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7/22 02:24:02
學習次第 : 進階

 

日常生活中如何祈禱三寶

皈依 三寶 三皈依

《前行廣釋·第八十八節課》   索達吉堪布

念誦三皈依,其實功德非常大,《聖解脫經》中說,若能在臨死的旁生耳邊,念“南無布達雅,南無達瑪雅,南無桑嘎雅”,它來世就會擺脫惡趣之苦。而四皈依,是在三皈依的基礎上加了“皈依師”,因為上師是三寶的總集。所以,我們要經常念修四皈依,在他人面前也不時讚歎三寶的功德,令其皈依,並使他們明白:自他所有眾生今生來世的依賴處就是三寶,故要精勤念修皈依。

 

不過現在末法時代,有些人真的特別過分,常說佛經的這個道理不對、那個道理不對,出家人如何如何不好……這些人口口聲聲說這是事實,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他們只看到過失的一面,卻從不看功德的一面,因為自己心不清淨,故根本看不到皈依三寶的功德。

 

其實,就所有眾生而言,對今生來世最有利的,即是皈依三寶。如經雲:“唯有諸世尊,能加施無畏,當至歸命佛,及法與聖眾。”唯有世尊可以賜予無畏的境界,故我們應以誠摯的信心,皈依佛陀、法寶和僧眾,只有這樣,今生來世才會得到快樂。

 

真正懂得皈依功德的人,不管到哪里去,哪怕路上見到一個人,沒有皈依過的話,他也肯定要講皈依的功德。或者他在旅館裏住一晚上,旁邊的人若不信佛教,他就慢慢慢慢講,到了第二天分開時,那人已經皈依佛門了。

 

不過,有些人特別剛強難化,你講了半天也沒有用,這樣的話,你就給他念些皈依偈或佛陀名號,這對他也是有利的,因為在暗劫中,連三寶的名號也聽不到。所以,遇到實在聽不進去的人,你可以在他耳邊突然念“佛、法、僧”;或者走路、坐電梯時,突然念“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在別人看來,你可能有點問題,但實際上,這對他們利益非常大。只要能在眾生阿賴耶上種下善根,這也是一種弘揚佛法。畢竟你即生中想找一批眷屬,專門給他們講經說法,機緣不一定很成熟。但在走路的時候,可以把路人當成你的得力弟子——呵呵,是不是啊?

 

在日常的行住坐臥中,也要觀想憶念三寶。

 

睡覺:晚上就寢時,要像前面所說那樣,將皈依境的尊眾觀想在自己心間,心專注於皈依境而入睡;倘若你沒有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境界,實在不會觀想,那也要在心裏意念:“上師三寶此時就安住在我的枕頭上,以慈悲的目光垂視我,憐憫地關照我、加持我。”若能在這種境界中入眠,自己迷亂的夢就會變成光明夢。所以,睡覺前應當這樣觀修,儘量不要有貪嗔癡的心態,而應在不離隨念三寶的狀態中入睡。

 

吃飯:享用飲食的時候,就像平時會供一樣,將三寶的壇城觀於自己喉間,以飲食的美味作供養。不過,有實執的人因為沒有生圓次第的境界,就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念頭:“具體是在喉間的哪里呢?三寶會不會有這麼小?”其實,在觀想時,我們的身體並不像現在這樣,而是全部顯而無自性的,一塵上有無數刹土和世界。說喉間,只是一個方向而已,在那裏有無量無邊的如來壇城,你也變成無量無邊的幻化身作供養。

 

若實在不能這樣觀想,則可誠心意念:一切所飲所食的獻新[獻新:新鮮飲食等未用之前,首先用指拈少許,向空彈撒三次敬獻三寶。]部分,首先供養三寶。藏地很多老修行人就是這樣,平時哪怕喝一瓶飲料,也是一打開就先沾少許,向空中彈三下。假如你不方便這樣做,也可以在心裏念一遍供養三寶的偈頌,然後再自己享用。

 

這方面,學院大多數道友做得不錯,不管是男眾、女眾,平時吃飯的時候,把飯盛到碗裏後,先合十念供養偈,然後才開始吃。這也是一種修行,這種習慣要慢慢養成。我們每個人世間習氣很重,不好的念頭和行為經常出現,好的行為學起來非常艱難,所以,大家應該經常這樣串習。

 

穿衣:當你準備換上一件嶄新的衣服時,還沒有穿之前,應先觀想供養三寶,向空中甩動一下,然後意念三寶賜給了自己,再穿上。

 

當然,不僅僅是新衣服,任何一種你特別喜歡的對境,比如新房子、新道場,都可以先供養三寶,之後觀想三寶賜給自己,這樣是非常有功德的。聽說有個道友天天在佛前供水果,完了以後,就跟佛說:“釋迦牟尼佛啊,您把最好的蘋果給我吃哦!”呵呵,這樣也可以。

 

同樣,遇到悅意的外境,如美麗的花園、清澈的河流、美妙的宮殿、悅意的樹林、廣大的財產、富饒的受用、佩帶裝飾的俊男美女等,也應先供養三寶。(你在路上看到一個特別好看的人,可以馬上想:“供養三寶!供養三寶!”)無論看見任何喜愛或貪執的事物,都要誠心意念供養三寶。

 

打水時,也應將獻新供養三寶之後,再把水裝入自己的水器。不過,現在城市裏有自來水,不一定有條件這樣做。在以前,人們去泉邊、井邊打水時,都會先沾取水瓢裏的一點點,向空中灑三下,然後再裝入自己的水桶。

 

古人的這些行為,如今不少人覺得是一種多餘,這是因為他們不瞭解此舉的功德。其實,除了我們眼睛看見的以外,還有無形的三寶加持,不管你承不承認,只要供養了三寶,就算財物不是很多,也可以積累許許多多功德。《大莊嚴論經》雲:“雖無諸珍寶,及以資生具,能信三寶者,是名第一富。”因此,我們看見一個美妙的對境時,隨時隨地都要供養三寶。

 

此外,自己獲得現世的幸福美滿、安居樂業、名聲遠揚等任何稱心如意的事情,也要想到這完全來自於三寶的大悲,首先供養三寶,生起恭敬心,並觀清淨心。

 

自己頂禮供養、觀修本尊、念誦咒語等一切善根,也應當供養三寶,然後回向眾生。我們平時念的放生儀軌中,就有專門供養三寶的偈頌,有些人看後覺得:“我自己放生就可以了,還供養三寶幹嘛?沒有必要。”其實不是這樣的,無論你做任何一件善事,將善根先供養三寶,後回向眾生,如此既有供養的功德,也有佈施的功德。比如,你今天聽課、念《普賢行願品》、修加行的善根,首先觀想供養三寶,然後回向給天下無邊的眾生。表面上看這是一種耽著,但實際上,這種耽著可令我們積累很大的菩提資糧。

 

尤其在藏曆每月十五、三十的晝夜六時中,一定要盡可能供養三寶。或者每月的初八、初十、二十五、二十九[無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車疏》中說,在此等吉祥日,外空行與內風脈聚集,故稱為近聚日。尤其是在上旬的初十白日及下旬的二十五夜晚,空行聖眾紛紛聚集在修行者的住處,由此可成辦任何事,故應精進于依修四支,作會供及酬補懺悔,依此可恢復此月中所失毀的一切誓言,迅速成就共同、殊勝悉地。],以及漢地的佛陀成道日、觀音菩薩誕生日等吉日中,也要儘量作供養。並且,平時也不間斷供養三寶。

 

我在小的時候,常聽父母、附近修行人說:“今天是初十,一定要行持善法。”“今天是初八,所有孩童都要行善。”從小就有這樣的傳統。但現在藏地的一些地方,這種習慣還是有點改變。我常常會想:“可能是與前世的福德有關吧,我從小不管讀小學、中學,還是在家裏放犛牛,總能遇到非常好的善知識,一直不讓我學得特別壞。一個人在年齡沒有成熟時,很容易隨外境而轉變,此時周圍如果有好的觀念和行為,就會影響他一輩子。”所以,現在的父母特別需要在孩子耳邊、孩子眼前,作正面的引導。我們也應通過各種方法,給這些新一代的孩子灌輸佛教的理念和教育。

 

總之,大家隨時隨地切切不要忘記:無論是苦是樂,唯一要皈依三寶。若能做到這一點,那在夢中心裏害怕、恐懼萬分時,也能夠皈依,這樣一來,在中陰界時也能做到。在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之前,務必要努力念修皈依。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