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6/08 03:32:47
學習次第 : 進階

大乘無上續論釋·善說日光 功德品第三

 

彌勒菩薩造 堪布益西彭措譯講

 

現在宣說由安住大菩提以離系及異熟果所攝的諸殊勝功德。

戊三、覺之功德義分二:一、對應二身功德之分類;二、抉擇功德之分類。

己一、對應二身功德之分類分二:一、分別宣說身與功德;二、彼等各自分類。

庚一、分別宣說身與功德:

自利他利勝義身,及依彼者世俗身,

離系果與異熟果,功德分類六十四。

所謂如來是以自利圓滿與他利圓滿究竟而安立的。彼亦,所依自利勝義法身和依彼的能依他利世俗色身,是二身的自性。於彼等,所有的能依功德也可分為法身所具有的三十二種離系果功德以及色身所具有的三十二種異熟果功德,共計六十四種功德。

庚二、彼等各自分類:

自利圓滿功德處,即一切佛勝義身,

他利圓滿功德處,即一切佛世俗身。

初者法身十力等,離系功德皆具足,

二者大丈夫相等,異熟功德皆具足。

獲得一切自利圓滿並且任運自成的依處或根本,即是現量現前的聖者殊勝智慧境界義的法身;能出生一切所化的他利圓滿並且任運自成的依處或根本,即是諸佛的世俗色身。其中,初者法身無二具足十力、四無畏等僅以智慧資糧遠離障垢所安立的功德,二者色身具足大丈夫三十二相等以積累福德資糧漸次異熟的功德。

己二、抉擇功德之分類分四:一、總標略說喻義對應;二、廣說各義;三、以經教了知彼等功德;四、複說喻義攝義。

庚一、總標略說喻義對應:

力破愚癡如金剛,處眾無畏若獅子,

善逝不共類虛空,佛現二身同水月。

如來的十力能無礙摧毀無明等障而不為餘者所摧故,如同金剛能摧一切而不為一切所摧;以四無畏身處無量眷屬中毫無畏懼而說法故,如同獅王在群獸中無所畏懼;善逝十八不共法與餘者不共故,如同虛空與四大種不共;能仁對諸所化眾生顯示以相好嚴飾的化報二身,雖由緣分顯現種種而彼等自體不存在故,如同水月與空月。

庚二、廣說各義分二:一、廣說自利勝義法身具離系功德;二、廣說他利世俗色身具異熟功德。

辛一、廣說自利勝義法身具離系功德分三:一、十力;二、四無畏;三、十八不共法。

壬一、十力分二:一、所表義之本體;二、依能表比喻了知。

癸一、所表義之本體:

知處非處業異熟,種種根機種種界,

種種信解遍趣行,染淨二種靜慮等,

憶念自他之宿命,了知生死天眼通,

寂滅煩惱習氣智,如是宣說十種力。

以往昔學道時對於大乘法作堅固勇猛的修習,最終獲得如來法身時,對於如二種自覺及轉輪王從男身出生是處,從女身出生是非處般的因果合理與不合理之相,一切無礙現量證悟,是處非處智力。

如是,以往昔對於因果法心極堅固,對於如不善業產生不悅意異熟、善業產生悅意異熟般的因果別別決定的規律相,一切無礙現量證悟,是業異熟智力。

以往昔觀察眾生根機並契機說法,對於諸有情的信心等利鈍中等的根機差別相,一切無礙現量證悟,是種種根機勝劣智力。

以往昔已契入諸所化界,對於如將諸有情暫時安置於三乘不同種性或界的差別,一切無礙現量證悟,是種種界智力。

以往昔隨順眾生的信解普施妙法,對於如有些有情於三乘中某乘具有信解般的信解意樂的不同差別,一切無礙現量證悟,是種種信解智力。

以往昔串習一切乘,對於如三種界及三菩提等所有輪涅的行道分類,一切無礙現量證悟,是遍趣行智力。

以往昔修行無量三摩地,對於他相續中所生的四禪、四無色定、八解脫、三等持、九等至等有漏雜染以及無漏清淨的差別,一切無礙現量證悟,是染淨二種靜慮等智力。

以往昔善根未損壞並作護持,對於自他一切宿世諸行及其根據,無礙現量了知,是宿命智力。

以往昔未曾怖畏(眾生)而且成為彼等光明如實宣演妙法,對於一切有情從何處死亡、轉生何處之相以及中有賢劣的一切差別,無礙現量了知,是天眼通智力。

以往昔為了斷除有漏宣說妙法寂滅自他的煩惱,對於斷盡漏法之相,一切無礙現量證悟,是寂滅智力。

如是相應各自之因所現量現前的從所斷中獲勝的十力,對於自他違品的四魔能作摧毀。

癸二、依能表比喻了知:

是處非處異熟界,眾生種種信解性,

遍趣行與染淨定,種種根機憶宿命,

天眼通及漏盡智,無明鎧甲牆與林,

能刺能摧能截故,佛力猶如金剛杵。

了知因果的處與非處的智力,業及異熟的智力,種種所化的界或種性的智力,種種遍趣行的智力,種種眾生的信解或意樂的智力,諸所化的信心等根機勝劣的智力,禪定及等至等具染淨差別的智力,能憶宿命的神通的智力,以天眼觀知死生的智力,了知自他漏法滅盡之理的智力,如是以此等十種智力,對於如堅甲、牢牆、稠林般的各自違品無明等障,依次能刺、能摧、能截故,佛陀的十力猶如金剛杵。亦即如下文所說般,以處非處等前六種力能刺穿如鎧甲般的所知障故,如同金剛杵;以染淨差別智力、宿命智力、天眼通智力三種力能摧毀如牢牆般的三摩地障故,如同牢牆;以漏盡智力一種力能截斷如稠林般的煩惱障故,如同金剛杵。

壬二、四無畏分二:一、認定本體之義;二、以比喻了知彼義。

癸一、認定本體之義分二:一、認定本體;二、其作用。

子一、認定本體:

諸法圓滿覺菩提,一切諸障能禁止,

宣說道諦及滅諦,如是四種無所畏。

往昔以平等心無慳吝為眾生說法故,現量證悟如所有與盡所有的一切法,由此從自利角度自言我圓滿覺悟菩提,無所怖畏;往昔未曾依止障礙法故,由此從他利角度自言貪等煩惱是障礙解脫之法,當須遣除,無所怖畏;往昔信解白法趨入涅槃道故,由此從他利角度自言能斷一切三乘道,無所怖畏;往昔無慢說法故,由此從自利角度自言斷盡所斷的滅諦我今已得,無所怖畏。如是從四種義展開後,即是諸佛的四種無畏功德。佛陀在具有大福德的尊勝眾中高聲唱言,在眷屬眾中作獅子吼,在梵天處轉法輪,毫無怖畏。於此,依仗苦行、種性、受用、勢力以及遠離世間貪欲而生我慢的人,依次是沙門、婆羅門、天、魔、梵天等,不見彼等誰有如理遮破之相,由身無不樂、語無怯懦、意無怖畏故,即是諸佛的四種無畏功德。

子二、其作用:

諸法自知令他知,道障自斷令他斷,

入道自得令他得,說二利諦佛無畏。

依靠獲得四種無畏,從自利利他展開,即佛陀承諾自說所知有事痛苦等一切相我今已知,為令他知而宣說所知痛苦等諸法;佛陀承諾自說所斷有事集業惑等我已徹斷,為令他斷而宣說集之所斷障礙一切法;佛陀承諾自說所依之道我已圓滿依止,為令他依而宣說一切道法;佛陀承諾自說所得極為清淨的無上滅諦具有二種清淨者我今已得,為令他得而宣說漏盡滅諦法,因此,如是承諾自說我已善證、也為利他令如實證悟而宣說四諦何時也無有畏懼故,諸大仙正等覺佛陀任處沙門、婆羅門等何種壇城之中宣說聖法均無障礙。

癸二、以比喻了知彼義:

林中獸王常無畏,百獸群中自在行,

佛陀獅王處眾中,無畏善住堅勢力。

猶如獸王獅子恒住林中而無絲毫畏懼,在具大力的虎象等獸群中無畏自在遊行時,獅王獨自善住,無須觀待,心意堅固,勢力圓滿。如是,在具有傲慢的沙門、婆羅門等眾會之中,能仁佛陀獅子毫無怖畏,由自身最勝故善住,不依他緣故無觀待,恒時入定故心意堅固,極微所斷也斷盡故具足圓滿勢力,如是而安住。

壬三、十八不共法分二:一、真實義;二、喻義對應。

癸一、真實義分二:一、十八不共法各自之分類;二、複說上義及作用與獲得之理。

子一、十八不共法各自之分類分二:一、廣說;二、攝義並說餘義。

醜一、廣說分四:一、行所攝六法;二、證所攝六法;三、事業所攝三法;四、智慧所攝三法。

寅一、行所攝六法:

如來無過亦無諍,無有心意失念過,

亦無不定散亂心,及無輪涅種種想,

並無不擇而舍置。a

此處宣說如來身口意行無有顛倒。即是,由往昔學道中修習為迷路眾生無誤指路等,最終成佛時身體沒有以三毒引發的跳躍等過,是為身行不共之一德;由往昔行持無諍且斷除妄語綺語等,佛沒有以煩惱引發的諍論、綺語等雜亂語過,是為語行不共之一德;由往昔修習六隨念,導師佛沒有忘失往事之過;由往昔修習善護他心等,沒有不能一心安住三摩地的散亂心;由往昔修習斷除顛倒的心與想等,沒有執著輪涅異體的種種過失;由往昔修習自他平等以及輪涅平等性等,沒有不經抉擇舍置根熟眾生的過失,合為意行不共之四德。

寅二、證所攝六法:

志欲精進及正念,以及智慧與解脫,

解脫知見不退失。

此處宣說如來根無有從未得因果中失壞。即是,由往昔修習求取深廣法等,紹隆三寶種性及利益眾生的志欲不退失;由往昔勤修依止上師、成熟眾生等,勇悍利他的精進不退失;由往昔修習四念處等,如實照見諸法的正念不退失;由往昔無厭足求法並生起三慧,能辨諸法的智慧不退失;由往昔斷除憒鬧而安住靜處修習瑜伽及三解脫門等,遠離障礙的解脫不退失;由往昔為令他人證悟而說法並以修行串習了知緣起律等,于法自在的智慧——從障礙中解脫且照見一切諸法的智慧不退失。此處未說禪定,但也可攝於無有不定散亂中,有些經論未說正念,但可攝於無有心意忘失念中,有些經論則全部具足,按此應志欲與精進合為一法或解脫與解脫知見合為一法。

寅三、事業所攝三法:

三門事業隨智轉。

不共的事業即是,由往昔修習遠離諂曲、欺誑、狡詐等梵行,身業顯示神變等以智慧為導隨智而轉;由往昔修習斷除妄語等,語言具有利益而且語音適中,並演說正法,語業宣說正法等以智慧為導隨智而轉;由往昔修習斷除貪欲等,並且修習正見等,意業入禪定等以智慧為導隨智而轉,故身語意一切業均以智慧為導,隨彼而轉。

寅四、智慧所攝三法:

智慧無礙知三世。

不共安住智慧者,即是由於往昔對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獲得無著無礙的智慧沒有懷疑,並且自己欲求獲得彼者的信解以及欲自他也如是趨入修行,由此依次對過去世以無著無礙的智慧了知,對未來世以無著無礙的智慧了知,以及對現在世以無著無礙的智慧了知,因此,了知三世的智慧沒有著礙二障。

醜二、攝義並說餘義:

如是十八及餘法,是為佛陀不共德。

如是有以行所攝的六法、以證所攝的六法、以事業所攝的三法、以智慧所攝的三法,共計十八種。此外,無量身,勝伏一切且殊勝超越無見頂相,如善見藥樹般一見即能寂滅眾生過失等,也唯獨導師佛陀具有,故是與其餘補特伽羅不共的功德。

子二、複說上義及獲得之理:

佛身語意悉無過,心無動搖無異想,

不擇舍置亦遠離,志欲精進清淨念,

無垢智慧及解脫,解脫知見均不退,

諸業普隨智導轉,三世無礙廣智行。

覺彼不共大菩提,為眾無畏轉妙輪,

此唯具足大悲者,一切中勝如來得。

大仙佛陀身行無錯亂過,語行無嘈雜雜亂過,意行無失念過,心無動搖不定過,無有執著輪涅自性異體等種種異想,無有不擇所化而舍置之過,此是以行為所攝的六種功德。尋求利他的志欲無退失,勇悍利他的精進無退失,照見一切義的清淨正念無退失,無煩惱垢的智慧無退失,恒時從障礙中出離的解脫無退失,現量見一切如所有與盡所有的所知義的解脫知見何時無退失,此是以證所攝的六種功德。佛身語意三門的事業也是以智慧為導隨智而轉,此是以事業所攝的三種功德。于過去、未來、現在三世所攝的一切所知法恒時無著無礙決定的廣大智慧,此是以智慧所攝的三種法。如是依靠現證如來的十八不共法後,對於所化有情無所畏懼轉動聖法大法輪者,唯一是具足欲從痛苦中救度眾生的大悲且已勝伏四魔的導師勝者,這也是以諸佛往昔已修持相應之道遠離客塵障垢而現量獲得的。

癸二、喻義對應:

地等體相空中無,虛空體相色中無,

然五大種世間共,不共世間塵許無。

譬如地等四大種所具有的地大體相堅固、水大體相濕潤、火大體相暖熱、風大體相動搖等有為法的體相,不是無為虛空的體相,虛空的體相無障無礙無為法等差別在四大種色中無有,故相互不混雜。如是,餘人所具有的生滅等法佛陀沒有,而佛陀諸究竟功德餘人也未現前故,諸不共功德如同虛空。或者連比喻也已超越,即是地水火風空五界都與大種分相同故,是世間所共,然而與佛陀不共法相同者,在世間縱然極微塵許也沒有的緣故,以虛空也無法如實表示。

辛二、廣說色身異熟果功德分二:一、所表之三十二相;二、以能表比喻歸攝。

壬一、所表之三十二相:

善住平滿輪輻相,足跟廣長踝不隆,

123

手足諸指悉纖長,及如鵝王網縵相,

45

肌膚柔軟且細嫩,身體七處極隆滿,

67

伊尼延鹿王腨相,陰藏猶如大象王,

89

上身猶如獅子王,肩脖隆滿極豐腴,

1011

臂膀渾圓豐腴相,手軟渾圓無高下,

1213

正立不俯手過膝,清淨之身具圓光,

1314

頸項無垢如海螺,兩頰平廣似獸王,

1516

齒具四十上下等,亦極清淨且密嚴,

1718

淨齒長短粗細勻,大牙極勝潔白性,

1920

難思無邊廣長舌,品嘗諸味得勝味,

2122

迦陵頻伽自然聲,梵音清澈深遠聞,

23

眼如蓮花牛王睫,具淨白毫嚴飾面,

242526

頂有肉髻膚金色,清淨細薄眾生尊,

2728

一孔生一細柔毛,右旋細輪向上靡,

29

淨發嚴如琉璃寶,身量端似尼拘樹,

3031

普賢無譬大仙人,那羅延力堅固身,

32

不思議相三十二,佛說此是人王相。

1)由往昔學道時立堅固誓願,故最終成就如來色身足掌善住如龜腹般平滿相。

2)由往昔佈施種種資財,故成就手足掌千輻輪相。

3)由往昔不輕視他人,故成就足跟廣長踝不突隆漸圓相。

4)由往昔以正法救度眾生,故成就手足諸指纖長相。

5)由往昔不破人眷屬,故成就手指足趾金網縵相。

6)由往昔佈施種種妙衣,故成就皮膚柔軟且身善住細嫩相。

7)由往昔佈施殊勝美食,故成就身體雙腳背、雙手背、雙肩、頸後七處隆滿相。

8)由往昔護持佛法,故成就如伊尼延鹿王腨圓滿結實漸細相。

9)由往昔不說淫穢語並斷邪淫,故成就如象王或馬王陰藏相。

10)由往昔漸次行持廣大善業,故成就如獅王上身寬廣相。

11)由往昔行持真實善法,故成就肩脖無凹處隆圓豐腴相。

12)由往昔對眾生佈施無畏並賜安慰,故成就臂膀圓實莊嚴相。

13)由往昔恒常歡喜助人成事,故成就柔軟、形圓、無粗細高低、不須俯身即能過膝的手臂相。

14)由往昔無厭足行持十善,故成就障垢清淨、身具圓光相。

15)由往昔于病者惠施眾藥,故成就如海螺具三紋理無垢頸相。

16)由往昔圓滿修持善法加行,故成就如獅王平廣臉頰相。

17)由往昔于一切眾生心恒平等,故成就四十齒且上下各二十數量相等相。

18)由往昔平息紛諍、和合破裂,故成就清淨密嚴齒相。

19)由往昔佈施極悅意如意寶,故成就無垢清淨、無長短粗細齊整齒相。

20)由往昔三門一切作業未被過失染汙而行持,故成就如螺大牙潔白相。

21)由往昔一切時中持真實語,故成就細薄能覆自面的廣長舌相。

22)由往昔佈施悅意美味,故成就無邊或無量、所有不可思議殊勝妙味並且劣臭之味亦成美味之相。

23)由往昔斷除惡語說柔和語,故成就不須觀待發心動機而自生之語如迦陵頻伽悅耳音以及如梵天清澈遠聞音之相。

24)由往昔以慈悲心養育眾生,故成就如青蓮葉黑白分明修長妙眼相。

25)由往昔心無諂誑,故成就厚密油黑無有混雜如牛王睫毛相。

26)由往昔讚歎應贊處,故成就嚴飾面容、若抽則長一肘不抽右旋而住的眉間無垢白毫相。

27)由往昔恭敬頂禮上師,故成就一切眾生不見的頂髻相。

28)由往昔內心堪能並施悅意臥具,故成就具足清淨障垢且無皺縮、細薄如金色的膚相,此為一切有情中最殊勝的佛陀所具有。

29)由往昔斷除憒鬧、增上善根並且平等納受堪布阿闍梨的教授,故成就諸毛善妙細柔、每一孔生一毛、向上右旋之相。

30)由往昔斷除毆打及持器械等,故成就無垢如琉璃寶般善住的紺發相。

31)由往昔將自他一切安置於三摩地中,故成就如圓滿尼拘陀樹長寬均等佛身相。

32)由往昔修復佛像佛塔並于諸怖畏中救度有情,故成就普賢無比大仙人相,即是佛陀具那羅延力如金剛身堅固、正直、各方皆具莊嚴之相。

如是凡夫不可思議的顯赫功德——三十二種天人師一切種智人王大丈夫相的功德,在經藏中已作明顯宣說,此處僅是摘錄而已。

壬二、以能表比喻歸攝:

猶如無雲空月色,秋季湛海水中見,

如是正覺壇城中,佛子能見遍主身。

猶如秋季,在無雲虛空中見到圓滿月輪,在淨水盈滿的湛藍大海中見到圓滿月影,如是,十地諸佛子、諸平凡眾生分別在正等覺壇城及世間壇城中見到遍主佛陀的報身與化身二種色身,其中菩薩見報身如見空月,凡夫見化身如見水月。

庚三、以經教了知彼等功德:

如是六十四功德,各自所具成就因,

及其次第當依照,寶女問經而了知。

應當了知:如是善逝十力、四無畏、如來十八不共法、大丈夫三十二相等六十四種佛功德,彼等各自的因——法身所具諸功德能離垢的離系因與色身所具諸功德漸次能生的異熟因,此處所說的諸因數量與次第,都是如實依照《寶女請問大乘竅訣經》宣說的。

庚四、以喻義複攝其義分二:一、總說喻義相同;二、別說彼等各自喻義對應。

辛一、總說喻義相同:

由無毀壞無羸劣,無與倫比無動故,

次第金剛獅子王,虛空水月喻顯示。

善逝十力由各自違品不能壞故,如同金剛;四無畏由辯才無羸劣故,如同獅子;十八不共法由聲聞等不可相比且不共故,如同虛空;具有妙相的二種色身在如虛空般的法身中無動移的同時於所化前顯現故,如同月輪。是故,四部功德以有質金剛喻、獸王獅子喻、無為法虛空喻以及淨水中所現的水月喻依次而顯示。

辛二、別說彼等各自喻義對應分二:一、宣說離系果法身之功德;二、宣說異熟果色身之功德。

壬一、宣說離系果法身之功德分二:一、展開以比喻表示;二、歸納無差別之理。

癸一、展開以比喻表示分三:一、以金剛喻表示十力;二、以獅子喻表示無畏;三、以虛空喻表示不共法。

子一、以金剛喻表示十力分二:一、別別表示;二、共同表示。

醜一、別別表示:

初六中三後一力,依此十力之次第,

遣除所知三昧障,以及習氣諸障故,

如甲如牆如稠林,刺穿摧毀截斷故。

以處非處智力等十力中的前六力、中間三力、最後一力次第可遣除所知障、三摩地障、習氣諸障故,如同金剛;三種障礙則如堅甲、牢牆與稠林,依次被十力刺穿、摧毀及截斷故。

醜二、共同表示:

重精堅固不壞故,大仙勢力如金剛,

何以沉重由精華,何以精華由堅固,

何以堅固由不壞,不壞是故如金剛。

由具足沉重、精華、堅固、不可壞四種功德法,諸大仙正等覺佛陀的十力猶如金剛。對此宣說如下:為何是沉重?是輪涅諸法之精華故;為何是精華?是無為且任運自成的堅固性故;為何是堅固?一切分別心、執著相等違品不可壞故。如是摧毀一切所斷而自身不被所斷摧壞故,十力猶如有質的金剛。

子二、以獅子喻表示無畏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醜一、略說:

無畏懼故善住故,堅故勢力圓滿故,

釋迦獅子如獅子,於大眾中無畏懼。

對何者也無畏懼故,對何者也無須觀待而善住故,智慧力堅固故,能摧違品的勢力圓滿故,如是具足四種功德法故,如同具足四法的獅子王在獸群之中無畏安住般,人王釋迦獅子在眷屬大眾之中無所畏懼而安住。

醜二、廣說:

正遍知故于何者,無所畏懼而安住,

清淨有情與自身,亦見不等故善住,

心于一切諸法中,一緣安住故堅固,

極細無明習氣地,徹底越故具勢力。

如是所具四法以何者而了知呢?即是具足:由現量正遍知一切所知故,能無誤解答一切問難,以此對敵者等何人也無畏懼而坦然安住的功德,如是,分斷障礙的清淨有情聲聞羅漢及住十地菩薩者也見與自己不等且能超勝故,毫無觀待他人而善住的功德,於如所有盡所有的一切法自心無分別且能一緣安住故,具足於三摩地中堅固的功德,極難斷的極細無明習氣地也善超越故,能徹斷違品的勢力圓具的功德。

子三、以虛空喻表示不共法:

凡夫聲聞及獨覺,具慧菩薩與如來,

愈上智慧愈細微,故以五大喻顯示。

一切世間受用處,故如地水火風大,

超越世出世間相,故不共法如空大。

執著我的世間凡夫、證悟無我的聖者聲聞、證悟人無我與部分法無我而行一方寂滅的獨覺、證悟人法二無我的具慧菩薩以及現量遍知一切的自生正等覺如來,彼等愈上智慧也愈細愈深故,能表示彼等的比喻依次是地水火風空,即與五大前前粗大、後後細微相同。或者,佛陀諸功德是世間資生受用的殊勝依處,故如能依的堅地、攝集的濕水、能成熟的暖火、能不腐壞的動風,是與世間的受用相同。再者,佛相續中現前的功德法,超越世間凡夫與出世間聲聞等諸功德法的體相,與彼等不共故,如同虛空超越四大體相般。

癸二、歸納無差別之理:

此等三十二功德,依止法身無別異,

如如意寶光色形,彼等三者無別故。

如是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的此等離系果三十二種功德,是自利勝義法身所具有,並於彼中無別安住,以如如意寶的光色形三者無別般,此等功德在同一法身中也是無別故。

壬二、宣說色身異熟果之功德分二:一、三十二相依報化二身而住;二、以月喻表示二色身。

癸一、三十二相依報化二身而住:

見時喜足功德者,所謂妙相三十二,

依二色身即化身,聖法圓滿受用身。

善住平滿輪輻相等妙相莊嚴的佛身,所化一見便知此是大丈夫而得心意滿足並且能生信心,具有此等異熟果功德者,即是所謂的三十二種妙相。彼者是依止共同所化前顯現的化身以及圓滿受用大乘法的報身,也就是依止二種色身。

癸二、以月喻表示二色身:

依於垢淨遠近眾,世間如來壇城中,

見此有情有二種,如現水空月輪色。

依于清淨見色身的障垢,遠的凡夫聲聞等、近的安住十地諸菩薩,依次于世間壇城中在諸平凡者前顯現化身,於如來壇城中在諸菩薩前顯現報身,如同在淨水中見月影以及在虛空中見真月色相一般,如是見妙相莊嚴二種色身的所化有情的種性有兩類,故欲現前色身者應當具足清淨的緣分。

大乘無上續論辨三寶種性中功德品第三終。

大乘無上續論辨別三寶種性中功德品第三釋竟。

 

二種自覺:指佛與獨覺阿羅漢。

壇城:即眾會中。

六隨念:集異門論十六卷一頁雲:六隨念者:雲何為六?答:一、佛隨念;二、法隨念;三、僧隨念;四、戒隨念;五、舍隨念;六、天隨念。

腨(shuàn)腿肚子。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