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2/12 11:05:08
大手印
尊貴泰錫度仁波切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1/12/12 11:04:37   編輯部

了義海大手印前行教授四

第三共加行思惟~業、因、果

教學章第四章、第五章與實修章第四章、第五章

接下來業、因、果。首先,我們必須思惟暇滿人身難得。接著我們必須思惟死亡無常。因為我們無法保證暇滿人身常在,因為我們可能隨時會失去。接著,第三個思惟是業、因、果。因為死亡之後,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很久很久以前,當我才剛開始建造智慧林寺時,最剛開始的時候,似乎是 29 年前,我經常與工人們說話。因為那時我住在一樓,房間很少,所以我常常見到工人們,我會與他們說話,並從他們那兒學到一些事。現在已經完成不一樣了,因為我住在樓上,有許多的建築,所以我必須走老遠的路去與他們說話。而且當我走下來的時候,他們都會放下手邊的工作。他們正常地進行工作,當我一出現時,所有的事都被中斷了,這是反常的。有個工人很愛說話。我曾經認為他很老,但也許他比現在的我年輕。那時我才 20 歲,所以看每個人都覺得老。當你 10 20 歲時,每個人看起來都有點老。那個老人,有一天他非常低潮。他家裏有點問題,所以他說:「我有許多的問題」;他一邊抽著煙一邊說:「我有許多的問題」。他說:「我想我最好是退休,我最好給自己一個假期。」他真正的意思是死,他想去死。因此我瞭解到,他認為死亡之後,你就結束了,什麼都沒有了。

但這不是真的。我們死後會再回到這裏。否則,我們從何而來?你知道,我們不可能會有假期,那種期望的假期,也沒有那種期望的退休。如果他具有善業再次投生為人,大約有一段五至六的年的假期。你不會有任何複雜的想法,你只要有東西可以放進口中即可。慢慢地學習之後,就不再有假期了,然後完全為工作所縛,完全如奴隸一般,真的。所以,如果我們不認識業、因、果,那麼對死亡無常的瞭解是沒有任何幫助的。你會說:喔,是的,每個人都會死,這我知道,那又如何呢?但這不是事實。我們的心識是不會死的,因為我們的心是無生的。只有我們的軀體會出生的,因此,我們的軀體會死亡;心識是延續不斷的。因此,思惟業、因、果的教授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每個人彼此之間都有些微的不同,為什麼呢?除了因為我們每個人有不同的業之外,我們找不到其他的答案。我們每個人,在過去,於現在,已經經歷許多的變化;除了業之外,我們沒有其他的答案。你上學並學習如何閱讀 A, B, C, D,那也是 A, B, C, D 的業。這樣的業是我們得以閱讀英文。我們認真學習,獲得好成績,這是業。我們不認真學習而獲得壞成績,這也是業,就是如此。有時即使我們認真學習,我們認為可以獲得好成績,但我們卻得到壞成績,這也是業。很奇怪的業,但這是真的,我們稱之為 corruption karma (異熟果)。本來你應該有好成績卻得到壞成績,這就是 corruption karma。有些人應該得壞成績卻拿到好成績,這也是 corruption karma。在未來,這些教授或任何決定這種狀況發生的人,也將承受同樣的業。是的,當然,當然如此。他們會認真學習,認為會順利通過考試,但結果卻是未通過。是的,當然,業真實不虛。

有一些非常聰明的人,即使非常聰明,我不瞭解為什麼他們不瞭解業,但我相信這是他們的業。我不知道過去,我不知道未來,我對現在所知甚少,但我知道所有的一切皆是業,這是非常簡單的。因為所有的事有其因緣與過去,萬事皆如此。你們在這裏,這個房間聽我講授大手印,對吧?你們每個人,如果你回溯,你如何抵達這裏的?你如何得知大手印?你如何與佛法結緣的?如果你回溯,你可以回溯的,你知道。在你出生之後,你可以回溯;在此之前,我們並不知道,因為我們沒有回溯前生的能力。但如果我們有回溯前生的能力,也不可能停在那兒,而一定會是永遠不停地回溯。經典上曾提到,觀察一根孔雀的羽毛,因為每根毛發均有許多不同的顏色,因而你可以看到一個漂亮的圖案。而每個色彩都是調和的,沒有人製造它,不過是孔雀的業。從而得知一個非常簡單的常識,現在所發生的一切皆是過去的因與緣。具備這樣的常識,我們就知道業。

有些人有偏頭痛、慢性頭痛的問題。他們有些人問我:「這是我的業嗎?」我說:「當然,因為你有頭,你有會偏頭痛、慢性頭痛的頭。」「我能用一些方法來克服頭痛嗎?」「當然,不論有什麼樣的頭,只要會使你總是頭痛,你就必須去治療它,然後業就結束了。」有些業,醫生可以將頭痛治好,這也是業。有些業,醫生無法將頭痛治好,這也是業。那時,你得用另一個方法。或許只要很簡單的,例如,放輕鬆並冷靜下來,不要笑太多,不要說太多話,不要吃太多,也許就沒事了。所以一切都是業。

只有一件事不是業,那就是佛性與證悟。這兩者與業無關,因為它在業之上且超越業。你不可能造一個極大的惡業以致你喪失佛性,這是不可能的。你也不可能造一個極大的善業以致你成佛,這是不可能的。你必須克服所有的業以成佛。但惡業是障礙,對我們的進步是非常大的障礙。因此我們累積善業使我們得以進步,能夠漸次地進步。一旦你達到業的最高境界,完全的善業,那時你必須用你對治惡業的方式來克服善業。只是安住在當下,安住於心的自性。你認為密勒日巴尊者在山洞中做什麼?你認為他在學習功夫?或你認為他在折磨自己?不是的。你如何在山洞中造許多的善業?山洞中一無所有。他在使他超越業的究竟俱生智得以展現。因此,他追隨他上師的法教。最初,有許多儀式並投入許多的努力與精力。他在他自己的頭上放了一盞油燈,坐了許多許多天。因為,如果你在自己的頭上放上一盞油燈,那麼直至燈盡之前你必須坐得筆直。完成了所有的觀想、所有的儀式、所有的事情之後,他安住于自心本性許多許多年。最終他達到證悟,究竟的證悟。所以這兩件事是督瑪切巴。督切,是指相對的因與緣。許多事是依於許多因、許多緣聚合而發生。佛性是督瑪切巴,不是因與緣之果;證悟也是督瑪切巴,不是因與緣之果。

因此,對我們而言,對我們所有人而言,累積並造作善業,及清淨並對治惡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為什麼馬爾巴讓密勒日巴的日子過得如此艱苦?那是因為密勒日巴想要在此生證悟。如果密勒日巴的想法像我一樣,如果我此生得以改善百分之一,那麼一百世之後我將成佛,那麼馬爾巴就不需要讓密勒日巴經歷那些磨難了。因此,馬爾巴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接受密勒日巴為弟子。並非馬爾巴故意如此,而是因為密勒日巴想要在此生證悟的緣故。因此之故,密勒日巴必須在此生清淨無始以來的業;那是非常非常大的期望。終於馬爾巴接受密勒日巴為弟子,然後要求密勒日巴做的第一件事是為馬爾巴的兒子建造一個房子。不是為馬爾巴自己,而是為馬爾巴的兒子。如果馬爾巴說:「你蓋一個房子給我」,那對密勒日巴是比較容易的。但卻是為馬爾巴的兒子蓋房子。馬爾巴把房子設計的非常奇怪,並將設計圖交給密勒日巴。馬爾巴告訴密勒日巴,他不可以雇用任何人,「不可尋求任何人的幫助,你必須自己成辦這件事。」因此密勒日巴依著奇怪的設計,獨自蓋著要給馬爾巴兒子的房子。有一天,馬爾巴到訪並環顧四周,四處走走之後,看著密勒日巴並說道:「你在做什麼?」密勒日巴答道:「我正在蓋要給你兒子的房子。」然後馬爾巴說:「你竟敢蓋這樣的房子要給我的兒子?」馬爾巴顯得很生氣。然後密勒日巴告訴馬爾巴說:「你告訴我要這麼蓋的。」然後馬爾巴非常地生氣,最後他說:「也許那天我是喝醉了。」「現在,你必須把房子全部拆掉,將所有的石頭與泥土歸回原處。」聽起來馬爾巴很像是一個環境保護者,很愛護環境,將所有東西歸回原處。密勒日巴完成馬爾巴的要求後,馬爾巴給密勒日巴另一個設計。同樣的事,馬爾巴做了三次。第四次,是一個設計規矩方正的房子。一共有九層樓,目前仍然矗立,是密勒日巴為馬爾巴的兒子獨力興建完成的房子。我們稱之為羅劄誰卡古透。弗達,是馬爾巴居住地的名字。誰,意為兒子。卡,意為城堡。古透,意為九層樓。那不是很大的九層樓,每層樓都有壇城。我記得我六、七歲的時候,我的保母喇嘛帶我去,並登上最高樓層,我記得。當時我有一些綠松石。那時風很大,鮮少有東西你可以扶,我的保母必須扶著鐵鏈往上走。我從九樓將綠松石擲下,後來我們找不到,我記得非常清楚。

就這樣,當密勒日巴藉由蓋房子,拆房子,蓋房子,拆房子,蓋房子,拆房子,最後建造一個九層樓的建築,這樣就已經做了很多事了。然後,一個非常富有喇嘛來見馬爾巴並請求灌頂,而馬爾巴的妻子對於密勒日巴的虔誠非常感動。因此她悄悄地幫助密勒日巴參與灌頂。馬爾巴立刻注意到,而她給密勒日巴一個非常珍貴的綠松石,綠松石,以作為密勒日巴供養馬爾巴的供品。馬爾巴立即注意到了。馬爾巴有一根用紅檀香木作成的拐杖,非常的硬的木頭。此時,密勒日巴在房間裏,達美瑪透過門縫偷瞄著。馬爾巴看著拐杖,看著密勒日巴,看著在門縫偷瞄的達美瑪。再看著拐杖,看著密勒日巴……,然後密勒日巴與達美瑪便雙雙逃跑了。達美瑪只是跑到另一個房間或是廚房,但密勒日巴是真的逃跑了。所以密勒日巴失蹤了。然後,馬爾巴告訴達美瑪去找到密勒日巴。她追趕著尋找密勒日巴,大聲地喊叫著,終於她在懸崖邊找到了密勒日巴。密勒日巴哭著,並將要縱身跳下懸崖自盡。密勒日巴告訴達美瑪:「我一定是惡業深重,我的上師從不曾願意教導我,現在我最好是去死以求來生,或許他就會教導我了。」密勒日巴被帶回去之後,馬爾巴終於接受密勒日巴為第子並給予灌頂。密勒日巴接受灌頂,那時馬爾巴於空中化現喜金剛的壇城並給予灌頂,並非在桌上。在此之後再經歷一些次第的修持,最終密勒日巴領受了馬爾巴所有的法教並在山洞中閉關實修了許多年。我想總計約有十六年的時間,我想。在這期間,他從未曾回家。

由此可之,我們對業的瞭解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此同時,我們必須知道業是相對的真實,相對的真實。否則,一個人如何在一生之中清淨無始以來的業呢?所以業非究竟的真實。究竟上,業也是空性。所以有時我們會認為業似乎究竟的真實,但它其實是相對的真實。只要我們稱自己為我,稱我們以外的事物為其他,那麼業就是究竟的真實。但只要我們克服了二元對立,屆時,業就是相對的真實。密勒日巴花了許多年的時間與投入許多精力來克服馬爾巴是上師,而密勒日巴是弟子這樣的二元。當然,在這個時代中,是很難想像那樣的虔敬心,如果我們的上師讓我們日子有點難過時,我們就會找我們的律師了。所以,我認為這是許多因緣成熟的結果:弟子具備那樣的虔敬心也是業的結果。尋得那樣的上師也是業的結果,而在那樣的環境之下也是業的顯現。舉例來說,就我自己而言,我從來不曾想過那樣對待任何人。但有時,有人讀了很多密勒日巴與馬爾巴的事蹟,有時當我顯得有點難相處時,他們會認為我正在考驗他們。我並不會給予考驗,我不會給予任何人考驗,我是黑白分明的人,這就是我。想什麼就說什麼。有時,我會犯錯,如果必要的話,我會修正。如果非必要,那就算了。所以視情況而言,我會採取對每個人都是最好的方式。但上師如馬爾巴,弟子如密勒日巴,他們是相容相配的。如果上師非如馬爾巴般,那麼將不會有弟子如密勒日巴;如果弟子非如密勒日巴一般,那麼也不會有上師如馬爾巴。偽裝是另一回事。在印度有許多的巡迴劇團。劇團舞者扮演密勒日巴、馬爾巴、蓮花生大士等等。但那不是馬爾巴,只是戲劇,只是表演,一場一個半小時的表演。文化組織所舉行的文化表演。如上所述,你瞭解了業的重要與業的定義。

業、因、果,佛陀為所有學佛弟子所宣說的基礎開示為十善業與十不善業。應力行的十善業與應捨棄的十不善業,可歸結為善業與惡業。三種與身有關,四種與語有關,及三種與意有關。佛陀告訴我們,不要殺、盜、淫。接著四種與語相關者,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及不綺語。許多人每天花五個小時閒談。接著三種與意相關者。首先是貪所生的羡慕,由貪所生的羡慕。非羡慕他人行善並願成佛,不是這類的羡慕。而是指由貪所生的羡慕。有人有好東西而你也想要,Nab-Seim,我們稱之為那森恩。英文的羡慕可以用於正面及負面的羡慕。這是第一個那森恩~貪。第二的是想傷害他人。像有人喜歡攻擊別人、傷害別人、或喜歡報復等等,希望別人痛苦、找別人麻煩等等。這是與意有關的惡業。第三個是邪見,錯誤的見地,錯誤的認知。這指的是,例如說:「沒有業,沒有善、沒有惡;沒有業,沒有佛性等等」,這是完全錯誤的,這就是邪見。以上三者就是三種意的惡業。因此佛陀教導我們要行善業;要捨棄惡業,舍惡道而行善業,不要殺生,要保護生命等等。以上這就是業的總結。因此一一透徹理解十善業與十不善業。清晰透徹地瞭解業、因、果。因此法本中以非常淺顯的結論闡述了所有的事。如果我們能全然控制我們死後將發生的事,那麼什麼事都好辦;但如果不是,那我們就必須行善以累積善業。同時我們必須捨棄惡行,避免累積惡業,並試圖清淨惡業。這就是總結。這聽起來似乎非常簡單:「喔!也許我能選擇我的來生」。但暫且不論那個,你能真正決定你此生想要的嗎?直至今日,你能真正做到此刻的你就是心所想的自己嗎?直至今日,你已經完全達到自己想達成的了嗎?我沒有聽到任何的回答,但我知道答案,因為你們和我並沒有不同,我也與你們沒有不同。我想要成佛但不想做任何實修。每天實修四小時,早晨兩小時,傍晚兩小時,我就想成佛,那是不可能的,是不會發生的。因此,顯而易見的,我們無法控制我們自己來生將往何處投生。即使小事,你能夢見你今晚想入的夢境嗎?非常困難;因此控制來生將投生於何處,將比此難上百萬倍。因此,我們必須盡最大的努力依循佛陀對業的法教。這就是業、因、果。

第四共加行思惟~輪回苦痛

教學章第六章、第七章與實修章第六章、第七章

輪回苦痛或輪回過失是第四個思惟。在進入教學之前,我們要知道輪回的定義。

什麼是輪回?

什麼是輪回?我們身處輪回之中,因此對我們而言要看清輪回有點困難,因為我們身處其中。就好像一隻水母對另一隻水母解釋大海是什麼一樣。如果水母能看到海洋以外的東西,那就不是水母了。當然,我不是水母,你們也不是。但總之,輪回的意思是指我們所知道的,所做的,所聽到的,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輪回。輪回是梵語,翻譯成藏語是擴瓦。擴瓦,意思是繞圈圈,如果我用一個英文短句來解釋輪回,意思就是:不停地在繞輪回無止盡的圈圈,暸解嗎?我們的如母眾生在輪回之中悲傷打轉。為了解脫並幫助他們得到究竟的喜樂,我們必須完全徹底地運用我們的身、語、意。話雖如此,輪回是說,從最高界到最低界的眾生,每一位都像我們一樣,盡其所能去避免痛苦,獲得快樂。我們這麼做是因為我們要快樂,不要痛苦。我也要家人及朋友快樂,不要他們痛苦。每一位眾生都在做同樣的事,從最高的天界到最低的地獄。這樣的話,我們永遠不會得到永恆的快樂或喜樂。這樣的話,我們永遠不能從輪回中解脫。我們可以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與快樂,我們可以暫時逃避痛苦,但究竟上無法成就。到今天為止,沒有人成就。所以,也沒有理由相信將來會有人成就。但每個人都在嘗試,在我們稱之為家的這個美麗星球,超過五十億人每天努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努力地想成就。我們製造了各式各樣的東西來獲得快樂;發明了各式各樣的東西來獲得快樂;製造了各種東西來避免痛苦;製造了各種東西來預防傷害;我們盡己所能的想像,然後把想像付諸實行,做出了各種東西。我給你們一個簡單的例子,每個家庭建造自己的房子。每個社區建造圍牆,每個國家設立邊防。然後開始找娛樂。首先發明了火來煮食物。然後有輪子方便旅行。第三個是棍子,打那些煩你的人。從這些非常基本的發明開始,現在我們有了各種東西。娛樂,我們有 DVD,天馬行空;把想像變成真實,然後觀看。看現在那些成本高昂的動畫片是很有趣的。它顯現了心的無限。有了大筆預算,好的演員和優秀的電腦動畫專家,我們可以在一個小小的螢幕裏把想像化為真實。然後再放大到電影院裏。如果缺少了什麼,那表示那個人沒有想像出來。溝通,我們有網際網路。比電話更有效率。講電話要花很多時間,好像在演講。在網路上,你可以來回的修改朋友的信件,在彈指之間完成。有時信還沒寫完,就已經開始改開頭的部分。就像是功夫。為什麼?因為老式的功夫就是一個人一拳出去,收回來,再一拳出去。與老式功夫相較,幕府功夫則完全不同。你不會浪費任何一個動作,每一個動作都有用。可不像用斧頭砍樹,一個動作,一個準備,再一個動作。網路就像那樣。電話是老式的;你講,另一個人聽,另一人講完,然後你講,另一個人聽。我們在輪回中已經成就了很多。可以在沙漠裏吃新鮮的熱帶水果。在四十五度的炎夏,喝著冰水。不用搭飛機去看朋友,可以在手機上看到他們和他們講話。他們可以為你準備生日蛋糕,只是不能吹蠟燭。他們得假裝你透過手機吹蠟燭。你不能吃蛋糕,他們幫你吃。我們已經很有成就了。如果我們胃有毛病,醫生開刀,我們也不覺得痛,醒來的時候,病就好了。現在開刀有時甚至不需麻醉。隔著一片簾幕。你可以和朋友閒聊。你聽得到機器的聲音。他們已經打開了你的胃,拿了一些東西出來,放了一些東西回去並縫合完成。如果你有錢,可以裝一個人工心臟。如果不夠有錢,你可以把它放在盒子裏,帶著走。我們有了這麼多。但我們有比從前快樂嗎?有比以前更寬裕的時間嗎?有更滿足嗎?絕對沒有。一個例子就能證實。每天有多少部電影在世界上的各個戲院放映?每個月有多少部電影殺青?多少新型手機上市?世界上每天有多少新餐廳開張?我們從來都不滿足。世界上有多少種車?每一年,每家汽車公司都推出一些新車。這會永遠持續下去。永遠都有人試著發明更快,更好,更舒服的。有一天可能有一種西裝,穿上了就可以飛。肯定的。就像飛行椅,坐上去你就可以飛。當人們開發出磁性能源,懂得操控地心引力時,這些就可以辦得到,很容易的。當然現在不可能,因為我們需要大量石油製造能源才能把一個東西移動。而且要讓能源流動才能成事。想想你們搭乘到這裏的七四七客機。裏面有多少公里長的電線?有多少零件?普通的按鍵電話就有超過兩百個零件。一個普通的按鍵電話就要超過兩百個零件組裝才能完成。你可以減少這些東西。到最後,它變成一體成型。之後,你就什麼都不需要。你可能不必上學。可以把所有的課程都下載到你的腦子裏,當然可以。不是什麼神跡,單純的物理科學。我們仍然不會滿足,我們還是要更多。這樣的話,輪回就沒有止盡,我們一直在繞圈圈。我們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在輪回中流轉。用自己的方法,想要達成一些事情。我們有很多事要做,第一要務,第二要務,還有以防萬一的。腦子裏裝了很多想法,然後我們真的盡力去完成這些想法。在我們死之前,不可能徹底完成什麼事。我們可以完成事情的一部分,但不會徹底完成任何一件事。歷史上從未有人徹底地完成一件事。想想世界上那些偉人,那些帝王,那些將軍,那些我們所崇敬的偉人,我也崇敬與尊敬他們。但是他們也不曾徹底完成一件他們想做的事,他們達成一些目標,然後就死了。汪洋大海處處是沉沒的船艦。山丘頂上佈滿城堡的廢墟。山谷裏留下了村落的遺跡。如果你仔細觀察,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留有屍骨。他們生然後死,未曾完成所有想達成的事。所以,如果我們看清自己,就會看見輪回,不只是娑婆世界的輪回,還有屬於我們自己的小小的輪回。我們快樂的時候,就害怕會變得不快樂。不快樂的時候,又想要快樂。兩者都不是的時候,就覺得無聊。到底要什麼?說真的,到底你要什麼?你知道你真的要什麼嗎?這就是輪回的定義,在圓圈裏打轉。在輪回裏成功就是,出生,長大,變老,病,死,這是非常成功。但大多數人甚至連這個都辦不到。有人出生,然後成人,病,死。有時一生都在病。有些沒病但一輩子都不快樂。有些一生都很快樂因為腦子有問題。因此輪回沒有終點,不會停止,一直繼續。輪回的本質不是那樣的。輪回的本質就是你的本質。你的本質是無限的。你的本質是完整的,你的本質是殊勝的。你的本質是佛。

為何會在輪回之中?

如果我們的本質是佛,為什麼會在輪回之中呢?為什麼?我自己也問這個問題。我得到的答案是因為我執。答案是我執,因為我執所以輪回。但你可以不是自己嗎?可以嗎?不可能,你總是稱自己,我。而我,西藏話叫雅,或大,法本用的,大。這就是原因,我是非常狹隘的,而我的本質卻是無限的。但我把本質視為我,沒什麼比我更狹隘的了。你能找出比我更狹隘,更小的東西嗎?我,懂嗎,他不是我,那個不是我,這個不是我,你知道嗎,我是非常小的。因為我,而讓所有的事都成為別人。即使你的父母,兄弟姊妹,丈夫妻子,也都不是我。你愛他們,關心他們,你真的和他們很親近,但他們不是我。所以你會說我的父親,我的母親,我的兄弟,我的姊妹,我的丈夫,我的妻子,我的兒子,我的女兒,我的房子,我的衣服,我的錢。你不會說,父親是我,母親是我。我們甚至會說,我的佛陀,但不會說,我是佛陀;你會說我的佛陀。然後你會有一個加持過的美麗佛像,小心翼翼的保存,保護它。那是好的,應該這麼做,直到成佛為止。當我們成佛時,這些就不要緊了,因為那時我的佛陀與我已經合而為一。現在你瞭解輪回是什麼了。輪回苦痛或輪回過失是對輪回的深一層的解釋。

輪回苦痛

接下來談輪回苦痛。只要我們有我這個想法,首先一定會有我執。跟我有關的就會有偏見,有執著。我給你們一個非常突兀的例子,我不要任何人用我的牙刷。我不要。無意冒犯,但我想你們應該也都是這樣,除了對自己的孩子以外。因此,一旦有了我執,就會有不喜歡的東西。有了喜歡的東西,自然會有不喜歡的,偏激的話就叫做瞋。即使你沒有瞋心,有些事你就是不想沾上邊,沒有興趣。一旦你有了喜歡和不喜歡的東西,就會有忌妒。如果有個條件相等的人比你容易得到你想要的東西,你就會忌妒。你不會對條件比你差很多的人產生忌妒。你不會對條件比你好很多的人產生忌妒。但現今這個時代非常混亂,大家搞不清楚誰比自己好,誰比自己差。每個人都混亂了,但一般而言,你會忌妒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比如說,英國伊麗莎白女皇坐在黃金馬車上,有許多護衛,頭戴鑽石的皇冠,你不會忌妒,對吧。事實上,你還挺愛看的。有人給一個乞丐五百盧比,你不會忌妒,對吧。很少見的,大多是五,十盧比。這種的情況你不會忌妒,同一等級你才忌妒。有忌妒就會有自傲,自傲是忌妒的反面。當你覺得自己把事情完成得更好、更光榮,比那些和你同等級的人,你就會驕傲,心想:我比較棒。有了驕傲,繼之而來的就是慳吝。你不想給得太多,害怕會失去既有的東西。你給一點點,用過的,多餘的,剩下的,你不想要的東西。所有的事都由我開始,我們稱之為無明。五毒的根本就是我執。當我們被五毒強烈的影響與控制,當我們想要滿足五毒,或六毒時,當我們成為它們的僕人,我們期望滿足它們,這就是輪回苦痛。五毒或六毒是永遠不可能被滿足的。我給你們一個例子,假使你住在一個很不錯的城市,比如說臺北,臺北有很多美食餐廳。你每天早上去一家餐廳,中午去一家餐廳,晚上去另一家餐聽,這樣你永遠不會滿足。你會一直找新的餐廳來嘗試,如果你不告訴自己,夠了。如果你決定已經夠了,你就不再需要新的餐廳了,因為心是無限的,所以它的力量很強大。

三種輪回的苦痛

輪回的苦痛有許多種,但佛陀將之歸納為三種。第一種是杜傑吉杜雅(行苦)。這是指即使你不痛苦,不難受,只要你還稱自己為我,有我執,就有苦痛在裏面。好像將要爆發的火山一樣,雖然沒有煙,沒有蒸氣跑出來,地底下也還不熱,但在火山裏面,一切都在沸騰。只要有我,就有無明,就一定有痛苦,這就是杜吉耶杜雅。從最高到最低界的眾生,特別是最高界,都有。第二種苦痛是就偉杜雅(壞苦)。就瓦,是指變化或者無常。我們都有,我確定你們每一位都有這種苦痛。我敢確定你們現在都在擔心一些事情。家裏的事,自己的事,朋友的事,一些事情,我很確定。回家後會怎麼樣?我的股票怎麼樣?各種各樣的事。即使快樂本身,即使最讓人滿意的狀況也是苦痛。如果你是三十家公司的老闆,那有多大的壓力?每家公司有五十或一百個員工,你會有多少壓力?如果你是一百個道場的領導人,那壓力有多大?不同於一百家公司,不一樣的壓力。有時相對上而言,還更複雜。員工,你可以請他們來也可以請他們走。弟子卻不能。所以是不一樣的壓力,也要有不一樣的想法。如果你用佛法,就可以處理。壓力也並不是那麼不好,是一種學習的機會。我可不是鼓勵你們給人壓力,要儘量對別人好。因此,就偉杜雅,這樣的輪回苦痛是每個人都有的。擁有的時候怕失去,沒有的時候就想要,永無止盡。法本很善巧的做了個總結。

輪回苦痛之總結

我把它念出來,雖然不是百分之百正確的翻譯,但很接近。這個是很嚴肅的,我不能完全肯定你們都可以徹底接受,但知識上你可以的。事實上,你們都深陷於輪回之中,要從根斷除並不容易。所以不要太難過。但這個我不能把它變得輕鬆,我必須忠實的把它念出來。有些人可能還沒完全準備好,也許百分之十五,百分之二十五,或許百分之九十準備好,但慢慢的,你應該祈願接受。你應當祈願能夠完全接受它;但你要能接受自己的短處。因此,我會照著法本念。也許你的瞭解已經成熟了,能夠面對了,但可能有些責任阻止你。如果這樣,是絕對沒問題的,但你要完全地聽清楚。這個輪回,我慢慢念然後你翻譯,從最高到最低界的眾生,都脫離不了痛苦。輪回之處伴隨著財富,名望,一切,就像要被處決的人的盛宴。你要被槍決以前,會吃到好的一餐,就像那樣。要視輪回如火坑,如無門無窗的地牢。人們稱之為中古世紀的監獄,在地下。瞭解之後,要生起脫離輪回獲得解脫的願。解脫是指從輪回中出離。並且獲得全然的了悟,指的是佛果。要徹底生起達成這目標的願。我盡力依法本的意思。現在,要怎麼思惟呢?這個輕鬆的多,有很多的故事和例子。這裏寫著,森林大火時,野生動物們會怎樣?它們會盡全力逃跑出森林。湖水結冰時,天鵝們,不對,我是說水上的那些鳥。鴨子,天鵝等所有的鳥,它們會怎樣呢?它們會飛走。如果有個船員不小心把船靠在食人島上,那船員會做什麼?他會跑回船上去。如果有人坐在一艘小船上要渡很湍急的河,他會怎麼握槳呢?那塊木板用來劃的叫什麼?槳,他會怎麼握槳呢?小心翼翼的。同樣的,想要從輪回痛苦中出離的人,就要像動物逃離失火的森林一樣的捨棄輪回。森林是它們的家,它們的食物,它們的巢,一切都在裏面。但如果森林著火它們還不逃走,就會被活活燒死,烤焦。如果那些棲在湖上的鳥在湖水結冰的時候不飛走的話,它們會被凍在湖裏,它們的羽毛,腳都會結成冰。如果那個船員不逃走的話,就會成為晚餐。如果坐在小船上的那個人不把槳握緊的話,如果他失掉槳的話,就完了,說得更清楚一些,他很可能會死。再一個例子,法本當然是很久以前寫的,那時並沒有飛機。做生意的人要到很遠的地方去,要準備各種的食物,補給,放在動物上,做生意的人要準備各種東西,否則根本不可能做生意。根本到不了要買賣的地方,在沙漠之中就餓死了。如果要從西藏經過戈壁沙漠到俄國,你得準備各種東西。否則你會成為戈壁沙漠中的一堆白骨,賺不了錢,死了。同樣的,我們要從輪回痛苦中解脫,我們要盡可能捨棄現在可以捨棄的一切。你可以捨棄很多東西。輪回之中有許多東西,你可以捨棄其中很多東西。捨棄酒醉,非常容易。如果你不喝醉酒的話,頭腦會比較清楚,身體也會比較好;臉也會比較好看,臉不會像火山岩。你也可以捨棄賭博,你可以不要想平白拿走別人的錢,也不會平白損失了積蓄。你可以捨棄許多東西,即使是讓你世俗生活變好。你會更平靜,你會有更多時間,身體更健康,家庭更和諧,很好的。對於那些首先你認識它們,然後祈願將來可以捨棄它們。任何輪回中的責任,世俗的責任,以正面的態度完成。視它們為責任,而非遊戲。某些社會很奇怪。小孩被當作比賽的工具,父母對待小孩像玩具,寵物。養小孩是一種責任,很大的責任。你的小孩長大變成什麼樣的人是你的責任。他當然有自己的業力。你不能改變他很大的業力,但小的業力,你可以改變很多。人類的未來就靠你的咕嘰咕嘰。如果你不把小孩教育成個好人,頭腦清楚,有謀生能力,仁慈、成熟的話,這個世界會變得很可怕。因為五十年後,這個世界到處都是他們存在,他們會是五十歲,比我現在小一歲。正是盛年。把小孩當作是責任,也是佛法。我不是說你們都應該要有小孩。但你們當中很多人已經有了小孩,我指的是這些。所以,任何你現在無法捨棄的東西,你祈願將來能夠捨棄。沒有什麼是不好的,看我們用正確或錯誤的方法去面對。很不幸的,我們以貪、忌妒、瞋、慢、慳吝來處理事情。那是錯的。因為那會為我們帶來痛苦,為所有人帶來痛苦,現在,將來,永遠。沒有任何事是不好的。捨棄的意思是說,我們將對待事情的負面方法捨棄。試著以正面的方法對待。輪回苦痛及其克服之道是非常重要的題目。坐在小船上要渡過湍急河流的那個人所握的槳是道德,道德是非常重要的。道德上的紀律-戒律,要如同珍貴的槳一般小心緊握,這樣便能過河。如果沒有道德紀律,即使你的動機良善,事情也會變得一團糟。功德也絕對重要。如同漫長旅途所需的糧食。沒有功德,即使你有善念,也不會成功。很多人會說,我真的很想修行,可是沒有時間。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沒有時間?這就是功德。我想修持佛法,可是我有這個問題,那個問題,有這個狀況,那個狀況,所以沒辦法,為什麼會這樣?當你想做壞事的時候,所有的條件都具足了。如果你想說謊,想偷竊,什麼條件都有。如果你想說人閒話,想要譭謗,所有的條件都有。但當你要修持佛法時,就沒了條件。我不是說每個人都如此,我指的是那些有這種感覺的人。答案就是,累積功德。這樣的人缺少的是功德,不是理解或願力,而是缺少功德。有一件東西能生起功德。就是沒有條件,不可動搖的決心。但要生起這種決心有時也需要功德。很有趣,有時有人請我占卜。而他們的問題很有趣。他們問,我有個兒子,應不應該讓他出家。我怎麼能對這種事占卜,不能。我說,我不做這種占卜,如果你想讓你的兒子出家,那就做。我不為這樣的事占卜。我怎麼能說你的兒子不該出家?然後那個人又問了另一個奇怪的問題,萬一他將來決定不出家怎麼辦?我告訴他們,那是他的決定,時間到了他會自己決定。現在時間未到,所以你決定,二十歲以前是不許受比丘戒的。如果你讓他出家,那是你的心願。你是他的父親,母親,你盡力為小孩好,所以讓他出家。小孩到了二十歲的時候,他自己會決定要不要成為比丘或比丘尼,讓他自己決定。即使父母有時也缺乏替孩子做決定的決心。為孩子做的決定和為自己做的決定是一樣的。對孩子負的責任和對自己負的責任是一樣的。不多不少。等孩子到了一定年紀,他們自己會決定。父母就沒有責任了。只有決心能彌補缺少功德的過失。但很不幸的,如果沒有下定決心的功德,也會缺少決心。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