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5/07/05 09:52:22
尊貴達賴喇嘛尊者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5/07/05 09:51:52   編輯部 報導

科學經常使我著迷,在西藏我還是一個小孩時,我老是想搞清楚為何周圍的事物會運作。當我得到一件玩具時,我先玩它一會兒,然後把它拆開,看它是如何組裝的。後來我的年齡稍大些時,一架電影放映機和一輛老車就成了我的實驗品。

我曾有一架天文望遠鏡,有一陣子它真是我最愛不釋手的東西,我總是用它去望天觀星,尋覓天堂。有一天晚上,觀望月亮時,我意識到它的表明上有些黑影,於是我急不可待地請我的兩位導師去看,因為這有相悖於我所學到的古代宇宙學中“月亮所發出的是自身的光亮”的觀點。但是通過我的望遠鏡,這一點很清楚,月亮是一塊佈滿火山坑的不毛之地,如果那位 4 世紀時撰寫論文的作者今天寫這些,我確信他寫有關宇宙論的章節時寫的會不一樣的。

如果科學證實佛教所相信的有些東西是錯誤的,那麼佛教必須相應地作出改正。依我看,探索真理和瞭解事物的真相是科學和佛教共同提倡的精神。科學對有些事情有更正確的認識,所以從科學那裏學習這些東西,我相信它使佛教的世界觀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多年來,通過我自己和我幫助建立起的心靈與人生研究院,我有幸結識了不少科學家並與他們談論他們的工作。世界級科學家很慷慨地向我講授了涉及原子物理、宇宙學、心理學和生理學等方面的知識。

這裏咱們所討論的神經科學,顯然,是很重要的議題。這些交流使一個精闢的研究方法應運而生,出家的僧人和神經科學家合作,測試靜坐對腦功能的影響。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證實佛教的對或錯,更不是把人們帶進佛教信仰中,而是通過科學方法研究傳統信仰中所運用的方法的潛能,以及與大家共用研究成果。

如果傳統的修行和科學方法兩者之間找到共同點,我們將會為減輕人類的困難邁出又一小步。

這一合作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威斯康新大學的神經科學家裏查德﹒大衛遜博士已出版了他研究喇嘛們坐禪時大腦神經狀態掃描圖的結果。他發現,當一個人處在靜坐入禪狀態中時,大腦神經中樞中,被認為與人的心情愉快程度有關的那一區域的活動頻率增加。他還發現,一個人成為靜坐入禪者的歷史越長,上面提過的那一區域的活動頻率增加的越多。

相關的研究也正在進行中。普林斯頓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克恒博士在研究靜坐入禪對注意力的影響。三藩市加州大學醫學院的瑪格理特﹒可麥尼博士在研究如何靜坐入禪幫助學校教師們的精神集中的能力得到發展。

不管這一工作的結果將會是什麼,它正處在進行中,這使我深受鼓舞。你們看,許多人仍然認為科學和宗教是想悖的。我同意宗教中的有些概念與科學實情和原理之間存在不同之處,我也同時感到來自兩方的人可以聚在一起進行學術討論,這有助於深入瞭解在這個相互依存的世界中我們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

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凡﹒威薩凱爾是我最早的理科教師之一,他是量子物理理論家威爾耐﹒黑森堡的徒弟。威薩凱爾博士正式地給我上過理科課程。(聽他講課,我感到迷惑不解,我想自己能夠抓住論題中那些錯綜複雜的東西,但是每當課一下,我把他所講的內容也忘的差不多了。)

威薩凱爾博士給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他對量子物理學的哲學含義和科學對道德的後果感到憂慮。他認為科學應該研究那些通常留給人文學的問題,從中會收益不淺。

我認為我們必須通過一定的途徑,把倫理和道德原則約束科學發展的方向,尤其對生命科學而言更如此。我在這裏提出倫理道德的觀念,不是在提倡宗教道德觀和科學問題混合在一起。我在這裏所談的是被我稱之為“俗家道德”,它所體現的原則為我們人類共用的道德品質,其包括:慈悲、寬容、關心他人、負責任地運用知識和權力。這些原則可以用於越過宗教信徒和非宗教信徒之間的障礙物,因為上述這些原則不屬於任何一個特定的信仰,而是屬於所有的信仰。

今天,我們所掌握的人腦和人體的細胞及基因方面的知識已進入了新的階段。憑藉遺產基因學領域取得的成就,科學家能夠製造新的基因實體;比如,雜交的動物和植物種類---儘管它們的將來會如何還難以預測。

有時候科學家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學術領域之內,預料不到他們的工作成果在更大程度上一定會做成的影響。與科學家們交談時,我總是提醒他們要記住日常工作之背後的廣義的目的。這一點變得比以往更重要。舉不完的例子說明,我們的道德觀念就是沒能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 科技發展的速度日新月異,如何運用這些知識的選擇權僅留給任何個人手中是遠遠不夠的。

這就是神經學會今天在華盛頓召開的年會上,我講話時要指出的一點。我建議,掌握科學與人道主義之間關係的學問不再看成僅僅是學術上的需求,所有關心人類存亡之大計的人必須要把這個問題看成一件急事。

加強神經科學和社會之間的對話----其實加強整個科學界和社會之間的對話,有助於更深刻地領悟人性的價值和我們對萬物共用的自然界所負有的責任。

正如商業界對道德準則有了新的認識,科學界能夠更深刻地考慮如何進行科研工作和運用科研成果,將會收益不淺。科學家們不但要擅長於搞科研專案,而且要留意他們搞科研工作的動機和目的----它是否有助於建立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人類社會。(原載2005年11月12日的《紐約時報》; 仁青塔西譯)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