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11/12/16   報導

洪蘭,福建省同安縣人,一九六九年台灣大學畢業後,即赴美留學,取得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曾在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及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接受博士後訓練,之後進入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於加州大學河濱校區擔任研究教授。一九九二年回台任教於中正大學心理所;曾為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創所所長,目前為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暨認知神經心理學實驗室主持人。

 

      洪教授研究、講學之餘,致力科普書籍的譯作,曾翻譯三十三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更致力於閱讀習慣的推廣,足跡遍及台灣各縣市城鄉及離島近千所的中小學作推廣閱讀的演講。

 

 

溫柔的正義之士 ─ 洪蘭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採訪.撰稿/江明瑾

 

中秋節的前兩天,一抹忙碌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之中,打包著一疊疊為原住民孩子所募得的書籍,以及自掏腰包剛買來的新鮮月餅,希望能在中秋月圓之日,給偏遠地區的原住民孩子們一份溫暖的驚喜,年復一年,這樣一份份大大小小的禮物,從她手中傳遞到台灣各地的許多角落,愛心持續也在這塊土地上散播著,不曾間斷……

 

放棄傳承  從「心」出發

 

    生長在一個司法世家,祖父擔任檢察官,父親來到台灣白手起家,不僅是著名的律師,更一手創辦了台灣《刑事法》雜誌,因此洪蘭從小就深受父親儉樸堅毅的個性影響。家中共有六個姊妹,個個畢業於北一女及台大,就在這樣優異的書香環境之下,洪蘭也順應父親的期望,考上了台大法律系;然而就讀法律系的期間,台灣的司法環境卻讓她大失所望,柏楊事件、李敖事件更是讓她印象深刻,她表示「當時的法律只不過是從政者的工具,如果我不能相信它,又怎麼能去出國研讀它,甚至進一步回國教導我的學生?」因此就在這份信念下,不顧父親的反對,她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心理的領域。

 

    加州大學的Lew Petrinovich教授,他所研究的「動物行為」引起了洪蘭對「人類行為」的興趣,從此以後,決定了她研究認知行為領域的方向;回國後,她先後服務於中正與陽明大學,民國92年,在劉兆漢校長的邀請之下,來到中大成立了認知神經研究所,為台灣第一個以研究大腦機制與人類行為關係的研究所。

 

頑童少年遇上深閨少女

 

    在管束甚嚴的家教下,除了讀書之外,從小洪蘭幾乎未曾有過出去玩樂的經驗,儘管是寒暑假,也是在家中和母親學勾針度日,可說是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更遑論交男朋友,即使是上大學後,也因為和在台大教書的父親同進同出的「隨扈」之下,感情生活仍是一片空白,直到大三那年,在乾爹林紀東家中遇見了與自己截然不同的曾志朗。

 

    在鄉下長大的曾志朗,生性自由自在,從事各項運動、觀賞各類電影、甚至為捧朋友場而上舞廳,生活中充滿了多采多姿的驚奇,面對這樣一位「動如脫兔」的頑童,對「靜如處子」的洪蘭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兩人最初約會看電影時,電影看到一半,就因為洪蘭家中「天黑前必須回家」的規定而匆匆結束,曾志朗表示「電影才看到一半,就說要走,氣死我了!」

 

    雖然兩人南轅北轍的個性,這段戀情不被外界看好,卻由於家庭的反對,反而堅定了洪蘭自主愛情的想法,於是兩人在就讀賓州大學的時候共結連理,父親一氣之下更是斷絕金援資助,長達五年的時間不再聯絡,「當時我們靠著他(曾志朗)的獎學金度日,最窮曾經只花到五塊美金,連結婚的請帖都是自己做的」。回想著那段窮苦的日子,洪蘭不禁莞爾,但如今這對才子佳人,卻已成為學術界流傳已久的佳話。

 

從深山到平地的努力

 

    長期致力於推廣閱讀的活動,洪蘭表示,閱讀和創造力是同一個神經機制,透過閱讀能激發出更多的想像與思考,進一步影響言行談吐,而閱讀的習慣卻是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因此她與曾志朗時常到各地的小學從事演講,向父母宣導閱讀的重要性,並鼓勵「親子共讀」來增進良性的互動關係。在兩人近千百場的演講中,所得費用幾乎捐給各地推廣閱讀之用,更親自走訪了近千所中小學,給予書籍、書櫃等實物與金錢上援助,「有許多原住民的孩子,因為資源的不足,根本缺乏閱讀的機會」。提起許多社會的現實面,洪蘭眼神中透露著淡淡的不捨與心疼。

 

    對於社會服務的不遺餘力,洪蘭也教導學生身體力行,要求學生每個星期必須挪出一個小時與她一同去做山地服務,她認為,能夠擁有如此豐富的學習資源,都必須歸功於社區的貢獻,因此回饋社會也是理所當然的付出,甚至在研究上,她也要求學生從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主題,期盼學術不只是在象牙塔中的閉門造車,還能夠與社會有所結合。

 

  在溫柔的語調、恭謙的談吐背後,匯集的是一縷從不輕言妥協的靈魂,擁有法律人黑白分明的正義感,卻同時兼具行醫者悲天憫人的情懷,從愛情、教學、研究乃至社會服務的道路上,洪蘭始終維持著不卑不亢、剛柔並濟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