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1/15 09:02:50
學習次第 : 初階

 十善業道經講話 第十九講

各位聽眾!今天的十善業道經,十善的利益中講到:

丙字下第八段、不貪欲的利益。

什麼叫做不貪呢?要知道不貪,應該先瞭解貪。貪、是貪、嗔、癡、三毒之一,貪求的意思。一切眾生,都有貪求。我們是人,應當就人來說貪。人類的最初,由於父母的精血,也就是精蟲和卵子,結合而成。在母胎中吸取母親的血液,漸漸長成以至於出胎。出胎後仍然須要母親的奶水餵養,從此一直到老死的期間,沒有一分一秒鐘的時間,能離開千百萬種的生存條件。在佛學上把這許多條件,歸納起來而為地、水、火、風的四大原素。人類的血肉之身為內四大,日常所吸取的營養,和遮羞取暖的衣服,食息其間的房舍,山河大地的環境,都屬於外四大。內四大,分別攬取了外面的四大,短短數十年的生命,得以生存。人類的子子孫孫,也因他而得以延續。為生命的生存,人類的延續,以我的能力,取我的所需,本來是極合理的事。

但人類的欲望,好像是天生的,永遠不能滿足。都如做官,縱然高升到極品,如果不嘗到元首的滋味,終究不能稱心。所以孔夫子所修訂的一部春秋上,很明白的記載著,二百四十二年當中,以臣下而殺死其君主的,有三十六次,以兒子而殺死其生父的,又不知道有幾次。君臣、父子之分,在倫常道德上,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為什麼為臣子的要喪心病狂殺死其君父呢?為的是君位的榮耀,為的是大權在握,為的是滿足其聲色犬馬的享受。君位的榮耀,大權的在握,聲色的享受,綜合起來,總是一個貪,或者加上一個欲字叫做貪欲。又如眼前的臺子上,既有巧克力糖,又有美國的花旗橘子,紅綠相間(音諫)的蘋果,假如讓小孩子看到,你拿一塊巧克力糖,塞到他嘴裏,他絕對不感到滿足,兩隻手上還要各各捏上幾塊,然而還不見得稱心。必得要在他衣服上袋子裏,裝上一兩個蘋果和橘子,這才庶幾乎稱心滿意。嘴裏手裏都有了糖,如果不給他的蘋果和橘子,他必得要哭、要鬧、然而這是什麼道理?這也是一個貪欲。所以古人說:一金在野,百人爭之;一兔在野,百人逐之。這是貪欲的表現。爭城以戰,殺人盈(音營ㄧㄥˊ)城;爭地以戰,殺人盈野,這是貪欲的結果。

貪欲的禍害,絕不是我這拙口鈍舌,所能宣講得出。 佛陀鑒於貪欲的禍害,因而將弟子們的生活程度,降低到極度。 佛陀在遺教經上曾經說過:汝等比丘,當自摩頭,以舍飾(音識ㄕˋ)好。著壞色衣,執持應器,以乞自活。著不好看的衣服,乞化度日,這是不是最低的生活呢! 佛陀又說: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何況少欲能生諸功德。少欲也就是漸離貪欲。然而少欲能生什麼功德呢?十善業道經上 佛陀又召呼娑竭羅龍王說:


複次、龍王!若離貪欲,即得成就五種自在。何等為五?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能奪故。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於昔時不慳嫉故,是為五。

成就、就是成辦。自在者、隨心所欲。五種自在,就是有五件事,隨心所欲。 佛陀的意思是說:人類如果能夠離開貪欲,就可以成辦五件隨心所欲的事。何等為五呢?

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三業:就是身、口、意。身是身體,口能言語,意能出主張。諸根是眼耳等六根,具足、是不缺少。

貪欲生於意識,發之於語言,或見於身體的行動。這行動就是殺、盜、淫、妄。人造了殺、盜、淫、妄的行為,則身心不安,三業不能自在,在果報上會受到六根不具,五官不正的懲罰。如果離開貪欲,那就三業自在,諸根具足了。

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能奪故。財、是金銀珠寶。物、是值錢的事物。自在者,隨意享用。一切怨賊的怨,是與我有怨□的人。怨賊的賊,是盜賊。奪、是搶奪。

在佛教因果律上說:人們如果不貪欲的話,其後生可以獲得金銀珍珠,一切寶物的隨意享用。而且你所持有的金銀寶物,任憑怎樣多,不會遇到怨家的破壞,盜賊的偷竊,也就是不會因財寶的豐盈,而招惹到任何的煩惱。

人們中,生來不曾受過生活壓迫的人,自然是有的,但貧苦的人,生活的窘(音炯ㄐㄩㄥˇ)迫,絕非一般人所能想像。一般的傳說:周文王的參謀長,名叫姜太公的,在貧苦的時候,擺小攤子賣粉面,忽然一陣大風,將粉面吹得乾乾淨淨。又湊上一點資本,改賣瓦器,忽然一匹無韁(音江ㄐㄧㄤ)的野馬,疾馳而來,將瓦器踏得粉碎。因此、窮途落魄,黃面老婆跟他鬧離婚。唐朝的杜順大師,曾經將子曬在門外的太陽光下,有人警告他,鞋子曬在那個地方,會被人偷了去的。杜順大師說:我已無量世,沒有盜竊人家的東西,我的鞋子絕不會遇到偷竊的。這兩個故事,足以為財物不能自在,以及一切怨賊不奪故的證明。

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富貴壽考謂之福,樂善好施叫做德。福德俱備,受用自如,就是自在。至於欲、是欲望的欲。物、是財物。由於過去的不貪欲,而感到隨心所欲。物皆備故者;隨你的心意,要什麼有什麼。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王位、是國王的地位。國泰民安,垂拱而治,叫做自在。稀有的物事,如鑽石之類的東西,是珍奇妙物。

皆奉獻故者,由於國家的太平,民豐物阜,國家的聲威,遠播內外,邊遠的臣屬,一個個皆採摘珍奇寶物,奉上國王,所以叫皆奉獻故。

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於昔時不慳嫉故。是為五。獲者得也,過者超過,本所求,是本來所希求的數量。百倍、顯其數量之多;殊勝、言其品質之好。過去世,謂之昔時,慳(音鉛ㄑㄧㄢ)、是貪欲。嫉、是忌妒。

上面說的那享受太平豐樂的國王,人家奉獻他的珍奇妙物,皆超過他本來所希望的數量和品質。等於說:他希望人家送他一千,人家卻送他一萬或十萬。這是什麼因由呢?由於昔時不慳嫉故。這一類的意外收入,都是他過去生生世世,肯得佈施,或者看到人家豐樂有餘,而不生忌妒,甚至為人歡喜。這裏的不貪嫉,就是 佛陀告訴龍王的若離貪欲。

各位聽眾!財、富、名、位,在一般人的心想中,總以為用強暴、用詭計、用欺詐、只要到手,便是我的福報。佛教以因果為宗,使用強暴、詭計、欺詐、及使滿足了你的貪欲,也只是一時的熱鬧,叫做鍾馗嫁妹鬼排場。將來你必受到因果律的懲(音成ㄔㄥˊ)罰,牛馬、豬羊、貧窮困苦,都是你未來的遭遇。

時間不問古今,地域不分南北,那個時候,那個地方,都有享用不盡的人,也有衣食不周的人。這兩種不同的人,也許是同一環境,同一身份,或同一職業。然而為什麼有貧富的不同呢?這在佛教因果律上說:就是佈施與慳貪,嫉妒與隨喜,各各造的不同的因。因此、在果報上就有貧、富、貴、賤的兩樣。關心時代的人,設法使每一個人,都能有職業,都可以維持其生存,不致於貪贓枉法,盜竊奸詐,這是一個根本辦法。守持佛戒,不造苦因,更是根本的根本辦法。至於共產黨,以勞工專政為號召,以清算鬥爭,為齊一貧富的方法,那是不齊其本而齊其末,手段是毒辣的,殘暴的,統究不為全世界所能容忍的。經上接著說: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三界特尊,皆共敬養

前面是有漏,這是無漏。意思是:若將離貪欲的功德,回向佛果。那末!將來成佛時,在三界中特別尊貴,因為三界中有緣的眾生,沒有一個不恭敬佛的。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