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8/17 04:57:24

直指俱生心為法身

竹慶本樂仁波切

這個口訣教授指出,俱生心或本然心(coemergent mind)即是法身,也就是無生的根本虛空或自由解脫的境界。在根大手印的脈絡中,我們說萬物的本質即是無生的法身,這個說法與道大手印相同;此中含意是,從無始以來自心本性與法身便是無二無別的,心與法身一直都是雙融合一的,並沒有一個有別於法身的「心」存在,而這便是「俱生心」的意義。細察這個眾生視為「我」的心時,我們會發覺它是無生的,再者,如果去觀照煩惱妄念——我們的執著之根基,我們也會發覺它們的本質是無生的。

第一個直指教授止觀二層面的修持中,我們必須先修止禪,這是更為重要的修持。「止」有時也被譯為「止寂」(calm abiding)、「平等定」(tranquility)或「奢摩他」,而「觀」則被譯為「勝觀」、「洞見」(insight)或「毗婆奢那」。在大手印的脈絡中,「止」另有特殊的意義,它被定義為「來去之念的自然平息」,這表示心安住在它自然(法爾)的境界——樂、明和無念之中。

大手印止禪的特色之一即是:我們專注於「心」本身,以自心作為生起平等定的對境;我們並不用呼吸(出入息)或佛像作為禪修對境,而只是把心安住在它的本質中,也就是俱生法身中。

那麼,我們又如何把心安住在它的本質中?

1、不追憶上一個念頭。
2
、不迎向未來的念頭。
3
、赤裸地安住在當下清新覺性的本質中。

這便是大手印止禪的定義。此外還有另外三種安住自心的方式:

1
、安住在自心的鮮活清新中,不要散亂。
2
、自然、寛坦舒泰地安住自心。
3
、安住於心,此心要能自明自照。

安住在自心的鮮活清新中,不要散亂。
意思是:我們的心不受內外環境的干擾,而能安住在當下的覺性和當下的剎那體驗中。

自然、寛坦舒泰地安住自心意思是:在禪修中,我們要保持離造作或不刻意、不用力的心態。傳統上把這種不費力的專注功德比喻婆羅門織紗線;紗線拉得太緊便會斷裂,然而拉得太松的話,一縷縷紗線便無法被搓成較粗的線。同樣地,當我們自然、寬廣舒泰地安住自心時,身、語、意三門並非是太繃緊或太放鬆的。

安住於心,此心要能自明自照意思是:從正念覺察之本性中所生起的念頭之本性、以及覺知這些念頭的覺性,我們不將之視為分開的兩者。

這即是大手印止禪的第一個口訣教授:直指俱生心為法身。

安住於平常心

在大手印止禪中,我們就這樣自然地放鬆,契入自心的非緣起之境。大手印專有名相中,心的根本狀態即稱為「平常心」(ordinary mind)或「無生的心」(unborn mind),平常心即是佛的智慧和解脫的境界。偉大的瑜伽士帝洛巴說道:要讓心在非緣起的境界中放鬆,心能夠放鬆時,我們便得到解脫。

如此安住於平常心即稱為止禪,而當我們契入那非緣起的境界時,我們便是安住在遠離希望與恐懼的狀態中;我們並不期待進入安住的狀態,同時也不害怕煩惱心的干擾、散亂、紛擾。如果能單純地安住,不帶有任何期望與恐懼,那麼,我們便是真正在安住。

舉例來說,當我們攪動一池泉水時,被擾動的池水便會與池底的沈澱物混合,使水池變得混濁。試圖以攪動池水來使它變清澈,只會令池水更加混濁而已,然而假如讓水池保持靜態,它便會自動變得澄清,水池終究會自然回復到原來清新、清淨的狀態,因為即使是池水被攪動時,那些混合在水中的泥巴也無法污染池水原來的本質。

同樣的,本然心就如同泉水一般恒常清淨。當我們的心被強烈的情緒擾動時,儘管它看似混沌不清,但事實上,自心本性從未被這些情緒污染過;不斷掙扎想要清淨或淨化自心的一切努力,使我們覺得自心是混沌的,就好比不斷攪動池水卻想讓池水變清澈一樣,自心並未有機會自然回復它通透、清明的狀態,因為我們從不給它這個機會。因此,本階段止禪的口訣教授便是:安住,不帶任何期望與恐懼。

祈願一切眾生究竟住于安樂光明!!!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