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8/18 20:11:52
尊貴智敏法師
學習次第 : 進階

什麼叫“略果及略因”和“有支理唯此”?

上一次討論提了兩個問題,“略果及略因”,跟“有支理唯此”。“略果及略因”,“略果”——我們先看那個表,這十二支,前際是兩支“無明、行”;感了中際的果——“識、名色、六處、觸、受”,這就是果;有了果之後,年紀大了,要起煩惱了——“愛、取”;“愛、取”又造業——“有”;這個“有”感的果就是後際的果,下輩子又受果——“生、老死”,那麼,這一張表一看,很簡單,很清楚。

什麼叫“略果及略因”呢?後邊兩支,後際的兩支——“生、老死”,是果,但是看中間的果,有“識、名色、六處、觸、受”,有五支,而後邊只有兩支——“略果”,就是說後際講的果是略的。前際講的是因,也是略的,“無明”是煩惱——一支,而中際的“愛、取”是煩惱——兩支,一支跟兩支,一個是略,一個是廣。所以說“略果及略因”:後邊那一支就是說後邊後際的兩支是略果,前面的兩支是略因。

那麼為什麼要略?“由中可比二”,你中間廣開地講了,你不要再打開了,打開是沒有意思了,中間的廣的你看一看,你這個略的就知道了,廣的就在中間嘛,當下你一看、一比就可以了,所以說“略果及略因,由中可比二”。這個問題簡單,我看沒有啥問題,把這個字一改了,很簡單了——不是“即”,要“及”,略果就是略因,那個搞不清楚了,略果怎麼就是略因?當然我們也可以勉強講,因為因果就是互為因果的,你這裡對他說,你是果;對他說,你可作因——這個很簡單,一個人對父親說,是兒子,對他的孩子說,他又是父親,這個很好講的。那麼這個“略果即略因”,你要勉強講——有的法師就是,他不管你是錯不錯,他都講得到一套,那麼也可以講,這個解釋不是原來的意思了,我們不要這樣講——跟十二支不相干了。

我們這裡是“略果及略因”,前際是略因,後際是略果,為什麼要略?因為中間的廣,一比就比出來了,不需要再廣了。那麼這個“略果及略因”是這個意思,很簡單,但是這個簡單,後邊作用卻很大,我們要講“有支理唯此”的時候要用它。

在這裡我們再回顧一下,我們開頭講緣起的時候,舉了個公案。有一個外道——那個時候十二支沒有講,可能有些人聽不清楚,現在十二支講了,大家可以再對了這個表看一看。

有個外道問佛,他也知道——我們學過了六師外道,他們都是感到人間是苦的,有些也是感到人間苦,他就對佛說,這個生、老死是苦事情,那麼老死苦到底哪裡來的?佛就說,生來的,“生哪裡來的?”“有來的”“有怎麼來的?”“取來的”“取怎麼來的?”“愛來的”,那麼一個一個推,推到行怎麼來的?無明來的。好了,這個外道他就問,“無明哪裡來的?”不是我們提過那個問題了?那麼佛就笑一笑,“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總要追個根出來。如何從這一個東西可以發展到一切。”

那麼這個表就告訴你了,無明怎麼來的,你自己去問好了。你這個表交給你了,十二支,佛的十二支緣起說了,你要問,你自己問自己好了。我們說“無明”是什麼?就是“愛取”,你說他是取,取怎麼來的?愛來的,愛怎麼來的?是受來的,受怎麼來的?觸來的,觸怎麼來的?六處來的,六處怎麼來的?名色來的,名色怎麼來的?識來的,識怎麼來的?行來的,行怎麼來的?無明來的,再說無明怎麼來的?又是取來的,愛來的。你去兜圈子好了,你兜一萬輩子你還兜不完,這個問題就這麼解決了。你去兜好了,佛跟你說清楚了,你自己兜圈子去,那麼你高興兜,你兜一萬年,去兜好了。這個不需要了嘛。佛就是說,無明之前的東西告訴你了,無明就是中間的愛取,那麼既然中間的廣,來比一下,無明前面有東西——無明前面有煩惱,取前面有愛,無明前面有事、有果,愛的前面有受,那麼你知道無明前面有東西,什麼東西?中間去比好了,比出來了。

那麼問了,老死後邊不是還要投生嗎?那麼還有什麼?這個也已經告訴你了,老死是什麼?就是前面的名色、六處、觸、受,就是果。這個受後頭什麼?是愛,愛後頭什麼?取,取後面,有,有後面什麼?生,生後面什麼?老死,老死後面什麼?又是受,又是愛,又是取,你去兜好了,也兜不完的。所以說前面的無明之前無始無終,這個表裡表完了;後面的老死有沒有果,這個表也給你搞清楚了。

那麼就是說十二支,“有支理唯此”,這個有支,十二支就夠了,十三支也不要,十四、十五、十六、十八,那越多越多的更不要,十二支把前面的講完了,後面的也講完了,十二,“有支理唯此”,就是這麼回事情。

這個一般地,可能《菩提道次第科頌》,把《俱舍》這個頌全部引上去了,但是中間的機關——我們說這個跟開關一樣的,一開它會動的。要是你開關開不來,不會動的,死板板的,一般的初級的佛學書都是這麼死板板的這個十二支,動不了。這裡是開關有了,你自已拿來一開——動的,轉起來了,無始無終就在裡邊轉,你愛轉多少時候就轉多少時候。外道要問,你就把十二支告訴他:你盡去問好了,問不完的問,永遠是這麼回事情。

佛就把十二支,把一切的無始無終的因果全部給你講完了。所以說是一個“純大苦蘊集”,這個十二支裡邊都是五蘊法,沒有一個補特伽羅“我”——“純”,純粹的是五蘊,沒有一點點影子“我”在裡邊;大,前面無始,後面是無終,大的很;那麼又大又純,假使好,我們去取它也可以,可是不好——“苦蘊集”,大大的苦惱的東西。苦惱的東西是果,是苦,它的因就是“集”——煩惱跟業,感的果報就是苦諦,這個苦,它又“純”又“大”,又是個大苦惱,那麼這個東西你知道之後,趕快出離。

所以十二支就是教我們,流轉的生死是一個無始無終、又是沒有一個“我”的、全部純粹地是一個苦惱的東西,那麼趕快還滅——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那麼你好好修行的話,把還滅的十二支修了,就可以出離。所以十二支一方面固然是解釋流轉的現象,而真正的作用呢,要起還滅的作用,知道流轉是苦的話,趕快要回頭,修還滅法,證到涅槃,那麼這十二支的真正的含義就在這裡。

這個十二支我們就講到這裡,大概我想問題不大了,第一次接觸可能是有些陌生,那麼多見兩面呢,也感到也沒有什麼好陌生了。我們看到一個人,這個人第一次見面呢,要去描繪他的形象可能很困難,到底這個人他是怎麼樣的——想像,假如你天天見面,你不要想,眼睛閉下來,這個人清清楚楚:他的行動、他的樣子、他的思想什麼……都在你面前一刹那就顯出來了,很簡單。

所以說佛法開始不要太害怕,不要想困難,有的人看到一點點難就退了,這樣的人,我們說,就是在世間上也搞不成事情的。看到困難就退的人是沒有用的人,看到困難要努力向上,克服困難的人才是有用的人。不要說是比丘——比丘是勇士,最勇敢的是比丘,我們說拿破崙,他一個國王,他就是這麼說:他的字典裡面沒有一個“難”字的,什麼事情他都要克服它,我們難道這點勇氣也沒有嗎?出家人看到難就低頭了,趕快跑了,你這樣子,你怎麼辦。難不難?實際也不難。我們說世間上的學一門機械或者是電子的集成線路,恐怕比這個難得多了。你這個我看也不太難,如果這一點難度就嚇倒了的話,你還想出生死?那就恐怕是沒有希望了。好,我們十二支就講到這裡。

(節選《印度佛教史分期略說-第四講》)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