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0/22 09:47:16
學習次第 : 初階

西藏生死學《六中有自解脫導引》10處生中陰04

~蓮花生大師伏藏.六中有自解脫導引講記 堪布久美多傑講授

我們通常稱殊勝的法為心法,
然而,各位要知道:「禪修才是真正的心法!」而其他所做的修行並不是心法,
我們有一個要專注、觀想的對境,這並不是心法,真正去研究內心的部分才是心法!

我們的心就好像野馬一樣,
因此我們想用比較暴力的方法一下子就要抓住牠,
這是比較沒辦法的,因為牠會受驚嚇而跑得更快!

所以要抓住這個野馬般的心就必須要用很多善巧和方法,
才能慢慢地把它抓起來,不然的話,精神狀況很容易出問題!
不論在漢地或藏地,都有因禪修的方式不正確而精神錯亂的,
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走火入魔」,
所以禪修需要非常多的善巧跟方法,必須要得到有經驗老師的教導,
不是自己隨便看書就成,這部份的學習是比較危險的!
我們必需用善巧的方法慢慢地將心攝住,而後禪定才會產生。

禪定分為 有相寂止 和 無相寂止 兩種:

有相寂止:
這部份必須先學習皈依跟發菩提心,

在心態上,我們必需一直保持著-我為了讓所有眾生都得到永恆的快樂,
所以我坐在墊子上修習禪定!我們身為一位大乘的佛教徒應時刻持有菩提心:
「為了將來有能力對各種不同根器的眾生因材施教而勤習佛法。」

然後身、口、意三門安適,以毗盧遮那七支座法坐在墊子上修上師瑜珈。

意守木石:石頭、木頭..,都可以用來做為觀的對境,以幫助心定下來!
眼睛不要閉起來,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書中說:
「你的心可以定在一幅畫上,或者一朵花、一尊佛像上面都可以!」
這就是練習有相禪定的方式!練習有相禪定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的心休息;
一直以來,我們的心都非常疲憊,不斷地忙碌、思考..,所以要讓它休息!
我們選擇一個喜歡的物體,然後將眼睛定在這上面,看著它,心不要向外流散,清清楚楚的,

但,也不要過度地專注,因為過度的專注會產生執著,或者幻象,
換句話說,如果過度專注在上面的話,心也會變得很累,達不到讓心休息的效果!
心休息的狀態就是不散亂,所以「定」的目的並不是將心或眼睛定在物體上,
要記住,我們是為了讓心不散亂而修止的!
如果你照著教導去做的話,心就可以鬆弛、舒服!

悲心道用雲:「短時多次修禪定,樂明且能除妄念。」
初學禪定時,修習的時間要短,而且次數要多,
這樣就可以去除我們的妄念!為什麼呢?
就如我們開車一樣,開車的時間過長就容易因疲勞而發生車禍,
誦經也是一樣,時間太久就容易出錯,我們的心通常要不是過度地昏沉,
要不就是向外散亂,但,因為修習時間短的原故,所以它就沒有機會昏沉跟散亂,
又因為次數多的關係,因此不容易出錯!

要休息下座的時候,不要一下子"蹦"就起來了,
要不放逸地、慢慢地、輕鬆地起來,所有的動作都要慢,
心和行為要合一,就好像頭部受傷的時候,嘴巴、眼睛一動作就會引起頭痛一樣,
所以臉部動作要非常地謹慎,動作要很慢很慢,小心翼翼地怕它再度引發舊傷;

同理,禪修的行為也應該這樣,
所以我們現在的動作根本不是禪修者的動作!

我以前在多竹千寺的時候,
有兩個兄弟喇嘛,他們在悶色仁波切座下接受大圓滿的教法,
然後一生都在禪修,他們不太懂佛法的理論,即使念誦依皈文的部分也不是很懂.
但,他們一直都在禪修,其中一位偶爾會到多竹千寺,
然而即使他在寺裏也都一直呆在房間裏禪修,外邊的人幾乎不知道他的存在,
他只偶爾出來提水而已,吃的幾乎就是糌粑,所以並不需要什麼動。

有一天我在路上遇到他,跟他打招呼,他的動作很慢,慢慢地轉過來回應,
我認為這個就是書本裏面所說的禪修者,寂止就是心定,因為心定的關係,
所以他們的動作是非常慢的;

因此我們都不是禪修者,思想、動作都很快,體內的風比較大,所以靜不下來,
而禪修者必須具備「定」的功夫,所以凡事都是慢慢的。

那麼,如果我們都去禪修的話,
是不是任何事情都不需要做了,包括世間法和佛法上的事業都不要做了呢?

沒錯啦!因為我們慢慢正常了,所講的正常就是了解心性,
越瞭解心的本質就越正常,所以就越不會在混亂的幻覺裏奔波忙碌,
因此在佛法上也不需要蓋廟、也不需要蓋佛學院..,根本沒有什麼需要做的!
因為蓋佛學院的目的是為了聞思佛法,而聞思佛法的目的是為了禪修,
然而,禪修時,為了瞭解心性所以身、口、意什麼都不做,
因此沒有什麼事情是需要做的,大家多輕鬆啊!

那麼,如果大家都不去工作的話,那要是沒東西吃怎麼辦呢?
呵~.跟動物一樣啊,動物沒做什麼事一樣可以生存,
但,禪修者和動物是不同的,禪修者是充滿智慧而不做事,
而動物是因為無智而沒做事,所以動物為了生存不得不傷害其他的眾生,
如果我們人人都成為禪修者的話,那真的是快快樂樂的,
可以吃天然的植物、喝天然的水,因為大家都有智慧,所以都會慈悲,
因此能以最自然的方式生存;

當然,要所有的人類都變成禪修者是不可能的,
因為我們的內心充滿著貪欲跟瞋恨,想要更多、更多的東西,
所以一直都在忙碌、辛苦之中,但,即使是這樣,
我們還是要知道-禪修是最究竟的修行方式!

以上所說的修練方式,必須練習三天!

意守眉間:
眉間有一個透明的、像豌豆一般大小的白色明點,我們把心自然地安住在那上面;
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使心不要受念頭的困擾,
練習這個方式一樣要時間短而多次重複地修練,必須練習三天。

意守心間:
把我們的身體觀想成裏面空空的,
前胸跟後背沒有貼在一起,是中空的,心間有個明點,
好像我們中等的油燈那般大小、藍色、熱的,氣跟心兩者合一,觀想要非常清楚!

如果如實做了以上的練習,
還是無法把心定下來專注的話,那可能是我們的氣比較大、比較多的關係,
這裏的建議是吃些美食、放輕鬆、不斷的練習,這樣你的心慢慢就可以專注了。

如果這樣做覺得非常地疲憊,很悶、很煩、很失落感的話,
那就要放輕鬆,或是偶爾想一想輪回痛苦、人身難得、壽命無常,
還有對上師的虔誠..,這些對你會有幫助的,
所以禪修需要常常重複地提起對上師們的虔誠心和恭敬心,
以及對四反感的熟悉度;我們現在認為:「我對四反感是比較清楚的!」

但,這僅僅就理論而言,遇到對境時就會發生用不上的大問題,
因此我們要常常地反省自己,如果所學的教法無法用在心續上的話,
那麼我們光是知道教言是無意義的!

現在我們常常自認為:
「暇滿的人身我得到了,殊勝的上師我也遇到了,
我也有學習佛法的機會.., 所以覺得自己很有福報!」

但,如果你的心一直只是停留在心態上高興而已,而不把握機會好好學習的話,
那麼,以後再遇到學習這個教法的機會就微乎其微了!為什麼呢?

「中陰教授」是整體佛法的經驗教授,是把整體佛法運用的方式,
有些對佛法並不是很清楚的人可能會覺得無聊,
然而,如果我們一直不斷地聞思佛法的話,
當你對理論比較瞭解而不知如何使用時,
那麼你就會發覺「中陰教授」是非常貼切、非常恰當的使用方式,
而對這個教法產生歡喜心。

歡喜心很重要,如果沒有歡喜心修行就不會持久,
但,歡喜心是無法強迫生起的,
如果說,你每天都很勤勞地念誦儀軌、持咒、拜佛..,
但,你一做完今天的功課就高興得不得了,因為做完功課就可以休息了;
這就表示你對佛法的歡喜心是有限的!
那既然不喜歡佛法為什麼還要每天做呢?怕痛苦嘛!

因為高僧們說:「假如你要避免痛苦的話,就必須要念佛號、持咒、修儀軌。」
因此你才強迫自己去修持佛法,
實際上並不是你對佛法特別喜歡,所以心態上才會有這樣的表現;

我們講堂常常要做大禮拜,
有些學員就會說:「又要做大禮拜了,好累喲!」沒有辦法產生歡喜心,
但,如果和朋友相約,某天要去看電影、或者吃飯的話,就好高興、很期待,
這是為什麼呢?習慣啦!

無始以來,我們一直都被這些外在的誘惑牽著走,
習慣感官的享樂,想到我要去看電影、吃大餐就很興奮,
或者聽到上師講一些比較風趣的話,就很快樂;

如果上師話說得比較古板些,就覺得乏味、時間很難挨;
聽到別人的讚美聲,看到自己的名聲顯揚,心情就很好..,

我們所喜歡的東西,一直不斷地做、不斷地喜歡;

就好像吸食毒品上癮一般,
而且胃口越來越大、越陷越深,它永遠就是誘惑我們,
到最後我們就不得沒有它,假如沒有它我們就無法快樂;

就如很多現在的人,他們如果沒有很多錢可以花的話,就不快樂,
不吃很貴的東西,就不快樂,不穿名牌衣服,就不快樂..

為何這些東西會成為我們快樂的因呢?
因為我們喜歡這些東西、羡慕這些東西!
它們就好像毒品會讓我們上癮一般,
沒有它我們就無法生存、就不快樂,這是習氣使然!

所以為了得到自內心生起的快樂,
我們必須斷除外在的誘惑,必須慢慢學習自我克制,
雖然目前我們並不是那麼喜歡學習佛法,但,偶爾還是要做做功課,
等到修行成為我們的習慣之後,自然就會變得喜歡,
剛開始學習佛法是要半強迫的,因為之前我們沒那個習慣。

有些人不太喜歡玩,也不太去看那些花錢的東西,
因為他們覺得花這些心思好累,所以不做,
反而覺得做一些簡單、自然的事情很快樂,
其實,這和修行無關,那只是習慣而已;

同理,我們做大禮拜成了習慣之後,
以後不做大禮拜就會覺得不舒服,心空空的,一直期待再做大禮拜,
當然,現在要我們期待做大禮拜是比較困難的喔!呵、呵、呵..,

沒有關係,如果我們以後變成禪修很快樂的話,那就太好了,
但,目前要我們做一分鐘禪修都很困難哪!

心,明晰、專注,如果沒有經過訓練我們一分鐘都做不到,
隨順腦袋去胡思亂想比較簡單,然而當你們被訓練過的話,當然也可以明晰、安住;
有時候我們到海邊靜靜地看海、或者一個人靜坐,思想雖然還是不停地轉,
但沒有現在這麼混亂,心會定在某一個地方,我們需要慢慢這樣子進入禪修,
等到我們對禪修真正熟悉時,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快樂;

我們稱初地菩薩為極喜地,為什麼呢?
證悟心性那種快樂是無法語喻的,但要達到這個境界就必須訓練,

有些人認為:
「現在我不用禪修就很快樂啊!」
「現在我思維佛法覺得很舒服!」
「現在我看一些高僧們所留下來的書、念誦儀軌就很快樂!」
當然,這是一件好事啦!
不知道各位喜歡那方面的修法,我個人目前對禪修並不是特別熱衷,
因為我不太會禪修,但對於閱讀一些高僧們的著作就感覺蠻快樂的,
欣賞、觀摩智慧者寫的書,感覺很好,希望大家也能培養這方面的喜好,
不需要刻意勉強自己去看書,就好像上癮一樣,
有好的書自然就想看,對一些無聊的書,再怎麼廣告也沒興趣,
因為再怎麼廣告也不就是人而已啊,我們要的是佛!
佛是什麼呢?智慧才是佛,所以要瞭解佛性才是最好的!


清淨守意:
把心定在觀想金剛薩埵的壇城上;
這裏為什麼特別說金剛薩埵呢?為什麼不說觀世音或者文殊菩薩..?
因為金剛薩埵是中陰百尊的總集,所以這裏才特別說金剛薩埵!
如何觀想金剛薩埵呢?和大圓滿前行的不共加行裏面所說的一樣,
彩虹般、可以看得到但摸不到、清澈、潔白、沒有具體;
我們把心安住在金剛薩埵整體上面,或者定在祂的心間都可以;
和上面的修法一樣,時間短而次數多,初學禪定都是這樣子,
一次練習的時間不要很久,因為練太久就容易產生昏沉和散亂,
而且不是多次返複練習的話就易犯錯誤,所以要多次一點。

諸佛密意總集經裏面說,觀想金剛薩埵佛有無上的功德,所以要觀想金剛薩埵佛,
如果心不要定在石頭,或者花上面,那麼將心定在佛像上面也可以,
另外,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都可以;
心比較疲憊的時候,觀想佛菩薩可以幫助你把心定下來;
這部份觀想訓練需要三天。

禪修的教導,是隨上師的教法而有些差異的,有些上師直接先教「觀」的部分
一開始就教你認識心性,然後安住在心性上面,而這裏是先訓練「止」,然後才教「觀」,
至於那一樣比較適合呢?這要看上師怎麼教、怎麼訓練!

風心守意:
這裏類似「九節佛風」的修法,
身體坐直、先吸氣,將氣壓在肚臍下面,然後吐氣,吐氣先從左鼻孔吐氣,
然後再吸氣,氣壓在肚臍下,從右鼻孔吐氣,再吸氣,將氣壓在肚臍下,
然後從二個鼻孔一起吐氣;吐氣的時候,要觀想把業力、病痛、障礙..通通都往外排出去,

或者觀想很多、很多黑色、骯髒的物質往外排出去也可以;
另外,我們也可以觀想三個字-嗡、阿、吽;
吸氣的時候定在「嗡」上面,住的時候定在「阿」上面,吐出去時定在「吽」上面!
這個觀想練習時間要三天。

以上所描述的是有相禪修的方式,
它教導我們如何將心定下來,心定在外在的相上面,
或者定在內在的氣上面,都可以!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