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8/17 05:23:46

找你的水牛

這是個故事,主角是位擁有水牛的農夫。這個農夫不知道水牛在牛棚裏待著,他離開去尋找他的牛,想著牛可能在外面迷路了。

他開始動身找牛,他看到在他院子裏有很多水牛的腳印,到處都有腳印。農夫想著,哪個才是我家牛的腳印啊?他決定跟著某一組腳印走著。走著走著就到了高山上,但是沒有在那找到他的牛。然後他又跟著另一組的腳印走著,後來走到了海邊,但他依然沒找著他的牛。他的牛不在山上,也不在海邊。為什麼? 因為牛已經回家待在他的牛棚裏了。

就像那位農夫,我們在身外尋找著快樂與平靜。我們在高山上,原始與美麗的海岸邊,在閉關的聖地,尋著如何從困頓中解脫。在這些地方,充滿了足跡,與我們志趣相投的尋找者尋找過快樂與覺悟的徵兆。到最後也許我們可以發現他們所了悟到的滿足與明光。但是你卻找不到一件東西,那件你正在找尋的東西,就是你自心的快樂與平靜,和已覺醒的本性。你會找到其他人的版本,但那卻不是你自己正在尋找的。

無論你多麼的讚歎或渴求,那些從別人那邊接受到的自心快樂與解脫,可能是心靈的大師,最暢銷的自助上師,或是現代的英雄,尋找自己的覺醒與覺悟是非常不一樣的。那就像是找自己的水牛一樣,你的水牛認得你,你也認得它。當你們二個碰面的那個瞬間,是很感動與愉悅的。

為了要開始你自己的尋找,你必須從你在的地方出發。我們要向內尋找,而不是向外尋找。從佛教的觀念來說,無上的快樂就是解脫的狀態,覺悟早在無始以來就在我們的心中。就像水牛一樣,他一開始就在牛棚中舒服的待著,無上的快樂不曾離開過我們,儘管我們自己捏造了很多他已經離開的理由。不同的腳印都指示著不同的方向,有太多的可能性了,我們就開始捏造,開始有著各式各樣迷思與誤解。

從佛教的觀點來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沒有任何東西是需要被拒絕或丟到一邊的,證悟的境界不是個要從這邊走過去的地方,也不是個在你現在所在地以外你可以找到的地方。如果你想要找到一個可以遠離這些壓力與不快樂的完美地方,你要跑多遠?到世界的另一邊,到國際太空站,還是就到最近的酒吧?你的身體雖然可以到處去,但你還是帶著壓力與不快樂。我們真正應該試圖遠離的是心的迷惑,它導致我們遠離快樂。不管我們是在那些山上,在海邊,在工作,或是在家中,心的功能決定了我們是要快樂或不快樂,是要從生命中覺醒或是沉睡。

根據佛陀所說,我們在心靈修持上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回到圓滿覺醒的狀態,那種我們自心的真實本性。我們的心是清明的與自然覺醒的,但這種清明的覺知卻都隱藏在迷惑的雲霧之中。這些雲霧是由我們念頭與情緒的亂流所造成的。我們的心中太多的暴動正在上演,導致我們扭曲了對這個世界,與對自己的瞭解。

如果真的是像剛剛說一樣扭曲,那我們如何能認出自心本性?佛陀教導過我們許多禪修的方法,禪修可以為我們焦躁不安的心帶來穩定、平靜與清明。透過練習禪修,我們開始放鬆,我們感覺我們好像開始覺醒,也接近我們的感知。這是非常平凡,但又非常深遠的經驗,這些經驗隨著時間加深也同時改變了我們對生活的看法。我們在開始在禪修時與自心一同工作時,這是要些努力,但隨著時間增長,就會不需要再多花力氣了。舉個例子,就像小鳥要學著起飛。當它想要學著飛,第一次它要多助跑一點,然後用力的跳起來,這樣才讓幫它離開地面飛到天空。

只要當我們向外去尋找自己時,是找不到的,這條尋找的路是沒有盡頭的,也就是說我們永遠找不到完美的快樂。終究,我們在尋找的覺醒與平靜的心,現在就有,在每個刹那之間。我們不用帶著我們的背包,或者跟著別人的足跡去尋找這個自心本性。這個佛性,我們都有。我們到哪,都具有這個佛性。

你看到了嗎?你在哪找你的水牛呢?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