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1/14 13:30:33
學習次第 : 進階

三乘佛法指要 第二篇 正修行第四章 六波羅蜜多

卡盧仁波切

第四章 六波羅蜜多

  一、佈施波羅蜜
  佈施有兩種:供養三寶與佈施有情。首先談供養三寶。以最大的誠信之心,將實際的物品供養給三寶與三根本,此誠信之心發之於對他們的無量功德之瞭解與憶念。而供養他們的寶物通常為:清水、鮮花、香、燈、番江橘香水、以及各種香美的食品、各種樂器如鈴、鈸、鑼、銀鈸、鼓、喇叭、雙簧管、號角、琵琶、笛等等。對於僧,你可供養食物、衣服、住處,及其他必需品,或者供養旗、幡、傘、蓋,諸如此類。以現有的事物供養,意思是盡一切所有來供養,包括:以天道及人道的基礎(注41)作供養,或以山嶽、懸崖、河流、海洋、池、湖、草地、公園、叢林、藥物、穀物、房屋、食物、衣物、絲袍、珠寶、財寶、裝飾品、兒子、女兒、家畜、野獸、飛禽等等而作供養。想像的供養,為將內心所想像的一切色法與心法,供養於六皈依處之前(注42):例如形質美好的如來石、和諧的聲音、香、美味、柔軟的品質,以及數量過於虛空所能容納的想像之物,如八種吉祥的象徵物七種王者之物八種好緣起之物(注43)等等。
  作如是供養的意義何在?諸上師、降伏魔怨之諸佛、以及諸菩薩眾,都已經圓滿了一切功德與覺性,已經證得一切法的性相,超越的覺性已得現前,法之自性已於體悟中證得,所以他們已毫無我執、依戀、或貪愛。然而,因為他們已得圓滿,且為至尊至上之應供者,以其有大慈力及悲心故,因而歡喜接受供養,令諸具信弟子福德得以增長。假使你以淨信及虔誠之心去施供,你將會圓滿福德,並漸可增長智慧善根,且能不斷增進福慧兩種資糧。當各種有利的因緣、條件與要素都一時具足時(例如:這些至尊至上之應供者的慈悲攝受、種種美好的供品、以及你的虔信),此時你的福慧便得圓滿,而佛果——佛身(注44——便獲證得。這好比將許多條件(譬如土地、濕潤、暖氣、空氣等種種因素)都施於一個主因——種子——結果便會出生果物或穀子。以上是談第一種佈施,供養三寶。
  其次談佈施有情。第二種佈施的物件是一切眾生。由於眼見眾生浮沉於令人惑亂的表相之波濤中,因此你起於大悲,佈施你的身體、財富、以及一切所有,令其各得所需:饑者施食、渴者施水,裸露者施衣、貧者施錢、怖畏者施以庇護,病者施藥、苦者施樂等等。更佳之佈施則為佈施佛法,因佛法是現在、過去、未來一切時中快樂安穩的主因。在任何眾生的耳邊,為說甚深的曼陀羅或陀羅尼(注45),以及諸佛的名字,為樂好佛法者施予佛法,這便是法供養。如是,以大悲為因,使得你為諸有情作四種施(注46)。當菩提道之福慧兩種資糧已積集,法身便得成就,這是為了利益你自己;而報身與化身也得成就,這是為了利益他人。如是將對一切眾生產生無比的利益。

  二、持戒波羅蜜
  嚴持戒律,不論是五戒、沙彌十戒、具足戒、菩薩戒,或密戒,都旨在使你的身口意防非止惡,並消除不良習氣、以及有損於人的不淨之行。由於冷靜、成熟、以及生活有節制的關係,你的情執將得以降低,而信心、精進與智慧將得增長,從而自心之安樂得以增進,而助他人得樂之善念,亦得增長。為圓滿福慧兩種資糧,必須嚴淨毗尼,謹防無犯。

  三、忍辱波羅蜜
  信心、慈悲,與空慧可使你堪忍任何苦楚:由任何眾生加之於你的直接、或間接的傷害,由於他們癡暗無明執著於及一切二法(注47),因而加害於你之痛苦。如上之法亦可使你堪忍由自心情執所產生之種種不安、修行為人所擾,或其他不愉快的感受。

  四、精進波羅蜜
  佛法之修學,必須以聞、思、修三學行之(注48)。你若不為任何痛苦所怖退,你的精進心便得增進滋長,因而不再畏懼寒冷、饑、渴,且厭棄懈怠、散亂之習氣,並且不再追求舒適。

  五、禪定波羅蜜
  欲習禪定,你必須放棄官能的滿足,以及一切足以分散你的心意的活動。而且你更應退居靜處,寡欲知足,以七支法(注49)而結跏趺坐,並且禁語。盡你所能的將你的心集中於一點,亦即集中於無執著,而使那一點至為清晰與空寂。或者,將你的心集中於你的氣息之進出,或集中於一尊佛像、一個字、一點光,諸如此類。心緣一境是禪定法門的主要修習。
  事實上,你的心現在是絲毫作不得主的,因為恒沙妄念紛紛而起,因而你的心未嘗一刻止息。禪定修習的意思在於:經由練習,而產生心得自主的能力,然後你的心便能止息於一點上。在此法門的修習中,有許多成就的次第,如四種禪定(注50)會生起,這四禪的生起是由覺、觀、喜、樂之有無來判定。接著,更深一層的禪定會使身心產生巨大的快樂,消除許多業習,並出生殊勝的功德,例如預知未來(注51)等。然後,最究竟、最真實、超越的覺性、了了分明的照見本性之境界便到來,而菩薩初地于茲在焉。如海波一般的偉大功德亦由斯始。

  六、般若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為了知一切法之性相。以相對之義言之,一切法相皆為迷惑妄現,毫無真實,其自性空,然而仍以種種形相而分明顯現:當這些形相顯現時,他們的性質是無常、變動不居的,正如經中八種或十二種幻化之喻所說(注53);因此,這些都不是足以系戀或貪愛之物,亦不足執以為真實。以究竟之義言之,這個能了別這些法相的能知之性,也是無來(沒有來處)無去(沒有止處)、亦無久暫、超越一切形象,如顏色、形態等等,其際限無可認知,或一或多,實如太虛,本無自性。
  法雖無自性,然而,你必須一心地修習思維如上之理,以達到真實的證解。字面上的知解是不足以得到解脫的。新孵出的鳥是不能飛的。持戒可護此空慧之幼鳥免於虛弱,佈施滋長其氣力,禪定穩定之,精進不斷維護之,忍辱之鎧保其溫暖。結果,般若之善巧方便得以圓滿,翱翔之能力已得鞏固。此鳥已無所不能!同理,你若常得此五波羅蜜為伴侶,你將可以般若波羅蜜證悟之成就而成佛。
  沒有般若波羅蜜之了知與證悟,那只鳥只能在較高的天際跳來跳去,不論他有多強壯,沒有翅膀,它是不可能飛翔于超越一切苦惱的虛空中的。同理,你若沒有這超越一般知解的甚深般若空慧,一切修行,如佈施、持戒,以及其他,都不能名為波羅蜜多,也無甚重大意義。你若有此智慧,則六波羅蜜便得具足,而成為成佛之因。
  波羅蜜多之名,其義為一切所應棄者皆已棄(注54),且一切善巧方便皆已圓滿,因此你不用再求他藥。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