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3/29 08:24:06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3/29 08:21:35   編輯部 報導

悲智雙運 尊貴的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開示 

時間/一九九一年十一月
地點/嘉義噶瑪噶舉法輪中心
譯者/林利亞

世上有許多不同的宗教,也各有其法道,但為了更深入精神修行,我們對於什麼是正道,必須要有正確的觀念。

佛法的正道可由兩方面來說,一是代表慈悲菩提心的善巧方法,另一是代表了悟空性的智慧,而兩者之合一始是正法道。

事實上,任何修行不管小乘、大乘、金剛乘,也行方法有異,但基本質是一樣的。因此,只要是正法道,便須符合上述悲智合一之要求。例如,大乘菩薩行的六波羅蜜(六度圓滿),其中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都是方便法,最後一個才是智慧,而兩者合一始能真正深入修行,否則,以佈施而論,行了很多佈施,卻缺少智慧,功德便大打折扣。波羅蜜多不是以數目、大小、或某種材質可以衡量的東西,波羅蜜多的本質是空性的智慧。例如修佈施,最主要是要去除我們對人、事尤其物質的執著,如果我們仍執著於佈施功德這種事,就不稱為圓滿。把智慧加上去之後,這種佈施稱為三輪體空,也才是圓滿的佈施,也就是無施者之我、無所施之對象、也無佈施之事。其他依此類推,因此任何修行都必須是方法與智慧的合一,才能圓滿,也就是悲智雙運

另外,我們舉個例子來說,任何金剛乘的本尊修法,首先均由觀念壇城開始,接著對觀或自觀本尊等等,此乃由於我們自身與情器世界的不淨,經由觀想轉化為清淨,這些都是方法,但若執著於觀想,則反造成障礙。因此,次第觀想完畢後,還須再觀想化光融入,這部分最主要的是空性智慧的轉化;因此修法做任何觀想時,都要把一切觀成透明、似彩虹般、無實質存在的,這是圓滿次第的部分,兩者合一,即是任何修法的重點關鍵所在。初機者則進入修法時,可能較困難,因此,先由生起次第做起,再進入圓滿次第,如此一步一步學習,一旦習慣,自然而然便會很容易進入狀況,可以很如法適當的來修習密宗的法門。

另外,以”“為例,是技巧方法,是智慧,兩者合一,同等重要。所有的修法都必須這樣,才能克服執的邊見。不執,也不執,即是中觀,也是空性與明性之結合。

一般來說,顯教較重空性與慈悲,而密宗則重空性與智慧之結合;由於空性,慈悲之化現自是自然無限的;但就實際上論,只有方法(慈悲)而無智慧,則無有實質幫助,或只有智慧而無善巧方法,也是很危險的事,易落入錯誤的見解。龍樹菩薩說:執,就如畜生一樣愚昧,因為宇宙萬物本是因緣假合,生生滅滅;但執,否定一切,則更愚癡。”“其實是互為相輔的。因此為了圓滿一切,一定要在善巧慈悲的基礎上,發展應用智慧,這是金剛乘法門的基礎,也是究竟真理的基礎。關於方法與智慧,我們還可以用生活中非常淺顯的例子來做解釋。一個聰明的人有很多好主意、好計畫,就算一切都很周密完善,如果不知如何實際去運作,也是枉然;另外有多少人,心地很善良,一心想幫助別人,結果別人不但不領情,還給顏色看,這就是因為缺少智慧,導致方法不完善之故。談到聰明才智或智慧,我們經由教育或生活經驗也可以學到一些,但我現在所講的眾生人人本來具足的佛智,由於無明、業力等,以致無法顯現,也導致眾生產生不同的根器。有些人較聰明,學東西較快,有些人較愚笨,學東西較慢,而文殊菩薩是代表諸佛菩薩智慧之本質,可助我們發展智慧。以下我們正式開始文殊菩薩的灌頂儀式……(餘略)。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