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南開寧波仁波切 台灣弘法行 美國大印山 - 雙鹿法輪開光典禮 104任甘丹赤巴仁波長壽灌頂及長壽法會
 
 
 
 
 
 
 
弘揚佛法 行銷規劃 公益VIP申請
 利美園地
心靈.心理.管理搜尋
地區:
分類
精選顯密資訊
  PLIBC
雪謙寺 
SMTB
寧瑪巴噶陀大圓滿虹光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台灣蒙藏文化中心
喇嘛網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經營思惟/哈默爾觀點 活化企業筋骨   
轉寄 列印 迴響 閱讀尺
加入會員
更新日期:2012/08/08 08:10:34
學習次第 : 進階

【經濟日報╱李吉仁】

9月初,哈默爾(Gary Hamel)將訪台,他在策略管理領域的名氣,不如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普哈拉(C. K.Prahalad)、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等學者來得大。但是,過去20年來,他透過文章、書籍、演講,所提出的策略思惟與管理觀念,有諸多前瞻趨勢且發人深省的見解,值得我們細細品嘗。

哈默爾最膾炙人口的論述,莫過於1990年與其指導教授普哈拉,所提出的觀點「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這篇文章刊載於《哈佛商業評論》,直陳企業之所以能夠產生持續競爭優勢,在於具有明確的「核心能力」與「核心產品」,就像大樹的樹根與樹幹。至於「終端產品」,則如同樹葉,會隨著產品生命周期而起落,但年復一年都會有新葉長出。

這三者合起來,構成組織的策略架構,能夠指導企業長期、策略性的資源配置。具有明確核心能力與策略架構的企業不在少數。例如,本田公司的引擎設計開發技術,佳能公司的光學、精密機械與電子整合技術,3M的表面黏著技術,Google的精確搜尋技術,甚至奇異的高階經營管理能力,都是導引這些企業,策略定位與事業延伸的依據。

核心能力觀點與策略架構的提出,反映他們師徒兩人對於多數企業依循傳統的策略適配(strategic fit)觀念進行規畫,卻難以產生策略創新行動的憂心。

尤其,多角化企業的事業部門化,與績效管理結構,常讓策略規畫 落入短期績效導向、失去策略遠見的困境。

因此他們倡議,企業一定要從未來的競爭樣貌與需求,建立策略雄心,帶動組織成員,從現有核心能力延伸、槓桿,甚至建構新的核心能力,才能超越現有資源的框限,產生改變賽局的革命性策略效果。

如果波特的競爭優勢架構,是「由外而內」的策略觀點,那普哈拉與哈默爾的核心能力觀點,可說是「由內而外」的策略思考。

兩者看似衝突、實可互補的觀點,豐富了現代策略管理分析的內涵。

當網際網路興起、創新商業模式湧現之際,哈默爾有感於許多企業在面對科技與競爭變化時,常會發生無視於需求內容變化、潛在競爭加劇的「大頭症」。他開始積極倡議,企業需建立策略彈性的能力。

他認為,企業若欲保持彈性,必須學習預見未來無可避免的競爭情境。提高經營層級的多樣化背景,與策略論辯機會,建立快速的策略試驗,與多重策略選擇機會。解放過度集中的資源配置常規,投資能產生營運彈性的平台系統。

如此,才能使企業具備思想彈性、結構彈性、策略彈性,進而產生組織動態調適力,才不致被時代淘汰。

哈默爾發現,企業無法變革調適的主因,在於人的創新能量被組織的效率管理限制。

如果不能重新定義管理的意義與管理者的角色,徹底釋放個人的自主創新能量,任何營運創新,或策略創新所創造出來的優勢,都將是短暫的。

因此,他大聲倡議「管理2.0」的思惟,包括:屏除管理者的控制權力(組織甚至可以不用設經理),讓成員自主建構「共利社群」。建立由下而上、由周邊而核心的創新能量,讓「價值觀」與「使命」引導組織內分工與協調。鼓勵在組織內「兼容多元」與「異類元素」等變革作為。

哈默爾觀點的演化軌跡,很明顯地告訴我們,策略創新必須從管理創新做起。而管理創新則需從人的活化著手,方能奏效。

(作者是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兼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本文摘自蓋瑞‧哈默爾(Gary Hamel)新書《現在,什麼才重要》,天下雜誌出版)

【2012/08/08 經濟日報】





上一篇(換個「健康」的好工作) 回目錄 下一篇(公視董事補提名名單 阿信、童)

全球慈智部落格
格魯派的學位制度
俱舍論《阿毘達磨俱舍論》
五明佛學院全球佛子共修觀音大法會
波卡仁波切圓寂四週年紀念音樂會
大手印禪修要旨﹝岡波巴 解脫莊嚴寶論﹞教授~

贊助網站
TOEIC多益英語測驗-
維基百科-藏傳佛教
我們的仁波切
台灣民俗風情 - 台灣旅遊在線
超自然力的應許消災祈福. ‧媽祖Wikipedia, ‧媽祖信仰. ‧媽祖信仰及媽祖廟北港朝天宮, ‧媽祖信仰在台灣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相關網站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