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文集」對養身之道有獨到的見解:「養身之道,以『君逸臣勞』為要。省思慮、除煩惱,二者皆所以清心,『君逸』之謂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動,『臣勞』之謂也。」
這裡所謂的「君」是指「心君」,而所謂的「君逸」就是說思想應開朗,心神要安逸,如此將世俗的患得患失拋到九霄雲外,了無牽掛,自然而然心情愉悅,達到「君逸」的理想境地。

再進一步思量,凡事盡力就好,也無須計算太多,因為人世難料,預想得到的事未必如願實現,不想發生的卻又在預料之外。「有欲苦不足,無欲即無憂」,既然如此,又何必煩憂不必要的「煩憂」,所以說,要「君逸」囉!

至於「臣」嘛,則是泛指人之四肢與筋骨。「臣勞」簡言之,就是一個「勤」字而已,那正是:四肢筋骨應當勤於勞動、常常運動健身,所謂的「身勤則強,佚則病;家勤則興,懶則衰。」

曾國藩這「君逸臣勞」的養身之道大約出自140、150年前,雖然年代已久遠,倒也不失時宜。這「君逸臣勞」的「養身藥方」不只適合當今急切緊張的社會,還堪供「終日為生活奔波忙碌的上班族」參考。

身處e世代,外在環境當然比曾國藩的清朝時期更複雜、更淒迷、更難掌握。所以說,在紅塵裡翻滾的21世紀人類,要保持一顆寧靜不染的心,那可真是大不易!這「君逸臣勞」灑脫自在的養身之道,不只在養心健身,更是一種清爽明淨的生活心境,還有面對人世困惑與生活缺憾的釋然態度吧。

這「君逸臣勞」的道理若運用於「經營管理」與「領導統馭」似乎也行得通。如果這樣的話,那「君」便是指公司的「董事長」或「老闆」了,至於「臣」當然換成了公司的「幹部」、或是廣義的代表公司的「員工」。

一個正常、理想、上軌道的公司應該是有制度的,而且也應該具備「有效率的管理」:分層負責、人人各得其所、權責分明。因為是有制度的管理與授權,所以幹部與部門各有各的權責、壓力、要求,基層員工也有基層員工的責任與福利,如此這般,公司必然呈現出一片忙碌、按部就班與生氣蓬勃的景象了──這就是「臣勞」。

這麼一來,「老闆」就清閒了,自然而然便達到「君逸」的理想。所以說,老闆的心胸應該是豁達開朗,提綱挈領,抓住重點與原則,小事不計較,大事不糊塗。

老闆對於經營管理,只要把握住大方向,在關鍵的時刻或步驟時提示,其餘的都要放手讓部屬自己去執行。不必終日盯著員工是否打混摸魚,也不用掛念著某台損壞的機具修好了沒有……因為老闆「權力下放,分層負責」,所以「清閒」,當然就無雜事牽絆,也無煩言憂心了。

如此老闆與幹部間良性的互信互動,那老闆便有時間和精神去思考公司一些「前瞻性的問題」,權衡輕重以應付詭譎多變的商場競爭,還有決定未來的營運策略。

曾國藩說:「養身之道,以『君逸臣勞』為要。」至於公司經營管理方面,推而廣之,道理也是一樣的,所以說:「經營之道,也以『君逸臣勞』為要。」

然而,若從反面思考:公司老闆的「君逸」並不是目的,而是理想管理制度下自然顯示的現象。假如,老闆不用心、胡亂經營,公司搞得搖搖欲墜,雖然也是「君逸臣勞」,哀哉,此「勞」非彼「勞」,這可是不妙的「將帥無能,累死士兵」啊! 【2003/06/06 經濟日報】
相關文章:
863~健康管理News 天下雜誌 緣氣:(2845)
815~健康管理News 中時電子報 緣氣:(2743)

上一篇(阿宗•珠巴活) 回目錄 下一篇(546~覺知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