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10/06 08.37

岡波巴四法乃是「願心向法,願法向道,願道斷惑,願惑顯智。」

修持佛法之目的乃為利眾而成佛,並如牧羊人般帶領眾生離苦得樂達彼岸,但往往我們容易忘失並沈迷於世間八法之中,雖顯修相卻非真行者,修行非消遣,修行是要能夠在最細微的心識上留下善種子痕跡,為了要能依師、除障、起用,真正遠離一切迷惑顛倒而得解脫,「岡波巴四法」絕對是必聽聞受持之殊勝法教。



岡波巴四法開示




上師: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時間:2008/01/13
地點:印度 瓦拉那西
中譯:堪布丹傑

【前言】

首先,我要問候以創古仁波切為首的僧俗二眾和所有與會大眾,大家好!今天在瓦拉那西西藏大學噶舉學會的邀請下,要來講解「岡波巴四法」。

在釋迦牟尼佛講說深廣正法的聖地,瓦拉那西鹿野苑,如果我似懂非懂、隨意講說的話,是應該慚愧,也是不恭敬的。但是,我相信跟隨具廣大悲智的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話,就算是僅唸上一句,也比在此生中所擁有的一切都還要珍貴,因此,這也是我今天要送給各位,最好的禮物!

接下來,我要針對達波噶舉祖師,達波拉傑(岡波巴大師)的口訣要義─岡波巴四法,隨心地給予一些解釋。由於在各地,大都以講授大論的方式講解此法,而自己卻不是很精通此法,因此,我不會以傳統講授大論的方式給予教學。我將做一般性的介紹,並講一些自己的心得,就是一些比較屬於個人的感受。它們不一定都是正確的。但是我相信隨心地給予一些解釋,在座的各位也都是有智慧、善能分辨對錯的人。希望你們能夠對正確的內容給予廣解,不對的部分給予批判,這是我的請求!

【岡波巴四法正文】

一、〈願心向法〉

「岡波巴四法」是「願法(心)向法,願法向道,願道斷惑,願惑顯智」。有些法本將「願法向法」稱為「願心向法」。但在這一部法本中提到的是「願法向法」。

這裡提到的法,一般來說,即是我們常說的Dharma,即是取捨善惡的方法。

平時對於此法有用「三士道」的方式來講解,但我想,就自己所想到的來講說就可以了!

修行,當遠離世間八法

所謂「願心向法」,如「薩迦四離貪」中所說:「若執著此生即非行者」。意思是:如果我們沉迷於世間八法,就不是一個修行者。我們應該如何來理解呢?我們可能會問,生活與工作有可能離開世間八法的嗎?這是做得到的嗎?其實這並不容易。因此,我們要了解,「遠離世間八法」不是口號,就好像不能口頭喊著「我們應該斷除貪嗔」一樣,應該要去思維這些話所闡述的關鍵是什麼?

我覺得,這裡的關鍵是「貪」,我時常把它稱為「盲目的貪著」,意思是沒有善惡觀念,固執地想要得到某樣東西的一種強烈執著。例如電視上的摩托車廣告,帥氣的車手騎著摩托車在空中飛行,越過重重高山。事實上,摩托車不會飛,也不可能剎那間就飛越高山。第一次看到我們還覺得奇怪,覺得不可思議。但幾天之後看習慣了,你可能就開始想:「嗯,我也應該買一台帥氣的摩托車來騎騎看。」你的欲望就這麼生起了,同時你也失去了正確抉擇的理智。

畫面會迷惑一個人,讓人無法做正確的判斷,最後讓你決定買下那台摩托車。這就是一種盲目的貪著,沒有判斷力的貪著,會能夠驅使一個人不由自主作不了主地去做某件事。

我們生活當中,對服裝、美食、名聲多少都有一些貪戀。雖然我們對佛法有信心,歡喜歡去修持,也花了很多年的時間修行佛法,但是,我們根深蒂固的地觀念告訴自己:佛法可有可無,衣食名聲還是比較重要。

修行,不是一種消遣

真正的修行是什麼?修行是要實實在在地去做的。修行不是一種消遣,也不是按摩。什麼是按摩?就是身體痠痛了才會想去做的事情。同樣,我們很多時候都是遇到了痛苦才想到修行。這代表我們並沒有把修行當作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最明顯的事是,一天工作結束之後,晚上的夢境都是一天的俗事;但如果一整天修法、讀經或禪修,結果卻什麼都沒夢到。原因是,我們只是身體上在修行,自心跟俗世卻是親密的好友,連晚上作夢都難分難捨。

總而言之,自心當中想要修行的空間,總是空空蕩蕩,俗世的空間卻琳瑯滿目,讓人眼花撩亂。因此,為了要讓自心向法,我們不要對今生短暫的財富、地位與名聲太過於執著,而是要尋求來生更長遠的快樂。

這裡提到來生,雖然現在科學界還無法證實有輪迴,但是,科學家對於此點還是應該存有好奇心。哪一天如果證實輪迴存在的話,將會是一個改變全世界的觀點。我們現在總是計畫十年、二十年以後要做什麼,如果有一天輪迴得到了證實,我們可能就會有來生的計畫了。總而言之,就算不相信有輪迴,也應該要存有一點好奇心來想想:或許不只今生,如果有來世呢?因此,我們要為來世的快樂作打算。

如何能為來世作準備呢?今生的財富、名聲能夠帶到下一世嗎?不可能,許多「觀死無常」的教法都在提醒我們。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關鍵就在於此刻的這一念心。我們心上的習氣,例如積聚善功德的習氣,能夠延續到來世,這樣能夠讓我們的來世過得的快樂,遠離痛苦。所以都是依靠這一念心。

修行,要能夠在最細微的心識上種留下善種子痕跡

有人可能會接著問::我今生花個幾天修修佛法是不是就可以了呢?這可不行,花幾天敲敲鼓,唸唸咒,轉幾圈唸珠,是沒什麼用的。例如今生是過去的業力而形成的,但我們對過去什麼也不記得,就算過去世作了什麼修持、善法,甚至有神通也都忘記了。更何況只是粗淺的做作樣子的修持,對來世當然不會有任何幫助。那應該怎麼辦呢?我們要做到能夠在最細微的心識上種下善的習氣種子。中陰教法說:臨終時身體四大次第消融,最後粗的心識將會止息。但是,細微的心識將會延續。

因此,如果你決定今生要修持佛法,那就要用心修持,要能夠在細微的心識上留下痕跡。敷衍、輕忽的修持是沒有任何用處的。你要盡力地、用心地體會佛法,這非常重要,雖然我也無法證實是否有來世,但我相信如果有來世的話,用心修持,會讓你的來世得到利益。

總而言之,如果無法避免世間八法,就像岡波巴大師曾說:「我們可將世間八法看成是一種成就妙果」。這樣也不錯。當你無可避免的得到一些名聲時,你可以這樣來思維。但是你不可以刻意執著地去追求世間八法,那樣就不是正法的修持了。

因此,「願心向法」的意思是,你不是將目標侷限於追求今生的世間八法,而是追求一種長遠究竟的利益。

二、〈願法向道〉

所謂「願法向道」是說,修行不只是隨便修修而已,而是要修持能夠開展「證得遍知果位」的道。

什麼是道呢?其意思是說,不應只是表面形式上的修持,例如唸唸儀軌,而是要在心中生起證悟,生起修道的體證。如果沒有這樣,我們可能以為自己是走在開展遍知果位的道路上,但很可能只是在過日子,浪費了很長的時間而已。

修行,要透過深刻地思維,在心中生起敏銳的體悟.....

噶舉派的行者,為了讓自心能與佛法結合,生起證悟,要不斷地觀修「轉迴心四種思維」的前行法。

修行不是概念上「喔,大概是這樣子」的理解就行的,思維「死亡無常」與「輪迴過患」的道理時,要能夠在心中真實體認到「輪迴的本質就是痛苦」,要不然,就算前行法修了幾十萬遍,但也只是一個數字,一種儀式,心中不會有感受。這樣的修持也不算是「實修噶舉傳承」的法。

因此,對於「『輪迴過患』」與「『因果業力報』」的觀修,要能深刻地去思維,要在心中有敏銳的體會生起。例如「輪迴過患」的觀修提到三惡道的痛苦,例如畜生具有愚癡的痛苦等,在知識上我們都知道,但卻沒什麼感受,例如看到一隻牛,你會想「喔,那就是愚癡的情況!」。但事實上,向外去看別人的愚癡,還不如想想自己的愚癡來得好。某方面來說,畜生可能是愚癡的,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牠們該做的、能做的都在做呀!反觀我們人類,該做的沒有去做,生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一點也不懂得好好用用腦子。因此我猜想,可能真正愚癡的動物是我們自己。

思維三惡道痛苦的主要目的是,如果只想自己的苦,你會不知道自己的珍貴價值,因此跟其他眾生比較,從其他眾生的條件與環境相較之下,找到自己的價值。這個思維能夠鼓勵自己,認知自己的珍貴價值。佛經當中有非常多有關地獄痛苦的敘述,但是因為我們感受不到,聽了不會有感覺,反而會覺得奇怪。因此,輪迴的苦是要迴轉到自己的心上去感受的。如果做不到,而只認為地獄只不過是某個位於金剛座下方的一個痛苦地方而已,我覺得這樣是不會有什麼利益的。因此,萬法都要和自心相結合,要不然,總是向外去說食數寶(光說不練)說食數寶攀緣追求是沒有用的。

修行,要和自心相結合

談到大乘法,無上密法,或者大手印禪法的修持等,都有一個重點,就是這些修持都要和自心相結合,要用心實際體會的修持。

平時,我們都從自己的窗口去認識這個顯像世界。由於是主觀地、透過我執在觀察,因此會認為一切是理所當然,例如看到一個人在笑,你懷疑他是不是在笑自己,或者以為垮著臉的某個人是對自己不滿。事實上,我們沒有理由去懷疑對方是在嘲笑自己或對自己有任何不滿,問題是在於我們太主觀了。

事實上,應該是我們操控文字,而不是反被文字迷惑,但情況是,從小被命名為「扎西」的某個人,會認定「扎西」就是自己,當別人批評「扎西」時,他就會以為是批評自己,並且生起煩惱。事實上,「扎西」到底是誰?它只不過是個名字,任何人都可以說自己就是扎西或是洛桑的呀!如果瞭解這一點,扎西可以想「我不是扎西,我是洛桑」,或者洛桑可以想「我是扎西,不是洛桑」。但是我們作不到,我們非常執著「我是某某人」,非常執著「他就是在罵我」,進而產生各種痛苦。

我們應該認清顯像世界,自己和世界的關係。盲目地貪執,只會產生痛苦。我們應該思考:「到底我所經驗的顯像是不是真實的?」其實這一切都只是自己假名安立而造成的,因為自己的無明貪執太強烈了,理所當然的,這會導致許多的痛苦。我們的無明和愚癡太深太厚,簡直讓人無法相信。例如有時你試著向某人解釋與說明,但對方就是無法理解時,這時你才驚覺「深厚無明深重」的意義。

無明能夠會產生煩惱。無始以來我們經歷數不清的痛苦與問題,都是因為煩惱的驅使而產生。但是我們沒有看清煩惱的本質,甚至崇拜煩惱。只有當你深觀煩惱時,才會發現那個黑心的「深重厚無明」才會被發現。

懂得降伏自心,你的生活就是修行........

總而言之,四共加行(轉迴心四種思維)為主的各種修持法門,都要成為無明與煩惱的對治。自心與佛法合而為一的修持,極為重要,不然修行只會流於形式。曾經一些外國朋友向我抱怨說:「不修行還好,一修行反而更糟,家庭問題層出不窮。」有時我很疑惑他們到底是怎麼修的?原因一定很多,但是我覺得問題可能在於修行觀念的偏差。很多人覺得「修行佛法」是一種很特別的東西,好像是什麼表演一樣。其實佛法就是生活,佛法教導我們如何駕馭平凡身軀裡的心,我們不需要刻意改變外在身體上的形式或服裝,而應該改變內心。然而我們不瞭解這一點,一聽到修行,就開始想要表演。雖然佛法包含某些儀式上的東西,但那不是全部。懂得降伏自心,你的生活就是修行,就是佛法。因此我想說的是,如果心中沒有佛法,就算有修行的樣子,那也只是表演而已。

因此,「願法向道」告訴我們不應該在形式上修持佛法,而要能實際體會。這一切是自然發生的,當你的證悟生起時,你就不再需要裝腔作勢的哭喊「輪迴真苦呀!」。這就是「願法向道」的意義。

許多人說要把佛法帶入生活,這種說法是可以的,但我認為應該是以生活為主,從生活中找到相應的佛法。佛經形容的輪迴痛苦,平時我們都在經驗,但是卻沒有在意,就好像你可以輸入很多很好的資料到電腦中,但如果你不按下「儲存」鍵,什麼都無法保存。就像這個例子,大自然不斷地在向我們展示輪迴萬象,告訴我們無常、痛苦的道理,但是我們卻沒有把它當回事。事實上,人為的臆想不如大自然的示現來得直接與清晰,就像一個局外人不會比當事人把事情說得的清楚。因此,只要你願意去觀看,去體會周遭的一切,就能看到佛法。

三、〈願道斷惑〉

修持之道要依師、除障、起用

修持之道並不容易,經典中提到「依師、除障、起用」等,這些條件都要具備。需要依止善知識,而且是具德的善知識,自己要是合格的弟子,還有口訣要圓滿等,就自身來講,就要具備暇滿的條件等,內容非常之多。

由於我們的迷惑太重,總是顛倒取捨,心中雖然想要快樂,得到的卻是痛苦。這都是因為沒有斷除迷惑的原因。當我們修持善法時,更是在平時的迷惑之上,再加上修善的阻礙,也就是惡法的習氣,因此,我們更需要找到除惑的方法。

首先我們要依靠具德的善知識,學得正確的修持口訣。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得到教法之後,自己也要好好思維。現在很多人是怎麼修行的呢?他們也想要依靠上師,但儀式很傳統,而且簡直是複雜到不行。現在是在龍蛇混雜的情況下,要能判定何謂正確的上師更加困難。

因此我時常有一個想法:是否一定要按照傳統方式依靠一位上師呢?因為如果一直找不到的話,那不是耽誤了修持的時間嗎?太多人想要試著按照經典形容的去尋找一位具德上師,但是卻很難找到,這樣耽誤下去,本來想要修持的意願也會消失的。

因此,我一直在想是否還有另一種途徑,能夠讓初學者進入佛法?我想到的方法是通識教育。佛法應該變成通識的教育,這樣能夠讓初學者省下很多傳統上嚴苛的師徒條件,例如「視上師如佛,一切上師所做皆恩」的觀念等,而只要是跟隨一位對佛法有基礎知識的老師,初學者都能學到佛法的基礎知識。慢慢地當他對佛法有瞭解,下一步才有可能找到傳統具格的上師。如果一開始要求就很高,反而會有反效果,甚至依止到邪魔歪道去。然而這只是我的淺見,不一定正確。

不肯放下自我,卻說奉獻身口意給上師,是沒有意義的!

接下來,當你依止了具德的上師之後,就能談到「斷惑」了。但僅僅是依靠上師並沒有用,重點是實際的行持。口頭上我們依照傳統可能說的很好聽:「上師呀!我將身口意都獻給您!」並且獻上一條潔白的哈達。但是當上師告訴你應該修行時,你又說頭痛腳痛不能修,藉口很多。上師又再告訴你,頭痛的本質並不存在。你卻說:不行不行,我還腰痛呢。這就好像你要請醫生開刀,就要授權給醫生,要不然醫生也束手無策。就像這個例子,奉獻出自己的身口意給上師,就是授權給上師,讓他有權力整治、帶領你的身口意。

總而言之,不肯放下自我,卻說奉獻身口意,是沒有用的。世間法上可能可以說一套做一套,但是修持佛法不行。如此授權給上師,全然接受上師的指導與口訣之後,才有可能消除煩惱與迷惑。

總而言之,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修行路上總會遇到很多考驗,甚至有人修了二、三十年,境界還是一樣,也沒有什麼覺受證悟,甚至煩惱比以前更多、更強烈。無論如何,重點是,不管遇到任何考驗挫折,堅持修行是非常的重要。因為內心的力量,或者稱為內在的修證力量是很大的,它能夠細微地、慢慢地改變我們的心。雖然不會馬上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改變或感覺,但是如果你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將能夠調伏自心。

修行成就的關鍵:堅定誓言、堅定不移的修持、廣大願心的迴向

堅持修行的要點是,具備正確圓滿的前行、正行與結行。

■ 前行:正確堅定的發心

首先要具備的前行是正確堅定的發心。例如密勒日巴尊者入山閉關的堅定誓言,因此能夠一生當中成就果位。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隨口說說的誓言沒什麼用。如果真要發願,你應該在自己相信的上師跟前,或者前往聖地,例如印度菩提迦耶葉、瓦拉那西等地,下定決心,自己的全部身口意都要向善,雖然還是會遇到惡行挫折,不過你要想:我已經將自己的身口意都交給善行了,就交由善行來處理吧。要有這樣堅定的誓言,才可能有成果。

我並不是炫耀自己有怎麼堅定的誓言,不過就像我發誓吃素。過去我在藏地的時候很喜歡吃肉,但到了印度之後,經過各種瞭解,慢慢意識到吃素的利益,我開始生起想要吃素的念頭,這個念頭不止一次,而是不斷不斷的生起,但是今天說不吃,明天還是吃了,說明天不吃,後天還是照吃。我警覺到不能這樣下去,我想應該到菩提迦耶葉正覺大塔前發願。的確在聖地發的誓言很不一樣,之後只要想吃肉,就會感到背後有一股強大力量在提醒自己。因此,我們要發強烈的誓言,無論任何情況絕不違背。不僅如此,剛發完誓言的一段時間裡,例如三個月當中,你應該每天再次提醒自己曾發的誓言,要不然你可能根本不記得發了什麼誓。三個月之後,你自然就會持守誓言了。

總而言之,如果沒有一種下定決心的誓言的話,修行是不會有成就的。因此堅定的誓言與勇氣是很重要的。

■正行:堅定的修行意志,不受任何困難挫折

再來正行的部分,就像之前提到的,無論遇到任何困難挫折,你可能還是會犯錯,但是根本的修行意志一定要堅定不移。

■結行:為眾、為教修行的大願

最後是結行的迴回向。我們要有一種為教、為眾的廣大心願,這樣修行才會有效益。尤其現在二十一世紀,是一個非常動盪的時代,在整個地球環境可能都要毀滅的緊要關頭,如果還說「現在自己能力不足,不過未來只要有機會,我一定會利益眾生」那種乾等的話,那是不行的。無論有沒有機緣,我都秉持熱忱與善心,只要有我能做到的,任何為教、為眾的事情,我就要挺身而出,要不然怎麼能說自己是大乘的修行者呢?

就我個人來說,有的人覺得我不好好讀書,總是做很多的事情,我的看法是,一個頂著噶瑪巴頭銜的人,卻自己躲在房間裡「哇拉哇拉」唸著經書,或者「是耶非耶」的辯經,會有多大的用處?太平盛世裡,你可能可以安心的在山中閉關,獨自禪修,不過現在是亂世,當然應該奮不顧身地投入,我覺得這樣才不會愧對噶瑪巴的名號。

以上就是前行、正行與結行的部分。就將這個當作「願道斷惑」的解釋吧!

四、〈願惑顯智〉

接下來是願惑顯智。我們目前大概只能發願吧,因為還不到那個境界。

遠離「認為一切是真實」的錯誤執著

過去祖師大德將顯相稱為迷惑,有其深刻的意義。任何顯相甫一出現,我們習慣性地強烈執著它就是真實,是實有的。是因為一開始我們就受到因為自己的貪執的影響,而無法看到事情真實的面貌。所以稱一切顯像為迷惑,我覺得非常貼切。只要我們還有「『認為一切是真實』」的執著,任何心中變現出來的相貌,都會被認為是真實的。

如果我們說整個世界都不是真實存在,要如何解釋呢?確實歷歷在目卻又說不存在,這是怎麼回事?是自己的眼睛有毛病,還是耳朵鼻子出了問題?都不是,而是我們的心有毛病。我們作了錯誤的判斷。例如一個生氣的人,所看到任何人都好像是在招惹自己,都變成會讓自己生氣的東西。這一切幻象都導因於自己根深蒂固、累世積聚的習氣所致,尤其是在今生培養出來的習氣,有些是跟從小父母的教育有關。例如一個哭鬧著想要某個東西的孩子,父母受不了哭鬧,只好把東西給孩子。這樣的結果養成孩子藉由哭鬧來得到東西的習慣。

例如我小時候,看到動物被宰殺的情景,就會很不忍心,甚至流淚。記得當時大人對我說,不殺不行呀,不然要餓肚子的。我覺得這個解釋對我很有幫助,如果當時大人因為我的勸阻而不宰殺的話,我將得不到這樣的感受。但是經過事情發生,大人也對我解釋了,雖然我沒有領悟到太深的道理,但至少讓我知道一件事:眾生生死無常呀。這也是存在我心中一段深刻的記憶。然而現在很多父母不跟孩子講道理,要東西就給,我覺得這就是在助長孩子的我慢。慢慢隨著孩子的成長,就好像牛角愈來愈堅實一樣,我執也愈來愈強。為了食物、為了名利,我們就鬥爭、嫉妒和瞋嗔恨。

姑且不論外在的顯相是否真的是迷惑的幻象,能夠確定的是,自己內心層出不窮的念頭、景象大都是錯誤與顛倒的。為了消除迷惑,我們要具備正信,也就是對甚深空性的道理要有信心,這種信心來自對空性的體證。佛陀開示我們空性的義理,不是用來和其他教派辯論的,而是要幫助我們從迷惑的困境中出離。尤其是大手印的禪法,祖師大德們將空性的義理化為實際的修持法門,我希望各位能夠好好地去修持與體會。

其他沒有要多說的了,時間也差不多了,今天就講到這裡。

化育資訊網 台北縣板橋市信義路83號7樓 電話: 02-89521272 傳真: 02-89642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