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10/17 04:52:42
宗喀巴大師
三主要道
尊貴慈誠羅珠仁波切
學習次第 : 進階

三主要道論》講記(下) 證悟空性       

宗喀巴大師 造頌 索達吉堪布 翻譯 慈誠羅珠堪布 講解

《慧燈之光》(四)   宗喀巴大師 造頌 索達吉堪布 翻譯 慈誠羅珠堪布 講解

(四)證悟空性——最終的出路

如果沒有證悟空性,即使有了出離心與世俗菩提心,也不能徹底解決最後的問題。什麼是最後的問題呢?就是從根本上斷除所有的貪嗔癡煩惱與無明我執。

也就是說,所有的問題,最後都必須以證悟空性的智慧來解決。僅僅具備出離心與菩提心,仍然不能獲得最終的解脫。當然,如果有了出離心與菩提心,就肯定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證悟空性,因為菩提心與證悟空性的智慧是息息相關的。

菩提心與證悟空性之智的有機結合,就是所謂的“智悲雙運”。其中的“智”,是指證悟空性的智慧;“悲”,是指菩提心;所謂“雙運”,即是指菩提心與證悟空性之智二者兼備、緊密相聯。對具有菩提心與空性智的人而言,菩提心與證悟空性之智屬於同一個人的同一個意識,所以菩提心也就是證悟空性之智,證悟空性之智也就是菩提心,二者之間是密不可分、圓融一體的。

甯瑪巴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榮森班智達,想必你們也聽說過這個響噹噹的名字。在他的著作裡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作為佛教,尤其是密宗,最重要、最關鍵的就是智悲雙運。對於每一個佛教徒而言,佛經所宣講的很多行為與修法,是不一定能一一實踐、全盤執行的。但有一個原則卻是不能丟失的,那就是智悲雙運。

如果不能做到智悲雙運,也就不能二者俱全,只有其中的一個。在有智沒有悲的情況下,就成了小乘阿羅漢的境界。因為阿羅漢證悟了人無我,亦即空性的一部分,卻缺乏菩提心,所以是有智沒有悲;反之,在有悲沒有智的情況下,比如說天界的梵天諸眾,其慈悲心是非常強烈的,但這種慈悲心卻只是單純的慈悲心,而沒有證悟空性的智慧,所以既不能解決最後的問題,也不能成為大乘佛法。

我們都知道,佛教的修行人包括出家人和在家人,因為出家人不必處理很多世俗事物,比在家人少了很多牽掛和羈絆,相對而言煩惱要輕得多;而在家人卻要面對很多生存的壓力,不得不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而奔波,因此就會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從這個角度而言,出家人比在家人更容易獲得成就。但出家和在家的身份並不是最關鍵的問題,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智悲雙運。佛法的精髓或中心思想也就是智悲二字,所以特別重要。

總而言之,如果有了智悲雙運的前提,無論修什麼法,無論是什麼樣的身份,都同樣可以獲得成就;假如沒有做到智悲雙運,即便是出家人,也一樣難以獲得成就。

若能證悟空性,就達到了很高的境界。退一步說,即便沒有證悟或精通空性,但如果能聽到類似《心經》、《金剛經》之類的佛經,或者藏傳佛教宣講空性的中觀論著等等,也有很大功德,如果在此基礎上能稍稍有些收穫,亦即生起合理的懷疑。比如說, “諸法究竟是不是空性呢?也許是噢!” 假使能有這樣的疑問,那麼從此以後,這個人的心裡就播下了空性的種子,縱然即生不能成佛,但他流轉輪回的時間也所剩不多了。這是佛親口所說,並不是我隨意編造的。

關於這一點,在佛經當中還有一個比喻:一個人在遼闊的原始森林當中迷了路,他焦急而又迷茫地走了很久,最後終於遇到了放牧的牧童。這就說明他已經接近森林的邊緣,很快就要走出森林了。為什麼呢?因為牧童們不可能到森林深處去放牧,而只會在森林邊緣一帶活動。

佛繼續說道:同樣,無始以來,我們在輪回當中經歷了無數次生生死死,恐怖漫長的輪回就像茫茫無際的森林,而我們就如同在輪回密林中徘徊了很久的迷路人,現在終於聽到了空性的法門,雖然尚未證悟空性,甚至對空性的瞭解也不夠深入,但我們卻已經踏上了脫離輪回的征程。

這就說明,凡是聽到般若波羅蜜多、凡是聽到空性的人,縱然沒有獲得解脫,但也即將走到輪回的邊界,很快就能從輪回中得到解脫。這是佛親口所說的,佛永遠也不會以妄語來欺騙眾生,在整個世界上,唯有佛陀才是諦實語者。

為什麼佛陀是實語者呢?因為,佛陀根本不存在欺騙眾生的貪嗔癡等煩惱或者念頭,首先沒有生起這些煩惱的因,所以也不會有這些果,他不可能向我們打妄語。

顯宗證悟空性的方法,一般依靠宣說般若波羅蜜多的經論,以及中觀論典所提供的邏輯思維方法來進行推理,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證悟空性之方。若能按照佛陀所指的思路去推導,即使是薄地凡夫,也能夠在理論上清楚地領會到空性的含義,雖然還談不上是證悟空性,只能算是對空性有所瞭解,但從此以後,就會知道現實生活只是一場夢境而已,白日的所見所聞與夢中的景象是毫無差別的。然而,以前我們卻一直認為,白日生活中的一切現象,都實實在在地存在著;而夢中的所見所感,卻是根本不存在的幻覺。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錯誤概念呢?因為,不管夢境持續多長時間,夢中的景象多麼千奇百怪,第二天醒過來以後,所有夢中的一切都會煙消雲散,因而我們就會立即意識到,這只是一些幻象而已。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走到輪回的盡頭,還沒有從輪回當中醒悟過來,還正在輪回的大夢中漫遊,所以還無法回頭觀察輪回的真假與否。如果有朝一日我們能站在輪回邊緣來回顧現在的一切,就會真相大白:原來自己所經歷的種種坎坷、百般艱辛,以及愛恨情愁、酸甜苦辣,都只是一場夢境而已。

這並不是異想天開,而是確鑿有據的事實,總有一天,我們肯定會親身感受到這一切的,但究竟要等待多長時間,就不好說了。因為這要取決於很多客觀的因素。只要具備聽經聞法、思維修習等條件,經過點點滴滴的日積月累,我們終究會明白,以前所有的經歷都只是一場誤會,一枕夢境。

雖然不需要等到那一天,即使現在我們從中觀的角度來解釋上述道理,也一樣可以得出相同的結論,但僅僅從理論上進行論證還不夠,還需要相應的修行。當修行到一定境界的時候,我們就會真真切切地明白,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根本不存在,只是因為眼、耳、鼻、舌、身五種感觀能看得見、摸得著、嘗得到……,便使我們判斷出一切現象存在的可靠性。

但是,眼睛看得見又如何呢?就連我們的眼睛本身,都是無法存在的。比如說,在夢中我們的眼睛也可以看,但夢中所有的一切,包括我們的眼睛、耳朵乃至整個身體都是虛幻的。老年人可以夢見自己年輕時候的經歷,可以重溫青春的快樂時光,但七老八十的耄耋之人能夠在此刻擁有青年時代的健壯身軀嗎?決不可能。那是很早以前的情景,現在已經消失無蹤、不復存在了。顯而易見,夢中的一切,包括整個身體,都只是一種幻覺而已。

如果能從理論上瞭解這些道理,並通過思維與論證的推進,而使這種理解進一步發展、成長,就可以將理論上的知識轉變成證悟空性的智慧,從而證達空性。這是大多數顯宗常用的、公開的證悟空性的方法。

顯宗另外一種證悟方式,就是禪宗的證悟方式——既沒有太多的思維,也不講很多的理論。有人會提出疑問,既然不聞不思,又如何證悟空性呢?禪宗的修行人往往是通過打禪而證悟的,在打禪七的時候,禪師會要求大家不思善、不思惡,既不追憶過去,也不迎接未來,就是要關照當下。當下是什麼樣子,心的本性就是什麼樣子。在無思無念的境界中令全身心放鬆以後,就有可能會看到心的本性光明,從而證悟空性。

禪宗的方法,是極其上乘的證悟方法,但前面也講過,由於這種方法既不特別強調出離心、菩提心,也不宣講人身難得、死亡無常等道理,還沒有具體的修法,只是在沒有修持任何前行的情況下,直接通過坐禪來證悟,所以是很難的。在幾千個或者幾萬個修行人當中,也許才會出現幾個。

不僅禪宗是這樣,大圓滿也是如此,雖然大圓滿聽起來也很吸引人——是至高無上的修法,可以無需勤作地迅速證悟,但這種修法與我們的相續是否相應呢?這就很難說了。

與禪宗不同的是,如果大圓滿修行者的相續與法不相應,就可以從人身難得等基礎修法起修,使自己的根基逐漸與法相應,這樣就能依靠大圓滿的途徑達致最高境界,但禪宗卻沒有前行的修法,而只有簡單、直接而快速的方法。只有非常上等的根器,才能以禪宗的方法來證悟,因而,古往今來,以這種方式證悟的成就者真可謂寥若晨星。

對根基相應的人來說,禪宗是極好的證悟方法;但對業障深重、根基不夠成熟的人而言,無論禪宗的修法,還是大圓滿的修法,都算不上是最好的修法。

大家都知道,米拉日巴尊者最初學道的時候,首先依止的,是甯瑪巴的一位德高望重的上師。關於這位上師,在甯瑪巴的歷史上也有記載,他是甯瑪巴舉足輕重的一位具有修證的成就者。也就是說,米拉日巴尊者的大圓滿上師,是名副其實的上師,但在該上師將大圓滿法傳給米拉日巴尊者之後,米拉日巴尊者修習了一段時間,卻沒有什麼效果,只有半途而廢。後來遇到瑪爾巴上師以後,上師以命令他建造很多房子的方式來讓他修習諸種苦行,在經過了很長時間,遭受了很多磨難之後,才給他灌頂,使他最終獲得了成就。

為什麼米拉日巴尊者在值遇到殊勝無比的大圓滿法,以及當之無愧的大圓滿上師以後,仍然不能獲得成就呢?這是因為,米拉日巴尊者當時的根基,與大圓滿法有很大的距離,所以無法適應大圓滿法。既然米拉日巴尊者都與大圓滿法不適應,我們能保證自己會適應嗎?我想誰也不敢打包票吧!所以,我們決不能忽略前行的修法。

為什麼禪宗不講任何道理,沒有任何具體修法呢?因為禪宗是一條直接的路,是與空性境界十分接近的路。只需直接去觀知,而不需要借助任何推斷。要知道,越接近空性,我們的語言就越不管用,在空性境界當中,我們的語言與思維都沒有任何用武之地。沒有任何語言,可以直接描述空性,因為空性已經超越了所有凡夫的語言與思維的範圍。

為什麼中觀派要講很多道理,要進行很多邏輯推理呢?因為中觀修法不是最直接的證悟方式,而是逐步引導的漸悟之法。作為凡夫,我們每個人都有堆積如山的執著,所以不可能一下子將其推翻,而只能以逐步遞進的方式來層層推導。

比如說,大家都認為我手裡的杯子是實有的,裡面的茶水,也是可以喝,喝了就能夠解渴的,實實在在的物質,這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並同時對大地、房屋、人類、交通工具等其他所有事物都有著實有的執著。中觀的方法,就是逐一觀察杯子、茶水、山河大地、乃至於自己等執著對境,將其分解到物理學所說的粒子、原子,或者佛教所說的微塵等極其細微的單位。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儘管現代物理學已經將物質細分到誇克,但與佛教的微塵概念相比,卻仍然有著天壤之別;不僅如此,以佛的智慧,已經將大大小小的所有執著、所有的存在實體,都完全遮破了,這是目前的科學領域所無法想像的境界。

通過這種各個擊破的方式,就能使我們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所執著的一切,都是五官的一種錯覺,都像夢境一樣沒有任何實義,從而將大大小小的所有執著徹底消滅。

中觀派是以層層引導、逐步深入的方式而證悟的,所以就要講很多道理,並通過這些道理來讓我們明白事實的真相。

再往上走,就是密宗證悟空性的方法。在密宗修法當中,有很多顯宗經典從未提及,顯宗修行人前所未知的證悟空性的訣竅。普通的,就是《時輪金剛》、《大威德金剛》等續部中所說的氣脈明點的修法。

為什麼通過這些修法能夠證悟空性呢?因為,雖然我們的身體與精神,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家族,兩個不同的體系,但由於它們始終相互緊密依靠,所以就有著極大的關聯。通過修持氣脈明點,就能幫助我們證悟空性。比如說,在沒有任何不適的情況下,假如我們一直觀想自己頭疼,過一陣子,頭就肯定會真正地疼起來。

曾經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一個健康人與一個身患絕症的人同時到醫院去檢查身體。由於醫院工作人員的失誤,而將兩人的檢驗報告掉換了。健康人誤以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便傷心欲絕,並從此一蹶不振,最終真的患上了絕症;真正的絕症患者卻因為誤診結果而心花怒放,並重拾信心,結果逐漸恢復了健康。這就是意識的強大功能,現代人稱之為心理作用。

佛陀發現了這一點,並將其告知於我們:利用心理作用,就可以徹底扭轉我們的命運。

但是,如果不觀想頭疼,而是直接用石頭、棍棒等堅硬之物來擊打我們的頭部,頭立刻就會疼痛不已。這說明什麼呢?這是一種比喻,它說明:中觀的修法,就好比觀想頭疼,雖然也能起到作用,但卻需要很長的時間;而氣脈明點的修法,就像用硬物擊頭,很快就能夠奏效,不但能使精神獲得解脫,甚至包括肉體,也能出現縮小、化光等神奇現象。

很多人都知道大圓滿的虹身成就,這不是一種傳說,而是有根有據的事實。在大圓滿的歷史上,曾經湧現過很多這樣的事例,前幾年也出現過這樣的成就者,我也親自去調查過,並將調查報告附在《前世今生》的後面,我想很多人都應該看過——整個人的身體,包括頭髮、指甲都全部化為虹光,從而使有血有肉的身體超越於凡夫肉眼的視線範疇——這是密宗特有的證悟成果,是顯宗修行人難以料想的特徵。

然而,從大圓滿的角度來說,普通密宗的修法,也並不是最高等、最快捷的,其中還存在著一些彎路,這種修法還是比較複雜。只有大圓滿修法,才是最直接、最快速的修法。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根基能否與之相應,這就是一個問題了,而通過前行的修法,就能排除這一問題。佛教認為,除了成佛以後的境界是永恆不變的以外,世俗的萬事萬物都可以依靠某種因緣而轉變,所以我們的根基也是可以發生變化的。根基與大圓滿不相應並不可怕,我們完全可以提升自己的根基,使其從不成熟到成熟,這是有辦法的。

所謂的辦法,就是通過修持外加行、內加行等一系列的修法,從而使我們的身心逐步調服、規範、成熟起來。

為什麼當初瑪爾巴大師在灌頂之前,要讓米拉日巴尊者吃那麼多的苦頭?就是為了成熟米拉日巴尊者的根基。在米拉日巴尊者歷盡艱辛之後,根基日漸成熟,才將灌頂與修法授予米拉日巴尊者,這樣才能使其相續與法相應,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就。

綜上所述,通過前行的修法,就必定能使我們的根基與大圓滿法相應;如果自心能與大圓滿法相應,大圓滿法就是貨真價實的無上之法。

拋開顯宗修法不談,即使在密宗修法裡面,大圓滿修法也是任何修法都不可逾越的。在佛教史冊當中所記載的,不同層次的成就者雖然層出不窮,但能即生獲得虹身成就的,唯有大圓滿的修行人。虹身成就屬於什麼樣的層次呢?就是成佛的層次。

有人會提出疑問:釋迦牟尼佛當初成就的時候,轟動了整個世界,隨後又轉了極其深廣的法輪,利益了無量無邊的眾生,但為什麼這些人的成佛卻悄然無聲,也沒有轉什麼法輪,引起什麼轟動呢?

這是因釋迦牟尼佛往昔的發願力所致,在佛陀出世之後的五千年間,都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住世利益眾生之日,所以雖然有很多成就者的內證與釋迦佛無有高下之分,但他們成佛與度化眾生的方式卻是千差萬別的。在釋迦教法尚未消逝之際,他們不會以教主的身份來度化眾生,而是示現為各種形象。在屠夫、妓女等卑劣種姓之人當中,會有這樣的化身;在愚昧微賤的動物當中,也會有這樣的化身……

為什麼要這樣示現呢?因為,假如我們以人的身份去度化動物,就會存在語言的障礙。放生的時候也是這樣,我們為動物們念誦佛菩薩的名號與心咒,只能在它們心中播下解脫的種子,卻不能真正地與它們溝通,但如果是以動物的身份出現,就能毫無障礙地與之交流,就能行之有效地利益、度化這些動物,因此,在六道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可能會出現佛菩薩的化身,但他們所傳播的法,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而不是他們自創的法,因為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尚未消失,所以他們不必採用什麼新的教法。在經過一定時間以後,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會消失,取而代之的,便是彌勒佛的教法。只有彌勒佛的出世,才會像釋迦佛一樣轟動整個世界,並隨之誕生新一輪的教法。

無論通過哪一種修法去證悟空性,最終的境界卻沒有高低之別,是毫無二致的。在整個宇宙、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當中,空性是唯一共同的境界,而不會有兩種最高的空性境界並存。由於最究竟的終點是一樣的,所以無論採取任何一種方式,都是異曲同工的。自己對什麼法有信心,就修什麼法。

作為真正的修行人,一律不能參與那些妄說禪宗好,大圓滿不好;或說大圓滿好,而禪宗不好的,抬高自己的宗派,貶斥其他宗派的做法。如果是為了學術界的研究探討,可以去進行比較分析,但如果修行人抱著自贊毀他的念頭去做這些事,就有謗法的過失。要知道,若不是真正的法,釋迦佛也不會傳授給我們。因為眾生的根基千變萬化,所以佛陀才會因材施教,而宣說了八萬四千法門。我們沒有資格去評價、排斥或批判釋迦佛的教法,而只能盡力去吸收這一切。只有那些具有智慧的高僧大德,才有評論各種法門之高低賢劣的資格,但他們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讓我們區分什麼是正法,什麼是邪教,而不是為了將各種法門一分高下。只要是釋迦佛的教法,就一定是正確的,而不會有任何問題,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去造作這些口業。

證悟空性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明白輪回、涅槃或者三千大千世界最終的本來面目。比如說,在電腦螢幕上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東西,但這只是電腦程式所控制的結果,同樣,我們平時所接觸的世界,也受控於某種程式。佛陀告訴我們,只要從根本上將程式破壞,就能消滅這一切,輪回再也不會出現,這是非常理性而有智慧的方法,除此之外,其他任何辦法都不管用。

如果為了快速證悟空性,而妄圖拋開前行修法,是沒有任何用處的,所以,修行的次第決不能錯亂,這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講述了證悟空性的重要性,以及證悟空性的方法,下面宣講《三主要道》正文。

不具證悟實相慧,縱修出離菩提心,

亦不能斷三有根,故當勤證緣起法。

這就是說,如果不具備證悟實相的智慧,縱然修持出離心與世俗菩提心,也不能解決最終的問題——斷除三有輪回的根源,消除最細微的煩惱——所以,我們就應當精勤地修持緣起之法。當然,前面也講過,如果能具備出離心與菩提心,就一定會很快地證悟空性。

所謂實相,也即禪宗所說的本來面目,或大圓滿所說的自然智慧。為何稱之為自然呢?因為其中沒有夾雜著被意識形態所扭曲、所改造的任何成分,而是天然自成、原本存在的東西。這也可以叫做空性、光明、如來藏、般若波羅蜜多等等,這些都是一個東西的不同名稱而已。所有名稱的內在含義,都是毫無差別、完全一致的。

雖然修持出離心,可以減少造作殺盜淫妄等惡業的念頭;修持世俗菩提心,可以將嚴重的自私心降到很低的程度,但最後的細微煩惱,卻唯有證悟空性的智慧才能夠徹底解決。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在這方面努力,按照佛陀的教誨,每天安排適當的時間來認真修持外加行、內加行等修法的話,就一定能夠成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為什麼能這麼肯定呢?因為我們掌握著具說服力的、非常可靠的證據——千千萬萬的事實證明,任何一個人,哪怕是普通的凡夫,也能通過佛陀的方法而證悟,這並不是神仙、天才的專利,所以我們有這樣的把握和信心。如果沒有這樣的把握,我們也沒有必要去欺騙他人。

當然,如果不去追求證悟空性、修持空性,為證悟空性而盡力,無因無緣當中又怎能證悟空性呢?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這種人也永遠無法成功。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這樣,世間人如果想掙錢,也必須努力工作,否則金錢決不會自己找上門來。同樣,如今證悟的方法已經擺在眼前,不怕不證悟,就怕不努力,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事實就是這樣。

雖然每個人都希望解脫,但因為物質享受是無需通過修行,便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所以具有很強的誘惑力,作為凡夫俗子是很難抵擋的,因而就不容易產生出離之心。如果不精進修行,懶惰懈怠,再加上往昔的習氣,就會一門心思地去追求這一切,永遠也不能感受到修行的樂趣,永遠都徘徊在解脫之門的週邊;其實,假如我們能勤懇專注地修行,其結果也絕對能親身體會到,不是在下一世,即便在今生,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會不同程度地證悟空性。所以,空性並不像有些人所想像的一般遙不可及。

前面講過,即使有了出離心與菩提心,也不能解決最根本的問題,所謂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指輪回的起源。如果不去破壞它,輪回隨時都有可能產生,這樣則不能斷除輪回的根本,因而,我們就應該千方百計地去證悟緣起法。

什麼叫做緣起法呢?大家都知道,有因就會有果,無因就不會有果,這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很普通的邏輯,但如果從深層次的角度去看,我們從來就沒有通達真正的因果關係。為什麼呢?我們不要從宏觀的角度去看,因為這些都是五官的錯覺,學過量子力學的人都知道這一點,對此誰也不會有所懷疑,而應到微觀世界當中去分析。什麼是微觀世界呢?就是物質粗大的表像下面所隱藏的,最基礎、最原始、最究竟的層面。

比如說,在宏觀世界的概念當中,我們一般認為,果就是從因中產生的,有了因,就會產生果。

這就是一種錯誤的觀念。為什麼是錯誤觀念呢?因果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比如說,我們都認為稻種和稻芽就是因果的關係,因為有了稻種,以及土壤、水分、空氣等助緣,就會讓苗芽無中生有。種子對苗芽起的作用,就是讓它產生,讓它成長。

但是,請大家認真地分析分析,因與果究竟是同時存在,還是先後存在呢?在因對果起作用的時候,果究竟存在嗎?如果認為此時果存在,也即因果二者同時存在,那麼種子能讓芽苗產生嗎?不可能。因為果已經存在了,既然果存在,又何須因的作用呢?因根本不必對果起作用;反之,如果認為此時果不存在,先有因,後來才由因產生了果,也是不能自圓其說的。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果尚未產生的時候,因能對它起作用嗎?不可能,因為果根本不存在。既然果不存在,像虛空一樣,因又怎麼對其起作用呢?還有,假設此時果已經產生,那麼因也就不可能存在,否則因就成了多餘的東西。既然因不存在,它又怎麼對果起作用呢?兩個從未見面的物質是不可能互相起作用的。因此,雖然從宏觀的角度而言,存在著因果的關係,但這只是一種錯覺而已,從微觀的角度而言,因果的關係從來就不存在。

大家一定要好好想想這個問題:因怎麼會對果起作用?

雖然很多人學過西方哲學或者東方哲學,但這些學科卻從來沒有深層次地思考過這一問題,只有佛教,才進行過這種深入細緻的思維。

雖然這一切都不是實有存在的,但在我們的眼前,卻會出現因、果,以及從因產生果的奇特現象。電子顯微鏡、粒子加速器等精密儀器無法觀測,世間的神通、修行的境界也不能衡量,這就是佛陀所說的緣起法。緣起法與空性是等同的,也就是說,不存在與現象是平等共存的,如果想拋開眼睛所見的外在現象,去重新尋找一個空性,是不可能的。緣起法就是空性,空性就是緣起法,這就是佛經所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世間所有的東西,都不能以中觀的理論去分析、觀察,否則越觀察,就越接近空性的方向,就越沒有答案。比如說,從宏觀的錯覺而言,水喝下去就可以解渴,就能夠滿足我們身體感官的需求。但佛陀卻教導我們不能滿足於此,而是要往深層次去思考,打破對因果的固有認識。

世間一般的人都是人云亦云,大家說有因果,自己就認為有因果,但這些所謂的因果關係,卻只不過是一種錯覺,是我們的感官在欺騙我們而已。感官不經分析便將錯誤的資訊傳遞給我們的意識,意識也毫無原則、不假思索地緊緊抓住這些錯誤訊息,死活也不肯放開。因為我們的內心是不見一絲光亮的黑暗。

只有佛陀的智慧光芒,才照亮了我們的內心,使我們清醒地意識到:不要說佛陀所照見的世間萬法的究竟真相,就連電子顯微鏡所能觀測到的,將物質放大很多倍的層次,我們的眼睛也無能為力,所以它是不可靠的。我們從來就不知道事實的真相,只會在感官與意識的相互作用下,無有止境地流轉輪回。

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說服自己、教育自己,說服的理由千千萬萬,不僅是佛教的深奧理論,只要借助於物理,也可以證明很多。前面也講過,雖然在三百年以前,我們根本沒有電磁波的概念,即便是現在,我們也看不見、摸不著電磁波,但通過儀器卻能使我們感覺到電磁波所帶來的信號。這就說明,我們的五根是不可靠的,看不見、摸不著並不意味著不存在。

稍為懂得一點科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在空中有電磁波、有引力等等,只是自己看不到這一切罷了。

但科學只能深入到這個層面,就停滯不前,轉而求助於哲學等其他學科。其實,最終的問題,卻只能由佛學來解釋。

當世人對自己的五根與原有的觀念產生懷疑的時候,我們就適時地將空性光明的概念介紹給他,這樣他就能很快接受,就能慢慢放下原有的錯誤觀念,而逐漸地接受空性,並進一步接近于空性光明。

有些人認為,《心經》中說:“無眼耳鼻舌身意”,但明明我們的眼睛、耳朵等等就是客觀存在的,這怎麼能說得通呢?

佛陀的上述結論,不是從世俗現象的角度而言的,他不會如此愚蠢,不會荒謬到去否定世俗中眼耳鼻舌的存在。誰都知道,除了精神不正常的人以外,世俗當中不可能有人會明明看到物質,卻否認它的存在。眼睛是在看東西,耳朵是在聽聲音,但這都是錯誤的幻覺。

從此以後,我們的意識就開始變得聰明起來,就開始動腦筋了:我一直認為自己耳聞目睹的一切,是千真萬確的,感觀從來就不會騙我,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原來這一切連微塵大小的實有都不存在。

然後,我們就可以採用中觀的推理方式來分析抉擇,並從中深切地瞭解到:正因為輕信了這些錯誤資訊,才讓我產生了如此之多的煩惱,才讓我不由自主地流轉輪回、飽受痛苦。這就叫做證悟緣起空性。

誰見輪涅一切法,永無欺惑之因果,

滅除一切所緣境,此人踏上佛喜道。

緊接著,宗喀巴大師又進一步地說明緣起法的概念:

“誰見輪涅一切法,永無欺惑之因果”,這句話很重要,也就是說,雖然一切都不成立,但從錯誤觀念的角度而言,因果、輪回、涅槃的一切萬法卻毫無錯亂、真實不虛地存在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千真萬確、永無欺惑的事實,這就是因果的自然規律。

這就像雖然通過科學已經證明,一切物質都是瞬息萬變、刹那生滅或運動的,但從肉眼所見的層面來說,我們仍然可以承認某個物質是恒定靜止的一樣。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認為,一個小時之前來到這裡的是我,現在坐在這裡的仍然是剛才的那個我。

有的人可能已經聽糊塗了:一會兒又說因果不存在,一會兒又說因果不虛,這應該怎麼理解呢?以前的《慧燈之光》當中講過,這是從二諦的不同側面來區分的。詳細的原因,大家可以看書,此處就不再重複了。

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一定要認真反復地進行思考,時常有些人在聽到空性的說法之後,便認為“既然一切都是空性,因果也不存在,我們為什麼還要去修行,還要去度化眾生呢?純粹多此一舉!”

曾經也發生過這樣的情況,有一位元十分了不起的上師為弟子們傳講大圓滿法,當他講到“沒有善、沒有惡,一切都不存在……”的時候,一個路過的牧人聽到了,就回家用繩子拴住一隻羊的嘴,並且傻乎乎地告訴羊說: “你也不存在,我也不存在,因果善惡也不存在。”然後,就眼睜睜地看著羊閉氣身亡。

但是,在我們凡夫的境界中,誰也不能否認因果的存在。當我們有因果善惡執著的時候,因果善惡就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就能夠起作用。比如說,雖然從空性的境界而言,一杯開水並不存在,所以不可能把手燙傷,但如果我們不小心把滾燙的開水倒在了手上,就肯定會被燙得大呼小叫,因為我們感覺到疼痛了。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雖然我們在理論上懂得了開水不存在的道理,但由於修行跟不上,還有對開水、對手的執著,認為開水是很燙的,而手卻是肉長的,是有感覺的,所以不能去接觸開水。只要有了這樣的執著,就會被燙傷,理論上的認識在此時是不管用的,所以,在執著沒有消除之前,我們不能把開水倒在手上。

同樣,雖然我們從理論上知道萬法都是空性,沒有善、沒有惡,但從現象的角度而言,卻還是要尊重因果、服從因果、相信因果,還是要跪在因果的腳下,因為我們的智慧還沒有成熟,我們的功力還沒有超越它,此時,它還具有很強的能力,此時如果不尊重因果,我們就會造業,並將最終受到因果的制裁。

總而言之,在學佛的初期,我們一定要行善斷惡,不能對什麼都不執著,而是要用好的執著來推翻壞的執著,要借助善業的力量來消除不善業的力量。

“滅除一切所緣境”,當意識知道眼耳鼻舌的資訊是錯覺以後,就開始變得聰慧起來,就不會再上當,無論眼睛怎麼一再地告訴我們,這個東西是紅的、綠的、方的、圓的等等,它都一概不接受;同樣,當耳朵傳遞出悅耳的聲音、刺耳的聲音、嘈雜的聲音等資訊時,意識仍然不為之所欺;依此類推,鼻子聞到的芳香、惡臭;舌頭嘗到的酸、甜、苦、辣;身體感受到的溫暖、嚴寒等等,都遭到了意識的一概否定:雖然你們這樣認為,但你們的觀點是錯誤的,紅色既不是紅色,方形也不是方形,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空性。現在我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我不會再上當受騙,不會再盲從,被你們牽著鼻子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只有佛陀告訴我的這些,才是唯一的真理。這就是證悟空性,就是滅除一切所緣境。

綜上所述,首先,在我們的善惡執著還沒有徹底滅除之前,要相信因果,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規律;其次,雖然我們能感受到一切,卻要明白這只是源於感官的感覺,而不能認為這都是實有的,因果實際上並不存在,都是空性。

比如說,當自己作了壞事而受到惡報,其中無論是作壞事,還是遭受報應,都建立在身體感覺的基礎之上。如果我們昨天吃了海鮮,今天就遭到病痛的折磨,誰知道我們在造作殺業呢?就是我們自己的感官。眼睛看到手去拿海鮮並送到嘴裡,然後由舌頭嘗到了海鮮的滋味,其中的眼睛、手和舌頭,就是證明我們造作惡業的證人;同樣,誰能感覺到我們在生病呢?就是我們自己的身體。因此,除了我們自己的感官之外,根本不存在什麼善業與善報,惡業與惡報。

當我們了悟這些道理之後,對一切外境都不再會有執著,通過日積月累的熏習,就能令智慧逐步成長,令這些錯誤的概念逐漸淡化乃至徹底消失。當智慧的力量完全超越因果的時候,就不會再受因果的制約,不會再受山河大地、地水火風的影響,善也不是善,罪也不是罪,繼而從根本上打破了因果關係,獲得了最終的解脫。

此時,就像沒有一絲雲彩的天空,除了藍色的虛空之外,看不到任何東西一樣,我們的心也除了一片虛空之外,不存在任何東西。至於外在的物質,也只是我們意識的投影而已,一旦證悟了內在的智慧,外面的一切也就隨之而解。

“此人踏上佛喜道”,我們什麼時候才能達到這個境界呢?現在還不能著急,要從人身難得等加行開始啟程,當我們從最基礎的起點向解脫邁進的時候,就踏上了佛陀所歡喜的征程。通過天長日久的積累,就能一步步往這個方向趨近。

何時分別各執著,無欺緣起之顯現,

遠離所許之空性,爾時未證佛密意。

無論在任何時候,如果把無欺的因果緣起規律,與遠離一切承許的空性割裂開來,將其分別執著為相互矛盾的兩種法,此時就沒有證悟佛的密意。

永不錯亂、真實無妄的因果緣起規律,與一切萬物的空性,是互不排斥而同時位於同體的。關於這一點,也可以用科學來闡明:比如說,我們都知道,在物理學的概念範圍內,粒子速度的變化,常常可以達到和真空光速相比擬的數量級。也就是說,眼睛所見到的靜止之物,與構成物質的粒子在一秒的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的時間內所發生的飛速運動,也同樣是平等共存,不可分離的一回事,離開了眼見的靜止之物,就沒有瞬息萬變的粒子運動;除了瞬息萬變的粒子運動,也就找不到眼前的靜止之物,並不是拋棄了靜止的物質而重新創造出高速運動的粒子,肉眼看到的靜止之物,就是物理學家通過電子顯微鏡所看到的運動之物,這就是同一物質在不同層面的兩種現象。

同樣,有因果與沒有因果,也是從有錯覺與沒有錯覺的兩種境界、兩個側面所反映出的一體之法。我們不能在因果之外另找一個空性,否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就說不通了。通過物理學的概念,就能使我們很容易地接受這些理念。

一旦無有輪翻時,現見無欺之緣起,

斷除一切執著相,爾時見解即圓滿。

什麼時候能夠證悟佛的境界呢?一旦不再有輪番交替、互不圓融的見解,不會再簡單地認為:我們去看的時候,因果就是存在的;當佛去看的時候,因果就成為了空性。現在因果開始起作用,就不可能再是空性;現在因果開始退場,就到了空性登場的時候了,而是在因果無妄的同時就是空性。就像在肉眼現見靜止之物的同時,該物質本身就是運動不息的,而不是先有靜止的物質,在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的時候,它才變成運動的一樣。物理學家所見到的,相對於我們的肉眼而言更靠近物質的本質,因而更為準確,但也不是最準確的。唯有佛陀所見到的,才是一切萬物的真面目,因果本來就不存在,只是在我們五根的錯覺中,才真真切切地存在著。通過物理學的試驗來證明肉眼的不可靠,並進一步引申出這些結論,就比較容易被大家接受,因為物理學的理論是現代人所熟知的範圍。

如果沒有認為緣起空性是輪流的時候,就能在現見因果輪回的同時,斷除一切執著之相,充分地印證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道理。

有人覺得這種觀點神秘得難以接受,便會反駁道:因為有了某個房子,所以我才會付出很多的錢去買它,既然房子都不存在,我拿錢去買的又是什麼呢?

其實,這些都只是我們的錯覺而已。佛陀永遠都不會否定我們的錯覺中有東西存在,否則就成了斷見,但佛陀也不會因為我們看到某個東西,就承認這個東西一定是真實存在的,因為肉眼所看到的東西不一定是正確的,就像我們眼見一個白色物品,但其本身卻不一定是白色的一樣。

我們凡夫都是很執著、很傲慢的,往往認為自己看到的才是正確的,只有“我”說了才算,只有“我”的眼睛說了才算,始終以五根的錯誤資訊為標準,凡是與之不符的觀念,都一概否定。既然現在已經明白了這些道理,從此以後,我們不能再被五根牽著鼻子走,而要以佛陀的思路為指南,遵循佛陀的教誨去行持。但就目前而言,由於我們必須要依靠眼睛去看佛經,依靠耳朵去聽講解,才能接收到佛陀的教言,所以暫時還是要利用它,利用它們來最終推翻它們自己。

有一個很好的比喻可以說明這一點:在沒有火柴、打火機的情況下,人們生火的時候,就將兩片很薄的木板相互不停地使勁摩擦,從而產生出火花,並最終使木片本身燃燒起來,直至化為灰燼。同樣,首先我們要借助眼睛、耳朵等等來瞭解佛的理論,進而又要以這些理論來推翻眼、耳、鼻、舌自己的觀點。

僅僅如此還不夠,還要進一步去修習,當修行程度達到理論的高度時,就獲得了真正的成就,再也不受因果的約束,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因為在此之前,我們必須接受它(指五根)的指令,服從它的吩咐,要對它言聽計從、惟命是從,所以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勝利者。

以前我們一直不間斷地在蒙受著它們的欺騙,因而導致了各式各樣的痛苦,現在是撕下這個騙子的假面具,揭穿其真面目的時刻了,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地與之拼鬥。

真正的勝利,並不來源於外界的爭鬥,與他人搏鬥,同敵方交戰,殺死多少敵兵,佔領多少國土……都不能獲取真正的勝利,只有與五根廝殺,與我執拼命,在戰勝五根的錯覺與我執以後,才能獲得決定性的勝利。

釋迦牟尼佛也說過:“我不與世人爭。”也就是說,我與凡夫之間,沒有什麼可爭論的東西,一切不好的東西,都是自己造成的,都是自己的眼、耳、鼻、舌所造成的。別人不可能給我造成什麼惡果。我們不需要與他人爭鬥,不需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鬥爭所獲得的勝利,只需要與自己爭論,與自己挑戰,只需要以調伏自己、戰勝自己所獲得的永久性勝利。

比如說,我們常常會以為,今天我與別人吵架時真是神勇無比,我充分地施展了自己的罵人專長,適時地採用了有力的貶斥方式,以敵人不可還擊之勢英勇地羅列出對方的種種不是,最終平息了對方的囂張氣焰,打垮了對方的精神防線,將對方逼到無話可說的地步,獲得了絕對優勢的全勝,我是多麼的了不起啊!

其實,這種所謂的勝利並不是真正的勝利,我們不但不是值得自誇的勝利者,反而是可憐的失敗者,因為我們在罵人的過程中,說出了很多粗俗、惡毒的語言,生起了無數兇狠、邪惡的嗔心,將來必然會承受這些惡業的果報。我們自己讓自己下墮,自己讓自己受苦,我們必將會自作自受,這種損失是極其慘重的!

在座的人當中,有學習西方哲學的,也有研修東方哲學的;既有稟承儒家思想的,也有崇尚現代科學的,請大家比較一下,在你們所學的知識領域裡,有沒有這樣的思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這些思想都是佛陀特有的偉大思想。前面我們也講過,佛陀的大悲心是無出其右、獨一無二的,此處我們可以更深一步地瞭解到,無論佛陀的大悲心還是大智慧,都遠遠超越了人類有史以來的所有學科與思想,依靠這一思想,就能走到輪回的彼岸,這一點是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企及的。世間的其他學問不但不能讓我們徹底脫離輪回,甚至會讓我們陷入邪見與貪婪的死胡同。既然如此,我又怎能不信賴佛陀、崇拜佛陀,又怎能去相信哪些令我們誤入歧途的邪說謬論呢?在通達這些道理以後,就會對佛陀生起無比的信心,這就是正知正見,這樣的正知正見永遠都不會退失,因為我們掌握了最具說服力的證據,足以證明佛陀所具備的真知灼見,是曠世空前地偉大與獨有的。

前面也講過,雖然淨土宗是非常好的宗派,但在年輕人當中,卻應該推廣智慧與大悲,將聞、思、修緊密地結合起來。每個人都沒有理由不接受佛的理論,倘若每個人都能接受並奉行佛的理論,每個人都擁有這樣的智慧和悲心,天下就會成為和平美好的世界。每個人不但今生能過得美滿幸福,走的時候也能夠在寧靜祥和的氣氛下,開開心心地離去。

我們不要去追求那些神神秘秘的東西,雖然我們也不排斥神通、神變,但必須清醒地知道,真正能夠挽救人類的救星,就是智慧與悲心,除此之外不可能存在什麼其他的救世主,因此,我們要弘揚與傳播的,就是大悲心與大智慧。我們的目標,就是讓普天之下的所有眾生都擁有這樣的悲心與智慧。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這樣的悲心與智慧,則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打擊與競爭,都能從容不迫地保持微笑,就如前面所講,在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也能心甘情願地放棄現在,去迎接更加光明的未來。佛陀最偉大的地方也在於此。

“爾時見解即圓滿”,當斷除一切執著的時候,我們的見解就到達了無法超越的終極圓滿。

了知以現除有邊,以空遣除無有邊,

緣起性空顯現理,不為邊執見所奪。

最後,宗喀巴大師忠告我們:

“了知以現除有邊”,所謂“邊”,就是極端。如同懸崖一般可以使我們墮落、下墜的致命險境。原來我們一直認為,自己所看到、所感受到的東西,都是實實在在、永不更改的真理,這就是“有無二邊”當中的“有邊”。現在了知了這一切的真相之後,就再也不會像以前一樣去看待周遭的一切,而能在耳聞目睹到所有顯現的同時,明白這一切統統都是空性,都是並不存在的虛幻假立的東西。

“以空遣除無有邊”,依靠空性的見解,就可以遣除“無邊”。

什麼是空性呢?什麼也沒有的單空叫做空性嗎?這不叫空性。所謂空性,是指雖然一切萬法其實都如同虛空般不可成立,但我們卻能眼見耳聞,在凡夫的錯誤境界中,這一切都可以成立,這就叫做空性。

所謂的“無邊”或者“無有邊”,就是指斷見。原來我們認為,看得見、聽得著的事物就是有;既看不見、聽不到,也無法感受的事物就不存在,也就是無。如今真正通達了諸法空性的內在含義以後,就知道自己原有觀點的錯誤所在。

我們既不需要去推翻任何一個宗教的見解,也不需要去推翻哪一個學術的觀點,就是要推翻我們自己原有的錯誤觀念,這就是我們的人生意義。

有些不瞭解佛法的人會認為這種說法是一派胡言:怎麼能將推翻自己的觀念作為生存的意義呢?這不是兩相矛盾的嗎?

但佛陀卻告訴我們:在人與人之間的挑釁,教派之間的爭鬥,學術之間的辯論中獲取勝利,都不是人生的真正意義。人生的意義,在於戰勝自己的愚昧執著,推翻自己的錯誤觀點。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證悟空性,如果未能證悟空性,就做不到這一點。

“緣起性空顯現理”,緣起性空就是空性,緣起與空性永遠都不會分離,就像宏觀的靜止與微觀的運動一樣,眼睛所見的靜止之物在微觀世界中,就是分分秒秒不停息的運動之物。

“不為邊執見所奪”,自己所擁有的智慧不再會被邊際的執著之見所掠奪。

當達到這一境界時,我們的見解就不必再提升,但現在我們只是從理論上知道了,這還遠遠不夠。作為一個凡夫,怎樣才能達到理論的高度呢?這是有辦法的,所謂的辦法,就是修行,因此,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去修行。

(五)結語

如是三主要道論,自己如實通達時,

當依靜處而精進,速修永久之佛果。

當我們能如實通達以上所講的三主要道論時,就應當趕緊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去精進勤奮地修持永久之佛果。

在悠長的輪回長河之中,我們曾無數次地獲得過世間的名利等等,如今這一切都已經煙消雲散;如果不能獲證菩提,我們將來也肯定會無數次地獲得這一切,但這些都不是恒常的,都不能與我們永不分離。今天所擁有的,明天也許會不復存在;今年所獲取的,明年也許會不翼而飛。惟有佛的果位,才是永恆的東西,一旦擁有之後,就再也不會失去。

為了所有眾生都能尋找到終極的永恆,我們應當放下一切自我,孜孜不倦地潛心修持。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