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12 06:56:56
學習次第 : 進階

前行念誦儀軌·開顯解脫道略釋

  全知麥彭仁波切造頌

  益西彭措堪布講授 

  前行念誦儀軌·開顯解脫道

  全知麥彭仁波切造 

  喇嘛欽

  上師知(三次)

  達 救 逆嘎 鵝德 瓦

  暇滿難得猶如優曇花

  逆那頓欽耶 雲 耨 雷 拉

  既得大義超勝如意寶

  德 劄 逆巴達瑞匝耶 拉

  獲得如是此身唯一回

  頓欽 丹戒 登瑪莫這 巴

  若未修持究竟大義果

  頓 梅 切匝傑 巴達 加拉

  我等無義虛度此人身

  滾 秋 根地喇 咪 特 吉 則

  總集三寶上師悲眼視

  達 救 頓右謝 巴 欣吉 漏

  願獲暇滿實義求加持

  第一修法竟

  地 昔 踏加 莫達漏 雲 右

  諸法無常遷變如閃電

  耨 傑 剛拉 薩 江 戒 波秋

  思維器情悉皆壞滅法

  切 瓦 誒香 南 切恰麥 江

  決定死亡死時卻不定

  達 怎 斯吉 讓 夠 穀 內 色

  心執常法唯是自欺誑

  瓦 美 昂德內 巴 達 加拉

  我等恒處懈怠放逸中

  滾 秋 根地 喇咪 特 吉 則

  總集三寶上師悲眼視

  莫達 切瓦湛巴 欣吉 漏

  能念無常死亡求加持

  第二修法竟

  嘎 那 雷追 南樣 切莫雜

  黑白業果永時亦不虛

  傑 追 勒瓦梅波拉 德 雷

  于此無欺因果正道中

  庫 當 釀安得 波 秋色囊

  顯現一切輪涅之諸法

  讓謝 讓拉門 巴 誒那 樣

  雖知自作定熟於自身

  策 印 皆叨 莫尼 達 加 拉

  我等無力如法作取捨

  滾 秋 根地 喇咪 特 吉 則

  總集三寶上師悲眼視

  給 德 浪多 結 巴 新吉 漏

  能作善惡取捨求加持

  第三修法竟

  足 巴 嘎衛 德 埃 芒 當 單

  具足眾多難忍之苦痛

  得 瓦囊衛 耶 利 傑 瓦劍

  彼現安樂欺意無常眾

  雜 吉 彭波塔達 德 鄂 傑

  一切有漏五蘊痛苦因

  卡 色 扣瓦枚耶敖 劄 樣

  三界輪回猶處火坑中

  得達莫西恰 單 達 加 拉

  我等不知如是尚貪世

  滾 秋 根地 喇咪 特 吉 則

  總集三寶上師悲眼視

  誒 炯 三巴吉瓦新 吉 漏

  生起出離意樂求加持

  第四修法竟

  複次不共前行之皈依者:

  登 德 華薩 香 欽 雅嘎誒

  于前如意寶樹五枝上

  喂 色喇嘛烏金多吉羌

  中央上師烏金金剛持

  傑 波 喇嘛耶丹卡竹 穀

  傳承上師本尊空行聚

  登 德 噸喬 地 色 桑 吉 南

  前方師尊三世一切佛

  意 色逆追特欽 怕 波 湊

  右旁親子大乘聖者眾

  佳 德頌繞 累 玩 南巴劍

  後枝安奉善說眾經卷

  雲德喬加年讓給登當

  左側八大尊者聲緣僧

  塔 夠 益西秋炯 湊 南得

  周圍智慧護法眾環繞

  秀 傑 地色 嘉 耶 踏 加 根

  所有十方三世皈依境

  瑪蒼枚巴德貢 達 薩 衛

  悉皆明觀猶如芝麻莢

  登 德讓當瑪瘦 都 吉 當

  於前我與母等眾親眷

  卡 恰 森劍根 吉 給 德 得

  及諸遍天有情敬頂禮

  地 德 內縱 香且 釀 布 瓦

  從今乃至菩提果之間

  耶 起 喬給 嘉 色晝 瓦 三

  發起殊勝信解而皈依

  那 葵 內色那 卡 剛瓦耶

  安住虛空遍滿虛空者

  喇 嘛耶丹堪竹 措 南 當

  上師本尊空行諸會眾

  桑 吉 秋當 帕 波 給 登 拉

  諸佛正法以及聖眾前

  達 當 桌折 給 貝 嘉 色切

  我與六道眾生敬皈依

  於如上皈依境前而發心者:

  初修四無量心:願諸眾生永具安樂等。

  次正行發心者:

  吙!結達地色 嘉瓦這 階吉

  吙!如同三世佛佛子

  香 且喬德特 訥吉 巴達

  已發最勝菩提心

  達 江 卡恰 桌 根 紮 西些

  我亦為度遍天眾

  喇梅香 且秋 德 森 吉 多

  願發無上勝覺心

  上頌誦十萬遍後

  次殊勝密咒果乘之發心:

  達 當 塔意 思 劍 南

  我與無邊諸有情

  噫內 桑吉 印巴拉

  本來即是正覺尊

  印 巴西波 達 涅德

  了知如是之自性

  香 且 確德 思 吉 鬥

  即發殊勝菩提心

  如是隨力誦

  供曼茶者:

  嗡阿吽

  秋 揚 年涅 秋給 央 卡 色

  法界等性法身淨刹土

  讓 囊瑪嘎 隆 格 熱 誒 央

  自現不滅報身五佛刹

  卡 恰折給 央各 古巴 南

  周遍化身刹界諸莊嚴

  根 桑 得欽 秋 波 真德 玻

  普賢大樂供雲而奉獻

  嗡那曼紮勃匝梅嘎薩莫紮,薩帕那薩瑪耶啊吽

  如是而供獻

  修誦金剛薩埵者

  啊 達 格謝則巴得 單 當德

  啊 於自梵頂蓮花月墊上

  華 單多吉森花 達 衛 多

  吉祥金剛薩埵皎月色

  多吉者 怎您瑪 耶 當 切

  執持鈴杵雙運白幔母

  隆 給 切鑿多吉 傑 仲 耶

  圓滿報飾金剛跏趺坐

  特 嘎 達當吽拉耶吉 穀

  心月百字旋繞於吽(>)字

  德 賊 金瓦德 折 達 巴 解

  降下甘露清淨諸罪障

  以具足四力,觀想降下甘露而淨除。並誦百字明:

  嗡班紮薩埵薩瑪雅、嘛努巴拉雅、班紮薩埵底諾巴底叉知桌美巴哇、蘇埵卡約美巴哇、蘇波卡約美巴哇、阿努埵美巴哇、薩哇斯德瑪美紮雅匝、薩哇嘎嘛色匝美、則當協央格熱吽、哈哈哈哈吙、班嘎萬納、薩哇達他嘎達、班紮嘛麥母雜、班紮巴哇、嘛哈薩瑪雅薩埵啊

  後行者:

  滾 波達訥莫西 蒙 巴噫

  怙主!我以愚昧無知故

  丹 策 雷訥 嘎 央 年

  於三昧耶有缺犯

  喇嘛 滾布嘉 湊 皆

  怙主上師祈救護

  左握多吉怎巴得

  亦即主尊金剛持

  特 吉欽布達 涅 劍

  具足大悲體性者

  桌 衛 左拉達 嘉 切

  眾生主尊我皈依

  達 當 森劍 唐 加傑格 頌 特匝瓦當煙 拉 各丹

  我與一切有情,身語意失壞之根本支分

  策 年 巴踏 加 透 漏 夏 所德 者 昵 冬這咪?

  誓言,悉皆髮露懺悔業障、罪墮、種種

  措踏加香樣達巴匝德所噫所瓦達杯

  垢染,悉為清淨而作祈禱。如是祈禱後,

  多吉森慧壓內熱結窩雀結達策年恰踏

  金剛薩埵親諭:善男子,汝失壞之一切誓言,

  加達巴印耨噫囊瓦欣內讓拉特貝讓當森

  皆已清淨。說後融入自身,觀想自己

  劍踏加多吉森慧格傑巴薩拉耶折達

  與一切有情皆成金剛薩埵身。

  並誦六字心咒:

  嗡巴劄薩埵吽

  最後回向者:

  給瓦德 噫涅 德達

  我今速以此善根

  多吉森 華哲 傑 內

  成就金剛薩埵尊

  桌 瓦 久江瑪利巴

  令諸眾生無一餘

  得耶沙拉告巴 校

  悉皆安置於此地

  發願者:

  達 當 森劍踏 加結

  我與一切諸有情

  達 策 年恰根 達 將

  失壞誓言皆令淨

  德 內香且 釀 布 瓦

  從今乃至菩提間

  丹 策 南巴達 巴 校

  三昧耶戒願清淨

  上師瑜伽者:

  哎瑪吙

  讓 囊 達巴降 樣 卡 色

  自現清淨浩瀚佛刹土

  讓 哩多吉那救 瑪 薩 衛

  明觀自成金剛瑜伽母

  謝握切吉達 咚涅笛 當

  梵頂千瓣蓮日月墊上

  嘉 內 根地 烏金 多吉羌

  總集皈處烏金金剛持

  嘎 瑪 也則多吉拖 窩 南

  白紅寂悅執持杵蓋(托巴)瓶

  隆 給 期鑿 措 嘉 耶 當 撤

  圓滿報飾雙運措嘉母

  格拉讓雄傑 地 皆 扣 鑿

  身圓自生續部之壇城

  匝結 喇嘛誇竹 丹劍 吉

  本傳上師空行守誓等

  德結 工撾雪瓦印德 耶

  安住如同解開芝麻莢

  阿壓狼 內得賊 益 西巴

  如是烏金刹土智慧尊

  恰 達 瓦巴估 波 登拉特

  猶雨融入觀修之所依

  吽!歐堅意吉努向參

  吽!烏金刹土西北隅

  巴瑪改薩東波拉

  蓮莖花胚之座上

  雅參 喬革 俄 珠 尼

  稀有殊勝成就者

  巴瑪炯 內寫 思紮

  世稱名號蓮花生

  扣 德誇桌忙 布 果

  空行眷屬眾圍繞

  切 傑吉色達 折 吉

  我隨汝尊而修持

  新吉 拉些 謝 色 所

  為賜加持祈降臨

  格日巴瑪思德吽

  格日巴瑪思德吽

  此七句頌誦三、七遍而迎請融入後,複行七支供者:

  吙!德逆理 德 給貝 香 擦 漏

  吙!化身塵數恭敬而頂禮

  囊 折 耶樣 根 桑 巧 貝 巧

  奉獻現有本圓普賢供

  才內 薩 德 冬解期 夏

  無始所積罪墮皆懺悔

  靠 地 給措 根拉吉 耶讓

  輪涅一切諸善作隨喜

  桌 卡 結折多吉格 耶 內

  乃至輪盡祈駐金剛身

  雜吉 秋結庫漏估 德 所

  祈請常轉深廣正*

  給 措 瑪哩桑 吉 脫 些 哦

  無盡善聚回向成正覺

  祈請者:

  訥 校 烏金旺 格剖漲德

  西方烏金自在無量宮

  得 夏 格頌 特 結折瓦得

  善逝身語意之化現者

  匝 韋 朗德桌 衛 頓拉巡

  為利贍部眾生而降臨

  熱 怎 卡竹 茫布 庫 吉 鍋

  持明空行會眾作圍繞

  巴瑪炯 內結拉措 拉索 瓦得

  祈請烏金蓮師諸聖眾

  烏金巴瑪炯內 拉 索 瓦 得

  祈請烏金上師蓮華生

  達 拉旺格 新吉 拉 德索

  祈禱賜予灌頂作加持

  如是以勝解、虔誠之心猛厲祈請後,觀想其光明甘露相續而入自梵頂後,獲灌頂加持。另又蓮師與任何本尊無別之上師瑜伽者:如以馬頭金剛為例,明觀本性為蓮師,形相為馬頭金剛。

  瑪 那 遮色 旺 格壓 宜那

  紅黑三角自在無量宮

  德 那撲畝賊波 單 當德

  黑魔男女匍伏座墊上

  旺 各加波巴瑪嘿日嘎

  自在勝尊蓮華黑日嘎

  巴 瑪 熱結初屋南吉穀

  蓮部憤怒諸尊作圍繞

  達針 旺各拉措 拉所 瓦得

  祈請馬頭自在諸聖眾

  烏金巴瑪炯內 拉 索 瓦得

  祈請烏金上師蓮華生

  達 拉旺格 新吉 拉 德索

  祈禱賜予灌頂作加持

  如是以勝解、虔誠之心……獲灌頂加持。

  如是大威德者:

  糖 那誒雷劄 布 壓 噫納

  誒(AJ)變藍黑憤怒無量殿

  新吉切 狼賊 波 單 當德

  閻羅水牛蜷臥座墊上

  佳 華 雅曼達嘎新吉 些

  文殊雅門達嘎大威德

  些 波初屋劄波 靠 吉 鍋

  佛慢忿怒眷屬作圍繞

  新 吉 些布 拉措 拉索 瓦得

  祈請怖畏金剛諸聖眾

  烏金巴瑪炯內 拉 索 瓦得

  祈請烏金上師蓮華生

  達 拉旺格 新吉 拉 德索

  祈禱賜予灌頂作加持

  觀想同上。

  後行修四灌者:

  喇咪 內色 耶給折 色 雷

  從於上師三處三字上

  澳 賊 嘎瑪 糖 色 雄 內色

  發出白紅藍色三種光

  讓各 內色 特 畢新 吉 拉

  融入自身三處作加持

  拉 樣喇嘛庫吉 澳德耶

  又複師偕眷屬化為光

  蒼 畢 蘭內 釀 格特雷 特

  由自梵穴融入心明點

  喇咪 特當讓 森 耶 麥巴

  上師意與自心成無別

  森 涅 聶瑪秋給昂 壓 貝

  心性本然法身中安住

  哲巴耶 達旺 伊 益西 脫

  清淨四障獲得四灌智

  蘭耶 炯香 格 耶 問傑波

  精熟四道現前四身果

  巡 拉 旺格 瑪 哩脫 巴 傑

  獲得一切灌頂及加持

  如是而觀想

  嗡啊吽巴紮格熱班瑪色德吽

  隨力數誦。

  最後發願:

  結瓦根德樣達喇嘛當

  生生世世不離師

  劄 梅 秋結華 拉隆 修內

  恒時享用勝法樂

  沙當蘭 結雲單 造 內

  圓滿地道功德已

  多吉薔 格顧旁涅 脫 效

  唯願速得金剛持

  此前行念誦儀軌為麥彭降華吉巴所造,

  增上善妙!

  前 言

  浩瀚如海之深廣佛法,概括起來可歸納在小乘、大乘顯宗、大乘密宗之教法與證法中,而此三乘修法之核心分別即是出離心、菩提心、清淨見。修行人相續中生起了欲超三界求得解脫之出離心,便已進入小乘五道中之小資糧道;若人心相續之中生起了為度眾生願成佛之菩提心,即已趨入大乘五道中之小資糧道;何人相續中若生起了大清淨之見解,便已進入密乘五道中之小資糧道。此之二心一見,乃是三乘之精華,不論是誰,若未生起此心要修法,決定無法趨入三乘正道中,更惶論言獲得甚深之證悟成就?

  《前行念誦儀軌——開顯解脫道》是前譯甯瑪派文殊菩薩的化身全知麥彭仁波切,為了普利三乘根機,而造此攝持大小顯密諸乘三藏心要之竅訣儀軌。本儀軌中之修法有共同外前行與不共內前行兩種,通過對此二前行之修煉,逐漸可令自心清淨,成為殊勝法器。繼之依靠甚深密乘的大清淨見解來修持正行,速疾可以生起證悟的功德。是故本儀軌對每位初學者之修行,都有很深遠之意義,千萬不可小看。

  吾等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曾於九八年時特別開示,凡是欲聽聞大圓滿密法者,每人必須修持五加行。當時五明佛學院中未曾圓滿修過五加行的道友,如教奉行,紛紛響應修持。千餘藏族出家男眾,數千藏族出家女眾,四百餘漢族僧俗男女,皆不畏辛勞,依照本儀軌圓滿的修完了五十萬加行。在漢僧共修期間,本人為使四眾道友能夠瞭解儀軌內容,于每天修持之前,大概從文字上作瞭解釋,後來漢族道友將之整理成此略釋,經本人審閱後,而成此稿。

  縱觀古今諸大傳承祖師,對前行之修習皆極為重視。如無垢光尊者之《大圓滿三處三善引導文》總共有一百四十一個引導,而前面九十二個引導著重修持出離心與菩提心,足見此之重要性;又如格魯派之宗喀巴大師,為利有情,著述了《菩提道次第廣論》及《略論》,著重講述了出離心、菩提心、中觀見;寧瑪派大德、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華智仁波切,特別強調前行為一切解脫道之根本,好比諸建築之地基,如是聚集普賢上師之竅訣心要著寫了實修寶典《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而於我等最具近傳加持的大恩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亦是一再強調修加行的重要性。測古觀今,諸多高僧大德,一生中圓滿二十幾次、十幾次五十萬加行的比比皆是,他們都以此作為正行的基礎。所以唯願有緣的諸位道友,不論你修學何宗何派,為了令心相續能與三乘的佛法相應,皆有必要修習此《開顯解脫道》。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在吾等有自在修持佛法之時,悉願受持甚深妙法,心續不離正法,早日步入解脫正道。

  增上吉祥!

  堪布益西彭措

  ○○○年三月八日

  目 錄

  共同外前行 389

  第一引導暇滿難得 391

  第二引導壽命無常 400

  第三引導因果不虛 413

  一、何人作何業決定感相應之果 414

  二、善惡果報有增長廣大性 416

  三、業不作不得,作已不失 417

  第四引導輪回過患 422

  不共同內前行 428

  第一引導皈依 428

  一、皈依之發心 429

  二、皈依之對境 429

  三、皈依的本體 430

  四、皈依的修法 431

  五、皈依的後行 437

  六、皈依的學處 437

  七、皈依的利益 439

  第二引導發菩提心 440

  第一、皈依境前發心 441

  第二、修四無量心 442

  一、舍無量心之修法 443

  二、慈無量心之修法 445

  三、悲無量心之修法 446

  四、喜無量心之修法 448

  第三、正行發心 448

  一、發菩提心的利益 449

  二、大乘顯宗之發心 450

  三、殊勝密咒果乘之發心 451

  第四、後行結座 452

  第三引導供曼茶羅之修法 454

  一、供曼茶的目的 454

  二、所修曼茶 455

  三、三十七堆曼茶修法 458

  四、三身曼茶羅之修法 461

  五、後行結座 464

  第四引導觀誦金剛薩埵之修法 465

  一、前行生信 466

  二、正行觀修 468

  三、後行懺悔 476

  四、回向發願 479

  第五引導上師瑜伽之修法 481

  一、觀想福田 483

  二、積資淨障 494

  三、至心祈請 497

  四、後行修四灌頂 499

  五、回向發願 501

  前行念誦儀軌·開顯解脫道略釋

  全知麥彭仁波切造頌

  益西彭措堪布講授

  頂禮一切具大恩德三傳承上師!

  皈依上師三寶!

  為一切眾生得到究竟解脫而發無上菩提心!

  此《前行念誦儀軌·開顯解脫道》是雪域文殊化身全知麥彭仁波切攝集一切大小、顯密諸乘竅訣要點,完全包括上、中、下三士道次第,為一切正行法能夠穩固獲得暖相而開顯的至為重要、唯一應當先修的前行法。所以凡是想求得解脫的諸位道友,不論你是禪宗、淨宗、三論宗、法相宗等八大宗的修學者,還是大威德、大手印、大圓滿等甚深法要的追隨者,都有必要對此前行法生起無偽定解,並於一切時處如理精進修持。

  為什麼有這個必要呢?如《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說:捨棄前行法的修行無有芝麻許實義,即便偶爾生起了少分修行暖相,也會因見解不穩固而漸漸消失,猶如未打地基的建築一般。有些人雖然在修前行時裝模作樣、敷衍了事,但在修正行時認為那些是前行法現在不需要修了而放棄,結果會與前相同。是故捨棄聖道之基礎前行法,則如無牆求壁畫將斷絕正法之根。又如法王如意寶說:尤其是當今時代許多人好高騖遠不經過前行修習,便首先進入大手印、大圓滿等正行修法,以至正法與補特迦羅背道而馳。所以,諸位首先唯一實修此前行至為重要。

  又此儀軌乃是全知麥彭仁波切甚深大圓滿智慧的自然流露,儀軌至精至簡,易持易修,每一金剛偈均含無量妙義,猶如湧泉,輾轉生髮而無窮盡。但隨當人根性高低的不同,會有深淺不一的領會。上根人依此而修可直入深境,修法功德速得圓滿,不至於被鈍置而遭迂曲之苦。而下根人因文詞易懂、要義明瞭,亦可無難趨入,進而循序勤修,逐漸亦可掌握實修的竅訣精華。所以說此實修儀軌普被諸根,遍施饒益,具有極強的傳承加持。

  接下來解釋題目前行念誦儀軌·開顯解脫道:其中前行即在修正行之前必須修的基礎法,它分為共同前行與不共前行兩種。首先,共同前行是指小乘、大乘的顯宗、密宗都必須實修的暇滿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輪回過患之法。小乘人必須修習這些法要,但大乘也必修習,雖然大乘有更深的顯密修法,但是共於小乘的這些前行法是上上乘的基礎,故上上人也必須修習。此即通過思維十八暇滿之難得,可以使閒暇的人身變得更加有意義;伺察壽命無常的現實,能鞭策自己更加努力精進;分析了知因果的差別,告訴我們應當如理如法地取捨善惡;深深了知一切輪回的本性為痛苦,自然會對輪回三界生起出離心,對眾生生起大悲心。不共同前行,是指大乘顯密宗不共於小乘的皈依、發菩提心、念修金剛薩埵、供曼茶羅、上師瑜伽的修法。即:皈依是通過寧舍生命不舍三寶的決心,而奠定殊勝解脫道的基礎與根本;發菩提心是發起為度化一切眾生立成佛之殊勝願行菩提心,這可以使佛子修如海大乘行;供養法報化三身曼茶羅,可以積累一切功德之根本的福慧資糧;念修金剛薩埵是口念一切懺悔之王的上師金剛薩埵之心咒,心依四力及觀修上師金剛薩埵降下甘露等緣起懺悔一切根本與支分墮罪業障;修上師瑜伽是對一切加持源泉之上師,心作至誠祈禱,通過諸佛總集上師之加持,可以令吾等凡夫自心相續生起與上師殊勝證悟無別的智慧。總而言之,此前行修法包括了一切前行的要點,為三乘一切前行法的總集,一一進行修持是極為應理的。念誦儀軌是指能於心中憶念、口裏誦持並如法取捨次第之修行法要軌則。開顯解脫道是儀軌之名。意義即是:依靠這裏所講的善說,能讓初學欲脫離輪回大苦海獲得三菩提中任何一種果位的人,明顯解脫的正道,使之有法可依,有道可走,無誤生起對解脫道的定解。好比南方人想到西方去,他一定會首先明瞭道途的路線及次第的前後才能到達目的地,此儀軌也有如是的功用。因為凡夫人以無明業障不能如實明瞭解脫之路,只有通過已解脫的明眼人開示明顯的修行次第,我們依此如法行持才能到達目的地。

  為有助於實修,在修前行之前,我們應對聞思修三者有個認識,所謂聽聞是指有緣的弟子在上師前聽聞一切正法的詞義,之後自己能如理如實地理解;思維是指對上師傳授的一切法義,自己不限於表面的瞭解或聽聞,而是進一步在自相續中反復地分析、思維而作如理抉擇,最後生起無誤的定解,徹底達到將來自己獨自修行時,一切要領不需要請教別人、能獨立自主斷除疑惑的境界;修行是在真正了知法義後進行實踐,安住于定解,反復串習。知道了聞思修的定義,我們修前行的人,就應當按此次第來規範自己的修行,所以在沒有實修之前,首先必須聞思,然後再來修行。那麼怎樣聞思修呢?即:先應懂得如何聽聞佛法,然後次第如法依教理善說通達所講之法,思維抉擇後,繼而實修,便可具很大意義。

  聽聞佛法的方式,可以分發心與行為兩個方面:

  一般發心有善心、噁心、無記心三種。每次弟子在聽聞佛法的時候,都應當觀察相續中的發心。如果發心為噁心或無記心,應當馬上遣除,將其改變為善心。若依大乘的標準,則應將其轉變為菩提心,由於我們大部分人都已入了大乘,於此就應調正相續,以菩提心攝持來聞法。那麼如何生起菩提心呢?即是首先要遣除貪嗔癡等煩惱噁心以及不善不惡諸如平時不發心的吃、穿、睡、住或無善心攝持轉繞、誦持等僅是身語行為的無記心。通過經常觀察心相續的狀態,不斷調正發心使之清淨,這樣惡分別心會漸漸減少,善心逐漸就會生髮。怎樣來生髮善心(大乘的菩提心)呢?應當了知我們現在值遇了大乘善知識及解脫的法要,這是極為殊勝的,然而那些尚未值遇佛法的輪回眾生,在往昔無數劫中沒有一個不曾當過自己父母的,如今他們入於邪道,非常徬徨,心中雖想求得安樂,卻不知道依賴安樂之因的十善法門,心中雖想遠離痛苦,卻不知拋舍痛苦之因的十不善法,以至於心中所想與身口所作背道而馳,身心皆苦,十分可憐。看著這些眾生無義地受苦,我們這些已入佛教者,是不是應當憶念一下他們的恩德而報恩呢?往昔這些眾生也和我現今的父母一樣以大恩哺育我,我剛被母親生下來時,只懂得哇哇大哭,什麼事也不會做,就連大小便也不能自理,全靠父母一把把擦淨,換上幹潔的巾布。至於飲食,好的捨不得吃,先讓我品嘗乃至吃飽為止。雖然父母也喜歡好衣服,但總是把最妙的衣服讓給我穿,其慈愛與深恩真是難以言喻,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彼此來到了今生,由於無明業力幻化師之幻變,把我們變成了各自的身形,彼此不能互相辨認熟悉,實在讓人痛心。如今我知道一切父母被六道痛苦逼迫,為了能令他們遠離各自業力所感的痛苦和所有習氣,得到解脫的果位,我應當聽聞甚深正法,然後修持。如是發心,乃至自己有成就之時,生生世世佈施自己的頭目手足,使其滿願歡喜,而報其大恩。

  此時有些人一聽到報眾生恩,就會認為這與我有什麼關係,只要我自己得安樂就已經可以了。其實,這種發心連一般世間賢人也不如,因為世間亦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之說,如果不去報恩,尚不能被稱為賢良之人,其品格也會被人們看為極其卑劣的。學佛之人只求自己解脫,就好象一個人只顧自己住在漂亮舒適的房中,雖然老父老母變成乞丐來討口,自己也不理不睬一樣,修行人不發菩提心是極不應理的!如果此時又說:我自己還在輪回中,先求自己解脫吧!其實,這也是不行的。因為大乘不分顯密,其不共的入道根本就是利他的菩提心,如果沒有此心,則決定不能進入大乘門。知道這些後應調正發心,行一切大小善法都以此菩提心方便來攝持,這樣一切善法都將成為無邊菩提善道之福德資糧。是故,在聽法、誦經、轉繞等行一切善法之時,皆當以發菩提心來攝持,在一切聞思修前如是生髮善心是極為關鍵和極具實義的。

  聽聞佛法的行為分為二種:所應斷除的過失與所應取的行為。

  所應斷除的過失是指器之三過、六種垢染及五種不取。其中器之三過是指:聽法時身在法席,心卻不專注在法上,好象倒扣或覆口的容器,不能倒進東西一樣;聽法時不次第憶持,只記個大概,或只是聽過而已,根本心不存法義,聞和不聞並無差別,好象容器破漏一樣,無法存住東西;或者僅僅為了名利等,以不清淨的發心而聽法,則是依靠正法而造罪,無有益處,如同有毒容器中倒入甘露,皆變成毒汁,不能食用。

  六種垢染是指:聽聞時對上師生起貢高我慢心;對善知識及教言不生正信;于正法不精進希求;意識散亂於六種外境;分別心過於內收或僅僅受持佛法的個別詞義;對於講法的時間過長、遭受饑渴或風吹日曬等心不堪忍而不願聽法。

  五種不取是指:僅為詞句美妙動聽而持文不持義;偏重受持甚深義、輕視詞句而持義不持文;不能領會密意而誤解了義不了義及具有密意的各種說法;意義上下錯亂,把內外道自他宗的觀點顛倒而持,該取的不取,該舍的不舍;顛倒而取,經常充滿邪分別念而毀壞自相續,領會的意義與佛法本義相違,且易造成謗法,成為佛法的敗類及自墮之因。

  以上大概講了聽聞佛法時所應斷除的過失,若想廣泛瞭解,可從《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了知。

  所應取的行為是指依止四想、具足六度、依師威儀三種。

  依止四想者,如《華嚴經》雲:善男子,汝應於自己生起病人想,于法生起妙藥想,於善知識生起明醫想,認真修持生起醫病想。”1、自己生起病人想:了知自己無始以來被因三毒、果三苦逼迫而墮入輪回大苦海中,我現在不是無病,而是被無明大病緊緊纏繞的病人;2、於善知識生起明醫想:由於上師了知弟子的種種根機,好比明醫明瞭病人的病情,他賜予我們種種殊勝教言,開示我們何者應取、何者應舍,我們依照言教行持,飲服正法妙藥後,即能消業療病;3、於法生起妙藥想:遣除病苦的方法就是吃藥,同樣祛除無明大病的方法就是吃上師開的正法妙藥; 4、于修持生起醫病想:如果自己依明醫開的藥如法服用,病肯定會好的,同樣依上師傳的正法,好好修行,也肯定能解脫輪回的痛苦。

  具足六度:聽聞時奉獻鮮花敷設法座等為佈施度;隨處行持威儀為持戒度;不傷害含生及忍受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熱等為忍辱度;於上師生起正信為精進度;心不散亂聽聞上師教言為靜慮度;聽法後遣除疑難為智慧度。

  依師威儀:如戒經雲:不敬勿說法,無病而覆頭,持傘杖兵器,纏頭者勿說。又如《本生傳》雲:坐於極下地,當具溫順儀,以喜眼視師,如飲語甘露,當專心聞法。

  具足了以上所講聞法之發心與行為,則僅聽一次法,也能得到無量功德,這是佛在經上親口宣說的。如是按照以上要求去做,未生起的定解可令生起,已生起的可令增長穩固,而且一切佛法不可思議的加持在自己的相續中也會越來越明顯地感受到。是故在聽聞此儀軌的法要時,若能如理如應地具足發心與行為,則能無誤掌握及修持儀軌中真實的修法要義。

  前行念誦儀軌·開顯解脫道分二:共同外前行、不共內前行。其中共同外前行分四種引導修法:暇滿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輪回過患;不共內前行分五種引導修法:皈依、發心、供曼茶羅、念修金剛薩埵、上師瑜伽。

  儀軌中講述的九個實修引導法,其中前前的引導可以引生後後的修法,後後的引導必須依靠前前的修法為基礎。在具體實修此儀軌時,不能一開始就整篇的觀修念誦,而是應該一個修法一個修法次第井然地逐個修持。前面的引導沒有修到位,暫時不能著急修後面的引導,待前面的修法達到界限時,再修下麵一個引導,直至九個引導全部圓滿修完,整個儀軌甚深的加持,就會明顯入于修法者的相續之中。在修每一個單獨引導時,如果有時間專門修習,于修法前應先念誦加倍咒、八吉祥頌、供養偈、普賢行願七支供、皈依發心儀軌、攝受自在祈禱文、蓮師七句祈禱文等集聚眾多福善及修法順緣,引生善法加持之祈禱文。如果沒時間,只念加倍咒、普賢行願七支供、皈依發心儀軌等也可以。繼之進入儀軌修法,以猛厲渴慕的祈禱求上師加持生起善法之心,憶念誦持上師知三遍,接下來按照儀軌詞句的次第進行念修。

  關於儀軌的修持方法,這裏依次第作具體的說明。比如最初應修暇滿難得,首先按儀軌詞句念誦一遍這個引導的金剛句,然後再依靠觀察修、輪番修、安置修而入座修持,等這一座修完時,如果時間充足,應該把第二、三、……九引導文的金剛文句簡單地串修一遍,最後回向時,根據自己的見解,有緣或無緣地念誦《普賢行願品》的偈頌部分,或者《入行論·回向品》及《極樂願文》、《大圓滿願詞》等回向文。倘若時間無多,只念誦回向文中的任何一種也可。不過無論如何,修法之後不能不作回向,特別是結束了一天的修法,在晚上臨睡前,或最後一座法圓滿時,一定要盡力作個總回向,這樣對修行有絕大的利益。

  如是當第一個引導已經如法修到位,接著就應當著重修持第二個引導,即:開始還是念誦加倍咒等然後進入儀軌,念上師知三次及第一、第二引導文的全部金剛句,接下來就應著重地依靠觀察修、輪番修、安置修而入座修第二引導的法義,待此座修完時,如上串修後面的引導文,最後回向等。

  當第二引導之修法已經修到位時,就應著重修持第三個引導,即:開始時念誦如上,進入儀軌時,把前面引導文的意義串修一遍,接下來念誦本引導文的金剛句,然後正行觀修,後行串修後後引導及回向等。

  如是這樣次第推進,逐一著重修持每一個引導,待前一個引導在一段時間(數日)中已經修習到位時,便可引生後一個引導的著重修習,待此引導在數天中著重修習到位時,又可引生它下麵的一個引導而來著重修習,就這樣由前前而引生後後,猶如上階梯一樣,可以圓滿地修完一部具有實義的儀軌。

  不過,在單獨修每一個引導時,不能僅注重口頭上的念誦及數量的龐大,而應當使引導文中佛法內涵之總相於自相續中如理生起,其品質與數量應成正比,並不能為了趕數量圖快捷而隨便修持。又,再為了令前前修持所引生的善法能力不斷,在每次著重修後後引導之前,前前引導文的金剛句要念誦,內涵意義要憶持,這樣反復串修,前前引導的意義不會忘失,又可以依靠前前引導引發後後的修行,直至九種引導圓滿修竟,整個儀軌所攝持的大小、顯密乘的精要,三士道次第的要訣,三藏十二部的一切修道要點,最後可以攝持在一座中而進行修持。如能在此前行修圓滿的基礎上修持正行,豈有不快速成就的道理?

  此時,若有人問:修前行法應著重品質與數量,如果僅有品質沒有數量,前行就會修得不穩固,若僅是注重數量而不著重品質,這種修行容易變成形象修行而無實際內涵。請問:怎樣才能無偏地依靠品質與數量,令每一個引導乃至整個儀軌之佛法總相無誤地生起,從而達到淨化相續、速得加持的效果呢?

  這個問題可以從初時的觀察修、中間的觀察安置輪番交替修、最後的安置修來講。一般在此所講的品質就是指通過聽聞、依靠各種方便進行觀察取得的佛法定解,於凡夫的相續中能無誤生起佛法內涵的總相,即是心中生起了正法要義。而至於講求數量的道理,是因為對於佛法的要義只有反復反復地串修,好比車輪一樣周而復始地旋轉,這樣才能使見解增上、穩固、以至於最後獲得所修佛法總相之果。如是初學者在剛接觸佛法時,不可著急修行,而是應該先掌握修行的要點,再進行修行。即:剛步入佛門之人,在不太懂佛法、于所修佛法未生起定解之時,應以各種方便進行觀察,聞思相應的法要,從而產生出相應的定解,在定解產生之後再安住於其中。如以本儀軌為例,首先先修暇滿難得,此時自己就應對儀軌中的字、詞、句義等進行觀察,懂得它的內涵,相似生起一些定解,然後入座修習,反反復複憶持法的意義,等定解產生後,不憶持也能生起所修之義時,就應無緣安住在此中,不加觀察而入定。當然初學者的心並不是很堪能調順的,一會兒就會忘失正念,生起種種分別心,此時應出定憶念定解,又複入定,觀察修與安置入定修交替而修持,直至此修法到位為止。其他引導也是依此類推,特別是後面不共加行的修法,裏面有五十萬的修念數量,它的前提是一定要有品質,然後通過反復數數而修,才能達到如期的修法效果。

  論雲:此複初修,若時長久,易隨掉沉自在而轉。此若串習,極難醫改,故應時短,次數增多。在很多論典及修法儀軌中講,初修者入座修習時,其一座時間不應過長,因為這樣很容易被昏沉掉舉所轉,一旦這種壞習慣養成了,就很難醫改,所以初學者在一座的時間上應安排得短一點,所修的次數增多一點,猶如岩洞中的水滴,一滴滴掉下,看似水滴很少,但是通過多次的積累也可盈滿窪地,同樣我們每次都如法地持久修行,看似很慢,但它所結的果一定會很成熟的。

  通過上面座上的修法,我們相續中便會產生較穩固的定解,這樣于修儀軌時會有很大利益。但又並非僅僅局限於入座時才修,應於起座後都攝六根、正知而行、飲食知量、精勤覺寤瑜伽,時時憶念定解,逐漸把相似定解變為不退真正定解。一旦真正實解生起,那時不論身處何種環境,(諸如商場、飯店、繁華大街等,或寂靜山林、岩洞,或者吃飯、打坐、睡覺等),心中的正念正知都不會被外境轉變,此時雖然不在關房,也能得到正法的加持。掌握了以上方法後,你在座前、座上或座後,都能被正法攝持,全天二十四小時,皆在感受佛法,彼時的你一定會感到禪悅與法喜!

  共同外前行

  此共同外前行的四種厭世修法,能夠引生無偽的出離心,即:通過思維暇滿難得可以了知人身是多麼的珍貴,然而人身是不是恒常的呢?通過思維壽命無常,方知人身並不恒常,只有通過精進修法,才能使人身變得具有實義,於是對於今生的世間八法會願意發心捨棄;明瞭眾生一定會死亡,人死之後將會如何?通過分析因果的體性,知道善惡決定有報,其果報是生在六道之中的善惡趣,然而善趣惡趣全以痛苦為其本性,於是對於來生安樂的執著也願意徹底拋棄。經過四種厭世心的修習,可斷除對今生與來生的貪執,希求解脫的出離心自然一引而帶發,其對佛果亦能生起歡喜心,對三寶總集上師的意樂行亦能真實隨學,這就是依修法次第前前能引生後後的善巧所在。

  下麵正式講授儀軌正文。

  上師知(三次)

  在念誦儀軌之前,應猛厲急呼祈禱上師,憶念恩德與功德,從而祈求賜予與上師無二無別之清淨意樂。如莎哈尊者雲:師言入于何人心,猶如現見手中寶。如是祈禱,上師傳授的善說教言也極易融入于修行者的相續中。又如續部中雲:十萬劫中勤觀修,具相隨好之本尊,不如刹那念師勝,念咒修法千萬遍,不如祈師一遍勝。由於上師是三世一切佛的本體,身為僧眾,語為正法,意為佛陀;又身為上師,語為本尊,意為空行;又身為化身,語為報身,意為法身,總集了一切三寶、三根本、三身的體性,所以僅僅祈禱上師一遍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於是為求得上師三寶、三根本、三身的加持,能夠使我們生生世世恒時不離總集上師,令其智慧之身安住於我等心中,圓滿積累一切資糧,懺悔一切業障,遣除一切修法障礙,速得一切成就,則必須誠心向上師猛厲祈禱。此時自己就象一個正迷失於曠野之中、時時會有生命危險的孩子,從內心深處急切、至誠地呼喚大恩慈母的救護,要這樣至誠地祈禱呼喚大恩上師,這樣的呼喚表示事情重大與意義深刻。當第一聲迫切的呼喚發出時,在自己的心中明念上師為全知的佛陀、空行與法身;當第二聲至誠的急呼發出時,於自己的心中憶知上師為全知的本尊、正法及報身;當第三聲殷重的呼喚發出時,在自己的心中憶知上師為全知上師、僧眾及化身。因為在此濁惡的世間中,我人自無主權,全憑業力支配,一日之中三門悉被三毒包圍,善念絕難生起,往往口中修善,不知懺悔,藉口盤旋,覆藏罪惡,實在可憐。現在唯一能拯救我們的就是攝受自己的具緣大恩上師,他是過去一切佛的化身,是未來一切佛的源泉,是現在一切佛的補處。過去諸佛菩薩及諸聖者也未曾調伏的我們這些濁時眾生,如今卻被慈母般的上師攝受了,從慈悲與恩德來說上師超過了諸佛,因此為了恒時憶念上師的恩德與慈悲,祈求他老人家恒時不要離開我們這些罪惡的眾生,加持我們速速調正心性,圓滿獲證與上師無別的智慧,而猛厲急呼三次上師知,意即垂念、聆聽、速賜正法的成就。

  第一引導暇滿難得

  在修此引導時,一切觀修須以加行、正行、後行三殊勝來攝持,即:加行念誦加倍咒、八吉祥頌、供養偈、普賢行願七支供、皈依、發心儀軌、攝受自在祈禱文、蓮師七句祈禱文等;正行念誦上師知三次及本引導文的金剛語句,然後初時觀察修、中間輪番修、最後安置修;後行串修後面引導文,繼之回向,並且於一切威儀中,都攝六根、正知而行、飲食知量、精勤覺寤瑜伽等,具足三殊勝而修持。

  暇滿難得猶如優曇花

  此時應當思維:能夠具有八種閒暇、十種圓滿的暇滿人身是極為難得的,猶如佛出世時才有的優曇花一樣,十八暇滿的珍寶人身比這還難以獲得。因為吉祥暇滿的人身,必須以往昔清淨守持淨戒為主,造佈施等的功德為輔,發清淨願回向後方才獲得。然而輪轉於六道的眾生,由於無明愚癡,不知因果取捨,不懂持戒修福,不具備獲得吉祥人身的因緣,即使偶爾得到人身,也多造輪回惡業,與具有十八種暇滿嚴飾的珍寶人身相比,後者極為罕見,故雲暇滿難得。

  暇是指閒暇的本性,應該這樣思維閒暇之理,即:我現在沒有生在八無暇處,並有閒暇修持正法,所以應當生起歡喜心而精進修法。此時我若生於地獄、餓鬼、傍生中,將恒時感受寒熱的痛苦、饑渴火燒的痛苦與互相噉食、役使受害的痛苦,所以生在三惡趣中沒有修法的機會;此時我若生在長壽天、邊地、外道等中,則會在無念中耽延數劫,於臨死時生邪見而墮落,或者感受沒有佛法光明之愚癡,或者生起種種可怕的邪見,在沒有修法的機會中耽誤寶貴的人身;此時我若生於暗劫或瘖啞中,則聽不到三寶的名號或者意根不相應法器,無有修法而唐捐珍寶人身。如是反復思維,知道我現在已經獲得了閒暇的人身,何故不趕快精進修法呢?

  滿是指自他十種次第圓滿。應該這樣思維圓滿之理,即:如果我沒有獲得閒暇的人身,就不會值遇正法,也不可能有修法的機會,而今已得人身,為所依圓滿,所以具足自圓滿;如果我生於沒有佛法的環境中,就不會值遇正法及行持佛法,然而現在正是生在佛教興盛的中土,為環境圓滿,所以具足自圓滿;如果在今生中,我不具足諸根,將成為修法的障礙,無有修法的機會,然而如今諸根具足沒有這些過患,為根德圓滿,所以具足自圓滿;如果在此生中,業際顛倒,常行持不善業及違背正法等,則不會有修持正法的緣份,而現今對善法已生起信解,為意樂圓滿,所以具足自圓滿;如果於今生之中,於佛法不生正信,心不能入于正法中,則無有行持善法的機會,而如今心已趨入正法,正信諸佛聖教,為信圓滿,所以具足自圓滿。通過這五種觀待自己方面的圓滿,知道自己如今已獲得了閒暇之身,在尚未遇到修法違緣之時,應當珍惜時間,精勤修持妙法。

  之後,又應觀想,假若我沒有生在佛出世的光明劫中,就連佛名也聽不到,既然聽不到佛名,怎麼會有正法呢?沒有正法,又怎麼會修持呢?而如今值遇了佛陀出世的光明劫,為導師殊勝圓滿,所以具足了他圓滿;倘若佛出世而不說法,亦無利益,如今佛陀早已出世,並且轉了三次*輪,所以為佛教正法圓滿,具足了他圓滿;佛雖出世轉了*輪,但若佛法隱沒,則于修法亦無利益,而今佛法還在世間,為時間圓滿,所以具足了他圓滿;佛法雖然住世,倘若自己不入佛教,亦無利益,而今已入佛門,為自之緣份圓滿,所以具足了他圓滿;雖然自己已經進入了佛門,假設沒有被善知識攝受的順緣,就不能了知法性,不懂得如何取捨,現今真實大悲善知識已經攝受了我,為殊勝悲心圓滿,所以具足了他圓滿。通過思維這五種需要觀待他緣才能具足的圓滿,了知如今自己已得閒暇,具有自在聞思修行殊勝正法的機會,這是依靠種種殊勝緣份的集聚,才在今世成熟了修法順緣,所以應當披星戴月精進修法。

  懂得了暇滿的意義,這只是在內涵上的抽象認識,為了更貼切地體驗,就應思維暇滿難得猶如優曇花的比喻。譬如在佛經中說,印度有個無熱惱海,在其北方有一座深山,山中有一個曇花園,園中的曇花並不是一般世俗人所說的曇花,此花只有在佛出世時才會生長,佛轉*輪時才會開花,當佛涅槃時曇花隨即枯萎,美麗的曇花僅盛開於佛出世之時,然而佛出世又是何等難遇?想觀此曇花一現豈不是同樣難見?其實得人身比見曇花更難!故當思維暇滿難得之理而珍重修法。

  伺察了珍寶人身閒暇的本性、特法的圓滿與難得的比喻後,懂得了暇滿難得的道理,如果此時還不修持妙法,死後一定依靠業力的增上,又會迷迷茫茫投生於六道輪回的大苦海中,感受無邊的痛苦。而在三惡趣中以愚癡無明喜樂惡業、不知取捨,也遇不上真實善知識,甚至連三寶的名號亦難聽聞,所以所作所為悉成罪業。此一失身,好似撒一把黃豆於光滑牆壁上極難留住,一般將徑直墮入惡道的深處。知此不修正法的過患極為可怖,所以惟有真實精進修法,才是真正助伴。

  既得大義超勝如意寶

  既然今生我已經幸運地獲得了極為難得的暇滿人身,所以不應虛度光陰,而應使用它來成辦三乘佛法的廣大義利。要知人身的價值大大地超勝了如意寶的價值,如頌雲:獲此人身寶,得摩尼難比,諸無厭離人,豈不見空耗?又如《大圓滿前行引導文》雲:地獄眾生猶如大地的微塵,餓鬼眾生猶如恒河沙,傍生猶如酒糟,阿修羅猶如彌漫的大雪,而人、天人有情僅僅象指甲上的微塵一樣。通過思維對比各道眾生的數目,可知相比于世人追尋的如意寶,人身更加寶貴無比。如意寶能圓滿地賜予擁有者所欲的各種寶物,無緣者卻無法真正擁有,它必須是持有者依靠自己的福德因緣方能獲得。假若一個無有福德者,如意寶就是放在身邊,它與石頭是沒有什麼兩樣的。如是難得的如意寶雖可滿足現世的財富之欲,然而對於眾生出離輪回卻無能為力,唯有具足了珍寶人身,才有解脫輪回痛苦的機會。然而並不是說僅僅具足了人身就能解脫輪回的束縛,我們可以觀察在人中不信佛法、恒時造惡業的人很多,信佛法與聞正法的人很少,特別是以至誠心入于正法修持的人更為極少數,所以絕大多數人猶如論中所說:雖然僅僅得到人身,沒有正法的光明恒時造惡業,則比惡趣眾生更低劣。

  思維諸佛聖者皆由暇滿人生而得成就,顯密深廣妙法唯依暇滿人身才能證入,三乘一切竅訣唯有人身修持才為殊勝。如今已經值遇了具緣上師,且又聽聞了相應言教,有自在的可以修學解脫道,此時應有如乞丐得寶的歡喜心。一直身無分文的乞丐,如果有一天在垃圾中撿到了如意寶,他一定會欣喜若狂,捧著如意寶,他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夢,因為現實中畢竟極少會有這樣的美事發生。我們能有這樣的心情,就會白天晚上都象乞丐護寶那樣善護自己的人身,不敢懈怠,從而唯一歡喜地修持正法。

  獲得如是此身唯一回

  往昔由於守持淨戒與積累福善等,在今生因緣成熟時,才獲得如是集聚了修法順緣的如此珍寶之身,既沒有大苦病痛的逼迫,也不曾被人壓迫、主宰,此時假使不精進修持解脫正法,證取解脫的果位,來世很難再獲得這樣的人生寶。倘若未得人身而轉生到惡趣中,則沒有造解脫業的機會,只能越來越向下墮,幾乎沒有超脫無邊無際惡趣的緣份。《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雲:如今獲得了具有十八種暇滿的人身,如果沒有求得精華的殊勝妙法,而在尋求今生的衣食和世間八法中無義空耗暇滿人身,臨終時只能是手抓胸口,後悔莫及,多麼可惜!因此在今生有自主勤修解脫道之時,千萬不要白白荒廢唯有一回暇滿機遇的吉祥人身。

  若未修持究竟大義果,

  我等無義虛度此人身,

  假若我等未能不舍晝夜地殷勤勵力修持究竟大義之果,反而無有任何意義地虛度失壞此珍寶的人身,這就像是冒著生命危險,渡海來到寶洲,卻又空手返回一樣無義。如是在今生我等得到人生寶之時,若不求妙法,唯被現世事務纏繞,而不入解脫道,則如《入行論》所雲:已得此閒暇,我若不修善,除此更無惑,除此更無癡。所以,今生是決定永遠行善或行惡的關鍵,不可為了一時懶惰的安樂而虛度空耗此身。如過去敦巴尊者問哦瓦格西:憶念已得暇滿人身乎?哦瓦格西在每次修法時,都必誦一遍《入中論》頌中的若時自在住順處,設此不能自攝持,墮落險處隨他轉,後以何因從彼出。我等欲求解脫,惟在此生具足暇滿之時,請放下今生的一切世間八法,多思維輪回的痛苦,與虛度的過患,認清人身的價值與修法的意義,想必每個人都會無有空閒休息而精進希求解脫的!

  總集三寶上師悲眼視,

  願獲暇滿實義求加持。

  暇滿難得的道理,對每一個初學者都很重要,然而由於自己以及一切眾生無始以來至於今日對邪道已經有了深厚的串習,而對解脫道法卻從來沒有熟悉過,好似步入迷宮之人,沒有嚮導引路,絕對不會擺脫迷陣一樣。我等初學雖然了知了暇滿難得的修法及道理,由於業力支配了自我,善念勵力亦難生起,懈怠不學而自能作。此時唯有依靠總集佛法僧三寶為一體的大恩引導上師,把我們送出輪回的迷陣,且我們祈禱上師,請上師以大悲慧眼垂視我們這些罪苦眾生,愚癡度日的我們願獲得暇滿的實義而再再祈求上師賜予加持。

  凡夫不依止上師,僅憑自力極難深入、證悟甚深的佛法,而欲得上師加持,惟有依靠信心與恭敬心。正如論典中說:如果具有上品的信心與恭敬心,那麼所得到上師三寶的悲湣與加持也是上等的;若具有中品的信心與恭敬心,則所得的悲湣與加持也是中等的;假如只具有下品的信心與恭敬心,就只能獲得少許的加持與悲湣;如果根本沒有信心與恭敬心,那麼決不可能得到上師三寶的悲湣與加持。又如論雲:如果具有真誠的信心與恭敬心,現在無論誰人祈禱,佛陀都會降臨於他的面前賜予加持,諸佛對眾生的悲心無有親疏。為了能獲得大恩上師的直接悲湣攝受與加持,為了不失暇滿人身之真實義,吾等應不離至誠的信心與恭敬心而精進努力祈求上師加持,得以成就殊勝的修法。

  第一修法竟

  在數日中著重修習此引導,直至內心能情不自禁生起想修法之心,就象緊額瓦格西,從來不睡覺,唯一修持佛法,一次善知識仲敦巴對他說:弟子呀,應當去除身體的疲勞,否則四大不調,會生病的。緊額瓦格西說:雖然身體健康也很好,但我一想到暇滿難得就覺得無有空閒休息。如是一生未曾睡覺,念誦了數億遍本尊心咒。當我們努力觀修後,自心就會有這樣的認識,凡是以前承諾過的戒律誓言,都願真心守護,隨時提醒自己分分秒秒都要用在精進聞思修上,不應懈怠,應除佛法外,沒有其他所求,我們能達到這種界限時,就應著重引出及修持下一個引導。

  第二引導壽命無常

  修此引導時,加行如上念誦,正行念誦一遍暇滿難得引導的金剛句,思維其義,然後依靠初中後三種修法而念誦並著重數數修習此引導之義,後行串修後面引導文,繼之回向,並且於一切威儀中,都攝六根、正知而行、飲食知量、精勤覺寤瑜伽等,具足三次第而修持。

  諸法無常遷變如閃電

  通過第一引導的修習,我們都深深懂得珍惜人身、使用人身的道理。有了這個認識,人身就會正確地用於成辦增上生的善趣安樂以及究竟的解脫安樂方面,不至於荒廢、墮落。在這個基礎上,現在繼續修習壽命無常的引導,其目的是通過思維無常之理,引發出今日必死,餘皆無益,死時惟有正法可依的無常心,從而策勵自己毅然捨棄今生,以如救頭燃的大精進即時投入于正法的修行。

  我們可以觀察到,凡夫眾生對壽命的常執都非常堅固,這是因為常見的串習由來已久,所以一般凡夫,在日日之中,乃至臨終時都是這樣想,我今天不會死的,由於心念始終執著不死的方面。所以推拖因循,延緩修法,以懈怠、睡眠、飲食、世間雜語、昏沉、掉舉等無義之事,散耗時日,不能發起廣大精進,雖然表面上也有聞思修的形象,其實相續無時不被現法利益所誘惑,使修習善法的心力極其微弱。所以心執不死的常見是障礙引生安樂的根本因。而觀修無常正是它的正對治。如是此時應思維,世間的一切有為諸法皆是無常的。

  我們觀察此器世界之淅淅流水,晝夜都在不斷地流逝,未曾有一刻靜止不動,刹那之間,即已面目全非,第二刹那的水與第一刹那的水實際已成全然不同的兩體。而在有情方面,每個人的心念也是刹那刹那生滅不已的,每個念頭當處生起當處便已寂滅,根本不可能多停留住一刻。這就是刹那的無常性,它普遍於情器世界的一切有為法。所以這裏頌詞歸納說:一切有為法都是遷變的無常性,猶如閃電一般,在刹那間即已顯現無常。

  而象世界的成壞、朝代的興衰、四季的更替、有情的生死等等這些粗大的無常其實正是經過無數刹那的變異後而顯現出來的結果。

  既然身心世界都是無常的本性,那人一切的因緣際遇便都只是暫時的偶合而已,並沒有常住的可能,依師、求法、修行等等佛法方面的因緣同樣也是稍縱即逝,轉眼成空,如果不好好把握,錯過之後便再難重遇,所以懂得無常的修行人,就應該極其珍惜此生學法的機會而至誠精進地修行。

  思維器情悉皆壞滅法

  思維外器世界的山河大地、四大部洲及鐵圍山等,表面上看這些堅固的東西好象都是堅不可摧的,然而在滅劫七火一水之災到來時,它們馬上均會變成虛空,無有一個細小堅實之法可以逃脫無常的遷變。既然堅固的器世間也有變成虛空的時候,那麼從地獄底層直到有頂的這些有情世界的所有眾生更是沒有一個能逃脫死亡魔掌的。所以一切器情世界的法悉皆是壞滅之法,我等從剛生下來的那一天起,就步入了死亡的轄區,壽命不是一天天在增長,而是一日日在減短,誰也無法延緩漸盡的壽命。此時應遣除放逸懶惰等,一心一意念死無常。

  決定死亡死時卻不定,

  心執常法唯是自欺誑,

  初學者在步入佛門之前,相續中對世間的親人、朋友、眷屬、財物、名聞等有著強烈的貪執,不僅今生,而且往昔多生累劫都曾經執著世間八法,所以在今生中雖然聽聞了壽命無常的道理,仍是放不下對今世的貪著,總是為了現世盤算,疑慮防範,盡自己的能力醉心今生,忘失正念,執著今日一定不會死,直待臨終方知悔恨。這就是法未融入於心的過患。所以修行者修法能不能得利,並不在於他修多高的法,閉關多少年,關鍵要看他是否生起了強烈的無常心,能否捨棄現世。此如噶當格西雲:修法人有無所得,先視其有無舍現世心,有則入于修法類。故法本無咎,而咎在於行人之能否轉變其心。初學之人,正念鮮少,惡習偏重,往往幻想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兩全其美、並重而行,偷懶之下複想抄捷徑而速成,其實這正如古德有雲:未生起死無常心,而好高騖遠者,必墮險處。又雲:一般人皆好高騖遠,不樂學低下者,聞空、空法、非、非法,則喜。但此諸法,每與有情器量不合,雖圓滿次第亦無義利也。有些人修學了很多年,聞思修行了不少經論儀軌,然而總是于修法生不起覺受,其原因不是法無加持力,關鍵是修行人第一關就沒過好,沒有依靠無常法來轉變自心。如以前有個人問博多瓦格西:除去一切障礙,能使內心顯現者,以何法為最殊勝?格西答:以我所自覺者,即是修習死無常。若依問者的想法,格西可能會說是很高的空性勝義法,但出乎意料卻說是前行之無常法,可見修法得利與否,全憑修習無常能否轉變自心。

  綜上所述,無常之法極為關要,欲令自心能夠無誤趨入正法,就應如理修持念死的三大竅訣,即:一、決定死亡;二、死時卻不定;三、死時除佛法外餘皆無益,心執常法唯是自欺誑。

  一、決定死亡者。如《解憂書》雲:地上或天間,有生然不死,此事汝豈見,豈聞或生疑。凡是在三界中之有情,任誰都難免一死。如過去七佛偕同一切菩薩、羅漢眷屬,曾經廣轉*輪、大興佛事,隨著時間的遷變及有情福報的衰減等,他們的教法次第隱沒,示現了種種無常之相,雖然他們的身體是金剛之身,也不免於凡夫前現般涅槃,何況我等這些如沫之脆弱肉身,怎能恒常久住呢?如經中雲:具足五通仙人,能飛極遠刹土,欲越死城,則不可能。壽命已盡之時,不管有什麼依靠,哪怕是長壽佛來延壽也是躲不過死亡的。如帝釋天、四大天王天、梵天等妙色莊嚴、智慧殊勝、壽命極長、具有神通及無量神變者,亦有死亡之時,我等凡夫無有福智神變者,又怎能逃於一死?

  世俗之人不觀察時,總認為壽命在增加,在孩童時心依賴于父母,壯年時心系縛于妻子兒女,老年時掛念著子孫的成長,一輩子中,孩童至青年,認為我已長大了,活了二十多歲,壯年時認為我活了三、四十歲了,老年時認為我活了五六十歲、七八十歲,壽命在一天天、一年年中增長,誰要是活到八十歲一百歲,人們都認為他活得長,壽命長,但是他們卻不知每個人的壽命是有限的,只有減短無有增長。如古德雲:命無刹那住,如馳趨死前,世人不知此,時覺我在住。總觀輪回之相,壽命消逝如閃電,從小到老如秋雲,人生過程如夢影,疾速死亡如瀑流。眾生從誕生時起,刹那刹那長大,壽命即刹那刹那走向滅盡,好似電光一閃即滅;少年之時老想長大,一轉眼已至青年、壯年、老年,仿若秋天的雲彩一會兒即變個圖形一樣,人的一生中各個階段,雖暫似留住,稍歇又變成其他;人到老時,回顧自己整個一生的過程,宛如昨夜的夢影,夢中的人物,夢中的苦樂悲歡,恩怨親仇,仿佛還在眼前,但夢影終屬虛幻,往事不可再現;死亡之時猶似高崖上疾速流下的瀑流,不能折返,不能制止。分析了步步逼近的死亡,壽命一天天奔死益速,怎能還執著壽命在增長呢?

  回顧往昔的所作所為,猶如過眼雲煙,沒有一點實質。反觀我們的人生,大多時間都花在睡眠、飲食、閒話、瑣事等中,真正用來修法的時間實在少得可憐。如《入胎經》中雲:初嬰兒時,於十歲內,未獲修法之意樂。垂老之二十年,無修法之氣力。中時,亦為睡眠耗去一半,複以病等耗去多時,僅少許光陰可修法耳。而追求現世的安樂就像是飲用鹽水,只會令饑渴的愚癡眾生,愈求愈貪,根本不願捨棄今世而修法。年輕之人總是想,今天不會死,明天後天肯定不會死,何不趕快為了妻兒高興多攢點錢,等老了再修不遲。待到老時,又牽掛著孫兒孫女,期盼他們長大考上名牌大學,娶妻生子,事業興旺。就這樣今日推明日,今月推下月,今年推明年,不是妻子、老伴放不下,就是兒子孫子依靠我,東奔西走忙著事業,忙著攢錢,忙著活口,忙著交際,忙著名聲,忙著出人頭地,忙著……,好象沒有閒暇念一句咒與佛名,等真的要死亡之時,才後悔沒有修習來生安樂的善法,但已為時晚矣,只有隨業所牽而轉入可怕的中有。所以如《因緣品》雲:明日死誰知,今日當精進,彼死主大軍,豈是汝親戚?

  無論是誰都難免於死,而且壽命有減無增,但我等在有限的時間裏,卻仍然找種種藉口拖延修法時間,一心只希求現世之樂,無有閒暇修法,不知是否想過我決定會死?死時我有什麼善法可以依靠?善法到底積累了多少?如是問心,不知你還願貪著現世嗎?

  二、死時不定者。南贍部洲的人,在死之前,死主從來不會提前來通知,告訴你什麼時候會死,正如《菩提道次第略論》中所雲:北拘盧洲壽量決定,餘處於自類壽量不能決定,然亦大多有定。而贍部洲者,則極無定也。壽命好似風中的蠟燭,什麼時間滅根本無法測定,也許忽然一陣風,頃刻即滅盡,我人現在好象活得自由自在,無憂無愁,然而誰能預料我們會以哪種方式死?在哪個地方死?在什麼時間死?凡夫大多活得渾渾噩噩,他們只執著今生的幸福、安樂、子女、金錢等,並不知道在無義唐捐寶貴的人生,所以一生勞苦,當死亡猝然而來時,毫無準備,只有在恐懼、錯亂之中走向黑漆漆的世界。如經雲:幾多胎中死,幾多嬉時死,幾多行行去,幾多垂垂死,幾多少年亡,縱令依此老,無非同歸死。死亡不分老少,只要到屍陀林、火葬場去看看,那裏小孩、年輕人、老人,隨時都有能見到,年青人不死,只有老人會死不過是我們的妄想而已,其實誰也不敢保證明日不死,如怙主龍樹菩薩說:壽命害多即無常,猶如水泡為風吹,呼氣吸氣沉睡中,能得覺醒極希奇!

  每個人的死緣都特別多,而活緣卻十分鮮少。聖天菩薩說:死緣極眾多,生緣極其少,彼亦成死緣。王難、賊害、疾病、飲食、毒藥、兵器、地、水、火、風等,只要在因緣聚合時,都可以令人致死;如人旅途歸家,半途車禍致死;如人看病,誤醫致死;如人……時時處處,於周遭環境只要用心觀察,會知道凡夫人都是活緣極少、死緣極多。

  人的生命毫無可恃,好似孩童玩耍時用葦管吹出的肥皂泡,當肥皂泡在空氣中飄浮時,顯得美麗動人,可是用手一碰,即會破裂。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也是非常微弱,毫無保障,或許一根針、一根魚刺,就可以讓我們死去,更何況其他的可怖因緣。雖然現在有好的事業、好的單位、好的家庭、好的子女、好的薪水、好的住房、好的飲食、好的勇力、好的權勢、好的身體、好的……等,這一切都只是今生暫時顯現的幻事而已,假使明天真的突然死去,有哪一樣能隨我們前往後世呢?沒有修持善法獲得解脫之前,如何敢憑白無故地傲對死主!

  死亡的來臨,往往都象空中霹靂一樣迅猛,不等人回過味來,一閃已經到了後世,通過思維死期的不定,活緣的鮮少及人命的危脆,定會於死生起驚怖之感,仿佛自己在飲食、睡眠、行走等時,都是此世間中最後一次威儀,內心數數念死,心極易被轉變,會情不自禁地從內心深處生起強烈的欲樂:趕緊修法!唯有修法才能遠離恐怖的死亡!

  三、死時除佛法外餘皆無益,心執常法唯是自欺誑。人人難免於死,死時除佛法外,假設你有很多財富,但是這不能續命,你也無法帶走。在人活著時,用金錢能求得官位、權勢、名聲等,然而人死之時,你用再多的錢也買不通平等嚴厲的閻摩死主,只能一個人孤零零踏上中有之路,如《如意寶樹積經》雲:人積千金糧,死唯空腹去,任積千金衣,死唯赤身去,國王臨死時,苦與貧人等,死悟富貴資,無非誘惑具。生前拼命下苦力費心思積累的財富,到死之時,一絲一毫也拿不去,只有白白的送給子孫或怨家,這樣苦苦經營的財富到底有何作用?

  幸福的家庭,親愛的眷屬,這是世人苦苦追尋的安樂,但我臨終之時,這些眷戀的親友,哪個能代我去死?生前再孝順的子女,到我死時,只能圍繞哭泣,不能救我不死;生前再恩愛的妻子老伴,等我死時,唯有哀號,束手無策;生前再要好的朋友,待我死時,僅有不時地歎息。當死亡的恐懼來臨之時,眷屬雖多,也是無益。唯有一個人帶著所造的惡業,通過中有,來到後世。偶一考慮,這些生前的親友,無非是追逐嬉遊、浪費暇身的伴侶,他們為了自己的安樂,欺騙你我,詐現親愛之相,迨至我死之時,尚以虛假淚水、哀號、歎息等,蒙蔽我最後一次,然後把我又推入輪回的苦海,把人間的快樂留給他們享用,這是多麼的不公平呀!現世貪戀親友眷屬,是斷絕後世安樂之因。

  今生之中,比財物、眷屬尤為執著貪愛的就是自己血肉之身,然而我死之時,這個最好的老朋友——俱生之骨肉身體,也必須徹底捨棄。生前雖然為了它飽腹,而殺生取食;為了它漂亮莊嚴,而剝皮制衣;為了它貪欲縱橫,而耽淫取樂;為了它名揚四方,而欺上瞞下;為了它財富橫溢,而奸詐盜取;為了它……造下了很多痛苦之根。如今要舍掉它了,卻又愛之極甚,難捨難分,豈知這個欺誑自己一輩子的身體,不僅救不了自己,反而是把我推向惡趣的怨敵,貪此帶不走的造業穢身,不知到底有何作用!

  分析了財物、眷屬、身體對自己一切無益後,應知一切心所執著的所謂常樂之法,唯是欺誑的,除佛法外,一切有漏安樂並沒有可以利益自己的,故須勵力捨棄輪回之中一切虛偽的現世美麗安樂。

  我等恒處懈怠放逸中

  總集三寶上師悲眼視

  能念無常死亡求加持

  之所以我等恒時處在懈怠放逸之中,就是不懂得不修無常的過患與修持無常法的功德勝利,而如今我們相似已經明白了無常之理,也知道應該捨棄現世世間八法,但是總是生不起希求修持善法之心,或者雖生起一些時日,過一段時間又開始懈怠放逸,這主要是于無常之理未生起定解的緣故,應多多的聽聞此理,深入思維憶念死亡,對捨棄現世不能放鬆,反反復複地要求自己,精進之心會逐漸生長起來。修無常引導的要義,除了自己依聞思修多串習外,一定不能離開祈禱上師,因為總集三寶一切功德於一體的上師隨時隨地都會護念具緣的弟子,他的大悲之眼時時刻刻都在注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一心一念,因此為了相續之中能夠憶念、修行無常與死亡之理,並生起定解,唯有祈求大恩上師速速賜予我無上的加持。

  第二修法竟

  如是在數天之中著重反復串修此引導修法,直至念死之心情不自禁地生起。《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講:喀喇公穹格西在覺摩喀喇山修行時,岩洞門口的一叢荊棘常在他進出時掛到他的衣服,最初他想把它砍掉,但轉念一想:唉,我也不知還能不能再進(出)此洞,唯有一心修法為妙。這樣一直到他得到成就離開此山,也沒有砍去荊棘叢。如果象這樣的界限生起時,或內心會反復清晰地憶念死亡之無常,認為除了領悟修行上師傳授的解脫教言外,再也沒有比此更重要的事要做了,這是修法相應的標誌,此時就應著重引出及修持第三引導。

  第三引導因果不虛

  于修此引導之時,加行如上念誦,正行念誦串修前二引導後,應著重念誦及數數修習此引導,並以觀察、輪番、安置修之竅訣趨入實修,後行時串修後後引導一遍,繼之回向,並且於一切時處,威儀嚴謹、都攝六根、正知而行、飲食知量、精勤覺寤瑜伽等,具足三殊勝而修行。

  黑白業果永時亦不虛

  眾生在未得解脫之前,根本無法擺脫業果,雖然從空性角度來講,業果無有自性可得,但是針對凡夫人來講,業果是不虛的。譬如昨天夜裏我做夢,夢中被人毆打一頓,身心感受了很多痛苦,迨至夢醒,方知夢中的我、毆打之人及身心感受的痛苦全是虛幻無實的,無有一法可得。同理,凡夫未證悟空性之前,亦如夢中之人,於夢中仍要真實地感受苦樂,有情未從無明大夢中醒覺之前,決定要感受無欺的痛苦。因此,初學者一定要以修持業果為根本,何時都不能忽略因果,如果忘失了業果之理,那麼不論你修持什麼甚深善巧之法,都不能免於三塗。

  凡夫在異生地時,當以誠信業果為修諸正法之首,如果不明業果,修其他法亦是徒然,所以對十種不善的黑業與十種善妙的白業所感的果永時亦不虛之理應當明析。其業果總相之理即是:

  一、何人作何業決定感相應之果

  在業果之前,人人平等,不論你是何人,造善惡業決定感善惡果,即是每造一種善惡業就各有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四種果報。如《百業經》雲: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因合緣聚時,其果定成熟。十惡業之異熟果依靠煩惱的大小、發心等分為上中下三品,分別於異時轉生於相應的地獄、餓鬼、旁生等三惡趣中,相反十善業之異熟果依靠修持對治惡業的善法,分別於異時轉生於相應的天、阿修羅、人等三善趣中;行十不善業之同性等流果者,於生生世世中不歡喜行善,並且增長惡性串習,相反十善業之同性等流果者,生生世世歡喜行善,增長賢妙善根;持十不善業之感受等流果者,在今生中,以殺生而感受短命、多病。以不與取而感受貧乏、少財、遭盜,以邪淫而感夫妻互相怨恨,生活不美滿。以妄語而感經常遭人誹謗欺騙。以離間語而感眷屬、僕人不和睦,對主人進行反駁抵抗等。以惡語而感經常聽到不悅耳之語,自己說話亦成爭吵之因。以綺語而感話語無威力。以貪心而感做事不能如意。以嗔心而感常受損害怖畏。以邪見而感常處惡見中,各種欺誑擾亂自心。而十善業之感受等流果剛好與此相反;其十不善業之增上果,成熟於外境,依靠各種惡業,感受相應惡劣的環境,相反十善業之增上果,將感受具足一切圓滿功德的幽雅美妙之外境;十惡業之士用果,不論造何惡業都將與日俱增,生生世世中將延續無邊苦痛,其惡業愈來愈向上增長,常時墮於輪回苦海之中,相反十善業之士用果者,不論做何善業都會明顯增長,福德接連不斷地出現。

  思維了所造業決定感果之理,應斷除善惡業不會感果或者不會落到我頭上感果之邪思,應深生敬畏之心,深信自己所造之業終將報在自身。對於初修之人,雖然聽聞了因果的道理,但因為法尚未融入自心,所以凡夫的相續往往會有許多非理的想法,比如會想:業果早晚會臨身的,但現在我還安樂,暫時應趕快享受,等真的感受果報時,再修善法不遲。或者:反正今生得暇滿人生是善業而感,今生一定不會感惡果,何必累死累活的修什麼正法?或者:佛法非常殊勝,然而因果讓人見不到,等以後弄明白了,再考慮修不修佛法。如果有諸如此類推託之詞,無非是惡業之串習,都是與善法不相應之標誌,這時應反問自己:一旦真的感果時,你還能憶知正法嗎?而且誰知道今生你造了多少惡業,等真感果時,你又有何把握行持正法?修行者每當心中冒出種種不欲修法之相似有理的想法時,隨時應反問自心,詳細觀察,精勤以正知正念降伏種種非理之念。

  二、善惡果報有增長廣大性

  經論中有一比喻:無憂樹的樹種比花子還小,把樹種種下後,樹木逐漸成長,每年果實成熟時,其樹枝都要增長一由旬,如是善惡業果的增長遠遠超過於彼,如《賢愚經》雲:雖諸微小罪,莫想無害輕,火星雖微小,能焚如山草。又雲:諸善雖微小,莫想無益輕,水滴若積聚,漸次滿大器。我們凡夫人在日常生活的一切威儀中,刹那造善刹那造惡的機會非常多,因此我們隨時隨處都應謹慎取捨三門的一切作業,對於細微的罪業,也要盡力遮止;對於細微的善業,也要盡力成辦。這樣憑藉正知正念的攝持,生起對治惡業之善行,就連細微的罪業也不願沾染,這樣在今生之中積累善業的機會便會越來越增長,而未來受惡業困縛的機會會越來越減少。掌握業果有增長廣大之理,于修道能增上順緣。

  三、業不作不得,作已不失

  有情沒有造能夠感受苦樂的業,決定不會感受此等業之苦樂果。我們感受刹那三門的微小苦樂,一定是相應積集了如是苦樂之因,否則無法感果。在凡夫的相續中,有各種各樣的善業與不善業,不論是誰,假若造業就一定要成熟,一經造下決定不會虛耗亡失。成熟的方式為:重業先成熟,輕業後成熟;如果輕業與重業相互平等時,在臨命終時,什麼業現前,什麼業就應先成熟(或有釋雲:如業力相等,則視有情臨終一念注于何業,則何業先熟。);如果此時輕重業還是相互平等,則什麼業增上多串習,什麼業就先成熟(或:如臨命終時兩念並陳,則視念何業力強,則何業先熟。);如果此時業還是互相平等,何業最先作,則最先作的業最先應當成熟。(或:如兩念力同,則視何業先作,則何業先熟。)如博多瓦格西說:此中道理猶如兩人在渡口爭著上船,身力強者先上,這和相同;如果兩人身力相當,則看船離何人為近,則何人先上,這和相同;如果船離兩人一樣遠近,則看船夫和何人熟悉,則何人先上,此如;如果兩人和船夫同樣熟悉,則看誰先開口,則何人先上,此如。內心確定了業果不作不得,作已不失的道理,依理類推,了知今生與往昔造了很多善惡業,此業作已一定不會虛耗,必然會成熟於自己的身心之上,偶一思維三惡趣苦,令人毛骨悚然,冷汗直流,怖畏橫生,想想將來肯定要感如是之果,豈有懈怠、放逸之暇?唯有依靠業果成熟之理,在今生中精勤修持佛法,令善法之業成為重業,成為先成熟之業,到臨終時自然乘此重善往生清淨刹土,證悟空性,得到不退果位,雖前已造惡業,彼時亦無畏懼,瀟灑的可以對待善惡業果。

  于此無欺因果正道中,

  顯現一切輪涅之諸法,

  雖知自作定熟於自身,

  我等無力如法作取捨。

  以小乘教法為例:眾生相續中的煩惱與業障為集諦,相續中的種種痛苦為苦諦,為追求解脫而發起強烈的出離心進入五道的修行為道諦,究竟獲得無我涅槃果為滅諦。在輪回法之中,集諦為因,苦諦為果;於涅槃法之中,道諦為因,滅諦為果。故爾,於此無有任何欺惑的因果正道之中,有情依靠相續中煩惱業障為集業之因,在相續中感受痛苦之苦果;希求解脫者依靠強烈出離心修持五道為道業之因,究竟獲得無我涅槃為滅諦妙果。凡是顯現的一切輪回與涅槃之諸法,悉皆唯一遵循無亂無雜的因果法則。凡夫修行者,因在無始輪回當中,被惡業習氣所熏誘,在今生中雖然值遇了大恩上師三寶,並且了知自己所作的一切善惡業決定要成熟於自己的身上,但我等被惡業力牽引的普通眾生,無力如法依照佛經論典中所說的教言作無誤的取捨,象我這樣惡劣的人,現在還在不斷生起各種各樣的惡分別念,還在做著各種各樣不淨的行為,說著各種各樣罪業之語,這實在讓人慚愧,如果把這些曝光在一切凡聖之前,我會羞愧得無地自容。凡夫無神通者不知我的罪行,聖者上師三寶又未披露我的醜容,我還能裝模作樣,表面三門清淨,自相續卻隨時隨地與惡業同流合污。有時偶生相似正知正念,惡相續馬上找藉口說:我現在是個凡夫,那些善行都是聖人的事情。於是乎不論大小惡業,不行遮止,大小善業,不令成辦。思維了我現前被惡習束縛,不知取捨因果,好象貧乞好不容易獲得了一個如意寶,自己卻被大盜捆縛,丟了無價之寶一樣,內心極欲解縛,迫切尋回如意寶之心難以言喻。同理,內心對業果取捨生起如是之想,相續中猛烈希求無誤取捨因果之心也會自然生起。心心念念之中,自己悉會反省所造之業,精勤取捨善惡之業,縱遇命難亦不願造微細之罪行,乃至於夢中亦自守護,不願遠離正知而行持善業。或者思維,我如欠了很多債務的人一樣,被債務所圍,無力償還,而債主逼的又很緊,此時脫離困境之心極為強烈。如是我今生前世所作之大小惡業,都潛伏在我的周圍,隨時隨處都準備討還業債,只是因緣時機還未成熟,迨至該真正還債之時,我是無力抵擋的,唯一能救我出輪回困境的方法,即是祈求上師三寶加持,令我無誤取捨因果,修持解脫勝道,除此之外再無他法可行。

  總集三寶上師悲眼視,

  能作善惡取捨求加持。

  具有一切德相之總集三寶上師,不論是大悲心或是意傳等不可思議加持力,皆與十方諸佛相同,凡是與之結上善緣者,則有緣即生成就,結上惡緣者,亦會因此而斷絕輪回的根本。如是具足一切功德的上師,恒時以大悲慈眼注視著吾等一切有緣弟子。我等因無明束縛,唯有依仗上師加持,內心相續方能作善惡取捨,因此因果不虛之修法定解,於自相續未生起穩固之前,我應誠心祈求上師加持,令我速入因果正見之中。

  第三修法竟

  如是在數日之中,反復修習業果不虛之引導,內心誠信因果,隨時隨處乃至微細因果亦慎重取捨,使自己的相續能安住於善法和正道中,調順自心,精進修持正法。生起如理取捨業果之心的界限當如米拉日巴尊者,他前半生依咒力造了極大罪業,心想必墮地獄無疑,後來依止上師勤修佛法,最終超出了業的邊際,獲得瞭解脫。所以當觀自心,看看自己在怨敵強迫威脅下,親友柔順蜜語勸誘下,會不會昧心去作惡業,如果自己能經受住考驗,自相續中生起了象尊者一樣誠信業果之心以後,便可繼續下一引導之修習。

  第四引導輪回過患

  修此引導時,加行如前,正行應先串修前三引導一遍,然後著重念誦及數數修習本引導之要義,且以觀察、輪番、安置修而入于實際修持,於後行時串修一遍後後引導之義,繼之回向善根,在一切時處,威儀嚴謹、都攝六根、正知而行、飲食知量、精勤覺寤瑜伽等,具足初中後三殊勝而實修。

  具足眾多難忍之苦痛

  總觀三界輪回,具足眾多難忍之苦痛,憶昔漂流輪回之時,不止一生一世墮入地獄中,諸如複活地獄、黑繩地獄、眾合地獄、號叫地獄、大號叫地獄、燒熱地獄、極熱地獄、無間地獄之八熱地獄,及無間地獄四面的煻煨坑、屍糞泥、利刃原、劍葉林、鐵柱山、無灘河等地獄處,我都曾逐一感受過無邊的痛苦,在火舌熾熱的界域內,被獄火燒焦的身體無法計量,所受的苦痛難以言喻;在皰生地獄、皰裂地獄、緊牙地獄、啊秋秋地獄、臛臛婆地獄、裂如青蓮花地獄、裂如蓮花地獄、裂如大蓮花地獄之八寒獄及孤獨地獄處,感受了寒冰凍裂及其餘無量諸苦;在往昔吾亦曾轉生為外障餓鬼、內障餓鬼、特障餓鬼等隱住餓鬼,及轉生於空遊餓鬼中,亦曾感受了無邊饑渴苦、怖畏苦、寒熱苦等;在過去世中我也曾投生於海居傍生及散居傍生中,感受過無數次強弱互啖苦、愚癡苦、寒熱苦、饑渴苦、役使苦、剝皮斷命等苦;在往昔我也曾經轉生過人身,為了貪求欲妙、護持親朋、降伏怨敵等,斷過無數頭及手足肢節等……但是,這些無數生生死死中我所感受過的一切苦早已忘記了,真是悲慘。如今我已知道苦果之因,自己無論轉生於三惡趣中的哪個地方,都要感受猛烈、漫長、難忍的無邊痛苦,是故在今生中,不應貪圖現世八法,喜樂惡業,心應安住于解脫正法之中,迫切厭離三界,精勤行持善法。如米拉日巴尊者說:我之所以要修行,一是因為我害怕三惡趣之苦;二是因為看見輪回就象活人跳入火坑一樣害怕,一切世間八法,對我就象病人怕吐出來的臭食一樣令我噁心;三是因為上師的教誡是:捨棄世間八法和散亂,不顧衣食與別人的議論,要住於無人的深山中,棄絕一切今生的希望精進修行。

  彼現安樂欺意無常眾

  一切有漏五蘊痛苦因

  三界輪回猶處火坑中

  我等不知如是尚貪世

  在諸世俗法中,好似有種種安樂,但是彼等種種顯現的安樂,皆是具有欺騙性的,修行者只要詳細抉擇觀察輪回安樂的大致意義,不難發現安樂是無常的,此者好比有人在極熱天時,患了熱瘡,若在瘡上灑些冷水,仿佛可以生起很多安樂,同樣在生死輪回中的所有樂受,壞滅時還起眾苦。又好比一人走了很遠的路,全身疲累,若偶爾小坐,便生樂受,然若久坐,又會生起坐苦。所以一切有漏五蘊並非安樂的本性,悉為痛苦之因,如色界欲界以五蘊假合而有身體,無色界無身,卻有受想行識四蘊,此三界皆有其各自相應的苦依,不僅三惡趣為痛苦的本性,善趣亦是沒有常住的安樂。在人間有變苦、苦苦、行苦三根本苦及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不欲會、求不得等八分支苦;阿修羅有戰爭度日、被天殺害之苦;諸天人中,不論欲、色、無色界雖有安樂,但苦性未除,終將墮落,重將感受輪回苦痛。

  如是六道之中,善趣與惡趣的眾生,都離不開苦性,三界輪回猶處火坑之中,上至無色界下至金剛地獄,無有少許安樂,然而我等卻迷執現世虛假的安樂,不知輪回即苦,性本如是,尚貪求有漏的現世安樂。思維了輪回過患,知道今生世間的一切瑣事與虛假的安樂,最終將導致現在與未來無法從輪回痛苦中解脫。看透了現世的父母親友、財富妻兒、美名權勢等,修行人對一切世間所謂的安樂,會如拋棄不淨鼻涕一樣,無有貪愛,少欲知足,不懈怠而修持正法。

  複次思維在今生之中,不要說燒焦身體之苦,即便僅是一個小小火星觸身,我亦甚感難忍;不要說長年累月忍受饑渴之苦,僅是半日之中受少許饑渴亦甚難忍;不要說長久忍受被役使被啖食之苦,僅是一時拔一根頭髮之苦,亦甚難忍。吾今若被今世虛假的安樂沖昏了頭腦,則不用說來世的痛苦,即使今生的小苦亦難堪忍;為什麼不保持清醒的頭腦,以今生自身難忍之小苦類推,來了知他世輪回諸苦?所以解脫輪回的唯一出路只有發起出離心,捨棄現世安樂。要牢記:出離心是解脫輪回的根本。

  總集三寶上師悲眼視,

  生起出離意樂求加持。

  總集三寶上師是生生世世的皈依處,亦是開示取捨的勝妙導師,他能救度我等眾生脫離輪回苦海,能息滅一切熾熱的煩惱業障。如論雲:慈如父母,對無邊際的一切眾生無有親疏愛憎,平等慈愛;悲如河流,對無邊際的眾生生起廣大悲心,尤其是對無依怙的痛苦眾生,更是迫切悲湣。具有如此功德的怙主上師,經常以大悲之眼注視著如我一般無依無靠痛苦的濁世眾生,故爾為了能令相續中生起出離三界之意樂,祈求上師三寶加持垂念我這個可憐的有情。如是以急切、猛烈、至誠的敬心祈求加持。

  第四修法竟

  如是在數日內,數數串修輪回過患之引導,於相續中應生起定解,並對輪回安樂不生羡慕之情,內心趨入正法,捨棄來世希求輪回安樂之心,令心住於希求解脫法上,努力修持正法。生起界限之相,當如朗日塘巴尊者,他的侍者告訴朗日塘巴尊者:其他人都稱你是黑臉朗日塘巴。尊者說:想到三界輪回的痛苦,怎麼會有笑容呢?達到了如是標準,即可修持下一引導。

  此上修持了暇滿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輪回過患等四種厭世心之引導,通過前二引導,於今生之執著願意捨棄,通過後二引導,於希求來生安樂的執著可以捨棄,和合四種修法,於輪回可以生起無偽的出離心。有了出離心,不論修大中觀、大手印、大圓滿,或是僅修皈依、發心、金剛薩埵等,一切修法都會得心應手,自己疲軟的懈怠心自然可以調順,不會象以前一樣找種種藉口推遲修習正法,唯有一心一意專注修持。是故,一切正行之前,若有出離之心,好似如虎添翼,生髮此心為真實正行之催化劑。切記!

  共同前行修法竟

  不共同內前行

  經過共同前行之修習,相續中生起了穩固的出離心,為了得到種種出世的功德於此應進一步修習不共內前行的五種引導,即:趣入佛門,建立一切解脫之基為皈依;為了廣度一切眾生,趣入最勝大乘,發殊勝菩提心;為了積累福德資糧而修供曼茶羅;為懺悔一切罪障而念修金剛薩埵;究竟依賴上師瑜伽之方便,使自相續生起證悟智慧。

  第一引導皈依

  修習此皈依引導時,加行念誦如前。正行之時,先修共同前行四引導法,安住出離心中,然後再著重念誦及數數修習此引導。皈依修法中寧舍生命不舍三寶之決心至為關要,通過觀察、輪番、安置修之教言已能生起此決心時,為令決心信心增長穩固,亦應念誦儀軌中皈依偈十萬遍以上。每日中應定相應數目,勵力勤修,後行時串修後後引導一遍,繼之善根回向,並在一切時處,嚴謹威儀、都攝諸根、正知而行、飲食知量、精勤覺寤瑜伽等,具足前行、正行、後行而實修。

  複次不共前行之皈依者:

  複次修習不共同前行之皈依者,在正行皈依修法之前,首先應明確皈依之發心、皈依之對境、皈依的本體、皈依的修法、後行及皈依的學處與利益。

  一、皈依之發心

  一般皈依之發心分為三種,即:因畏懼三惡趣的痛苦,希求今生來世人天善趣安樂而皈依者,由於他只是尋求暫時的安樂,所以為小士道皈依;了知六道不離苦性,唯求自己脫離輪回得到涅槃而皈依者,為中士道皈依;因見眾生墮於輪回感受無量痛苦,為令他們成佛而發菩提心皈依者,乃大士道之皈依。如是小士道皈依不離輪回,理當捨棄,中士道皈依不顧苦海眾生,亦非應理,唯有為了一切眾生成佛而皈依之大士皈依,才是這裏所應修持的皈依。

  二、皈依之對境

  皈依即皈投依靠之義。為得圓滿吉祥三寶果位之皈依是為果皈依;發起以佛為導師、法為道、僧為道友之決心乃得圓滿三寶之因,此是因皈依。其對境可分為共同乘的皈依境、不共同總密乘的皈依境、殊勝方便金剛藏乘的皈依境與究竟無欺實相金剛乘的皈依境四種。共同乘之皈依境即佛法僧三寶。佛為導師,圓滿證悟法報化三身;法為道,為經律論藏教法與戒定慧三學證法,僧為初地以上的菩薩或四比丘以上之僧團,為道之助伴、道友。不共總密乘之皈依境即上師、本尊、空行,上師為三寶總集,為弟子身語意恭敬起信之供養處,是一切加持的來源;本尊為修行依止的成就處,為殊勝悉地之道;空行為修道之助伴,遣除內在煩惱之道友。殊勝方便金剛藏之皈依境即:脈、風、明點。行者脈清淨現化身,風清淨為報身,明點清淨為法身,此為法報化三身之捷徑皈依處。究竟無欺實相金剛乘之皈依境即:本體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的三相無別智慧。此為直接依靠智慧無勤獲得究竟實相之無作皈依處。于此修皈依時,行者應當善察自己的根機與見解,憑藉相應的定解,依次第皈依對境,或者雖無甚深信解,亦能對密乘殊勝皈依境生信,這種皈依也能獲得諸多功德。無論何者,至少共同乘之皈依法一定要修持,否則于實修時無有少許利益。

  三、皈依的本體

  皈依的本體,即是於皈依之對境生起一種決心,如:從今乃至成佛間決定以佛為導師、法為道、僧為助伴,寧舍生命不舍三寶;或者從今乃至成佛間決定以上師為導師、本尊為道、空行為道友,甯舍生命不舍三根本;或者從今乃至成佛間決定依止清淨脈、風、明點,寧舍生命不舍此捷徑;或者從今乃至成佛間決定皈依本體空、自性明、大悲周遍,寧舍生命不舍究竟實相。此依不同定解之人而說不同皈依宗旨之決心,行者應量己之根機而生相應決心,尤其於上師三寶之決心,一定需要生起、增上、穩固。如果沒有上述決心,相續中沒有生起對上師三寶的強烈信心,即便參加了皈依的儀式,取了法名,領了皈依證也不能算是佛教徒,不算是真皈依。因此努力使自己生起如上所說的決心與信心極為重要。

  四、皈依的修法

  于前如意寶樹五枝上

  中央上師烏金金剛持

  傳承上師本尊空行聚

  在念誦此金剛句時,應觀想皈依境。於觀想時,不能把自己所見的庸俗外境當作皈依境,而應把周圍的四方四隅觀為諸種妙寶莊嚴、地平如掌、寬闊無垠、具有無量功德裝飾之清淨刹土。于皈依者前方,正對自己的方向有一株果實累累、無量嚴飾的如意寶樹,寶樹有五枝,枝分東西南北中,葉與枝之中,各種珍珠、妙寶、纓珞、琉璃、瑪瑙、鈴鐸等由微風吹動,互相撞擊,發出美妙的音樂,令人聞之,自然欲皈依佛法僧三寶。在此如意寶樹中央一枝樹端上,有一八大獅子所抬,具有各種妙寶裝飾的莊嚴法座,於此座上,有一雜色蓮花,花心日月相疊的座墊上安坐著佛法僧三寶總集的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形象為銅色吉祥山鄔金刹土之大金剛持蓮花生大師。身為白紅色,一面兩臂,二足國王遊戲式,右手於心間以期克印執持五股黃金杵。左手以定印平托充滿無死甘露、內有長壽寶瓶、瓶口有如意樹葉嚴飾之天靈蓋。上師面向自己而坐,從內到外依次而穿白色金剛密衣、紅色上衣、蘭色咒衣、藏紅色祖衣、紅色絲綢大氅,頭戴蓮花帽,左臂靠著天杖。頭頂上空為傳承上師托嘎如意寶(法王之上師)、堪布擁嘎、根華仁波切、麥彭仁波切、蔣揚親哲旺波、持明無畏洲、遍知無垢光尊者、空行母益西措嘉、譯師貝洛紮那、法王赤松德真、蓮花生大師、布瑪目紮、嘉那斯劄、西日桑哈、文殊友、化身極喜金剛、報身金剛薩埵、法身普賢王如來,各具圓滿服飾,層層上下不接觸,次第而安坐。此時諸傳承上師放出具有無量智悲力,好似百千萬億太陽之耀眼強光照觸著我們,籠罩著我們,於其上師周圍由四續部或六續部無量難思之本尊勇士空行聚會圍繞。

  前方師尊三世一切佛

  右旁親子大乘聖者眾

  後枝安奉善說眾經卷

  左側八大尊者聲緣僧

  周圍智慧護法眾環繞

  所有十方三世皈依境

  悉皆明觀猶如芝麻莢

  在如意寶樹前方的樹枝上,觀想本師釋迦牟尼佛,周圍賢劫千佛等世尊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諸佛而行圍繞,皆著化身梵行出家服飾,頭有頂髻無見頂相等,具足三十二相及八十隨好,兩足金剛跏趺坐,身色白黃紅綠藍,皆放出不可思議各色的智悲力光芒;如意樹右旁的樹枝上,觀想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觀世音菩薩三怙主為主的八大親子菩薩等,周圍環繞諸大乘聖者僧眾,悉為報身十三種裝飾,身色白黃紅綠藍,兩足以平等式站立;在如意樹的後枝上,安奉著三世諸佛菩薩種種善說的眾多經卷,以大圓滿六百四十萬續為首,經卷的標籤對著自己,發出五彩的耀目光網,自然發出啊勒、嘎勒的聲音;於其左側的樹枝上,以目犍連、舍利弗等八大尊者為主,周圍環繞身色白色、披著三衣、手持錫杖缽盂、兩足站立之眾聲聞緣覺僧眾。在此樹枝空隙周圍,充滿了智慧護法神與業成護法神眾,其男相護法面朝外,表示成辦和保護修持菩提正法,遣除違緣障礙以及阻止外部障礙進入內部的事業;女相護法面朝內環繞,表示成辦內成就不流失於外的事業。如是將所有十方三世殊勝的皈依境,悉皆明觀猶如把芝麻莢打開灑向虛空一樣,自前虛空遍滿了上師三寶三根本等,彼等皆以無量大悲注視著我等一切眾生。

  於前我與母等眾親眷

  及諸遍天有情敬頂禮

  從今乃至菩提果之間

  發起殊勝信解而皈依

  皈依境觀好後,于自己的前方應觀想自己前生、今生中的怨敵及損害自己的魔障等,無邊無際的聚於一起;自己的右側為今生的父親,左側為今生的母親。觀想我與父母等眾親眷屬,及諸遍滿無邊天際的有情聚集在一處,朝向皈依境恭敬至誠地頂禮。每個有情心中都在虔誠祈禱:從今乃至菩提果之間,無論何時,不論我生在六道何處,除了大恩上師三寶三根本外,我再也不尋找其他之怙主,寧舍生命也不舍離此唯一的依靠處。從今乃至菩提果之間供養您、依靠您、除您無有其餘指望處、皈依處。發起如是等殊勝信解而皈依。若未生起此信解者,當令生起,若已生起者,當使增上穩固。假若此信解未能生起,雖然表面修了十萬皈依,亦只是種個善根,于實際修行並無多大利益,唯有生起信解,方能掌握此皈依之關要。

  安住虛空遍滿虛空者

  上師本尊空行諸會眾

  諸佛正法以及聖眾前

  我與六道眾生敬皈依

  通過上面觀想皈依境及發起皈依的決心等,此時行者心中速速會生起皈依的信解,為了令信解增上穩固不退,在數日中應勵力數數串修念誦此四句金剛偈。最好按儀軌念誦藏文譯音,因為全知麥彭仁波切造此儀軌時使用的是藏文,對此藏文儀軌做了殊勝加持,若念藏文音憶念漢文義,很容易得全知麥彭仁波切金剛語之加持。當然,若發心念漢譯文句也可以。偈文意義即是:安住於虛空,並且遍滿了整個虛空的皈依境者,其中有上師本尊空行諸三根本會眾,諸佛正法以及聖者僧眾三寶,于如是福田之前,我與六道一切眾生恭敬地皈依上師三寶三根本。倘若未修過頂禮加行者,可以在此與皈依合修。

  彼亦,觀想自己身體變為無數,和一切六道眾生同時一邊發誓,一邊觀想,一邊念誦皈依偈,一邊至誠頂禮。頂禮時,雙手先於心間合十,掌心含空好似握一如意寶珠,十手指輕輕相合,這是表示恭敬之相,然後將手至於頭頂,向上師會眾的身頂禮,心念上師三寶三根本加持我身業清淨,雙手再落於喉間,向上師會眾的語頂禮,心念上師三寶三根本加持我語業清淨,雙手下落至心間,向上師會眾的意頂禮,心想上師三寶三根本加持我意業清淨。然後,額頭、雙手、雙膝著地,向上師會眾的身、語、意、功德、事業頂禮,觀想清淨一切三門所造惡業。

  頂禮時不可身不正直、手不合掌、兩眼東張西望等,以及口說雜話意作他思,或者於斜坡上偷懶頂禮等,這些都是依善法造惡業的行為,所以應當遮止。如是邊頂禮邊念誦此偈,至少應修十萬遍。在此過程中應一手持念珠,如法記數,以便攝心修持。尤其心心念念中,要不離縱遇命難,不舍三寶的誓言決心。如果此決心不能生起,雖然頂禮念誦已滿十萬,也不算是修滿,直到此決心達到穩固時,皈依方算圓滿修成。

  五、皈依的後行

  若一坐修習圓滿,欲收座時,行者應以虔誠無偽的信心,明觀皈依境放出無邊光網,照射自己與一切六道眾生,此時好似巨石從高處落入平靜的湖面,的一聲,自他一切眾生象濺起的浪花般快速融入諸聖尊中,其諸聖尊又從邊沿次第化光,逐漸融於上師,上師化光消融於法界。行者若有甚深離戲之見解,應於念一遍百字明的時間中安住,後得時念誦:我速以此善,成就三寶尊,願將無餘眾,安置於佛地。之後,串修一遍後後引導,繼之念回向文等回向善根。

  在一切威儀中,吃飯時觀想皈依境於喉間而供養;行走時觀想於自己的右肩而作右繞;睡臥時觀想皈依境安住於心間;坐立時觀想皈依境於頂上加持;平時見悅意物時,觀想供養皈依境,恒時而修持皈依。

  六、皈依的學處

  皈依的學處分四:一、所舍;二、所取;三、同分學處;四、共同學處。

  一、所舍學處:皈依佛後,不應皈依世間鬼神,因為自己還在輪回中流轉的世間天神,以及心緒變化無常,恒時加害眾生的鬼神,對眾生沒有任何好處,所以不應皈依;皈依法後,不能害眾生,因為僅僅皈依法即可播下解脫種子,繼之遠離不善業,增上善法,如理依法行持,這才是皈依法。如果害眾生,則是造不善業,與佛法相違,就不是真皈依佛法,所以不能害眾生;皈依僧眾後,不能與外道者同居,以免他人影響自己的決心,或令他誹謗造罪等。如果已進入密宗者,對於恨自己的金剛上師及誹謗佛法和密宗的人,應當遠離,以免染汙自己的清淨相續。

  二、所取學處:皈依佛後,對於一切佛陀的聖像都應恭敬,乃至連佛像上脫落的紙片、碎片等,都應恭敬,如捧佛足一樣,將彼安置於清淨處;皈依法後,當恭敬一切佛經論典,乃至一個字,也應護如眼目,何況脫頁掉字,皆應以頭頂禮,供置淨處;皈依僧眾後,應恭敬一切僧眾,乃至僧衣上的一個布片也應當成福田,誠心祈求加持,置於淨處,或帶在身上以求庇護。

  三同分學處:為自己傳法的上師善知識應看作真佛而常恭敬。善知識之教言,應看作法寶而不違半句。善知識的眷屬及自己的道友,應看作真僧寶,當以身口意三門而恭敬。

  共同之學處:雖遇命難亦不舍三寶;雖獲大獎也不舍三寶;遇何災難只求三寶的加持,得病時若要醫療,把藥看作三寶的事業作用;去何處也頂禮其處之三寶;常常一心皈依三寶並念皈依偈,勸他人皈依三寶,恒時不忘三寶。如果在夢中見恐怖現象時能祈禱三寶的話,在中陰的時候也能祈禱三寶。乃至未達此境界之前應耐心修持皈依。

  七、皈依的利益

  皈依的福德非常大,如果它有色相,就連虛空也容納不下,所以為了生起真實的皈依決心或者增上、穩固已生起的決心,日常生活中應多憶念三寶的功德,多誦持《隨念三寶經》,這樣會引發真正的皈依三寶的信心。尤其初入佛門的人,更應隨時思維憶念,如下皈依的利益:如《無垢經》雲: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滿虛空界,彼將勝虛空。又如《月藏經》雲:有情誰人皈依佛,俱胝魔眾不能害,縱破戒律心散亂,彼亦定能趨彼岸。皈依的利益可歸納為八種即進入佛門;成為一切戒之基礎;滅盡往昔所造諸惡;不受人與非人的障礙;成就心所想之事;具大福德;不墮落惡趣;速得佛果。

  第一引導皈依竟

  如是反復地勵煉決心,直到達到所修之量。假如自己一心皈投三寶,指望三寶,但在現實生活中,所作並不順利,仍舊生活坎坷、違緣重重,病魔障難時常折磨自己,此時如能不僅不退信心,反而越遇違緣越對三寶生信,心中除三寶外不再依賴其他,有此信心和決心即是修成皈依的驗相。

  第二引導發菩提心

  在修習大乘根本的菩提心引導時,加行念誦如前,正行首先修念前前引導,生髮出離心與皈依之決心後,依次串修四無量心等,在四無量心次第逐一修到相應之量後,方才著重念修儀軌中發心之金剛句,並依觀察、輪番、安置修而令生起菩提心。為使此心增上穩固乃至不退,應念發心偈最少十萬遍,若能超過十萬,當然越多越好,在修法期間,每日應定相應數目,不可懈怠,勵力精勤,後行時串修一遍後後引導之義,然後念《普賢行願品》等,回向善根,且在一切時處,嚴整威儀、密護諸根、正知行持、飲食知量、精勤覺悟瑜伽等,具足三殊勝而修持。

  第一、皈依境前發心

  於如上皈依境前而發心者:

  皈依是區分內外道之標誌,發菩提心是內道大小乘之分水嶺。由於修菩提心是大乘顯宗與密宗之入道根本,無有此心不能進入五道之修法,故欲成就菩提道果,決定應生髮無上菩提心。

  一般菩提心分世俗與勝義二種。其中勝義菩提心是指大乘菩薩見道以後安住勝義本性所發之殊勝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是指名言中所發之心,分為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二種,平常我們所說的發心,大部分都是指發世俗菩提心。

  凡夫流轉輪回,對我及我所非常執著,導致無意義累劫墮於六道中,感受本來無實的假立痛苦,雖然給他宣說諸多實相法要,但因其反復流轉輪回,早已熟悉三界之路,對解脫道之見修行果極為陌生,從未串習過的實相要點,很難與心相應,心是心、法是法,心與法無有絲毫關係。而欲轉迷成悟,先應修習世俗菩提心。因此心愈真實無偽,對我與我所之執著愈可減輕,空性慧也可逐漸與心相應,發菩提心證悟空性相輔相成,究竟之時,現前無緣勝義菩提心之大樂妙果。

  由上可知,凡夫修持世俗菩提心極為重要,故在此處,應依次如法而修。即:行者應至誠於如上一引導中所說的皈依境前,請諸聖尊為作證明,為利一切眾生而修持發菩提心之學處,其修法者如下宣說:

  第二、修四無量心

  初修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永具安樂等

  菩提心的基礎即四無量心,故最初應先修持四無量心,即數數憶念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等四句偈之深義。因為沒有四無量心的基礎,菩提心決定無法修成,加之修四無量心本身就具足無量功德:如以修悲無量心,暫時無有損害,究竟可以成就法身;修慈無量心,暫時令大眾悅意,究竟可以成就報身;修喜無量心,暫時無有嫉妒,究竟可以成就化身;修舍無量心,暫時自心堪能,究竟可以成就自性身。故應修習此四無量心。

  修習四無量心之方法有四種,即:一、依竅訣之修法;二、依次第之修法;三、依逆倒之修法;四、依輪番之修法。其具體修法如下:一、依竅訣之修法:即提前先修舍無量心,然後依次第修慈、悲、喜無量心。因為若不先修舍無量心,其他三心容易修成偏袒自方親友之煩惱心,故依竅訣首先應修舍無量心。二、依次第之修法:依竅訣修法修好後,為了增上修行,可按慈、悲、喜、舍之次第數數串修。三、依逆倒之修法:于前二修法修好後,為令修行嫺熟,當依舍、喜、悲、慈之逆行次序反復而修。四、依輪番之修法:前三修法嫺熟後,為使修行穩固不退,應慈喜、悲舍交替而修。此為修習四無量心之方法。於初中後,皆應以三殊勝攝持,逐一重點修持各無量心。其修如下:

  一、舍無量心之修法

  普通世間人對親朋好友非常貪愛,對怨仇敵人特別仇恨,對一般中庸之人漠不關心。我們修行人對此,應不貪自方,不恨怨方,不漠視中方,以其都曾作過我的父母怨敵之故。如今生貪戀的父母妻兒,在前世之時,決定當過我的怨敵;現世的怨敵,於前世之時,決定亦曾作過養育我的父母,只因業力的迷幻藥,讓我們彼此迷失,互不相識。

  若善思擇,今生的親怨之人,在過去無量生死中,都曾無數次交替地作過我的親友與怨敵,此時我為何於其生貪生怨呢?再觀今生,現世的親友阻攔我修學正法,搶奪我的財產,說各種不悅之語等,與怨敵無別,而怨敵不能恒常害我,也許給他說些好話,給些小利隨其心順其意,又會成為摯友,今生親怨不定,又有什麼可貪可嗔呢?

  若觀察未來,假若我未修行成就,今生的親友,來生也許成為我的怨敵,現世的怨敵,也許變成撫育自己的父母親友。可見三世之中,自己的親友怨敵皆是不定,我又何必貪親恨敵呢?如是反復觀察思維,明白此理後,應對一切眾生無貪無嗔地平等修持大慈大悲。

  其觀修之方法,即是先觀想自己最熟悉、最貪戀的一個親友,如父親、母親、兄弟、姊妹等在自己的前方,然後依靠上述親怨兩方面的理論進行觀察而修平等之心;繼之選一中庸之人,如不認識的商店賣貨的人、走路的人,依上述理而修;接著觀一仇敵于自前方而依理觀修,就這樣從一個眾生、兩個、三個、四個……乃至一幢住宅樓、一個住宅區、一個社區、一個鎮、一個城、一個地區、一個省、一個國家、一個地球……乃至盡虛空之一切無邊有情,次第依理觀修,不可超越次第而直接緣修一切有情,應一個一個地修,否則一個有情尚未修好,只是從表面上說我已修了舍無量心,這是不真實之修法,一遇對境,仍然生貪生嗔,此為不堅實之泡沫修法,故應次第認真地如理修持。修煉要點,內心生起無有親疏偏袒,對所有眾生一視同仁的定解時,在無緣中儘量安住,後行回向善根。

  二、慈無量心之修法

  一切眾生皆欲離苦得樂,但是不懂得獲得安樂之方法,導致無量劫流轉於三界六道,感受無量難忍之苦。通過舍無量心之修法,知道一切眾生,不論親怨,都曾於無始劫中無數次作過我的大恩父母,故應於彼等平等饒益。

  一切眾生做父母時都曾精心哺育我,為了我的一點安樂,辛苦勞作,忙碌不堪,乃至行持非法,依止十惡業,令我得暫時之安樂,而他們卻造下了彌天大罪。現在這些父母,有的轉生為現前的父母,不懂佛法繼續在造十不善業;有的轉生於怨恨的仇家,不明正法複造惡趣之業;有的轉生地獄,正在感受寒熱諸苦;有的轉生於餓鬼,正感受饑餓等眾苦;有的轉生於傍生,正感受役使被啖等諸苦;有的轉生於修羅,正感受戰爭之苦;有的轉生於天界,正感受下墮之苦;有的……,他們各自因不同業力習氣,分別感受不同之苦。如今我已得自由自在之人身,遇到上師三寶,並且有緣修持殊勝善法,看到父母正在受苦,豈有不報恩之理。

  如是觀想所有不具安樂之眾生,都值遇暫時人天的安樂乃至究竟解脫的大樂。自己一切時處之大小善根皆如是作回向。明觀之時,如前從一有情乃至一切有情,次第而修。修煉的要點,應以慈心視所有眾生為我所,希望一切不樂眾生獲得安樂,最後在無緣中入定片刻,後行回向,願一切眾生獲得暫時究竟之安樂。

  三、悲無量心之修法

  輪回為痛苦的自性,通過慈無量心之修法,明白一切六道眾生於我皆為有恩,我應於彼等平等饒益。然而這些老母有情被猛烈惡業逼迫,正在輪回中感受不欲忍受之難忍痛苦。行者此時應思維三惡趣之眾生皆為往昔我之老母,憑著各自所造之業,承受著人間難以思維之苦。逐一次第明觀,此受苦者是我現前之母,如是自心會情不自禁生起拔其巨苦之心。

  複次,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如飯館中活吃海蝦、活燒鮮魚、活剝蛇皮、活吃猴腦、活煮烏龜、活喝雞血等;又如屠宰場中割喉、剝皮、抽筋、斷骨、拔毛、掏出五臟等殺法……此時應思維:彼時受害者,若是我毫無罪過之老母,被無辜抓到屠殺之處,馬上要離開可愛的生命了,想逃已是無路,想掙紮已是無力,想求救已是無人可救,身體萬分疲憊,不斷地發著抖,內心已經絕望,恐懼得即將昏厥,唯有等待著難忍的痛苦及死亡的臨身,見到此情此景,自己又將如何呢?思維至此,拔濟眾生痛苦之心當會油然生起,悲傷之淚情不自禁自然流淌,欲拔眾生苦之決心不斷於內心盤旋,這就算是生起了悲心。

  複次,於具體觀修時,明白以上之理,在觀修中,應于自己前方觀想一個正在受苦之眾生,最好是選擇一個對自己震撼最深,對之能情不自禁引發悲心的可憐眾生,然後從此開始,緣無量有情而如是修持。修煉要點,應以真實無偽、不假造作的悲心,希望眾生遠離痛苦的逼迫,生起修量後,儘量入定在空性中,後行回向,願一切具苦眾生,超離諸苦。

  四、喜無量心之修法

  修習之時,先於自前明觀一自己敬愛之人,如父母等,觀想其於世間與出世間方面都很吉祥圓滿,如觀想其無病、安樂、長壽、健康、鄰裏和睦、遠離一切損害違緣、聞思修行圓滿、了脫生死等,由此自己生起歡喜之心。特別見到他所欲成辦,獲得種種安樂,內心應情不自禁地願他不要遠離這一圓滿的安樂,並且再再增上圓滿。此修已獲穩固之時,可對普通人修喜無量心,最後見到今生的怨敵得樂,內心應更加祝願他不要遠離一切圓滿的安樂,本來我應報答他往昔當父母時給予我的養育之恩,但卻一直沒有成辦,今天他自己得到了安樂,我為何不生起大歡喜心呢?如是從一有情乃至一切有情,悉願他們所願成辦,事事如意,究竟得到解脫之無上安樂。修煉要點,願所有眾生從今乃至菩提果之間,恒時不離安樂,並且長壽健康,眷屬眾多,受用圓滿,無損無害,無憂無怨,智慧方便廣大,尤其今生的怨敵與嫉妒的人,應反復隨喜他的安樂,數數觀察喜心是否真實,最後於無緣中入定,後行回向善根,特別對怨敵與嫉妒之人,應別別回向。

  第三、正行發心

  一、發菩提心的利益

  在一切大乘佛法之中,發起菩提心是最殊勝的。因為三菩提果位中的聲聞與緣覺,是由佛語而出生,而佛果卻是從菩薩生,菩薩除了大悲心、菩提心、無二慧以外,沒有其他根本生因,所以不發起菩提心,不能成就佛果,唯有發起菩提心,才能步入佛位。初入大乘還未生起菩提心的道友,應時時憶念此心的利益:由於發心,自己從此便播下了涅槃安樂的種子,當來因此可擺脫輪回的痛苦;由於發心利他,可以減輕我執,能與佛法極易相應,自可遣除煩惱的憂苦;由於發心利他,不為自己求安樂,但為眾生謀佛果,遠遠勝過聲聞緣覺自利之乘;由於發心利他,猶如將善根之水倒進功德大海,令善根無盡增長;由於發心利他,心量廣大勝過虛空界,所獲福德尤為廣大;由於發心利他,便可成為佛的意子,將來一定繼承佛陀的法王位;由於發心利他,為安樂奠定了穩固的基礎;由於發心利他,福智猶如如意寶樹,成為世間眾生的應供處;由於發心利他,白法天尊相隨護佑,實現一切所原,尤其利他的偉大事業;由於發心利他,迅速成就菩提果位……發心有無邊利益,無法盡述凡想成佛者,為何不速速發起菩提心呢?

  二、大乘顯宗之發心

  次正行發心者:

  吙!如同三世佛佛子

  已發最勝菩提心

  我亦為度遍天眾

  願發無上勝覺心

  複次,正行發菩提心之修法者,自己應知願菩提心之中心要點就是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及對猶如無盡虛空般之不可思議有情生髮廣大之慈悲心。修此要點時,觀想自己前方虛空中,充滿了上師三寶三根本,我與一切有情於此無比殊勝的皈依境前至誠地立誓。首先以驚歎稀有之心,念一聲,表示發心之重大與關鍵,然後念誦憶念如同三世等四句偈,其意義為:無邊有情從無始來,由於業力之召感,沉溺於三界火宅之中,無實義地遭受難忍之苦,於如是有情,如同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及佛子已發最殊勝之無上菩提心,我亦應為了度化一切周遍天際的眾生,而願無有任何虛偽、真誠地發起無上殊勝的正等正覺之菩提心。如是一心憶念金剛句的意義,一邊立無邊的誓願,一邊口中念誦。念誦之時,可以于藏音或漢義中任選一種。無論如何,不能有口無心,認為只要念得象唱歌一樣好聽即可,而應法與心相應,口與心一致。此偈應念誦至少十萬遍,若圓滿數量時仍未生起勝心,仍應勵力念誦,直至到量為止。

  行者于相續中生起(或相似生起)菩提心後,若有密乘清淨見解,則可繼修密乘之發心。

  三、殊勝密咒果乘之發心

  上頌誦十萬遍後,次修殊勝密咒果乘之發心:

  我與無邊諸有情,本來即是正覺尊,

  了知如是之自性,即發殊勝菩提心。

  如是隨力誦。

  通過修習與大乘顯宗共同的菩提心,依上頌生髮菩提心之偈語,數數串修誦持十萬遍之後,複次具足密乘見解之學密宗者,當修殊勝密咒果乘之發心。其意義為:我與無邊無際猶如無盡虛空般之諸有情,因突然性的無明客塵之染汙,從此便沉溺於種種假立的迷亂顯現中,無意義感受不實六道之諸類苦樂。其實,眾生雖在迷亂之中,但卻從未離開過無生的法界體性,此為本來大平等。自現不滅的顯現,為本來清淨大光明。輪回之當下,即本來等淨無二之雙運體性。因眾生未見如此本面,不知自己本具如來德相,枉受輪回諸苦。在此修道時,顯宗講眾生為成佛之因,修道為成佛之緣,因聚緣和時,究竟成就佛果。若按密宗了義之修法,眾生本來與佛無別,唯因突然客塵無明遮蔽,不能顯發自己的本來佛性,於此正在迷現之時,亦需暫時如幻修道,自心安住本性。因為一切分別心的本體即是無二的大空與光明,本來即是究竟的上師正覺尊,一刹那亦未離開過本來具足的究竟佛果。所以自己的五蘊為五佛之體性,一切分別心為佛智之體性,了知如是之自性後,見眾生不明此義,仍沉迷於六道之幻現中,我今值遇此殊勝密乘之殊勝見修行果,即應情不自禁發起殊勝菩提心,令一切有情早悟本來覺性,速脫輪回苦海,顯發本來具足一切功德之體性。如是隨自己的力能誦持而修習此密乘之無上發心。

  第四、後行結座

  在每座修圓滿時,行者對皈依境應再三祈禱,未生起菩提之心願令生起,已生起之心願令不壞,究竟唯願此心穩固不退。接著觀想皈依境融入自身,令自相續逐漸與上師之相續變成無二,在甚深的離戲實相中,初學者大概安住念一遍百字明的時間,然後串修後後引導,繼之念回向文等回向善根。於一切威儀中,盡力修持願菩提心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換、自輕他重之學處,及行菩提心之六度等學處。諸如行路、繞塔、轉經、聞思、飲食、開門、關門、坐臥……等時,無不為利一切有情而精勤修持。

  因為在小乘中,相續能發起清淨真實之出離心,即為已入小資糧道,具有解脫輪回之大順緣。作為修學大乘者,在生髮出離心的基礎上,更應生髮無上無比之大菩提心,隨行佛菩薩之意樂行,這樣按大乘發心來講,相續中已生髮真實無偽之菩提心,即為已入大乘小資糧道,成為佛之意子,從此為趣入大乘五道成就佛果集聚了無邊順緣,故爾不論顯密,此二發心為一切五道根本,應當勵力而修。

  第二菩提心引導竟

  如是勵力修行後,可以在境界中檢驗自己的發心,比如自己對某從未傷害過,修正此人反而冤枉輕毀自己,甚至想侵害我的生命,這時自己能不能不對他生害心,反而發心願他早日成佛呢?或者發願自己成佛時,第一個度他呢?這樣對照自己的相續,如果內心捨棄了對任何人的害心,而且盡未來際饒益一切眾生的心願堅固不移,這就是修成菩提心的驗相。

  第三引導供曼茶羅之修法

  在供曼茶羅時,加行皈依、發心等如前,正行時串修一遍前前引導之修法,然後衡量時間分配每天應修的數量,勵力供養十萬遍曼茶羅,後行時修一遍後後引導,以《普賢行願品》等回向善根,於一切威儀之時,都攝六根、正念而行、飲食知量、精勤覺寤瑜伽並以三殊勝攝持而修習。

  供曼茶者:

  供曼茶者分五,即:一、供曼茶的目的;二、所修曼茶;三、三十七堆曼茶修法;四、三身曼茶羅之修法;五、後行結座。

  一、供曼茶的目的

  我們要消除障礙、證悟空性、獲得解脫乃至成佛,其根本因即是智慧,但智慧的生起除依聞思修外,還需以福德為助緣。如是福慧雙運,才能證悟空性,如經中說:未滿二資糧,不證勝空性。又雲:當知勝義俱生智,唯依積資懺罪力,具證上師之加持,依止他法誠愚癡。所以要首先積累福德資糧。而在佛所宣說的一切積累福德資糧的方法中,當以供曼茶的方法最為殊勝,不必勤作,在短時間內即可圓滿無邊廣大的福德資糧,是故欲解脫者,于此修法當以大歡喜心精進行持。

  二、所修曼茶

  所修曼茶即是自己供養的對境,以此曼茶羅代表壇城、上師三寶等皈依境。在講此所修曼茶時,先附帶講一下此法的前行。

  修行者供養曼茶的房屋一定要清潔,準備一個三層供桌,於供桌上層左側供一尊本師釋迦牟尼佛像,上層中央供養大圓滿及大幻化網、般若經等代表顯密精華之經續論典,上層之右側供奉佛塔及鈴杵等;供桌中層供奉所修曼茶羅,一直供奉於供桌上直至一座或當天修完曼茶羅為止,中間無須撤換,其所修曼茶羅之擺放方法在下面講解;供桌下層上可以供五供或七供,五供(為堪布門色之上師阿瓊堪布在前行儀軌之筆記中所講供養次序)之陳列次第為:食子、鮮花、供水、供燈、香,供養時從吾等左方先供食子,然後依次向右供鮮花、水、燈、香,收供品時,從自己右方開始收。七供(寧瑪派嘎托、竹青、白玉三大寺之主要供法)之擺列次第為:水、水、花、香、香水、燈、食子,供養時從自己左方向右次第而供,收供時從自己右方次第而收。其第一杯水表示供水,乃為供養皈依境之受用所設;第二杯水表示洗足水,乃為清淨行者障礙而設;第三為花供養,無花可以用米代替;第四為香供養,無香可用米代替;第五為香水供養,乃塗抹佛菩薩身體之香水,內泡藏紅花、檀香等珍貴香末等;第六為供燈,無燈可以用米代替;第七為食子,無食子可以用米或其他食物代替。以上為修此法之準備條件,若不能具足,亦可直接觀想供養境而供修。

  複次,供曼茶時所供的供品分為三品,上品為金、銀、珠寶、瑪瑙等貴重物品;中品為人參等較珍貴的藥材等;下品為五穀雜糧等。如果實在無供品,拾些河沙碎石等亦可作供品。行者量自力選擇好供品後,先用淨水洗淨,然後曬乾,用紅花水及各種妙香水塗染噴灑供品,此為外在之三種供品。其供曼茶時所用的基盤亦分為三品,上品為金銀所做;中品為白銅青銅等一般金屬所做;下品為石板、木板等所做。在修曼茶時,行者若資財條件較具備,可準備兩套供器,一個用作供桌上第二層之所修曼茶,代表皈依境,一個用作所供曼茶之修十萬遍等之供器。若無所修曼茶之供器,行者直接觀供養境而修所供曼茶亦可。

  複次,修曼茶羅的供奉方法即是:在曼茶的基盤上依次放置五堆米(以米為例,珍寶等最好。),中央一堆觀為毗盧遮那佛,由佛部尊眾圍繞;前面一堆觀為金剛不動佛,由金剛部尊眾圍繞;南方一堆觀為寶生佛,由珍寶部尊眾圍繞;西方一堆觀為無量光佛,由蓮花部尊眾圍繞;北方一堆觀為不空成就佛,由事業部尊眾圍繞。或者將中央一堆觀為與根本上師無二之蓮花生大士,大圓滿傳承上師以重樓式安坐;前面一堆觀為釋迦導師,由賢劫一千零二佛圍繞;右側一堆觀為八大菩薩,由諸大乘聖僧圍繞;後面一堆觀為法寶經函;左側一堆觀為舍利子、目犍連尊者,由小乘聖者僧眾圍繞。如是放置、明觀後,將此所修曼茶羅供於供台之上。

  三、三十七堆曼茶修法

  供養者自己在上述的供桌前,先以左手持著曼茶基盤,平托於心口處,用右手內腕之智慧脈處,反復擦拭基盤表面,邊擦邊誦百字明,接著誦三十七堆曼茶詞,誦嗡巴雜布米阿吽時,行者用右手無名指蘸一下旁邊器皿中盛放的香水,然後把香水均勻地塗在基面上,念大自在金地;誦嗡班紮日客阿吽時,行者用無名指與大拇指持一束花或一粒米,在基盤上右繞三圈,之後置於基盤中央,並放上一鐵圍山,觀中央米或花為須彌山種子字吽或除魔;誦外鐵圍山圍繞,中央須彌山王時,應於基盤中央放一堆米;誦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時應次第于東南西北四方各放置一堆米,東方可朝自己方向,或朝供桌方向;誦身洲及勝洲,拂洲及別拂洲,行洲及勝道行洲,惡音洲及惡音對洲時,因四大洲各有兩個附洲,共有八小洲,放置米堆時,依次東左、東右、南上、南下、西右、西左、北下、北上各供一堆米;誦珍寶山、如意樹、如意牛、自然稻時,依次在東南西北方各放置一堆米;誦金輪寶、如意寶、玉女寶、大臣寶時,于東南西北依次各供一堆米;誦大象寶、紺馬寶、將軍寶、寶藏瓶時,依次于東南、西南、西北、東北間各供一堆米;誦嬉女、鬘女、歌女、舞女時,依次于東南西北方各供一堆米;誦花女、香女、燈女、塗香女時,依次于東南、西南、西北、東北間各供一堆米;誦日、月時,於東方、西方依次各供一堆米;誦珍寶傘、尊勝幢時,依次於南方、北方各供一堆米;誦將這些無不圓滿的人天受用供養大恩具德諸根本及傳承殊勝上師、佛菩薩眾時,在曼茶上堆滿米,不令有缺,放上寶頂,並明觀以此三十七供及一切人天受用等供養諸根本傳承上師佛菩薩眾等一切皈依境;隨後誦塗香鮮花遍大地,須彌四洲日月飾,觀想佛刹作供養,願諸眾生行佛刹。嗡那曼紮勃匝梅嘎、沙莫紮、沙帕那、沙瑪耶阿吽一遍。此上為一次廣供,一般在供三身曼茶前須供三遍或七遍左右。儀軌如下:

  供三十七堆曼茶羅念誦儀軌

  嗡巴雜布米阿吽、大自在金地、

  嗡班紮日客阿吽、

  外鐵圍山圍繞,中央須彌山王、

  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

  身洲及勝洲、拂洲及別拂洲、行洲及勝道行洲、惡音洲及惡音對洲、

  珍寶山、如意樹、如意牛、自然稻、

  金輪寶、如意寶、玉女寶、大臣寶、

  大象寶、紺馬寶、將軍寶、寶藏瓶、

  嬉女、鬘女、歌女、舞女、

  花女、香女、燈女、塗香女、

  日、月、

  珍寶傘、尊勝幢、

  將這些無不圓滿的人天受用供養大恩具德諸根本及傳承殊勝上師、佛菩薩眾

  塗香鮮花遍大地,須彌四洲日月飾,

  觀想佛刹作供養,願諸眾生行佛刹。

  嗡那曼紮勃匝梅嘎、沙莫紮、沙帕那、沙瑪耶阿吽

  四、三身曼茶羅之修法

  本儀軌所供的曼茶,即是這裏所講的三身曼茶羅。供養時可依七堆曼茶羅之供養法,觀想將三身刹土中之一切莊嚴供品供養三身,彼亦:供養者在如上所講圓滿壇城前,先以左手持念珠與基盤,平托於胸前,用右手內腕擦拭基盤表面,邊擦邊念百字明,此以右手無明指蘸一下香水均勻地塗於基盤上,然後用無名指與大拇指捏一花或米等,右繞基盤三圈,放於基盤中央,表須彌山種子或降魔,並於此時誦嗡啊吽加持供品,誦法界等性法身淨刹土,自現不滅報身五佛刹,周遍化身刹界諸莊嚴,普賢大樂供雲而奉獻時,分別在中央、東、南、西、北與東、西各供一堆米,共計七堆,(在七堆曼茶供中,此七堆分別表示:須彌山、四大部洲及日月,然此處是三身曼茶,故放置七堆米時當代表三身刹土之各種莊嚴供品,此差別,行者不可不知)。誦那曼紮勃匝梅嘎、沙莫紮、沙帕那、沙瑪耶阿吽時,把米堆倒入盛米的容器中,以右腕擦拭基盤,此為圓滿一次曼茶供,同時左手撥一顆念珠。從供第二次起,不需塗香等,只從嗡啊吽……”念誦、供養、擦拭,反復數數而觀修,直至供竟十萬遍。

  嗡啊

  法界等性法身淨刹土,

  自現不滅報身五佛刹,

  周遍化身刹界諸莊嚴,

  普賢大樂供雲而奉獻。

  嗡那曼紮勃匝梅嘎、沙莫紮、沙帕那、沙瑪耶阿

  如是而供獻。

  三身曼茶羅的供養偈之意義為:嗡表示法身,阿表示報身,吽表示化身,將無生法界大平等大清淨之自性安立為曼茶羅的基盤形式,行者顯現的四現等一切分別識聚安置為供堆的形式,用此勝義的見解,相似入定此中,或雖無定解,不會入定,亦應觀想供養法身清淨刹土中一切上師法身尊眾;複次,觀想無數個自, 現不滅的報身五佛刹土,皆由無量無邊的無量殿等報身刹土之善妙莊嚴供具嚴飾,依此勝妙供品供養上師報身諸尊眾;複次,觀想無數個三千大千世界中,有無盡妙寶及一切無不圓滿的人天受用,以此周遍化身刹界諸莊嚴供聚,無有絲毫貪愛之心,供養無邊上師化身聖眾。如是修供養者,盡力以等持觀想供養三身刹土之上師聖眾,以普賢大樂供雲而奉獻之,即以普賢菩薩的等持力,從自己心間發射出無量五彩光束,每一光端皆有一尊普賢菩薩,每一普賢菩薩心間又發出無量光芒,光端幻現無數不可思議的普賢菩薩,皆以無數不可思議的供品供養一切聖眾。於最後念那曼紮勃匝梅嘎、沙莫紮、沙帕那、沙瑪耶阿吽之供養咒,如是而供獻。

  五、後行結座

  每當一座結束時,應觀想,供養境(或所修曼茶羅)放射耀眼的光明,然後融入自身,自身化光融入法界大空性中,於念一遍百字明的時間中安住,繼之串修後後引導,以行願品而回向也。

  如是在若干天內,一心一意、專注精進修持所供曼茶羅,此間供修時,盡力以左手託盤修習,雖然左手非常疲乏,但不能為偷懶而把基盤放置於供台、小桌等上修習,應勵力安忍此苦行直至實在不能忍受,才可將曼茶盤置於桌上繼續供修。如是於右手精勤擦拭的緣故,手腕可能會磨破,此時應於手掌、手側、手背次第而擦拭。這樣專心專意,如法圓滿供養十萬遍曼茶羅後,方可著重修習下一引導也。

  第三引導供曼茶羅之修法竟

  通過勵力修供,便會出現沒有享用食物也不會有饑餓感,自己的身體健康,心情非常愉快,生起安樂。在夜晚睡眠後,夢見身體穿著華麗的妙衣,或開取寶藏,莊稼豐收等,這是修成曼茶羅的妙相,未生起驗相之前,不應懈怠、放逸,當努力苦修!

  第四引導觀誦金剛薩埵之修法

  在修此引導時,加行皈依、發心等如前,正行時串修一遍前前儀軌之內容,然後依照此修法之儀軌次第如法念修,每天必須規定念咒之數量,不離四力而猛厲懺悔,後行結座時串修一遍後面之引導,以行願品等回向善根,並於一切威儀時,都攝六根、正念而行、飲食知量、精勤覺寤瑜伽、並以三殊勝攝持而精勤修持。

  修誦金剛薩埵者

  眾生本具如來德相,只因無明客塵遮蔽,無法現其本來覺性,致使有情累劫處於輪回之中,以妄想執著,顛倒取捨,造作了種種罪業,若不清淨這些罪障,則無法從三界中解脫,勢必永遠沉溺於生死苦海之中。此中有一部分補特迦羅,因善根成熟,值遇善知識指點迷津,已知欲解脫輪回,非依靠修持佛法不可,於是發誓修行。然而末法時代的學法者,不造業的人幾乎沒有,尤其濁時眾生,不知取捨,不怕造惡業,好高騖遠表面上修很高的法,行為上卻持卑劣之顛倒行,對自己獲得智慧、證得空性、往生清淨刹土、得到解脫等無形製造了嚴重障礙,致使雖修了很多法,卻不僅不得驗相,反而信心、道心逐漸損減。為了消除這些障礙,佛教各派都宣說了淨障法門,在密宗中,即有一個不共淨障的殊勝方便——金剛薩埵懺悔法。雖然罪本無功,然懺淨為其德。吾等末世之眾生,如今已入佛教,修持佛法,於昔日雖造諸罪,只要猛厲速疾求懺悔,依止金剛薩埵之修法一定能徹底清淨業障。因為金剛薩埵佛往昔在因地時曾發願:願我未來世,現證圓滿佛果時,設有眾生造五無間罪,破壞誓言,彼等眾生若聞我名,作意於我,念誦百字咒王,則一切罪墮無餘清淨,此願不成,我終不證無上菩提,願我住於彼等破戒者前,一切罪障悉能淨治!是故憑仗佛陀本願力的加持以及自己的誠心懺悔,必定可懺除一切罪業。其修誦金剛薩埵之方法者,可分為:一、前行生信;二、正行觀修;三、後行懺悔;四、回向發願,這四個部分來修持。

  一、前行生信

  上師金剛薩埵之懺罪法有廣、略、寂靜、忿怒等各種儀軌,此處為寂靜之略修儀軌。行者應知上師金剛薩埵本尊乃是三世佛之總集,我等欲修此法,必須首先於本尊生信,方可獲得修法加持。故爾在觀修前,應了知:我們所觀之一切本尊身、所念之一切本尊心咒,悉為金剛薩埵智慧的幻化。觀修念誦時,行者要深信金剛薩埵本尊就在自己面前、就在自己心中、就在自己口中,憑仗此觀修念誦方便的殊勝緣起法之力,能令自己之身融入于金剛薩埵幻化之身,能令自己之語融入于金剛薩埵幻化咒語之中,能令自己之意融入于金剛薩埵無漏大智慧中。如是以信心生大歡喜而念誦,即可獲得上師金剛薩埵之加持,從而究竟淨除障礙,獲得本尊之果位。

  在續部中雲:何人若於多生累劫中未曾積累資糧等,不僅修不成金剛薩埵,而且也聽不到遇不到此修法。又雲:聞一次、誦一遍心咒亦可護自相續,成熟其相續,何況吾等一心依此急修猛懺,其功德更是難思難測。現今正值末世,能有機緣聽聞掌握修習此懺罪之妙法,實屬難得,所以應該生髮無比歡悅之心來修持。

  無始至今,我等造了無邊罪惡之業,其業決定感果,只是現前尚未成熟而已。每念及此,內心皆應生髮極大怖畏罪苦之心,虔誠祈請此淨罪之唯一大恩怙主來加持我消除一切現在過去之罪障,一心觀想、念誦百字明咒與六字心咒。

  在念誦百字明與心咒時,應知此百字明包括了新舊密宗所講的一切如海寂猛本尊之心咒精華,所以強力猛烈地祈禱念誦金剛薩埵百字明咒,等於祈請一切本尊,念誦一切本尊之心咒;而金剛薩埵之心咒,又是百字明咒之精華要義,因此不論念百字明或念心咒,只要修法相應,具足無偽的信心,肯定可以淨除一切破密乘、別解脫、菩薩戒之根本、支分墮罪,更何況其他之一般罪障,關鍵是行者一定要生起信心來修持,這是極其重要的。

  二、正行觀修

  正行觀修之前,首先應將準備好的金剛薩埵佛像供於清淨壇城上,把周圍環境灑掃清潔,然後自己於供桌前放一舒適座墊,以毗盧七法而坐。先念誦前行皈依發心等儀軌,然後心中如理串修前前金剛句之後,接著思維:我與一切如母眾生在無始生死輪回中,貪著今生來世,無有一點修法機會,無義勤苦造作輪回之惡業。今天我有自在,並且值遇了金剛薩埵修法之時,為了令輪回中無邊無際的眾生淨除罪障、成就佛果,我現前立誓,修持金剛薩埵之法。之後,便可正式進入儀軌的念誦、觀想之中:

  啊

  此處啊字表示無生大空性之義。觀修一切儀軌,都要在大空性的前提下進行,此處亦是安住於無生大空性中觀想金剛薩埵念誦百字明。即是當知本尊之身及咒語現而無自性,無有實體,其之體性悉皆安住於大空性中,於大空性中無實而顯現。

  於自梵頂蓮花月墊上

  觀想於自己凡庸身體之梵頂一箭許的正上方虛空中,有一個百千花瓣聚成的賢妙白蓮花,花上有一猶如十五滿月之墊,墊上有與法界智慧無別之白色種子字,刹那變成本體為根本上師、形相為金剛薩埵之聖尊。

  吉祥金剛薩埵皎月色

  吉祥上師金剛薩埵之身體,猶如億日照耀下的雪山,或如皎潔的月色,亦如無垢之水晶寶瓶一般,內外清澈透明,無有絲毫垢染。

  執持鈴杵雙運白慢母

  上師金剛薩埵形象為一面二臂,左手執持表示現空

  之鈴,放于左腰際,右手執持表示明空之五股金剛杵,放於胸口前,為表示究竟顯空雙運之法界體性而擁抱白慢母。然而,此處亦可不觀想雙運像,而以天杖代替白慢母,觀天杖倚于金剛薩埵之左側,或者也可以直接觀想單身金剛薩埵。由於初學無法理解雙運像的甚深含義,不了知顯空雙運、智慧方便雙運之甚深之理,為避免不清淨之觀想而造業,故於此處法王特開許初學可以不按儀軌觀想雙運像。

  圓滿報飾金剛跏趺坐

  其本尊之身是以十三種圓滿報身之服飾莊嚴,即:五佛冠、肩披、飄帶、裙子、腰帶為綾羅五衣;頭飾、耳環、項鏈、臂釧、瓔珞、手鐲、指環、足鐲為珍寶八飾。以雙足金剛跏趺而安坐。

  心月百字旋繞於字

  于上師金剛薩埵之心間,觀想一個大小如芥子壓平般的月輪,其輪上有一百個豎立之咒字旋繞於月輪中間宛如毛髮所畫一樣白色豎立之吽字,咒輪上每個字互不抵觸,右繞三圈整齊排列。

  降下甘露清淨諸罪障

  行者虔誠念誦咒語前,觀想月輪上的百字中,猶如

  火融鮮白凍奶一般,滴滴甘乳源源不斷,無勤地降下大悲、智慧之甘露,冥思自身體內的一切疾病變成臭爛膿血之形象,諸種魔障變成蜘蛛、青蛙、魚蛇等形象,一切罪障變成煙汁、墨汁、灰、煙、雲、紅藍汽之形態,本尊體內降下的甘露,如山洪瀑布之水,把一切疾病、魔障、業障如沖洗塵土一樣從大小便道及周身毛孔一一排出體外,流入身前開裂的大地底端,以死主為主的一切怨親債主的手口之中,令其飽滿,心生歡喜,發菩提心,而各回本處。如是明觀,清淨我及眾生之諸種罪障。

  以具足四力,觀想降下甘露而淨除。並誦百字明:

  嗡班紮l薩埵薩瑪雅、嘛努巴拉雅、班紮l薩埵底諾巴、底叉知桌美巴哇、蘇埵卡約美巴哇、蘇波卡約美巴哇、阿努埵美巴哇、薩哇斯德瑪美紮雅匝、薩r哇嘎r、嘛色匝美、則當協r央格熱吽、哈哈哈哈吙、班嘎萬、薩r哇達他嘎達、班紮r嘛麥母雜、班紮r巴哇、嘛哈薩瑪雅薩埵啊。

  在本修法之中,依靠懺悔儀軌之作用力,可圓滿淨除一切過患業障,不僅祈禱修持了金剛薩埵,還圓滿祈禱修持了上師本尊空行及一切佛菩薩等。從形相上看,行者只是觀修身像、念誦咒語,但實際意義上,金剛薩埵有身語意或法報化三身,其身與語乃法身智慧之幻化,因此于觀修身像、念誦咒語之同時,亦能把自己的分別心逐漸消融入于金剛薩埵之意金剛中。尤其以具足四力,觀想降下甘露而淨除罪障,並誦百字明咒語等,為本修法中能與上師金剛薩埵結上殊勝法緣,遣除一切自他罪障,加持自續速生信心等具有殊勝緣起之竅訣修法,彼之觀修極為關要,不可省略,特別是具足四力之修法,不能缺少。

  具足四力之方法即:一、依止力:觀想自己過去、現在所造的一切知道不知道的大、小等諸不善業,今天全心全意依止上師金剛薩埵,猛厲虔誠地祈求加持,誠求清淨罪障;二、破惡力:自己在上師本尊前,對往昔所造的一切惡業,從內心深處真誠地生起極大的悔恨之心,好象剛吃了劇毒欲馬上消毒補救一般,于上師金剛薩埵前髮露懺悔;三、恢復力:行者髮露懺悔後,內心應無偽立誓:從今以後,縱遇命難,我也再不重造如此惡業;四、現行對治力:即邊念百字明,邊觀想降下甘露,以此為緣起淨除自己與一切眾生之罪障。並於一切時處,一切威儀中,以聞思、經行、轉繞、佈施、持戒等為對治力,尤其於一切對治力中,發起無偽願行菩提心及安住空性二者極其重要,如《入行論》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毀諸眾罪說明瞭菩提心具有巨大的懺罪功能。華智仁波切也說:如果相續中生起了無偽的菩提心,則往昔所造之一切罪業自然清淨。一切諸法,于實相中本來無生,罪障之本性也是如此,是故若對罪障本自清淨之理生起定解,並安住此中數數修習,因契合法界本性故,往昔所造極重業障便可極快得以消除。所以,如果我們修現行對治力時能不離此二種殊勝修法,則淨除一切現行罪業決非難事。

  三、後行懺悔

  後行者:

  怙主! 我以愚昧無知故

  於三昧耶有缺犯

  怙主上師祈救護

  亦即主尊金剛持

  具足大悲體性者

  眾生主尊我皈依

  在依止四力,觀修降下甘露,並誦百字明之後,觀想自身三脈四輪充滿白色甘露,清淨了一切三門之罪障業習,自心自然生起四喜智慧,身心處於無漏大樂之中。修後行者時,猛厲呼喚怙主!一聲,表示迫切、急切地尋求依怙。繼之向其祈禱陳白:我從無始以來,以愚昧無知的緣故,於密乘三昧耶及別解脫戒律、菩薩學處有諸多之缺犯,此時唯有唯一的怙主上師金剛薩埵您才能救護我不感受惡業之輪回苦報,是故我不尋求其他的依怙,只有一心祈求上師您慈悲救護我這個惡業眾生,因為您亦即是主尊金剛持,是具足大悲體性之聖者,永遠不舍離一切罪苦的眾生,所以在眾生的主尊三根本三寶之總集上師金剛薩埵前,我發誓寧舍生命而不舍上師,真實不虛地恭敬皈依。如此作真誠的皈依後,再次祈禱陳白:

  我與一切有情,

  身語意失壞之根本支分誓言,

  悉皆髮露懺悔。

  業障、罪墮、種種垢染,

  悉為清淨而作祈禱。

  如是祈禱後,

  金剛薩埵親諭:

  善男子,汝失壞之一切誓言,皆已清淨。

  說後融入自身,

  觀想自己與一切有情皆成金剛薩埵身,

  並誦六字心咒:

  嗡巴紮l薩埵吽

  彼義即:我與一切有情,由於在輪回中薰染的時間太長,早已熟悉了造作惡業的方法,以至過去、現在身語意失壞之根本支分誓言之罪障多得難以計數,不將之清淨必墮惡趣無疑,因此我現在於上師您面前悉皆髮露懺悔,祈願您加持令我及一切眾生身口意所造的一切輕重業障,其中包括破犯別解脫、菩提心、三昧耶戒律的根本支分罪墮,以及十惡、五無間、謗法等種種自性罪,蒙蔽我等眾生光明覺性的深厚垢染,悉皆轉為清淨本性而作真誠祈禱。作如是祈禱後,觀想上師金剛薩埵,以慈悲之目看著我,用非常柔和使人難忘之語,安慰我心而親諭:善男子,以你虔誠祈禱之心,以及我無始劫來所發誓願和合所產生的巨大能力,已將汝失壞之一切誓言等過患完全消盡,如今你的身口意皆已成為清淨自性。說後上師金剛薩埵化為光明融入於自己的身體,彼時觀想自己與一切有情皆成上師金剛薩埵之無垢清淨妙身,並同時念誦六字心咒嗡巴紮l薩埵吽。

  在誦心咒時,觀想心間小如壓扁芥子般之月輪上,中央為藍色字,朝前為白色字,右方為黃班紮l”,後方為紅字,左方為綠字,豎立圍繞,字朝外向,放出無量五色光網,上供諸佛,又全部化為加持與悉地回收入自身,並明觀放光普照一切有情,悉令淨除一切業障,成就無二圓滿之佛陀果位。

  四、回向發願

  最後回向者:

  我今速以此善根

  成就金剛薩埵尊

  令諸眾生無一餘

  悉皆安置於此地

  發願者:

  我與一切諸有情

  失壞誓言皆令淨

  從今乃至菩提間

  三昧耶戒願清淨

  同前盡力念誦心咒已,收座時觀想情器世界化為光相融入自身,自身亦從邊沿次第化光相融,入於心間嗡(<)字中,又嗡融入班紮l2#),班紮l融入薩(?),薩融入埵(<),埵融入吽(>)字的雅布傑( ),雅布傑融入短啊(:),短啊融入哈(@),哈融入日月明點( ),此又次第融入那達( ),最後那達也如彩虹消於虛空般消失了,如此住於離戲之境界中,稍許入定放鬆。生起分別念時出定,最後應作回向,其者意義為:我今天修習了金剛薩埵法,願急速以此善根,成就上師金剛薩埵尊,令無始生死中當過我母親之一切大恩諸眾生無有一個剩餘悉皆安置于此金剛薩埵之佛地果位。次之,又于上師金剛薩埵前發願,其者即是:我與一切諸有情,在今生所造之罪,往昔所造之罪,凡是失壞誓言及一切戒律學處者,皆令懺悔清淨,內心無偽立誓,從今乃至得證菩提成就佛果之間,誠心祈禱上師金剛薩埵加持我及一切眾生之三昧耶戒及一切戒律悉願清淨,住解脫地。

  第四引導觀誦金剛薩埵之修法竟

  如是精勤觀修念誦百字明至少十萬遍,如經續論典中所講生起淨罪之相有外內兩種,其中外相是自己修懺罪法期間精神飽滿,心生歡喜,神志清爽,或數數夢見(未修懺罪法期間,偶爾有以下夢境,不一定是罪淨之相。)自己澡浴、吐黑水蛇蠍惡食、痛飲甘露牛奶、身穿白衣、飛行空中、登上雪山、見升日月、轉繞晶塔、見比丘比丘尼之僧眾聽聞佛法等瑞相;內相是通過修懺罪法後,煩惱日漸輕薄,信心、大悲心、出離心等明顯增長。此法修圓滿後,可修持使自相續生起證悟智慧之上師瑜伽法。

  第五引導上師瑜伽之修法

  修此引導時,前行皈依發心等如前,正行修持時,串修一遍前前引導之內涵,次依本儀軌之次第如法祈禱觀修念誦,每天必須規定上師心咒的念誦數量,按質按量地完成,不能懈怠,後行結座時,以行願品等回向善根,並於一切威儀之時,都攝六根、正知而行、飲食知量、精勤覺寤瑜伽,如是以三殊勝而專一修習也。

  上師瑜伽者:

  上師乃無上無比之導師,三界眾生之依怙,現世的真實佛陀。瑜伽者即相應義。總集三寶、三身、三根本的上師,何人修上師相應法,何人的自相續中就一定能生起證悟智慧。其最究竟方便求得加持之法,即是唯一修此上師瑜伽。這是因為上師是直接攝受我們的善知識,相應我們的根機賜予解脫法,是十方大悲佛陀之化身。上師與佛陀功德等同,但恩德超勝諸佛,我們這些惡業眾生佛出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作人,根本見不到佛,即使佛轉了*輪,度化了無量眾生,我等眾生卻無緣見佛聞法、修行解脫,而上師在這五濁惡世將我攝受,傳與我灌頂與修法竅訣,令我種下解脫種子,乃至今生即可成佛。

  如是在修上師相應法時,形相應觀為本尊,本體是自己的根本上師,弟子具備清淨無比之信心觀修祈禱,則可直接獲得上師智慧之加持,令自己的分別心融入上師心,生起證悟之智慧。如蓮花生大士雲:汝意清淨得加持,心若離疑所思成。續部雲:誰於俱胝劫,觀想十萬佛,刹那憶師勝,誦修百萬遍,祈師一遍勝。古德雲:數劫苦修般若行,施捨身首手足等,師道刹那皆圓滿,故應樂修事師法。《時輪金剛》雲:若於恩師前,起信令歡喜,即生定獲得,共不共成就。修行成就必須依賴上師的加持,而加持之根本就是弟子相續中之信心,其信心一定應從修持上師瑜伽來。尤其在大圓滿修法中,證悟法性和遣除道障的唯一方便就是上師的加持,修行過程中的任何違緣都可以修習上師瑜伽來將之消除。此法雖名前行,但修生圓次第都不如上師瑜伽殊勝,僅修上師瑜伽即可今生趨入聖位,昔日的米拉日巴等先賢即是先例。

  依《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中講,上師有六種,而欲今生成就的有緣行者,最初即應依止與自己多世有法緣的三恩德根本上師,否則亦應依止表裏如一可靠具相的上師,即應:三戒清淨、精通顯密、具大悲心、知顯密儀軌、修持正法、有特別的斷煩惱及證悟法性的功德、以四攝教化弟子者。自己在沒有依止上師之前要認真觀察,一但依止了必須恭敬以三喜依止,方可速獲加持。此修法分為五支即:一、觀想福田;二、積資淨障;三、至心祈請;四、後行修四灌頂;五、發願回向。

  一、觀想福田

  哎瑪吙!

  哎瑪吙為驚歎之語,意即真希奇真稀有。為何驚歎呢?因為蓮花生大士之誕生不象凡夫人依于父母不淨白紅明點而胎生,而是以八歲童子之相,直接從蓮花上化生,故極稀有,如雲:于大海中蓮花之莖端,具足五身智慧成就佛,殊勝蓮花自然雙運身,空性眷屬如海眾雲集。其次蓮師遊化人間時,于印度藏地等處,以無比威猛之力,降伏了諸多外道邪魔,建立、光大如來之聖教故極稀有,如雲:建立如來聖教時,雅山林中正修行,供橛擲於虛空界,舉金剛印而揮舞,揮舞擲于旃檀林,火焰熾燃海亦枯,昏冥外道遍地燒,于夜叉林碎為塵,無有等倫伏魔者。於最後示現人間之時,究竟以不生不死雙運之虹光身,乘幻馬直接飛往吉祥山刹

  土,故甚為稀有,如雲:次複往詣鄔金境,此時鎮壓羅刹口,行事難思未曾有,威德神變大勢力,四大天王捧馬足,大士乘之騰空中,以此示寂真希奇!誦此哎瑪吙三字時,思及上師蓮花生大士不共之慈悲威力,並以極為稀有之心誠敬祈求上師蓮花生,以極為稀有之加持令我堪為勝乘法器。故我等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亦常念誦祈請鄔金蓮花生,遠離違緣諸障難,順緣喜樂皆成就,最上共不共悉地。的祈禱文來成辦廣大利生事業。

  自現清淨浩瀚佛刹土

  贊禮頌有雲:南無法身常住,三際一如,蓮花生上師;南無報身清淨,相好無倫,蓮花生上師;南無化身變現,事業無量,蓮花生上師。蓮師是阿彌陀佛之身、觀音之口、釋迦牟尼佛之意所化現,為十方三世諸佛之總集,早已現證五佛智慧,究竟法身與普賢王如來無別一體,於具足五種決定的報身刹土,示現為圓滿之報身,於無量塵刹幻現無量無邊無數之化身,尤其在南贍部洲示現為蓮花生大師,以無比殊勝之大悲幻化,作了各種稀有之弘法利生事業。是故在修此明觀時,以上師蓮花生大師之加持,當觀想一切自心的庸俗執著,悉皆融入法界,一切自現自然幻化為無邊清淨浩瀚之佛刹土,即一切環境莊嚴為圓滿的銅色吉祥山蓮花光明宮。

  明觀自成金剛瑜伽母

  又為了能堪為灌頂的法器,易於生起空樂智慧,令上師歡喜攝受,行者此時明觀自己變成金剛瑜伽母之形象,一面二臂三目,身紅色,右手將能喚醒無明愚癡睡眠的髏鼓舉向虛空界,左手持執根除三毒之彎刀於腰際,綢緞和骨飾莊嚴於表示遠離執著分別垢障之裸身,並佩有花鬘,以極為迫切歡喜之眼神,專注盯著上師之心間。

  梵頂千瓣蓮日月墊上

  總集皈處烏金金剛持

  觀想在自身金剛瑜伽母梵頂一箭許之上方虛空中,有一個各種稀有寶物組成的千瓣蓮花日月墊,其上端坐著三世諸佛總集之無欺皈處上師烏金大金剛持。

  白紅寂悅執持杵髏瓶

  圓滿報飾雙運措嘉母

  上師蓮花生大師之形相為:身色白中透紅,光潤殊妙,一面二臂,以寂悅之容顏注視行者,右手以契克印執持純金金剛杵於胸前,左手平托裝滿無死智慧甘露之髏骨,此天靈蓋中裝有長壽寶瓶,瓶口以如意樹葉嚴飾,以國王遊舞式而坐。

  從內到外依次穿著白色金剛密衣、紅色上師衣、蘭色咒衣、藏紅色祖衣、紅色絲綢大氅,頭戴蓮花帽。此帽為三種形狀,本儀軌中所戴名為見解脫帽,內外兩層表示生圓二次第雙運,頂端三尖表示三身,五種顏色表以五身饒益眾生,日月表示智慧與方便,藍邊裝飾表示三昧耶無邊,金剛寶頂表示三摩地不動,鷹鷲之頂翎裝飾表示見解證悟到極點,修行已趨於究竟的標誌。頭戴蓮花帽,現十六歲童子之形以表示十六種不變大樂,披散著頭髮表示法界與智慧無方廣大,具足無比相好,圓滿報身服飾,以雙運之方式擁抱益西措嘉空行母,表示智慧方便無二雙運。此處亦可不觀想與空行母雙運之相,觀想蓮師左側斜倚著天杖,亦是雙運的標誌,同樣可以表示顯空大雙運、明空大雙運、覺空大雙運之義。

  身圓自生續部之壇城

  本傳上師空行守誓等

  安住如同解開芝麻莢

  如是烏金刹土智慧尊

  猶雨融入觀修之所依

  上師蓮師五身圓滿,周圍旋繞無數彩虹,於五彩之光網中明點遍佈,無勤幻化自生續部之無盡壇城。於上師蓮師之頭頂上,觀想一切大圓滿根本傳承上師層疊而坐,一切空行護法守誓等,稠密有序地安住,如同解開芝麻莢中的芝麻一般,一切印度八大持明,八十四位自在瑜伽士,藏地君臣二十五尊,二十四處、三十二地、八大寒林和三處的勇士、空行、護法、財神等猶如雲湧自然圍繞在上師周圍,如是明觀之後,再觀想從烏金刹土迎請蓮師父母、持明空行等降臨,如是一切智慧尊猶如天雨降入甘露海一般,融入觀修之所依(所依指自己觀想於頭頂上方的蓮師父母、本傳上師、空行、守誓等聖眾。)。次以誠敬之心,念誦金剛七句祈禱文,祈求上師皈依境加持吾之相續,偈頌為:

  !烏金刹土西北隅

  蓮莖花胚之座上

  稀有殊勝成就者

  世稱名號蓮花生

  空行眷屬眾圍繞

  我隨汝尊而修持

  為賜加持祈降臨

  格日巴瑪思德

  此七句祈禱文是一位具殊勝成就的空行母所傳,有不可思議的大加持力,無論何人念誦,蓮師立即住於其前賜予加持,其意義即:吽表示獲得一切悉地,觀想在烏金刹土的西北隅,達那郭夏海中之蓮花莖上有珍寶組成之花胚,胚上有日月之座墊,彼上坐著具有無量稀有傳記之殊勝成就者,世稱名號叫蓮花生,在蓮師聖者的周圍,有無數空行眷屬眾圍繞著,為了求得蓮師及其刹土的所有證悟的空行眷屬等之加持,我追隨汝與佛無別之聖尊而修持,為賜加持故,祈請阿彌陀佛的化身,蓮花種姓的總集上師速速降臨,令我相續得到與您無二無別之一切勝妙悉地,故而念誦格日巴瑪思德吽。

  此祈請頌可以說是蓮花生大士應化南贍部洲的略傳:

  蓮花生大士未出世以前,佛經中早已授記,應其授記,於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八年的農曆七月初十日,在西印度達那郭夏海中一株五色大蓮花花胚上,化生出一相好光明、端身趺坐之童子,此即是蓮花生大士。大士生而成佛,當時天降甘露沐浴大士,一切天龍及海中水族齊來頂禮,大士當即傳法于海中女神。

  西印度國王恩渣波德親往海中蓮花上抱回宮中立為太子,很快讓大士繼王位,大士在位時具有輪王七寶之瑞。後感金剛薩埵空中現身告曰:汝乃教主,實非政王。不久蓮師捨棄王位而出家,事師阿難尊者,受修釋迦牟尼世尊預囑傳付之法。凡顯密儀軌、究竟法義,皆深得釋迦牟尼如來口訣。阿難尊者為說戒時,持地佛母奉獻袈裟,十方諸佛現身加持,同贊善哉。大士複虛心苦行,曆事諸師,精通天文、五明等諸學,在印度、尼泊爾、古塔婆幽靜吉祥地,勤修禪定得三約嘎。于秘密主金剛手、金剛佛母、普賢如來受無上密五部心傳大法,法爾成佛總持門,即身成就無量壽如來無上悉地。大士請求金剛佛母傳外內密一切法要時,佛母曰:密無師承,不得濫學,宜先灌頂。大士便求一切佛現身灌頂。佛母哈哈大笑著說:善哉。乃為灌頂。大士自見一切佛入於自身,身體變成吽字,現前觀音化身成就。複為灌嘛哈母劄頂,一切義理開顯,現前觀音報身成就。複灌馬王佛頂,三業清淨,慈悲現前,微細煩惱了不可得,現前觀音法身成就。

  又于金剛大總持世尊,受金剛阿闍黎灌頂,化身說法八種外密,報身受用八種內密,法身根本八種密密悉皆成就。其實這些全是大士權巧示現,大士早已證得五智,究竟法身與普賢王如來無有別異。大士為調伏剛強難化諸有情故,現威猛相,一切天魔外道,聞名懾服。在印度尼泊爾傳法度生曆九百餘年,智悲雙運,威德普聞,眾生沐其法雨頓登十地,直證佛果者,其數無量。

  後應西藏王赤松德贊之聘請,由印度入西藏弘法,而為藏密第一代祖師。在入藏的途中連連調伏諸魔:大士來到芒域東拉城,象雄山的山神使魔法用兩座大山夾擊大士,大士騰身入空中……山神又驚又怕,立即向大士投降,山神從此成為守護伏藏之護法神。大士來到南塘卡爾那,女神放出電光驚雷來阻攔,大士把雷電攝到指尖上,女神膽戰心驚跳入巴姆巴塘湖,大士施法把湖水變成滾燙之開水,並揮動金剛杵,擊傷了女神的右眼,女神求饒,發願為大士護一部大的伏藏法。大士來到吾尤哲茂山,有永寧十二尊打出十二道雷電,並移動兩山夾擠大士,大士將大山焚燒成木炭,加持之後制伏諸女神,地母從此成為十二尊護法尊,守護一伏藏。大士來到唐古喇山,山神變成一條巨大白蛇擋住去路,大士用木棍插入蛇腰,命它擺好壇城迎接,白蛇不從便逃進雪山,大士融雪為洪水,山岩轟然崩塌,山神苦不堪言,只好恭恭敬敬擺食品壇城,現身為一白衣童子頂禮大士,從此成為伏藏的護法神。大士到獅子岩遇到獨生神,它一頭伸入大士懷中,隨從的無數山神趁機手握兵器猛烈擊打大士,大士以五種忿怒相制伏了全部鬼神。此外,大士制伏流傳疾病的女鬼,岡底斯山的二十八星神等無數山神鬼魅皆被大士制伏成西藏的佛教護法神。

  尤其在建桑耶寺時,大士發出的咒音召令鬼神眾,之後飛升天空,凡大士身影所至處的永寧地母十二尊,雪山崖窟之鬼神、食香、瓶腹鬼、龍王、夜叉、二十八星宿等從各山谷中、河中打撈搬運石土來建寺。開光時,諸佛親臨,寺內有種種瑞相,參加開光盛典的人個個歡喜若狂。

  接著為完善西藏的文字語法,選了僧才學梵文和翻譯,譯師們從印度回來受到藏地宮中苯教徒的誹謗,新生的佛教徒們與他們展開了一場公開大論戰,結果取締了苯波教,從此正式確立了佛教在西藏的地位,樹立了正教。

  偈中的格日巴瑪斯德吽是六位大師的名號。格日是地獄道南巴爾暖大師,膚色紫紅,手持金剛,專救地獄苦;是餓鬼道的南敕大師,膚色紫黑,手持金剛和釘子,專救餓鬼苦;是畜生道森燃丹大師,膚色青黑,手持長腰鼓和鈴鐺,專救畜生苦;是人類蓮花生大士,膚色白紅手持金剛和頭骨,專救人類生老病死苦;是阿修羅道的南白傑大師,膚色棕灰,手持天杖和頭骨,專救阿修羅道戰爭苦;是天道的斯土增大師,膚色白黃,手持金剛和鈴鐺,專救天人死之苦。

  此七句頌誦三、七遍而迎請融入後,複行七支供者:

  如上明觀後,此七句祈禱頌應誦念三遍或七遍不等,而迎請銅色吉祥山蓮花光明宮殿一切能依所依真實現前,猶如甘露入于甘露般融入自己即所觀的誓言尊者金剛瑜伽母身中。之後,複行七支供者。

  二、積資淨障

  吙!化身塵數恭敬而頂禮

  此為調治我慢之頂禮支。吙表示重視之語氣,意即:在自己所觀想之上師聖眾前,明觀我的幻化身變成無量微塵數之多,恭敬而如法地頂禮遍滿虛空界之無量上師及眷屬,同時明觀所有三界六道一切眾生,同我一起五體投地,祈求滅除一切業障煩惱,積累一切解脫資糧。

  如法頂禮之功德無量,以前一位比丘頂禮內裝世尊頭髮與指甲的佛塔,阿難尊者向世尊請問他頂禮的功德,世尊說:頂禮一次將獲得身下所壓面積直至金剛地基以上所有微塵數量的轉輪王位,然其功德,尚不可盡。《寶積經》說頂禮可圓滿無見頂相的相好!

  奉獻現有本圓普賢供

  此為遣除慳吝之供養支。彼時應觀想:一切現有諸法之本性,即是本基淨等無二之自性,如是我入定于定解中,奉獻現(器世間)有(有情世間)本來圓滿之種種供品,即以前面所講的普賢大樂供雲的方式而供養。除陳設自己擁有的實物供品以外,並依等持力之加持,幻化無量殿、輪王七寶、八吉祥徽等無盡妙供,使一切聖境尊眾生喜,加持我與眾生迅速圓滿無量菩提資糧。

  無始所積罪墮皆懺悔

  此句為淨障懺悔支。於懺悔時應具足四力,觀想自己無始以來所積累的所有罪墮,即三門所造一切十惡、五無間、近五無間、四重、八邪、掠奪三寶財物等一切罪業,皆化為黑色氣團,聚於舌尖上,由上師聖眾的身語意放光,照觸彼黒團,一刹那間諸輕重罪業一併懺悔清淨。

  輪涅一切諸善作隨喜

  本句為對治嫉妒之隨喜支。其隨喜分隨喜勝義之功德與隨喜世俗之功德二種。即:不論世俗輪回中,凡夫身語意過去、現在、未來所造的一切善業,還是安住勝義涅槃境界的聖者所證二無我的空性,為度眾生演說九乘妙法,修持如海菩薩行等,一切諸凡聖所造之善業,我皆作遠離嫉妒之無偽隨喜。如此誠心誠意隨喜的功德,絕對勝過以競爭心對待他人行善或以傲慢心想我也要修此善法等裝模作樣地行持希求現世名聞、世間八法之毒所充斥的廣大善法。《彙集經》中說:三千須彌可稱量,隨意善根不可量。因此說,此隨喜法是事半功倍之法,故當隨時隨地精進行持。

  乃至輪盡祈駐金剛身

  祈請常轉深廣正*

  此二句為對治愚癡之祈請住世、請轉*輪支。因佛不住世,成佛不轉*輪,則輪回世間猶如一片漆黑,眾生不知取捨,極難超脫輪回,故而乃至輪回未盡之前,祈願上師佛陀留駐金剛身。由於佛、菩薩、上師等一切肩負廣大利他重擔之士,因眾生的邪行及憂勞而生厭煩,不想傳法時,應觀想自己幻化無數身體,在他們面前供養*輪、右旋海螺等,再三祈請常轉深廣正*輪,以此不可思議緣起之力,唯願上師常住世間,廣轉殊勝妙*輪。

  無盡善聚回向成正覺

  為使上述所修六支之所有善根不虛耗,成熟果報,並無盡增長故,應修此回向支。回向大致有三類:回向世間圓滿;回向自得解脫;回向一切眾生成佛。前二種非大乘行者所應取,故應將自他三世所造一切無盡善聚,回向一切眾生成就正覺佛陀之果位。

  又回向時若有實執,則是有毒回向。而了知能回向者(自己)、回向的善根及所回向的對象(眾生等)三者皆空而作回向,則是無毒回向。但此回向對行者的要求甚高,普通人無法實行,此時則思維:上師諸佛如何回向,我亦如是回向。同時念誦回向文而回向之。

  若于皈依修法中未同時修頂禮,則在此處與七支供合修,即一邊頂禮、一邊念七支供偈:所有禮贊供養福,諸佛住世轉*輪,隨喜懺悔諸善根,回向眾生及佛道。法王如意寶說這樣修是非常圓滿的。

  三、至心祈請

  祈請者:

  西方烏金自在無量宮

  善逝身語意之化現者

  為利贍部眾生而降臨

  持明空行會眾作圍繞

  祈請烏金蓮師諸聖眾

  祈請烏金上師蓮花生

  祈禱賜予灌頂作加持

  古德雲:如不祈請上師尊,欲求無分別智慧,如朝北洞中待日,無有境心融合時。吉祥金剛上師乃一切壇城之主尊,凡人見聞憶觸皆能種下解脫種子,所以祈請上師者,對於具信弟子求得解脫極為關要。彼亦,觀想在西方烏金自在無量宮上師之刹土中,形相為蓮花生大師,本體為自己根本上師,如前所說,蓮師是善逝如來身語意之化現者,又以其與阿彌陀佛無二無別,故又可說是阿彌陀佛之身語意之化現,為了利益娑婆世界南贍部洲的罪苦眾生而降臨於人世間。尤其是從印度至藏地,調伏攝持了無量邪魔而作護法,使無數有緣眾生成熟解脫。其之周圍常有諸多持明空行會眾作圍繞,若是具有如此身語意功德事業之稀有上師!我至誠祈請圍繞烏金蓮師的諸聖眾,尤其猛厲祈請烏金上師蓮花生,祈禱賜予我殊勝的灌頂,為我遣除一切外內密障而作加持。如是行者多觀察上師之功德及稀有傳記,以勝解虔誠之心猛厲祈請上師聖尊降臨加持後,觀想大恩根本上師蓮花生之所有加持化為光明甘露,相續而入自梵頂,令弟子獲得一切悉地。然後念誦蓮師心咒,至少一千萬遍,按照上師所傳實修次第竅訣,行者應從此處開始誦咒計數。

  此修圓滿後,為了祈禱上師加持遣除違緣、消除病苦、滅盡無明癡暗等,在有必要時可以修持上師與馬頭金剛、大威德金剛之合修儀軌。但恐怕不懂密義者,不以大悲攝持而修忿怒法,不僅無益,反而以此成為墮惡趣之因,故雖然在本儀軌中有此金剛句,基於上述原因,於此處就不作解釋了。

  四、後行修四灌頂

  後行修四灌者:

  從於上師三處三字上

  發出白紅蘭色三種光

  融入自身三處作加持

  又複師偕眷屬化為光

  由自梵穴融入心明點

  上師意與自心成無別

  心性本然法身中安住

  清淨四障獲得四灌智

  精熟四道現前四身果

  獲得一切灌頂及加持

  如是而觀想

  嗡啊巴紮格熱班瑪斯德

  (隨力數誦)

  經過觀修積資祈請之修法後,在後行為了求得悉地應觀想修持四灌頂,其修法者即是:觀想從于上師白毫間、喉間、心間三處,分別由白色的嗡字、紅色的啊字、藍色的吽字三字上,發出白紅藍色三種光明,融入於自身身語意三處而作加持,次第淨除殺生、不與取、邪淫等三身業及脈障;妄語、離間語、惡語、綺語等四語業及風障;貪心、嗔心、邪見等三意業及明點障。又複上師蓮花生大師偕同眷屬聖眾悉皆化為光明,由自己之梵頂穴融入於心間明點。以此緣起,上師之意金剛與自心成為無二無別,使自己證悟心的本性,並於本來如是自然無改的法身中無勤安住,清淨了四種障礙(於前三障後加所知障),獲得了上師身金剛、語金剛、意金剛、智慧金剛之加持,從而分別獲得了寶瓶、秘密、智慧、句義等四灌頂之智慧,精熟了相應之加行道之異熟持明、見道之壽自在持明、修道之大手印持明、無學道之任運自在持明等四種持明道,現前成就法、報、化、自性四身之果位等,(或釋為:次第獲證資糧、加行、見、修四種有學道之後,現前具四身之無學道果位。)獲得一切灌頂及加持,如是而觀想。複次,灌頂之義,即是為淨除心之無明障垢,令心獲得安住法界得大自在。一般灌頂分基道果三種,此三各個又分三種,此處所修,即是道的道之灌頂。

  觀修四灌頂後,於此時若與會眾有會供,可發會供品等求取悉地,並念誦嗡啊吽巴紮格熱班瑪德吽上師蓮花生大師之心咒,隨力數誦,虔誠祈求獲得成就。

  行者應將此上師瑜伽修法作為修行之要點,每天必修,于修每一法之前亦必修,平時威儀之中亦應按《大圓滿前行》中所說,不離上師本性,恒時憶念。若行者具足信心、清淨戒律誓言,則依此修法,必可速脫輪回。

  五、回向發願

  最後發願:

  生生世世不離師

  恒時享用勝法樂

  圓滿地道功德已

  唯願速得金剛持

  此頌是修上師瑜伽最後的回向文,亦兼顧發願,乃是麥彭仁波切以大智慧而造,初學者在念誦回向發願文時,當以不緊不慢的速度邊念邊思維其義,由大智者無二智慧所牽引,在寂滅了自己之分別心之中作殊勝回向,能夠獲得無邊資糧。其發願意義為:我等了知上師之功德恩德後,自然會從內心深處生髮如是的堅定誓願:願我等能在此後生生世世乃至證得究竟佛果之間都不遠離自己的大恩上師,恒時憶念上師,修持上師所傳教言,享用由感受殊勝正法義味所生之妙樂,如是精進不懈漸次圓滿諸地道之有學功德已,唯願急速獲得無學金剛持之果位。

  第五引導上師瑜伽竟

  經過長期修煉,內心不由自主地生起至誠恭敬的信心,每當聽聞、閱讀、祈禱、憶念、接觸、看見上師時,心緒會如潮水般澎湃,激蕩起強烈的信心與渴望上師加持之心,從心底深處,不時地自然發出上師知的呼喚,熱淚會情不自禁地流淌。或者夢見上師給自己傳法、灌頂、授記、遣除障礙;或夢見自己變成上師的形象,師弟無二無別;或夢見上師激勵自己修行長進,幫自己取捨善惡,助自己分別正道歧途等……這是修後的驗相,不能過於執著,如是勵力勤修上師瑜伽,直至相續生起證悟智慧之前,一定不能間斷此上師瑜伽修法。

  此上修持了皈依、發心、供曼茶、念修金剛薩埵、上師瑜伽等五種殊勝引導,相續將會發生很大改變,與以前相比,對三寶的信心越來越堅固;對一切眾生遠離親怨,悉願饒益令至佛位;對積資懺罪的修法,會更加親近,當成修正行法要的助伴;對證悟菩提的希望,會情不自禁地寄託在大恩上師如意寶的身上。由於具足了九種引導的全部修法,心中會相似感受到法喜充滿,對正行修法生起無比的欣慕與信心,隨時都會感到解脫就在前方,只要努力就可以獲得,這也就達到了我們修加行的目的。

  不共加行圓滿

  此前行念誦儀軌為麥彭降華吉巴所造

  增上善妙!

  在此所講授的《前行念誦儀軌——開顯解脫道》為寧瑪派的大德,文殊菩薩之殊勝化身,具足辯講著等一切功德之大恩上師全知麥彭降華吉巴仁波切所造,願一切增上善妙。

  吉 祥 圓滿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