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7/07/03 09:09:16
學習次第 : 進階

切勿把修持佛法這件事拖延到明天

頂果欽哲仁波切

你或許認為,在接下來十年或二十年,你能夠把計畫做出結果,之後你將可以安心自在地修持佛法。如果你有這種想法,那麼可以確定的是,你正在忽略生命的脆弱。難道你不曾目睹人們在最出乎意料的方式下英年早逝?認為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你的身上,是不理智的假設。

 

  當心中生起修持佛法的念頭時,不要猶豫躊躇。切勿把修持佛法這件事拖延到明天。當下即是適當的時機。農人不會等到冰霜使地面變硬才開始播種。他會趁著土壤溫暖濕潤的時候播種。一旦你遇見了具德的上師,領受了他的教導,你就已經準備就緒,可以開始走上覺悟之道。

 

  《修行百頌——在俗世修行的一O一個忠告》

 

  休息時,身體仍要做毗盧七法,不能躺著,內心因為剛才反反復複思維覺得很累,於是什麼也不想——既不要想無常,也不要想別的修法,即不要起任何雜念,心就這樣平靜下來,這時會有非常舒服的感覺,非常寧靜。如果前面的加行修得好,在修後面的加行中,也有可能在此寧靜的狀態當中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這在中國禪宗裡叫本來面目;在大圓滿裡叫自然智慧,因不造作的緣故;在《楞伽經》和《大方廣佛華嚴經》裡叫如來藏;在般若波羅蜜多裡叫大空性。不同的經典對此有不同的稱呼,用不同的術語,但它們的內涵是一樣的,都是形容心的本性。

 

  休息時即使不能證悟,心裡也不要起別的念頭,靜下來,這種狀態保持三五分鐘都可以,當產生下一個念頭時,說明它已經休息好了。這時不給它生起雜念的機會,再回來從頭開始思維,這叫無常的修法及無常的禪定。人身難得也有修法及禪定的分別,思維的過程叫做人身難得的修法;當覺得疲勞不想思維時,心就靜下來,安住在什麼也不想的狀態中,這一階段叫人身難得的禪定。下面的所有修法也都一樣。

 

  若真相明白了,我們應該不應該去修?如果覺得應該,那修法就是這樣。若覺得好是好,但可以慢慢去做,那麼請問,我們還有沒有時間?如果有,可以慢慢做,但無常告訴我們,沒有這樣的時間,要做就馬上去做。    

 

  書裡也講了,每天起床、晚上睡覺、走路、吃飯的時候,都要觀察無常。以前的那些高僧大德吃完飯後就把碗倒放在地上,這是什麼意思?這就意味著我這頓飯吃了以後,下一頓飯就不一定吃了,所以這樣放碗。

 

  這說明他們時時刻刻都在修無常,把無常的修法用到日常生活裡,所以人家修得那麼好,因為動力很強,即使沒有人讓他們去修,他們都會去修。若沒有這樣的動力,希望你修、求你修,你也不會修的。這是第七個修法。

 

  現在,修法已掌握在我們手裡,但有些人會說,我們是在家人,要上班工作,不可能經常修行。這話說得對,但每天有24小時,從中抽幾個小時來修行,這是應該的吧?也不必24小時全花在修行上,比如,每天早晨修一小時,晚上修一小時,或者早晚各兩小時,24小時中的4小時用在修法上,其餘的20小時都可以用到生活上,這樣總能做到吧?如果連這一點都不做,也可以,但是大難肯定是會臨頭的,無一例外。從古至今世界上有多少有錢有勢之人,都一個一個地走了,無論地位再高、財富再豐,在生老病死這生命的基本痛苦面前,沒有一個是不投降的,所以我們應該馬上修行。

 

  但是有些人還是不做,如果這樣,臨命終時只有束手待斃。佛陀也只能告訴我們真理,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如何在輪回裡尋找出路,然而找不找全由自己掌握,不找也行,佛也不可能勉強誰。可是如果現在不做,何時再有機會,誰都沒有把握,包括自己在內,大家一定要認真思考這些問題。

 

  現在就是關鍵時刻,有些人可以活到七八十歲,有些人只活到三四十,無論活多久,人生就是我們在整個輪回過程中的一個黃金時代,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這個時刻過去以後,什麼時候能再有這樣的機會呢?恐怕千百萬劫當中都不可能再有。明明知道這些,卻還是不想修行;道理、修法、解脫方法全部教給你們了,但是都無所謂,那誰來強迫你?

 

  那些已經看透無常的人,在死前就會做好準備。

 

  米拉日巴也說:“我因為怕死到山洞裡去修死亡無常,修無常修了很長時間,現在終於不怕死了。”

 

  他因非常害怕死亡而提早修行,最後就是無懼死亡。

 

  而凡夫人現在是一副無畏的樣子,不作任何準備,到臨死時卻沒有不怕的,那時再怕也沒有用。凡夫人因為智慧鮮少,且貪欲之心卻異常強烈,難以控制或不願控制,對輪回的痛苦、下一世的投生之所表現出無所謂的樣子,實際上,大難臨頭之時,他絕不會無所謂的,但那時已是無計可施、悔之晚矣。

 

  相比之下,那些修行人,無論是高僧大德或是一般行人,都非常在乎生死大事,因而精進修持。當死亡來臨時,對他們來說才是真正的無所謂、真正的自在,死也可,不死也可,此時生死已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這就是凡夫人和修行者的差別。

 

  猛厲的希求是指平時都不能離開無常的念頭。比如,以前的那些高僧大德在出門時就會想“我這次出去後,就不會回來了”;在進門時就修“我已經回來了,再也不會出門”,他們都有這種感覺。

 

  其中有一位格西名叫喀拉巴,是個修行人,他修行的山洞至今仍在。在此山洞口有一叢荊棘,每次出去時,他的衣服就會被掛在荊棘上,進山洞時也是這樣,進出都很不方便

 

  。一次,他準備把荊棘砍掉,此念一出他轉而又想:“我出去以後,到底還回不回得來?”他沒有把握,“如果再也回不來,砍掉荊棘有什麼用?我最好利用這時間好好修行才對,為什麼要去做這些無聊的事?”。進山洞時他還是被荊棘掛到,又想把它砍掉,此時另外一個念頭出來了,“我進去打座後,到底還會不會出門?如果不出門,砍它也是無聊,乾脆不管它,多修點法才有意義”。這樣,他在此山洞修了九年,都已經成就了,那洞口的荊棘還沒有砍掉。這些高僧大德就是這樣對待世間瑣事的。

 

  而作為在家人,必須要照顧很多人,處理很多世間事務,很難效法前輩的行持,即使這樣,也要適當地去修無常,否則就無法進入正行的修法。

 

  比如,每次進出家門都要這樣思維——出門時要想“我這次出去了就不會回來”,進門時想“這次進來就不會再出去”,但實際上也許會回來,這並無大礙,僅僅這樣想對修行都很有幫助。若不這樣思維,就會覺得“這次出去了肯定會回來”,回來後又想“這次進來了肯定還會出去”,總是這樣就沒有無常的念頭,就會一直認為自己是不會死的,可以永遠在這門裡進進出出。但是總有一天,你出去後便不再回來,或者回來後就再也沒有機會出去,這是一定的。

 

  現在我們做人,住在這樣的一幢房子裡,向外可以眺望城市的景象,但是如果即刻換一個身體,去做地獄眾生或餓鬼眾生,會是怎樣的情景?剛剛還是一個非常健康的人,

 

  遇到一些死緣便突然去世,如果生前造了很多嚴重的業,可能立即投生為餓鬼,幾秒鐘後再看現在的城市已經面目全非,環境也完全不是以前的環境,自身及身外的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根本不是先前的模樣。

 

  總之,無論從微觀或宏觀來看,一切都在變化當中,一切物質不論身外或身內的都不離變化,所謂的身體、生命隨時都有可能毀滅,只是我們自己不這樣認為。如果沒有這樣的變化,人身就有可能長住不滅,但它隨時隨地都在變,當它的第一個刹那過去以後,要有許多因緣,第二刹那才能夠繼續,如果這些因緣中缺少任何一個,生命都無法延續,當下便會結束。

 

  所以,我們要知道身體是變化的,生命也是變化的,隨時都有可能停止。知道這些有什麼用?這就是我們修行的動力。“哦!人身是這樣難得,得了以後又是那麼容易丟失,我已經有了這樣的人身,可以做到很多事情,那麼我現在一定要去做!如果不做的話,明天、後天、下個月或者明年還有沒有這樣的機會,誰都沒有把握,在有能力的時候,要做的事就馬上去做。”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