部神系比較簡單,密教色彩相對較淡,有出世神和入世神之分。出離“六道輪回”,具超凡神通的諸神為出世間神;仍在世間生活,能幫助信徒驅鬼降魔、消災免禍、增壽獻財的諸神為入世神。因入世神較出世神具有更多的迎合世俗信徒功利心理需要的內容,一般當作下級神癨看待,地位明顯較出世神低。此龕中所供九尊均是出世神。出世神又可劃分為佛族、蓮花族和金剛族。佛族地位最高,蓮花族次之,金剛族最下③。佛族的部尊是釋迦牟尼,部主是文殊菩薩;蓮花族的部尊是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部主是觀音菩薩。金剛族部尊尚未有定論,有人認為是阿佛(不動佛),部主是金剛手。由於此層是阿彌陀佛的道場,因此蓮花族諸神佔據了主要地位,九尊中無量壽佛、四臂觀音菩薩、大悲觀音菩薩自不必說,白度母和綠度母即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又是蓮花族的明妃。剩下四尊全是佛族:尊勝佛母、白傘蓋佛母、積光佛母是釋迦佛頂髻化現的神癨,屬佛族頂髻類,隨求佛母是佛族的明妃。沒有金剛族的神。
  諸尊面相慈和,多作菩薩裝束,對初修密法的人來說,他們跟大乘顯教之神差異不大,心理上易於接受,不會產生太大的反差。而且由於蓮花族諸神和佛族的佛頂類諸神都具有強烈的吉祥福壽神的色彩(著名的三長壽——無量壽佛、尊勝佛母、白度母就是很好的例證),因而世俗氣較重,與此部修習者獲得的成就互相對應。金剛族諸神幾乎沒有什麼地位,這也是其特色之一。
  第二層仙樓正龕中也供奉著9尊銅佛,龕頭的漢文題記曰:“此層供奉行德品佛、應念行德品內宏光顯耀菩提佛、佛眼佛母、無我佛母、白衣佛母、藍救度佛母、顯行手持金剛、伏魔手持金剛、藍摧碎金剛、白馬頭金剛、無量壽佛等經。”
  現將龕中九尊佛像的排列位置列表如下:
  行德品,即行部(梵文:Caryatantra, 藏文:Spyod-rgyud),密宗四部的第二個層次,  開始修習瑜伽,包括有相瑜伽和無相瑜伽兩種。有相瑜珈是指修習者觀想自身與所修本尊合而為一,本體真實不虛,並觀想自心之上顯現出宏光顯耀菩提佛的金色形象;無相瑜伽要求修密者觀想:一切諸法自性皆空,自己所修的本尊是如此,自心也是如此,都是旨在勸引眾人勤修成佛而已。兩種瑜伽修行是對中觀派非空非有思想的實踐體驗,而中觀思想始終是貫穿密宗一切修習過程的主導思想,因此,行部修習的內容跟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有相通之處。儘管此部修習獲得的成就與事部完全一樣,但卻是向更高更艱深的密宗修習衝擊的基礎。
  此部神系結構跟事部一樣,僅尊神不同而已,相當於東密的胎藏界神系。
  居中的主尊宏光顯耀菩提佛,藏文作 rNam-snan 杖繢吹拿麇尬曳鵡甘潛ι繢吹拿麇滓*佛母是阿彌陀佛的明妃,藍救度佛母是成就佛的明妃。當然,在行部密法中,明妃與佛的關係尚不至於如此明確地一一對應。從西藏現存的行部曼陀羅資料來看,可將她們分別歸入下面神族:佛眼佛母歸佛族,無我佛母歸金剛族(事、行二部均無寶族一類)、白衣佛母、藍救度佛母歸蓮花族。可以看到,以大日如來為中心的五方佛體系已漸露端倪。其餘幾尊中,顯行手持金剛、藍摧碎金剛、伏魔手持金剛屬金剛族、白馬頭金剛屬蓮花族。雖然這一層仍屬阿彌陀佛道揚。但由於經典缺乏,蓮花族的尊神僅有三位,而且地位都不高。值得注意的是,金剛族的諸神比較活躍,九尊神中竟佔有四席之多。儘管他們地位低下的境況並沒有得到多大的改變,但已開始嶄露頭角了。這跟密教神系的發展過程完全一致。
  三層也叫普明圓覺層,正龕中供奉5尊銅佛。龕頭漢文題記為:“此層供奉瑜伽品佛、應念瑜伽品內金剛界毗盧佛、成就佛、最上功德佛、普慧毗盧佛、度生佛。”
  現將諸神排列位置列表如下:
  瑜伽部(梵文:Yogatantra,藏文:rNal-hbyor-rgyud)是密宗四部中的第三個層次,修習難度增大,主要內容仍是有相瑜伽和無相瑜伽,但是內容有了較大的不同。有相瑜伽中包括緣粗本尊身四座瑜伽、緣細標幟四座瑜伽兩部份。所謂四座瑜伽是指一天中的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共修習四次瑜伽。緣粗本尊身四座瑜伽指修習者觀想自己跟本尊合而為一時,一起進入智慧狀態,並召來一切如來進入自身之中給自己重新加持和灌頂。緣細標幟四座瑜伽指在前者修習的基礎上,通過控制自己的思維和呼吸的瑜伽行為,獲得一種極大的快樂,從而使修行者信心堅定,消除困倦。無相瑜伽分出佛族、金剛族、寶族、蓮花族四種修法,內容基本一樣,以本尊與自己的無自性為基礎,觀想與念誦 各族本尊密咒,獲得一種殊勝的信心,使修行者將來修習任何密法都能有進步。此部修行所獲的成就跟事行二部一樣。
  瑜伽部的神系開始發生重大變化。此部的根本經典是《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別稱《攝真實經》(Tattvasamgraha)。此經確立了以毗盧遮那 輪,後者四面六臂,上二手合掌持杵,右下手持念珠,左下手持法輪,余二手施禪定印。成就佛持羯磨杵是常例,度生佛施與願印,跟寶生佛的手印相同,歸入寶部應無大錯。最上功德佛出自《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Paramādya)。從其印契看:右手當胸持杵,左手持鈴於腰部,可以肯定,它跟金剛薩垛是同神而異名,代替的是阿閦佛的位置。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此層之所以打亂了五方佛的一般配置,增加了其他尊神,在於所依據的瑜伽部經典之不同。《攝真實經》雖然是此部的根本經典,地位很高,但《一切惡趣清淨儀軌》是宣示不墮惡趣,救度善趣的經典,頗受追求解脫質樸的藏族信徒的偏愛,故流傳極廣,普慧毗盧佛的地位自然也水漲船高,佔據了佛龕的中心位置,使金剛界毗盧佛黯然失色。最上功德佛緊隨普慧毗盧佛身旁,地位明顯上升。據說金剛薩*0是大日如來宣說密法時的首席弟子,在密教中時常充任統攝金剛族諸神的角色。這說明隨著密宗修行難度的加深,具有忿怒、怖畏等感官威懾力的金剛族神癨地位逐步提高,取代其他溫和神族的位置。
  第四層中龕僅供奉三尊銅佛,龕頭漢文題記為“此層供奉無上品佛、應念無上品內秘密佛、威羅瓦金剛、上樂王佛等經。”
  三尊銅佛的排列位置如下:
  西大威德金剛密集金剛上樂金剛東西藏各教派在對無上瑜伽部的認識上分歧最大。格魯派主張,無上瑜伽部(梵文: Anuttarayogatantra, 藏文:rNal-hbyor-na-med-pahi-rgyud) 分為父續和母續兩部分。父續重點闡述修行的方法,母續偏重于密宗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智慧的內容。修習的內容包括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生起次第又稱成熟道,指修行者在心中觀想生起智慧本尊,淨潔身心,使成佛條件成熟;圓滿次第又稱解脫道,指通過種種秘密殊勝的方法扶持(包括雙身修行),④頓悟萬法性空,獲得解脫,親證極樂和極智的境界,以期成就佛果悉地。如果說生起次第是因乘的話,圓滿次第就是果乘。生起次第在四部修行中都有,圓滿次第僅此部有,故此部被稱為無上瑜伽部。父續中全面介紹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經典是《秘密集會怛特羅經》(Guhyasamājatantra),故父續以此經為最上。母續中是《上樂金剛怛特羅》(Samvarodayatantra),故母續以此經為最上。
  此層中龕供奉的三位主尊與一樓所供的三大壇城的次序完全一致:居中的密集金剛三頭六臂,全跏趺坐擁抱明妃可觸金剛母,是《秘密集會怛特羅經》的本尊神,也是五方佛中金剛族部尊阿佛的化身。日本學者根據他們在藏西寺廟的調查資料認為它跟文殊菩薩有一定的關係,在故宮梵華樓無上部龕中供奉的密集文殊金剛和密集成就文殊菩薩二尊神可以作為這個觀點的旁證。此尊跟宗喀巴大師關係密切,是他最重要的守護神之一。威羅瓦金剛是父續《金剛大威羅瓦怛特羅經》(Vajramāhābhairavatantra)的本尊,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立姿擁抱明妃若浪瑪,主面為牛頭,最上有冷笑文殊菩薩面,暗示此尊跟文殊菩薩的特殊關係。它是格魯派最具威力的守護神之一。上樂金剛四面十二臂,立姿擁抱明妃金剛亥母,是《上樂金剛怛特羅經》的本尊,廣受西藏各教派的崇信。
  以上三尊均系金剛族最重要的神癨。在無上瑜伽部金剛族諸神的地位達到鼎盛。但這三尊的組合形式卻獨具格魯派特色。在西藏,不同的教派根據自己所尊奉的根本經典,修習不同的本尊神。格魯派也不例外,他們偏愛密集金剛和大威德金剛,因此在該派的寺廟中或唐卡上,二尊的地位異常突出。在清宮,這種組合也不是孤證,梵華樓、養心殿西暖閣內佛堂等主要佛堂無上瑜伽部諸神的排列均以密集金剛為尊。從此部神系的角度分析,另有更深刻的原因。首先,由於金剛族諸神佔據著中心位置,因此,作為該族部尊阿佛化身的密集金剛自然應當位居諸尊之首。其次,由於二尊跟文殊菩薩有密切的關係,而藏族人堅信宗喀巴大師本人就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同時他們又尊稱清代皇帝為曼殊室利(文殊)大皇帝,視之為文殊菩薩在世間的化身,因此推崇二尊實際上就是抬高宗喀巴大師的地位,在清宮又是抬高清帝在佛教中的地位。
  藏傳佛教傳統觀念中,密教是比顯教更深奧更優越的教法,是通往成佛之路的捷徑,所以儘管西藏教派林立,但無不重視密教教義的傳播與實踐修證,因此,密宗四部的確立在西藏也是由來已久。
  遠在11世紀末,印度大師阿底峽(Atisa)(982—1052)受邀入藏,面對西藏密教修習的混亂狀況,著《菩提道炬論》一文,首次簡要敍述了密宗四部的內容。1322年,布頓大師在他的名著《佛教史大寶藏論》中對所有西藏密典按照密教四部的原理作了全面的劃分。古老的寧瑪派將“九乘”之說作為重要的教義之一。所謂九乘包括一聲聞乘;二緣覺乘;三菩薩乘;四作密;五行密;六瑜伽密;七大瑜伽品;八無比瑜伽品;九無上瑜伽品,其中的四至九乘屬密乘諸部,所不同的是將無上部又分作大瑜伽、無比瑜伽、無上瑜伽三品而已;薩迦派將無上部分作父部、母部、無二部。明初宗喀巴大師針對各派忽視下三部(事、行、瑜伽)的修習和戒律的弊病,宣導改革,創立格魯派。雨華閣建築及其佛像陳設反映的正是章嘉國師對格魯派密宗四部傳統思想的理解。由此,乾隆帝一方面滿足了自己篤信佛教的精神要求,同時又利用章嘉國師的影響,宣傳了清中央政府尊崇佛教以安邊疆的政策。
  從歷史的角度看,密宗四部實際上反映的是密宗發展的不同階段(事部相當於初期密教,行部、瑜伽部相當於中期密教,無上瑜伽部相當於後期密教),而四部神系則是密宗各個發展時期的產物。也就是說,如果對密宗四部思想作充分深入和系統地研究,面對一尊佛像或一組佛像、一幅唐卡時,就能清楚地指出它或它們在神系中的地位、諸像配置的含義及其所依據的經典和反映的系統,而不是片面地把它作為一件純藝術品來研究。另一方面,對神系的清楚把握反過來也可以弄清不同時期密教思想的發展水準。這種將佛教思想及神系結合起來分析的研究方法對一個佛堂完整系統地理解有極大的幫助。
  

(本文在撰寫過程中有幸得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冀誠研究員的悉心指教,在此深表謝意。)
  注釋:
  ①神系:英文作Pantheon,譯為“萬神殿”,是指佛教中諸神按照經典的內容與相互的關係排列成一個或幾個系統,表達出完整的佛教思想。
  ②因為此層所供一部分的佛像發生過變動,不僅與題記內容不符,而且至少有三尊是後來補供進去的,如中間的三尊無量壽佛。此表是根據故宮所藏“道光十五年七月雨華閣、普明圓覺、仙樓、智珠心印的原狀陳設檔排定的,同時還參考了梵華樓、寶相樓原狀的資料。
  ③大多數文獻均稱佛部、蓮花部、金剛部(寶部、羯磨部),但由於文中密宗四部已用了“部”字,為不引起混淆故改稱“族”。
  ④自宗喀巴大師創導宗教改革以來,格魯派的傳統中不主張男女雙修的實踐而主張用觀想來代替。佛法禪定論

 


上一篇(藏密的咒輪) 回目錄 下一篇( 噶瑪噶舉皈依境及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