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2/28 08:49:08
學習次第 : 初階

阿閦如來行門修持

前言:

阿閦鞞佛(Aksobhya),翻成中文為不動如來於法性不動,惡法不應,智行相依,理事圓融,其法門提供現代人修行(無論在家出家)一個絕佳典範,又由於其本願『於眾生不起瞋恚』而得名,亦即不瞋恚、無忿怒之意,其佛剎位在東方離此世界千佛剎之處,名阿比羅提,譯成妙喜世界。

阿閦法門雖注重自力成就,但不是一般所說為難行道,諸如較盛傳的淨土法門、彌勒法門,靠的是他力﹔也要倚仗自力,比如說要念佛(須心口念佛)、集三福、修十善、持八戒齋,都得付諸實行,如實修持,而且法門無量,適眾生機,權實善誘,方便度化,應彼此互相稱讚、敬重,而不是一味地揚己排他、自立門戶,如此一念之差曲解佛意,不但辜負佛恩,又會招感果報,不可不慎,莫作最後斷法疑人,請恪遵謹記,勿生歧見!!

一、皈命

我某甲從今盡壽歸依佛兩足尊。歸依法離欲尊。歸依僧眾中尊 (三稱三拜)

我某甲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 (三稱三拜)

南無聖不動世尊阿閦鞞佛 (三稱三拜)

南無忍慧圓具阿閦佛國經 (三稱三拜)

南無大力香象菩薩摩訶薩 (三稱三拜)

南無妙喜世界一切賢聖僧 (三稱三拜)

二、稱讚

阿閦鞞佛誓弘深,阿比羅提六度行

菩提樹下無明破,金色蓮花足下現

聞名不退消魔長,女德齊天超玉女

寶衣雅音樹中生,三道寶階暢人天

妙喜淨土妙莊嚴,願偕有情同生彼

三、發願

1)願我生生世世,出家修道,行阿閦願,終至佛道

2)願我生生世世,具無礙辯,說諸妙法,終至佛道

3)願我生生世世,遇佛住世,修普賢行,終至佛道

4)願我生生世世,淨修佛剎,如妙喜國,終至佛道

5)願我生生世世,身口意業,不離般若,終至佛道

四、懺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三稱三拜)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罪業性空實相懺 (三稱三拜)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阿閦佛前賜清淨 (三稱三拜)

五、往生不動佛國因緣(出自大涅槃經)

(1) 不害眾生命,堅持諸禁戒,受佛微妙教,則生不動國。

(2) 不奪它人財,常施惠一切,造招提僧坊,則生不動國。

(3) 不犯他婦女,自妻不非時,施持戒臥具,則生不動國。

(4) 不為自他故,求利及恐怖,慎口不妄語,則生不動國。

(5) 莫壞善知識,遠離惡眷屬,口常和合語,則生不動國。

(6) 如諸菩薩等,常離於惡口,所說人樂聞,則生不動國。

(7) 乃至於戲笑,不說非時說,謹慎常時說,則生不動國。

(8) 見他得利養,常生歡喜心,不起嫉妒結,則生不動國。

(9) 不腦於眾生,常生於慈心,不生方便惡,則生不動國。

(10)邪見言無施,父母及去來,不起如是見,則生不動國。

(11)曠路作好井,種植果樹林,常施乞者食,則生不動國。

(12)若於佛法憎,供養一香燈,乃至獻一花,則生不動國。

(13)若為恐怖故,利養及福德,書是經一偈,則生不動國。

(14)若為悕利福,能于一日中,讀誦是經典,則生不動國。

(15)若為無上道,一日一夜中,受持八戒齋,則生不動國。

(16)不與犯重禁,同共一處住,呵謗方等者,則生不動國。

(17)若能施病者,乃至於一果,歡喜而瞻視,則生不動國。

(18)不犯僧鬘物,善守於佛物,塗掃佛僧地,則生不動國。

(19)造像及佛塔,猶如大姆指,常生歡喜心,則生不動國。

(20)若為是經典,自身及財寶,施於說法者,則生不動國。

(21)若能聽書寫,受持及讀誦,諸佛秘密藏,則生不動國。

六、持阿閦佛願

(1)於一切眾生,不起瞋害心,不犯根本罪,不起愛欲愚癡心,不與昏沈、貢高我慢、惡作、睡眠、悔恨相應。

(2)於其中終不起聲聞、緣覺心。

(3)於佛法不起疑惑懈怠心,不與殺害、偷盜、邪見、邪淫、妄語、兩舌、粗言、損害及餘世俗憒鬧之言、摧伏他論之心相應。

(4)於身口意,常與念佛與般若智相應。

(5)願世世正見出家,常作法師,有無礙高明之智行。

(6)出家已,常行乞食、坐食、節減食、不非時食、持三衣、著糞掃衣、隨所而坐、常坐、住阿蘭若、安止樹下、露坐、住塚間。

(7)願世世成就無礙辯才、說諸妙法,度一切眾。

(8)常住三威儀,或立、坐、經行。

(9)與婦人說法時,起苦、空、無常、無我之相,恒以空相,不取彼相及露齒笑。

(10)於說法時不顧指輕躁,見大乘菩薩起佛世尊想。

(11)除諸佛沙門弟子,不事外道沙門、婆羅門及坐聽法。

(12)行財法施時,不分彼此,平等佈施供養。

(13)見諸罪人將被刑罰,捨身命而救之。

(14)終不說四眾過患。

(15)常觀察利養稱譽,如火如毒如怨,心常遠離。

七、六隨念善根(往生因緣)

(1)「阿閦如來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佛世界,願於當來見此光,證無上覺,因見光已,成大菩提,複以身光遍滿世界,證不動智光故。」

(2)「阿閦佛剎諸聲聞眾無量無邊,願我當見,見已起如是清淨行,證佛菩提,證菩提時,亦有如是無量無邊諸聲聞眷屬,法身無盡故。」

(3)「阿閦佛剎菩薩摩訶薩無量無邊,我欲當見彼諸菩薩,行禪定行,願當隨學,與彼諸菩薩處處結集、同學、同乘、同俱究竟。願當會遇欲求圓滿大慈悲者﹔欲求菩提及沙門者﹔舍離二乘心者﹔安住真實空性者﹔於諸佛如來一切智性及法僧名號念住常續者,法性同流故。」

(4)「阿閦如來及東方無量世界諸佛如來說微妙法及聲聞眾,願我證佛菩提時,說微妙法及聲聞眾皆如彼佛,以法攝眾故。」

(5)「我以此善根,願當見阿閦佛剎,彼土莊嚴,願當攝受,亦願當見彼諸菩薩摩訶薩,實相莊嚴故。」

(6)「如諸佛如來薩婆若智,皆由般若波羅蜜多生﹔如諸佛如來所應證法,我亦當證,了不動義故。」

禱念:願修六隨念善根,並與一切眾生平等共習共得,以此善根回向阿閦佛剎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八、普賢行願偈頌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悉以普賢威神力,一一遍禮剎塵佛。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輪。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一切意樂皆圓滿,速得成就大菩提。

願我隨順諸眾生,盡於未來一切劫,恒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

所有禮贊供養福,請佛住世轉*輪,隨喜懺悔諸善根,回向眾生及佛道。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法界諸眾生,同往阿閦不動剎。

( 南無大行普賢菩薩摩訶薩三稱 )

九、持拔濟苦難方便陀羅尼

羯羯尼羯羯尼魯折尼魯折尼咄盧折尼咄盧折尼

怛邏薩尼怛邏薩尼般剌底喝那般剌底喝那

薩婆羯莫般藍般邏般迷娑婆訶 (七遍)

(藏音參考)

十、讀阿閦佛經

(1) 佛說大乘悲分陀利經第九王子授記品

(2) 佛說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見阿閦佛品

(3) 佛說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

十一、回向

願以此功德。回向於法界。我等與眾生。盡除惡業障。

同生妙喜國。速見阿閦佛。圓滿普賢行。同證無上道。

結語 :

阿閦法門在國內似乎較少有人弘揚、流傳,其往生條件甚為困難,為一般人之所共識,雖極力讚揚卻不敢積極修持,實在很可惜。

其實事實不然,有深入研究經藏或有智慧的人都曉得,得生與否貴在心性啟發與徹悟,再融入自己修持的福德資糧,加上佛陀慈悲願力攝受,方可感得正報、依報,況且在大涅槃經上佛陀有提及往生不動佛國因緣如前所說,以及悲華經上不動佛有願……願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聞我名字即生歡喜,生歡喜已尋便命終,處胎即生我之世界。尋於生已所受胎分永盡無餘,乃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更不復受。」

由此可見其往生難易,而且沒有西方淨土須處在蓮苞待開以及九品等級之分,亦無須先寄生兜率淨土,再投生彌勒佛土等事。其實十方諸佛國土功德平等,無所差別,只是應眾生根機不同,而隨緣化現,方便度脫,猶如孔子因材施教,而造就許多人才。人身難得,又幸逢三寶,應該擇一適己的淨土,精勤不懈,諸教奉行,時時鞭策自己,修諸淨業,如此一來才能共創清淨圓滿的理想世界,共勉之!!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