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6/06 21:05:22
學習次第 : 進階

佛典電子化探索   我們已處在資訊化時代,數位化和網路技術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人們處理資訊與獲取知識的手段,資訊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佛教文獻整理和知識的普及方面,數位化需求也日益突顯,並成為全球化的普遍趨勢。在數位化技術水準較先進的地區,如日本、韓國、美國以及我國的臺灣地區,佛典電子化,特別是佛教大藏經的電子化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論文集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在日本花園大學國際禪學研究所,一批從事佛教研究的有識之士在烏·阿浦博士的主持下,決定建立禪知識資料庫,並在之後的幾年中將幾十種禪學文獻錄入電腦,發行了名為《電子達摩》的光碟。繼起者還有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院,京都禪文化研究所等。他們,特別是烏·阿浦博士成為佛典電子化的開拓者。

19934月,一個國際性的組織——電子佛典推進協定會(EBTI)在發起人美國柏克萊大學蘭卡斯特教授的家中正式成立,蘭卡斯特任會長,烏·阿浦任主任。這個組織的宗旨就是推進和協調世界各國佛典電子化的工作。

在這個組織的推動下,1993年起,韓國海印寺的一項規模宏大的工程——《高麗藏》數位化全文本專案啟動了。這項工程的主管是海印寺的宗林法師,工程得到韓國三星公司在資金、人員及設備方面的全力支援。海印寺及三星公司的電腦專家和佛教學者在漢字編碼、輸入法及漢字缺字處理等各方面作了大量的創新工作,終於在20005月完成了《高麗藏》電子文本全部的製作工程,現已有光碟傳世。

與此同時,由日本全國各大學組成的佛典輸入團體SAT正在建立大正新修大藏經原典資料庫SAT肇始于1994年成立的大藏經原典資料庫研究會。該研究會得到日本政府資金的支持,也得到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的認可。原典資料庫啟動的時間是1997年的617,計畫用10年時間將日本《大正藏》185冊的全部經文,包含注文製成電子化全文本,並通過internet向世界公開;85100冊的圖像部和目錄部資料庫也將在之後被列入計畫。就是說,在可預期的時間裏,另一項可以與海印寺電子版《高麗藏》媲美的宏偉工程將惠及國際佛教學術界。 


在電子版大藏經製作的眾多組織中,我國臺灣地區的佛教學者更是做出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早在1993年,臺灣的蕭鎮國先生就獨自主持了佛典的錄入工作,將《阿彌陀經》、《六祖壇經》、《地藏菩薩本願經》等十幾種佛典製作成電子文本。在此基礎上,自1995年起,他又在內地深圳開始錄入日本《大正藏》,至1997年,完成《大正藏》前25冊的文本錄入,從而開臺灣佛教界製作電子版大藏經之先河。之後,蕭先生提供了《大正藏》前25冊電子文本,授權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進行後續處理。以恒清法師為代表的台大佛教研究中心,於199711 6日成立25T小組,將製作電子版《大正藏》的計畫正式提上日程。緊接著,在恒清法師的奔走下,電子版《大正藏》的工作首先得到中華佛學研究所創辦人聖嚴法師的支持,中華佛學研究所在聖嚴法師的指示下,為電子版《大正藏》項目提供人力和財力等全方位的支援,實際上成為電子版《大正藏》的主辦方。1998215,在中華佛學研究所北美印順導師基金會的贊助下,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在臺北法鼓山安和分院成立,中華佛學研究所的副所長惠敏法師任主任委員,該所網路資訊室主任杜正民任總幹事,恒清法師任常委。自此,電子版《大正藏》工程全面啟動。

CBETA的電子版《大正藏》事業,得到臺灣及日本、美國和大陸佛教界同行的廣泛協助,進展神速。199912月舉行的第二次成果發佈會上,CBETA展示了已完成的132冊的成果;至20014月完成155冊及85冊的普及版光碟的,並在Internet上提供免費下載。臺灣版《大正藏》光碟現已在海內外廣泛流傳,成為電子版大藏經最流行的版本。到20072月,CBETA又完成了《卍續藏》文本的錄入。

應該說,電子佛典的事業不僅反映在電子版大藏經一個方面,如同早期日本花園大學國際禪學研究所的《電子達摩》那樣,在日本、美國及臺灣地區,這種電子佛典的活動不勝枚舉。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院在高田時雄的主持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了《大正藏》史傳部的電子化工作;東京的三友健容則在立正大學建立了日蓮宗文獻資料庫;駒澤大學的曹洞宗宗學研究所建立了曹洞宗宗學資料庫等等。

在美國,1993年沈家禎博士在紐約成立了佛教電腦諮詢庫功德會,他們經過10多年的努力,已經製作完成了十多種專集的光碟,包括地藏菩薩專集、觀世音菩薩專集等,他們將這一具有系列化的電子佛典總稱曰藏經閣,實際上是電子版大藏經的另一種形式。

總之,目前國際佛典電子化事業的現狀,正如王雷泉教授在其文章中所說的那樣,已經馳入了國際資訊高速公路,正在一日千里地向前發展,尤其是佛教大藏經的電子化已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相對而言,我國大陸的佛典電子化工作起步較晚,但也在奮起追趕。面對國際佛典電子化的大潮流,我國大陸的佛教學術界在佛教文獻的整理方面,尤其是佛教大藏經的普及方面也在加快步伐。

一方面,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佛教界、學術界及出版界以空前的速度和巨額的資金投入,將我國現存的大藏經珍貴版本如房山石經、《初刻南藏》、《永樂北藏》、清《龍藏》及民國年間的《頻伽藏》等影印出版,以仿原版形式影印的明《嘉興藏》也已面世;加上此間已被境內外出版商和佛教寺院多次翻印的日本《卍字續藏》、《大正藏》及《高麗藏》等,那種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大藏經一部難求的時代已成為歷史。

另一方面,佛典電子化已引起大陸學術界的特別關注。早在10年前,大陸的佛教界,學術界及資訊部門就有過一次大型的聚會,共商編輯電子版《中華藏》之事,只是因緣尚未成熟,故而雖然開了研討會,但會後卻沒有展開具體實踐。然而,在那之後,我國大陸的佛典電子化工作卻在默默無聞中向前推進。

在上海,復旦大學的王雷泉教授一直在為打造佛典電子化的中國國產車而奔走呐喊,也一直在為建立大陸學者佛教論文網而不懈地努力著。在西安,以陝西師大吳言生教授為負責人的工作小組,經過多年的努力,將臺灣CBETA的大五碼BIG5)成功地進行了轉換,並對電子版《大正藏》文本進行了深度加工,解決了原《大正藏》文本中存在的缺字缺圖問題,並提高了檢索的功能。同時,吳言生小組正在建立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禪宗典籍全文資料庫(《禪宗典籍大全》),該庫入藏的全部典籍均加以新式標點,以GBK碼為基本編碼,提供簡繁兩種字體的文本。


在杭州,中華佛典寶庫網站曾用自己的軟體技術支援臺灣CBETA完成了電子版《大正藏》;同時他們自1998年起也開始了相當規模的佛典錄入工作。目前最準確的大五碼BIG5)與國標擴展碼(GBK)、簡化字與繁體字的轉碼軟體Textpro,電子佛學辭典FoDict,佛經流覽器軟體FoRead,專為佛典電子化錄入研發的菩提五筆輸入法等都是由中華佛典寶庫開發的。

在北京,類似的組織很多,這裏我要特別介紹一下以李家振先生為創辦人的民間佛教文化組織——北京古今慧海文化資訊交流中心。慧海中心成立於1995年,其宗旨是從清理佛教資源的家底入手,進行佛教文獻資源及佛教藝術資源的電子化工作,並全面服務於中國佛教界和學術界的佛典電子化工程。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慧海中心的清家底工作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不僅建立了龐大的佛教文獻目錄系統,而且在佛教期刊、電子書、工具書、佛教全文資源、佛教多媒體等資源的收集整理上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目前,慧海的資源總量已達到4000GB,慧海佛教資源庫的成果包括:佛教文獻目錄資源(大藏經目錄、經錄、漢文大藏經校勘目錄、佛教典籍聯合目錄、近現代佛書目錄、佛教期刊目錄及全文),佛教全文資源(全部約40000多個檔,總計15億字以上,資源量3.3GB),佛教多媒體資源(擁有大量佛教藝術圖片、音頻、視頻資源),電子書資源(目前國內最大的佛教電子書系統),工具書資源(成熟資料約13萬餘條)。

慧海中心經過十餘年的努力,不僅擁有豐富的佛教資訊資料,在技術平臺開發及專業團隊建設方面也具有相當的實力,在硬體設施上亦有了良好的基礎。2004—2005年,受海南三亞海上觀音基金會委託,慧海中心編輯製作了電子版《觀音寶典》,收錄涉及觀音的佛教典籍及其他文獻147種約200余萬字。此前,上海龍華古寺與李家振先生就有過選擇一部最有價值的大藏經版本製作成電子文本的設想,通過《觀音寶典》這次成功的嘗試,我們獲得了佛典電子化的經驗與信心,決定正式開展大藏經電子化工作。20064月,上海龍華古寺與慧海中心合作,正式啟動《趙城藏》電子化全文本專案,這是中國古版大藏經首次被製作成電子文本的宏大工程,也是彌補大陸佛教大藏經電子化空白的應時之舉。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