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參加 我要祈福
尊貴吉美法王

 

 

 

 

台南白玉普賢王如來道場

傳講

《修心七要~耳傳略釋》

 

 

 

 

2019.6.15. (1/3)藏密白玉佛學會/台南白玉普賢王如來道場

 

尊貴的上師吉美法王傳講:

 

「修心七要~耳傳略釋」

 

課程內容分享~ 

 

全文分七:一.宣說「前行」~

 

「前行」分為三:一.暇滿難得二.死亡無常三.輪迴過患 

 

今天講的是:乙ㄧ.「暇滿難得」

 

「修心七要」主要是以修持為主。但它是否與上大圓滿前行「普賢上師言教」一樣:聽一聽,然後思考,接著持戒,這樣就可以了?並非如此。修心七要主要在於「修持」,而主修的是心,主講的是修心的方法。

 

藏傳佛教裡,不論你是閉關的方式,或是自己安排時間:一天四座、三座,或兩座,再不行就一座。若是一天四座:天還沒亮前一座(打坐一次),然後早上、下午、晚上天黑後各一座,這樣叫作四座。若一天三座,你可以自己安排:凌晨一座,早上、下午各一座; 或早上、下午、晚上各一座。再不行就是早上或下午,自己找個時間來打坐,以個人時間調整。

 

 

 

 

基本上,修心七要不是字面上的理解,必須實際修持。從上課後回去思考,思考後去修持; 要觀想~觀修,要觀修這個心。觀修心的方式,要以正規的方式,比如說毗盧遮那七支坐姿,坐的姿勢必須正確; 然後可以用九吐濁氣的方式開始吐氣,然後再從「暇滿人身」開始思考,這樣去修持,以修心為主。首先觀修「獲取修法之所」。

 

首先,要依靠「四轉心思維」生起出離心; 出離心生起後,要修的就是菩提心。像這樣的修心過程,在『修心七要』裡講了七種修心的方法,分為七個單元,從觀修「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迴過患」、 「因果不虛」:四轉心開始。觀修「四轉心」的目的是什麼?為了生起出離心。出離心生起後,才有辦法修「菩提心」。出離心未生起前,想修持菩提心,永遠都不可能。

 

然而,觀修出離心的同時,你必須要持戒,還要打坐,即使坐一小時、一個半小時​​都可以。如果只是聽聽課、看看書,這樣來修出離心,它是起不了作用的,更不可能生起菩提心。出離心、菩提心要靠修鍊才能進步。

 

 

 

 

修行的方法有很多種,在『修心七要』裡講了七種修心的方式。「四轉心思維」:巴珠仁波的『大圓滿前行』,或是堪欽阿瓊仁波切尊者的『前行備忘錄』,總共有四個單元,但在『修心七要』裡,它把「輪迴過患」和「因果不虛」兩個部分合在一起,所以這裡只有三個單元。

 

「暇滿難得」~首先觀修「獲取修法之所」:依暇滿人身的因,我們必須圓滿的修持善法。大乘裡宣講「暇滿難得」、「壽命無常」,只為了轉我們的心。我們要轉心,需要依靠觀修「暇滿難得」與「壽命無常」。而「輪迴過患」、「因果不虛」這兩個部分,主要是讓你轉後世的心。四轉心就是靠這樣的外境、靠今世與來世這樣的方式,不停去觀修。

 

 

 

 

為什麼『修心七要』裡,它把「輪迴過患」、「因果不虛」放在一起宣說?因為「輪迴過患」解釋輪迴一切所生的「因」,而「因果不虛」解釋所造的「果」; 在「輪迴過患」中所造善業,在「因果不虛」中便得善果(生三善道),反之在「輪迴過患」中所造惡業(因貪瞋痴慢疑五毒所造之業),在「因果不虛」中便得惡果(墮惡趣)。所以這兩者要合起來、不分開來觀修。

 

我們必須以四轉心的思維,才能淨化、調伏我們的心。為什麼?眾生因「貪著」而墮輪迴; 讓我們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輪迴不斷的,就是「貪著」兩個字。依靠「四轉心思維」,就是為了轉這個「貪著」的心啊!貪著的心不斷,等於輪迴的因不斷,輪迴就不會斷。

 

 

 

 

眾生愚昧,因為這個貪著的心:輪迴之因,讓我們好喜歡我們輪迴的環境,好喜歡自己的家,好喜歡自己的親人、朋友,好喜歡自己所有的一切.. 這個貪著的心讓我們離不開這個境。因為這個貪著的心,我們好喜歡地獄,好喜歡餓鬼道,好喜歡畜生道,好喜歡人道、阿修羅道、天道.. 為了拔除輪迴的因,我們要依靠修持「四轉心思維」來轉心、來對治、斷除這個輪迴之因。

 

除了「貪著」這兩個字,還有其它的因素讓你生生世世、不停的輪迴嗎?沒有。是天神或上帝讓你輪迴嗎?都不是。或許有人會認為自己很倒霉、碰到很多障礙,抱怨一切不順利都是外在的因素; 有人甚至因為不順遂而抱怨上師、三寶沒加持,沒保護我!

 

 

 

 

實際上,輪迴並不是其它因素,不是有神或魔鬼去操控,也不是你的親人、朋友,更不是上師、三寶讓你輪迴。真正輪迴的因,是自己那顆「貪著之心」啊!這顆貪著外境的心~貪著親人、朋友,貪著環境、貪著一切; 只有自己的心才能讓自己輪迴,並非世間萬物所致。

 

我們很幸運的擁有一個難得的人身,可是,我們這個幸運又難得的人身卻是有時間性的。這樣難得的人身可以做很多事:你可以拿來學佛、修行,可以用來發慈悲心、菩提心。大慈大悲的心是善心的因,菩提心則是善心的果。給予一切眾生安樂就是大慈,拔除一切眾生的痛苦、讓眾生得樂就是大悲。

 

 

 

 

我們能不能像釋迦牟尼佛、阿底峽尊者、金州大師那樣,由於珍惜難得的人身而放棄王位出家?他們願意捨棄今生、追求修行、成就佛果,我們同樣也能追求更有價值的人生。這樣並不是說,我們就不用吃飯、過生活.. 我也不是這個意思。身體是四大組合而成,生活要過得好、水多喝點也沒關係,要好好照顧自己才能活久一點。

 

但這不是重點。我們為什麼要活久一點?活久一點是為了修行,要用更好的方式來運用這個難得的人身,這才是重點。我們為什麼對很多瑜珈士、大成就者的行為無法理解?無法理解他們的見、修、行?因為我們一般人根本看不透,也看不遠。如果只追求今生的幸福,我們還是陷在貪著中,永遠也解脫不了。(待續)

 

~妙音度母分享(1/3)

 

 

佛學會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