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參加 我要祈福
尊貴貢確丁增誠蓮曲佩

原訂於本月21日舉行的九九重陽紅觀音超渡祈福大法會,延至本月28日(10/28)日舉行,敬邀所有菩薩大德踴躍參與!

 

 

法會緣起

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節。中國俗以「九」為陽數,因為此節之月、日皆為九,所以稱重陽,由於九與久同音,在中國話中有長久長壽之意。中國人從古至今就有敬老尊賢的美德,雖然歷經不同朝代的變遷,但是每逢重陽就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敬老活動。而舉辦各種敬老活動的用意,就是為了感念老人過去辛勞付出的一種飲水思源不忘本的精神。

尊貴的 貢確丁增誠蓮曲佩仁波切也以感恩的慈悲心,為了感念父母、先人及所有往生者都能快樂與解脫,特別於全台灣獨一無二的西藏五路財神寺舉辦『九九重陽紅觀音祈福超渡大法會』。藉由次次法會發揚傳統孝道及報恩思源的美德,更讓在世者能夠消除一切的違緣障礙。法會設有點燈祈福、煙供施食、消災祿位及超拔蓮位等發心功德,歡迎大眾踴躍參與,同沾法益,廣施功德,自利利他,功不唐捐,阿彌陀佛。

四臂觀音簡介

      四臂觀音是藏密大悲觀音的主尊,代表大悲、大智、大力,是密乘行者必修的法門。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合稱三族姓尊,並為雪域西藏的護佑之主。四臂觀音極其優美,身白色,頭戴五佛冠,黑髮結髻。右後臂持水晶念珠,左後臂持青蓮花,中間二臂掌握如意摩尼寶珠,頭戴寶冠,身披殊勝珠寶瓔珞,面貌寂靜含笑,以菩薩慧眼凝視眾生,金剛跏跌座。得解脫。四臂表發心四無量心,身白色表自凡被其觀者盡性清淨無垢。頭戴五佛冠表五智,五色天衣表五方佛,雙伽趺表空樂雙運。中央二手合掌於胸前,表勸勉十方諸佛利益眾生脫輪迴,右手持水晶念珠,左手持蓮花,表清淨無惱。身裝外密八飾,表八解脫。左肩披獸皮,表悲心廣大。月色背光代表解除煩熱之心。

      其中四臂亦代表四種佛行,即「息」、「增」、「懷」、「誅」等。「息」是平息所有的痛苦、障礙及困難。「增」是增加福報、智慧、長壽、財富等。「懷」是救度眾生、領導他們修行。「誅」是誅滅他們種種惡念、克服外界魔障等。

      四臂觀音是佛菩薩之菩提心所化現,在很久以前已成正等覺之古佛,稱為「正法明如來」,為救度不同眾生而示現不同的相,世人稱為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之眾生特別有緣,是因為祂經常示現救度眾生,故此觀世音菩薩是最為受人供奉。

觀音功德利益簡介

  觀世音菩薩是早已徹底覺悟的佛陀,祂為了利益眾生而化現為菩薩。觀世音菩薩為所有諸佛菩薩慈悲的總結體,觀世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嗡瑪尼悲美吽,是諸佛慈悲音聲的顯現。其中涵攝了佛所教授八萬四千法門的精義。六字大明咒是觀世音菩薩願力的精髓,是菩薩六度的咒語形式。當你持誦此咒時,六度波羅密自然會生起,行菩提心也同時達成。

念「嗡」能消除我慢的習氣;可避免投生於天道。

念「瑪」能消除嫉妒的習氣;可避免投生於阿修羅道。

念「尼」能消除貪欲的習氣;可避免投生於人道。

念「悲」能清除愚癡的習氣;可避免墮入畜生道。

念「美」能清淨慳吝的習氣;可避免墮入餓鬼道。

念「吽」能清淨憎恨的習氣;可避免墮入地獄道。

總而言之,持誦「嗡瑪尼悲美吽」能夠清除貪、瞋、癡、傲慢、嫉妒以及慳吝等六種煩惱,堵塞六道之門、不墮入六道輪迴,往生淨土而證得佛果。

 

法會贊助功德項目

總功德主:設置總功德主消災祈福祿位,並將法會供德迴向。

副功德主: 設置副總功德主消災祈福祿位,並將法會供德迴向。

吉祥功德主: 設置吉祥功德主消災祈福祿位,並將法會供德迴向。

護持功德主: 設置護持功德主消災祈福祿位,並將法會供德迴向。

隨喜功德主:隨喜贊助法會。

法會期間並設有消災祈福祿位及往生超薦蓮位(隨喜功德)、點燈、煙供粉、咒輪及蓮花(息、增、懷、誅)等,歡迎十方大眾踴躍發心隨喜參與!

 

法會日期:106年10月28日(星期六)

法會流程:

上午09:30-11:30 迎請修法、點燈、祈福

下午14:00-17:00 消災超度

法會地點:台中市西屯區重慶路433-7號

報名電話:04-23152903  23152705

歡迎十方大眾踴躍參與!

劃撥帳號:22685599

戶名:鄭琪培

網址:http://Bji-T.Org

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Cheophe/Twblog

西藏五路財神寺寺務公告

※佛寺設有鎏金佛像、五路財神寶瓶、五路財神香及上供下施煙供粉等結緣義賣品。所有的結緣義賣品都是由仁波切親自修法裝藏加持,可以直接請供回去供奉,歡迎發心結緣。

※每個月的農曆初一、十五於西藏五路財神寺舉辦五路財神點燈招財祈福法會。仁波切將藉由點燈招財祈福法會為一切眾生消除種種的惡業與障礙,令一切眾生的家庭、事業、感情、財富皆能圓滿。

※西藏五路財神寺於每逢星期五晚上7:30,由仁波切親自主持四臂觀音儀軌共修課程,課程內容除了教授四臂觀音儀軌的修持外,也為大眾開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使所學習的佛法能夠融入於生活中,而達到佛法生活化的修持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