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11/07 08:12:01
尊貴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學習次第 : 進階

 生活中的佛法 第三堂課 環保,就是慈悲!

獅吼音·開示集

西方弟子課程【法王分享修行經驗-生活中的佛法】第三堂課

環保,就是慈悲!

唯有真正付諸行動做環保,才是真正實踐自己「願眾生具樂及樂」的祈願…

時間:2009年1月13日上午 10:00-12:00

梵文三皈依
獻曼達
請轉*輪
大眾向法王行三問訊禮

環境保護的緣起與落實

Good morning!今天可能感冒了。這是比哈爾邦省或菩提迦耶的一個加持﹗

今天早上,首先要跟各位簡略地介紹,昨天跟各位提到的環境保護手冊這本書「環境保護準則」,全名是「噶瑪噶舉佛教寺院中心與團體的環境保護準則」。在去年祈願法會上談到了有關一些環境保護的內容,在這本書當中,它主要有五個章節,以五個重點來討論做環境保護。

第一個是「森林保育」;第二個是「水資源保護」;在第三章是「野生動物的保護」;第四章是「廢棄物的處理方式」;第五章是「氣候變遷的對治」。

第一部份是「森林的保育」。

對於人類和動物來說,森林是生命的一個必須。寺院要透過森林的一些,譬如說:栽植、還有防犯過度的放牧耕作..等等,來保育這些受到破壞的森林。這裡的寺院,包含了我們說在漢地、藏地,和在印度..等各地的寺院都應該這麼來做,那麼因為我們說在藏地的寺院周圍都有許多的森林,而過去這些僧眾們不知道如何保護森林,所以破壞了很多,甚至有些森林、林地都賣出去了..等等,受到許多破壞。總之,希望透過這個森林保育的推廣,讓寺院能夠知道如何來保育環境、保育森林。

第二個是「水資源的保育」。

這在西藏藏地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許多科學家也說,西藏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三大的水源區,所以我們說尤其西藏和喜瑪拉雅山區的河川,它是提供了亞洲數以千萬人生存的一個地方,所以西藏的水源、水資源的保護就變得更加的重要。所以這些河川都需要受到保護,那麼使它免於污染還有、各種的破壞,特別是位於在水源區的一些寺院。那麼舉例來說︰像是在岡底斯山,它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四個大河的這個源頭,這些河流有的流入到了印度、有些流入到了中國漢地…等等。在這岡底斯山周圍的寺院也是非常的多,所以他們也應該要知道如何來保護水資源,就是要具備這些觀念,這是很重要的。

再談到:「野生動物的保育」。

過去幾年前,在藏地有這種傳統習俗會喜歡穿各種的虎皮、豹皮來做裝飾,但是之後因為尊者達賴喇嘛尊者的一個指示之下,慢慢地現在越來越多的藏人,不再穿著這些豹皮和虎皮的衣服了。至少可能他們就不再有興趣想要去穿那些衣服,所以這麼做真的是保護了這些快要絕種的、珍貴的老虎跟豹這些動物。而且我覺得這個保育動物,它其實可能跟素食也是有關係的,某方面來說,如果我們無法完全吃素,但我們至少也應該要好好的想一想,不可以這種貪欲心而吃肉,因為吃素、吃肉它其實也跟環境保護有關係,譬如說:為了要提供這些肉食,所以有養雞、養鴨、養豬,這些環境為了飼養這些牲畜,其實也使用很多資源,所以這個也可以說間接地破壞到了環境,所以我們也應該深思這個問題。

第四個是「廢棄物的處理」。

事實上這部份的內容,可以說直到現在在藏地來講,都很缺乏這部份的教育,所以我希望從寺院開始來推廣,就是說廢棄物的處理,那麼也慢慢地讓周圍的信眾們、居民們知道如何保持清潔及如何正確地處理這些廢棄物,那麼慢慢、慢慢地擴及整個喜瑪拉雅山區,我們說希望這些地區的佛教徒可以真正成為一個模範來教導,如何來做廢棄物的處理跟保護環境這是我的一個希望。

第五個要點是「對治氣候的變遷」。

事實上,氣候的一個變遷已經影響到各個亞洲的地區,特別是在西藏高地,尤其是在喜瑪拉雅山區這個地方,維繫亞洲主要河川的冰河也在快速的消失,也有許多朋友告訴我,尤其在這個地區,它更甚至五倍的速度正在被受到破壞,因此為了減少這些氣候變遷的影響,也因此這麼快速的一個變遷,它影響到不止那個地區,可以說是整個全世界的人們,所以我覺得除了是制定許多這些方式,然後來計畫來保護,真正這樣子在今年能夠這樣的實行是很重要的,不僅是如此,平時我們常常會發願說︰「願眾生具樂及樂因」那麼現在可以說是我們真正來測驗、來看看我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夠這麼做到與實踐。如果說只是口上這樣發願「願眾生具樂及樂因」的話,而沒有實際行動,那是沒有用的。以上是簡略地提到有關環境保護的一些內容。

今天早上似乎有些頭痛,身體不是很舒服,所以我想先回答一些問題,之後再說一些內容。

【問答時間】

【學員提問】

是不是說只要聽到、看到法王DVD的(開示或修本尊法)就算是得到了這個教法的口訣、口傳?

【法王回答】

法王開玩笑說:還可能包含了灌頂也得到了!(全場大笑)

舉個例子來說:就像是今天為各位講授這個佛法或是要給予一些口傳..等等,同時現在也有網路上也有實況的轉播,不僅是現在在座的各位可以聽到,可以說全世界現在在internet上,也同時、同步在收聽、在觀看!這裡最主要的問題是在於︰當一位上師他在教學的時候,正在聽聞這些教授的弟子,上師他可以說是特別為了這些弟子們在講法,弟子也可以說是在聽聞上師在講法;無論這位上師有沒有真的直接看到他們,那法王覺得他可以算是得到這個教法、這個口傳。但是,其他所謂的透過DVD、CD之後再觀看,這我就不確定了。當然我也覺得有的時候一些特別根器的眾生,或著有些特別的原因的話,還是可以算說得到了口傳、得到了教授,所以說「互相都要在知情的狀況下」上師知道弟子是誰!弟子知道上師正在給予口傳,那這樣很好!不然會有一種狀況是上師不知道這個弟子,或者弟子不知道上師在傳口傳,而上師卻給了..等等,這樣子就不好了。事實上從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知道有懷疑在裡面,表示他沒辦法得到這個口傳!

【學員提問】

尊貴的法王,一個佛教徒怎麼認識這個「恐懼」,這個恐懼它是從哪裡來的?它是如何在我們的心中出生的?我們應該如何停止這個恐懼?

【法王回答】

我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一個恐懼?我們每個人會有一種我執,我們說是五蘊和合就是色、受、想、行、識,我們以為這個「緣起性空」的這樣的一個聚合體是我。我們覺得:很堅固地以為這個聚合物就是我,當你這種執著越強的時候,自己就造就了一個會讓你害怕的所依,一個害怕的原因就造成了。因為你越執著這個我的時候,你會越害怕這個我會壞滅掉、會生病。因為這種你越強烈的執著,那麼你這種害怕就會產生,可以說對自我執著越大,這種害怕恐懼的心也越大。如果能知道這個我並不是實有,是如夢幻一般的,它並不是這麼堅固實在的話,當你知道它如夢幻一般的時候,你的恐懼就會比較少,就好象說如:「水中月」,我們說水中的月亮即使你拿棍子去打它,也不會傷害它,因為它並非真實存在的。所以如果知道這種緣起性空的話,那你就不會害怕,恐懼就會少了。所以事實上你越瞭解實際的狀況或是你瞭解什麼因緣而產生的話,這件事情你就不會害怕它。法王說:就像小時候在藏地的一些小孩子,在烏雲遍佈的時候,有這種打雷、這種大的雷聲或著閃電,那時候會直接地感到害怕,但是當你知道說這些是因緣所生。譬如說:這個雷電它也是各種因緣而產生;譬如說:因為是夏天或者有雲過來就會有雷電的話,那你就不會為這件事情而感到害怕,但是很多時候,因為你不瞭解這些事情,而又突然經驗到的時候,就會讓你感到害怕。

【學員提問】

我們要如何處理在心中顯現的各種負面的情緒,譬如說:尤其是在印度這個地方,你會直接經歷到的很多心理上各種的負面感覺,甚至會讓自己感覺很想趕快回到那個舒服的國家去;那種沒有污染的、乾淨的,這種充滿污染的不乾淨的地方,我來到這裡,感覺我好象自己是在「懲罰自己」!好象來到印度,尤其是在菩提迦耶,感覺好象是在懲罰自己一樣!更多的頭痛、胃痛,然後更多的病痛,來到印度實在是很大的一個冒險,但是現在卻帶給我更多的負面的一些情緒跟想法,我應該怎麼辦呢?(現場學員大笑)

【法王回答】

我已經告訴過各位,你們有一個好的機會來到比哈爾邦省,事實上我相信各位來到這裡不是為了野餐,或者說來旅遊、郊遊的,如果是為了這個目的,這裡可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地方。因為如果是為了旅遊而來,那胃痛、頭痛,的確會造成旅遊上很大的困難,但是我們事實上是為了一個心靈、為了我們的修心、為了得到一個修心口訣、或者一種心靈修心的感受而來。

為了這種心靈修持的旅程上,那你會遇到胃痛也好、頭痛也好、感冒也好,這些它都會是你修心旅程當中的一種經驗。各位有的是搭飛機、有的坐火車、或是坐巴士、坐各種交通工具而來,然後也經歷到頭痛、胃痛等各種這樣的情況,真正這些東西不是我們要得到的。真正我們要得到的是什麼呢?是這些經歷當中,對於自己修心的口訣,要從這當中去得到的。

如果我們心中覺得只是來遊玩的來野餐的話,那代表說這裡的確是個錯誤的地方。那麼也可能是各位對印度的資訊不夠清楚,我相信如果大家知道菩提迦耶,原來是這樣一個地方,又是為了郊遊的目的,我想各位就不會來這裡了。

就我自己來說,的確,我每次來菩提迦耶之前我都會有些害怕和擔心,我是不是也會生病..等等,那平時吃的東西也好、或喝的東西也好,都是比較乾淨的,也怕來到這裡會得病。但是這次很多事情、很多工作要做、要說法、也要法會..等等,反正忙著、忙著,我也忘了會生病。其實有時候也會有蠻奇怪的,會有一個想法說:「好象生點病也不錯,至少這證明我來過菩提迦耶了。如果來了,我健健康康沒什麼反應,好象是沒來過是一樣的。」那不論如何,有的時候你很法喜的在參與法會,很多時候感冒、痛苦也好,它反而會變成你的一種莊嚴,它並不是一種痛苦了。但無論如何,雖然是這樣講,但是還是希望各位能多保重身體,因為大家住的國家比較舒適,環境也都比較好,到這裡的確會遇到跟自己環境不一樣骯髒混亂的環境,所以各位還是記得多喝乾淨的水,食物也要多注意,還是要多注意健康比較好。

【學員提問】

可以我想要變的慈悲,我就真的能變的慈悲嗎?我們平常為什麼要特別觀修慈悲?慈悲與貪著的愛有什麼不同?

【法王回答】

你可以試試看,但的確「做決定」這是很重要的,譬如:做一個決定,我要慈悲。重點是之前你要去思維:「為什麼要慈悲的原因,它的道理是什麼?」那麼當你有這個瞭解,你心中有這個慈悲的種子,那麼當你在遇到問題情況的時候,你才可能說決定我到底要不要生起這個慈悲心,因為慈悲它並不是一種工作。譬如:「做工作」,我決定了我就去做,所以慈悲心並不是外在的一個東西,而是要在你內心生起跟培養的,你需要有次第的。譬如說:它有一些前行跟準備,然後才有可能具備生起慈悲的種子,那麼將來你遇到境時,才有可能生起慈悲,那時候你也不需要刻意做什麼決定了,而是你平時都在培養了,當你不斷地培養思維慈悲的原因,那麼當你遇到慈悲的境的時候,或者遇到這些情況的時候,你自然就能夠生起這個慈悲心。

【學員提問】

在金剛乘談到說「將煩惱轉為道用」這方面的道理,這如何以觀音菩薩的修持來做配合?

【法王回答】

佛法是為了消除我們自心的一種垢藏,清淨我們心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們說,不會有任何一個法門不是針對這個目的,而佛陀闡述出來的。所以就是所有一切的法,甚至是任何微細的、支分的、任何的一個法門,都是為了這個目的的。有的時候我們說:「貪、瞋、癡三種煩惱」,有的時候有些法門,它是特別針對這個貪欲而來修持;或者為了調伏貪欲而來修持;也有些是針對為了調伏瞋恨心而修持;有的是以愚癡為主要調伏的對象,這可以看眾生不同來修持的。

很多人有不同的情況來修持,也看自己的一個程度,剛開始有的人他的心力還不夠強時,他可以做避免很多生起三毒的情況,遠離跟避免這些煩惱,他先避免這些貪欲煩惱的狀況。

第二種慢慢地他有進步,他具備多一些力量的時候,那麼他可以面對這些煩惱,譬如說:他可以直接對抗這些煩惱。

再慢慢地他的力量,所謂一種心的力量更增長時,指的就是他的智慧、他的善巧方便更加的圓熟的時候,那麼他甚至可以將煩惱當做是一個朋友一樣,我們常常要降伏要對治我們的煩惱。

它並不是你同時間去對付你的三毒,這是不行的。而是說你要知道自己的三毒煩惱,然後次第地像是剛剛談到,先是避免、再來是直接去面對、再來是將它轉為友伴,這樣次第來降伏我們的煩惱。就像昨天談到煩惱當中的貪欲跟執著,如何來對治這樣的一種煩惱?那麼同樣配合今天這樣一個問題,我想做進一步的解說,在昨天有談到貪欲的時候,我有提到說貪欲好象是一種非常地執著,好象有一種控制和約束在裡面,那麼最主要就是因為貪欲心它是有一種佔有的感覺。我要這個、我要、我喜歡這個,而佔有它。想要佔有它的時候,別人得到它,你也會不高興,就是會有這樣的情況。

舉例來說:有的時候就好象一對夫妻,如果丈夫和妻子一起出去的時候,這個丈夫和某位很漂亮的女士在講話時,這個太太自然會有一種不開心,可以說是一種嫉妒、不開心的感覺,如果說有這種感覺就可以說是一種貪心的感覺。所以法王說真的關愛和慈悲之心,是指你要給他自由而不是控制,所以說,譬如這個情況下這個太太,如果是她或者是另一個對方夫妻之間或男女朋友之間,對方需要些什麼、或者他需要一些説明、或者他喜歡的東西應該以他為主,而不是以符合自己、以自己為出發點,然後佔有跟控制。那就不是一種真正的慈悲了。真正的慈悲它可以說是一種自由,並且給予一種空間,給他自由空間與全然的幫助。所以我們常說夫妻之間,互相的一種「不捨棄」是很重要的。

譬如說:「結婚」它就是一種互相不捨棄,然後有結婚證書,很多東西都要共用。不能夠輕易放棄對方這的確是很好的,但以一種強烈的貪愛心,互相地佔有、控制的話,那麼這個家庭它就不會快樂的。因為互相都沒有自由,只要一點點事情就會不開心。法王覺得說:「怎樣可以轉變自己的這一種貪欲?可以試著不要總是以自己為出發點去想,就是不要總是想佔有和控制,而儘量以對方的方式去想,那麼事情就會開始轉變。」

再來是以瞋恨,或者說是生氣的情況來說,這個煩惱是可以很清楚知道的,有的時候我們一看這個人的言談舉止,我們就知道他生氣了。但法王覺得說:「最大的一種讓我們覺得瞋恨也是很好,甚至讓我們沒有想要去調伏跟降伏這個情緒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呢?就是一種,我應該要生氣,我就是應該回復這種人。」譬如說:「一個人他打擊了你,或是污辱了你,這時候你會覺得我還忍著的話,我簡直不是一個人了。」這時候你會有一種「我就是應該要回復你。」會有這種心生起,這個可以說是,對治瞋恨最大的一個障礙就是這種心態。

對治這種瞋恨的情緒,有的時候確實我們自己的力量還不夠,你很難能夠降伏這個瞋恨心或者這種生氣的情緒、忿怒..等等,但是有一些方式,譬如說:這時候你試著想著上師,或是想到上師曾經跟你說過:『不要有煩惱、不要有傲慢、不要有瞋恨。』這個時候如果能想起上師說的這些話,那麼可以幫助你的心平靜,或者你可以想到你最喜歡的一部經典、或者一句話,告訴你說不要瞋恨..等等,經典當中的一句話也對我們心的平靜會有幫助。這個時候就是當你自力不夠時,那你就需要依靠這種他力。而指的是你最喜歡的一句話,或是上師說的一句話、或者經典的一句話,而這個時候你需要依靠這樣的他力,來降伏這種瞋恨,所以重點是還有一個方式,也就是發現到如果一直持續在一個讓你生氣的事情上的話,會讓你會越來越氣,所以這個時候的一個方法,以轉換一個焦點,甚至你可以試著去找更多一些,也同樣會讓你生氣的事情,那麼你同時多去想幾個時候。其實想著、想著,你反而就沒有持續將你的情緒、瞋恨放在一個焦點的時候,慢慢這種情緒就被打散了,慢慢你就會不氣了。若沒有這樣去做,很多人生氣就一直執著在一個事情上越來越氣,慢慢地可能你就真的會有身體上或語言上的行動出來,那樣就反而不好了。

在過去有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人有很多、很多頭羊,就在一頭羊擠奶時,那頭羊偏偏不聽話就一直、一直跳,他就很生氣揍了那頭羊一拳,結果那頭羊嚇了一跳就開始跑了,結果就推了其他的羊,其他的羊也開始在那裡跳,結果他就追著每只羊打,然後五、六十只羊追著滿場打。最後打到累了半死只好坐下來,再一看自己那麼笨,結果自己忍不住也笑了。所以就好象這句話,法王說:「還好他有很多隻羊,若只有一隻羊可能氣得就把它殺了。」那是因為他有很多頭羊,他每一個都氣得去打,最後自己累了,也笑了。就好象這樣一個情況,如果多讓自己有一些去想的時候,情緒就比較容易降伏下來。

【學員提問】

我們如何能夠知道究竟的實相「勝義諦」?就是「勝義諦」如何能夠知道?

因為現在只有「世俗諦」的經驗,要如何能夠知道「勝義諦」呢?

【法王回答】

就是要依靠「世俗諦」,才能夠認知到「勝義諦」,事實上呢,這個問題是在於說,我們其實就是需要依靠「世俗諦」,才能夠了知到什麼叫「勝義諦」。我們常常說緣起就是指「世俗諦」來講,所有各種因緣而起的事情,但有一個名稱叫做「緣起自性」或是「緣起性空」的一個情況,這是指說這一切的緣起或世俗的相對的緣起的這些東西,它的本質是空性的,就是它並沒有一個獨立存在性。

譬如說:一切都是相對的;譬如說:有長、才會有短;有大、才會有小;有好、才會有壞..等等,這些都是這種相對性的。或者說,從世俗緣起來說,因為有東方、才會有西方,有北方、才會有南方,方向也是這個樣子,所以沒有一個東西是獨立存在的,或者它是實有的,但我們卻以為很多東西,它就是這樣的,這就是常、就是實際的存在。但事實上,這些東西只是我們心所展現的,而並不是外在實有的一個東西,或者我們說,就像是水中的月,我們會看到水中一顆月亮,它之所以會展現,它也是因為要有月亮、要有水,而且是平靜的水,它才能展現出來的,那麼它是緣起而生的。或者再舉一個例子:像是說「一個杯子」,如果它裡面放著水,我們就叫它「水杯」;但是如果裡面放的是茶的時候,我們會說它是一個「茶杯」,所以同樣一個杯子,它並不是「水杯」、也不是「茶杯」,而是在不同的因緣情況之下,我們將它認定、給予它一個名稱,認定它就是這一個東西。因為這個緣起,我們會給予它不同的名稱,但它的本質卻是空性的,它是這樣一個情況。

也因為杯子它可以有各種的展現,譬如說:它放了茶是「茶杯」、放了水是「水杯」,所以讓你知道它其實本質是空性的,它是沒有一定的、沒有一個實際存在的;同樣也因為它的本質是空性,所以它才有可能展現出它又是「茶杯」、又是「水杯」,它有不同的情況會展現出來。或者再舉一個例子,譬如:有的「草藥」,對某些人來說是毒,吃了就會死!但對某些人吃了,就恢復健康!所以所謂的一個毒藥也好、或者是一個良藥也好,它本身同一株藥並沒有本質上的好壞,而是看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而有不同。我們要瞭解到說要證入空性,它不可以離開「世俗諦」的,也要透過「世俗諦」才能了知什麼是空性。如果說我們認為是要捨棄這個「世俗諦」,捨棄一個相對的世界來證悟另外一個空性的話,這樣就會落入斷見,那也就是說一切什麼都沒有的斷見,而事實上真正的空性,並不是這樣的,事實上了知空性的一個人,他還是會看到前面有「杯子」,也就是說前面有這些東西,也就是說萬法也是會顯現的,這個就是佛法或者說是空性它殊勝的地方。

最後一個問題是「空性」。那麼這個早上就講到這裡!

【回向】

梵文佛偈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