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6/05 09:41:39
                                    
                                    
                                    學習次第 : 高階
                                    
  日期:2010/06/05 09:40:02   喇嘛網 編輯部
 日期:2010/06/05 09:40:02   喇嘛網 編輯部 
  
 六 十 頌 如 理 論 頌 
 印度龍樹菩薩造頌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  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譯(68)
 1 歸命三世寂默主,宣說緣生正法語,若了諸法離緣生,所作法行如是離。
 2 離有無二邊,智者無所依,甚深無所緣,緣生義成立。
 3 若謂法無性,即生諸過失,智者應如理,伺察法有性。
 4 若有性實得,如愚者分別,無性即無因,解脫義何立。
 5 不可說有性,不可說無性,了知性無性,大智如理說。
 6 涅槃與生死,勿觀別異性,非涅槃生死,二性有差別。
 7 生死及涅槃,二俱無所有,若了知生死,此即是涅槃。
 8 破彼生有性,分別滅亦然,如幻所作事,滅現前無實。
 9 若滅有所壞,知彼是有為,現法尚無得,復何知壞法。
 10 彼諸蘊不滅,染盡即涅槃,若了知滅性,彼即得解脫。
 11 若生法滅法,二俱不可得,正智所觀察,從無明緣生。
 12 若見法寂靜,諸所作亦然,知此最勝法,獲法智無邊。
 13 緣生性可見,是義非無見,此中微妙性,非緣生分別。
 14 佛正覺所說,有說非無因,若盡煩惱源,即破輪迴相。
 15 諸法決定行,見有作有取,前後際云何,從緣所安立。
 16 云何前已生,彼後復別轉,故前後邊際,如世幻所見。
 17 云何幻可生,云何有所著,癡者於幻中,求幻而為實。
 18 前際非後際,執見故不捨,智觀性無性,如幻燄影像。
 19 若謂生非滅,是有為分別,而彼緣生輪,隨轉無所現。
 20 若已生未生,彼自性無生,若自性無生,生名云何得。
 21 因寂即法盡,此盡不可得,若自性無盡,盡名云何立。
 22 無少法可生,無少法可滅,彼生滅二道,隨事隨義現。
 23 知生即知滅,知滅知無常,無常性若知,不得諸法底。
 24 諸法從緣生,雖生即離滅,如到彼岸者,即見大海事。
 25 若自心不了,異生執我性,性無性顛倒,即生諸過失。
 26 諸法是無常,苦空及無我,此中見法離,智觀性無性。
 27 無住無所緣,無根亦不立,從無明種生,離初中後際。
 28 癡闇大惡城,如芭蕉不實,如乾闥婆城,皆世幻所見。
 29 此界梵王初,佛如實正說,後諸聖無妄,說亦無差別。
 30 世間癡所闇,愛相續流轉,智者了諸愛,而平等善說。
 31 初說諸法有,於有求實性,後求性亦無,即無著性離。
 32 若不知離義,隨聞即有著,而所作福業,凡愚者自破。
 33 如先平等說,彼諸業真實,自性若了知,此說即無生。
 34 我如是所說,皆依佛言教,如其所宣揚,即蘊處界法。
 35 大種等及識,所說皆平等,彼智現證時,無妄無分別。
 36 此一若如實,佛說為涅槃,此最勝無妄,無智即分別。
 37 若心有散亂,與諸魔作便,若如實離過,此即無所生。
 38 如是無明緣,佛為世間說,若世無分別,此云何無生。
 39 若無明可滅,滅已即非生,生滅名乖違,無智起分別。
 40 有因即有生,無緣即無住,離緣若有性,此有亦何得。
 41 若有性可取,即說有生住,此中疑復多,謂有法可住。
 42 若菩提可證,即處處常語,若住性可取,此說還有生。
 43 若謂法有實,無智作是說,若謂法有處,取亦不可得。
 44 法無生無我,智悟入實性,常無常等相,皆由心起見。
 45 若成立多性,即成欲實性,彼云何非此,常得生過失。
 46 若成立一性,所欲如水月,非實非無實,皆由心起見。
 47 貪瞋法極重,由是生見執,諍論故安立,離性而執實。
 48 彼因起諸見,見故生煩惱,若此正了知,見煩惱俱盡。
 49 當知法無常,從緣生故現,緣生亦無生,此最上實語。
 50 眾生邪妄智,無實謂實想,於他諍論興,自行顛倒轉。
 51 自分不可立,他分云何有,自他分俱無,智了無諍論。
 52 有少法可依,煩惱如毒蛇,若無寂無動,心即無所依。
 53 煩惱如毒蛇,生極重過失,煩惱毒所覆,云何見諸心。
 54 如愚見影像,彼妄生實想,世間縛亦然,慧為癡所網。
 55 性喻如影像,非智眼境界,大智本不生,微細境界想。
 56 著色謂凡夫,離貪即小聖,了知色自性,是為最上智。
 58 若著諸善法,如離貪顛倒,猶見幻人已,離所作求體。
 59 如此義為失,不觀性無性,煩惱不可得,性光破邪智。
 60 智離染清淨,亦無淨可依,有依即有染,彼淨還生過。
 61 極惡煩惱法,若見自性離,即心無動亂,得渡生死海。
 62 此善法甘露,從大悲所生,依如來言宣,無分限分別。
 63 此中如是難可說,隨智者見即成就,智者隨觀隨順門,如是皆從大悲轉。
 64 一切法中真實性,智者隨應如理觀,所向由是信得生,拔彼眾生離諸苦。
 65 此義甚深復廣大,我為勝利故讚說,如大智言今已宣,自他癡闇皆能破。
 66 破彼癡闇煩惱已,如如所作離魔障,由是能開善趣門,諸解脫事而何失。
 67 持淨戒者得生天,此即決定真實句,設破戒者住正心,雖壞戒而不壞見。
 68 種子生長非無義,見義利故廣施作,不以大悲為正因,智者何能生法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