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5/26 08:42:52
學習次第 : 進階

 

現觀略義講記 第四課

華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第四課

《現觀莊嚴論略義》的七十義,我們已講了表示三智之法,現在講表示四加行之法。首先是表示正等加行的十一法,其中加行相和加行已經講完了,下面講加行功德。

三、加行功德:因修習加行而獲得的暫時與究竟功德,即是加行功德的法相。可分為十四種。其界限,是從大乘資糧道直至佛地之間。

修行加行而獲得的暫時與究竟功德即是加行功德。所謂暫時功德,比如遣除即生的違緣等;所謂究竟功德,即最終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這些功德歸納起來有十四種。加行功德的界限,是從大乘資糧道至佛地之間。

為什麼講加行功德?因為了知了功德,才會對般若法門生起信心和歡喜心。比如一枚寶珠,當你了知把它戴在身上就不會得龍病、傳染病,即生的一切所作都將如願等等,就會不惜代價地求取。所以,讓人學佛先要讓他了知功德。而世間人不學佛,也只因他不知學佛的功德,如果他知道學佛對精神、對生活、對今生來世的種種利益,也一定會學的。誰都執著自己的利益,但對佛法的無知卻使他難以獲得真實自利。

四、加行過失:對加行的生起以及增上作阻礙的魔業,便是加行過失的法相。可分為四十六種。其界限,在七地以下。

為了獲得加行功德,修行人要使加行在相續中生起並增上,而對此作阻礙的魔業,就叫加行過失。加行過失共有四十六種魔業:依靠自身的有二十種,依靠自他二者任何一方的有二十三種,依靠他身的有三種。比如,傳講者和聽法者的意見不合,法師想略說,而聽法者卻想廣聞;法師欲廣說,而聽法者卻想早一點結束……這就是魔業。能了知何者是魔業,在修學般若波羅蜜多的過程中,就會及時認知歧途並改正錯誤,而不致捨棄加行。

五、加行性相[加行定相]:表示大乘加行本體或者功能的智慧便是加行性相的法相。可分為九十一種。其界限,是從大乘資糧道直至最後有際之間。

加行性相是表示大乘加行的本體或功能之智慧,其九十一種分類總的攝為智相、作用相、勝相和自性相,以表示三智之相。了知了加行性相就會對果法生起歡喜,就像知道拉薩的功德才有去拉薩的動力一樣。它的界限是從大乘資糧道一直到十地末。

七十義中有的從對境方面講,有的從本體方面講,有的從作用方面講,還有的是從修行者身份方面講……把握了這些,其實聞思本論也不難。雖說很多道理對凡夫而言不可思議,但在前世善根和習氣的推動下,很多有緣人也能歡喜地趨入聞思修行。因此,能否學好這部論典,也跟自己的緣分有關。

學院就有很多堪布,對《現觀莊嚴論》極有信心,每天不間斷地念一遍頌詞。藏文《般若經》有十二大函,全部念很困難;而作為般若法門總集的本論,只有兩百多頌,念一遍並不難。所以,同樣是有緣人,我們要為能背誦這部論典而生歡喜。不要總是想:今年又背這背那,多困難!我舌頭都磨爛了,多痛苦……而應該想:依靠這個肉身能背誦這部論典,太難得了!

六、大乘順解脫分:能夠利益遠離(痛苦)之殊勝法,但其體性尚不屬於清淨善根位階段的道,即是大乘順解脫分的法相。可分為五種。其界限,是從入道直至獲得加行道果位之間。

大乘順解脫分在資糧道而不是加行道,這種善根是能遠離痛苦的殊勝法,有信、勤、念、定、慧五種分類。

所謂善根,有順福德分、順解脫分和順抉擇分三種。順福德分善根是未以出離心、菩提心或空性見攝持之善法。就像世人念阿彌陀佛,既無出離心又無菩提心,更不必說空性見,他們只是以健康、發財等世間福報為目標,而這樣念佛、行善,只能造一些人天有漏福德。順解脫分善即隨順解脫之善根,有兩種:一是小乘順解脫分善,以遠離世間、厭離輪回、希求寂滅的心態修行四諦;一是大乘順解脫分善,以利益一切眾生、希求佛果之心修持皈依乃至般若等大乘善法,我們從入大乘道開始至加行道之間,所行持的就是這種善根。

大乘行人一定要善巧大乘修行,也就是說,要讓所作善根成為順解脫分,成為解脫之因。若是順福德分,只能積累點福報、得人天之果,而如果發了菩提心,那麼哪怕念一句觀音心咒、放一條生命、轉一圈佛塔,乃至在電腦前做些平凡善法,也都成了隨解脫分善根。

七、大乘順抉擇分:具有緣眾生為對境的殊勝之相,並以修所生慧為主體的勝解行智慧,便是大乘順抉擇分的法相。可分為四種。其界限,在暖等四位。

順解脫分善根成熟以後,以緣眾生為對境而生起諸多殊勝之相,以修慧而非聞思智慧為主體,這樣的凡夫智慧就是大乘順抉擇分。在順抉擇分位,輪回與涅槃的界限已漸漸分開而即將趨入見道,所以不同於順解脫分善。

八、有學不還[有學不退轉相]:具備不墮有寂任一邊際確定標誌的菩薩,便是有學不還的法相。可分為分別住于加行道、見道、修道三道的三種。其界限,是從大乘暖位直至最後有際之間。

具備不墮三有、不墮寂滅標誌的菩薩,是不退轉相。住加行道、見道、修道三種行人,稱不退轉者。前面講加行道是從智慧角度,而這裏指補特伽羅。為什麼叫不退轉?從不墮落的角度,菩薩于加行道忍位已不會墮入惡趣;而從授記的角度,如《經莊嚴論》所說:見道及八地會得不退轉授記,也有利根者于加行道即得授記。所以,不退轉的界限是從大乘暖位直至最後有際之間。

下麵的三種加行——生死涅槃平等加行、清淨刹土加行和方便善巧加行,分別是獲得法身、報身、化身的三種修法,一般來講是八地以上菩薩的境界。當然,相似境界,凡夫也有。

九、生死涅槃平等加行[三有涅槃平等加行]:以證悟輪涅二者無有自性而進行修習的加行,即是生死涅槃平等加行的法相。其界限,相似的,是從大乘資糧道開始;而真實的,則在(三)清淨地。

不是口頭上,而是完全通達輪回、涅槃無有自性、不生不滅,由此而修行的加行叫生死涅槃平等加行。八地菩薩知道即將成佛,為了現前法身而修此般若加行。對法身,顯宗、密宗的講法不同,密宗指普賢王如來,而顯宗指二十一種無漏功德。我們學《中論》、學《現觀》,為獲法身不斷修持輪回與涅槃,無有少分別……”的中觀見解,這是相似的生死涅槃平等加行;而真實的在三清淨地,從八地才開始修持。

十、清淨刹土加行:能使自己將來成佛的刹土之器情二世間都遠離過患,即是清淨刹土加行的法相。可分為兩種。其界限,相似的,是從大乘資糧道開始;而殊勝的,則在(三)清淨地。

所謂的清淨刹土加行,是指為了獲得圓滿受用報身果位,而在因地所作的發願與積累資糧。相似的清淨刹土加行凡夫也有,比如為了往生極樂世界而念佛、積資淨障;但真實的只有八地以上才有。

十一、方便善巧加行:能了知行持方便善巧的十種對境[十種方便善巧]是應時還是非時的加行,即是方便善巧加行的法相。可分為十種。其界限,相似的,是從大乘資糧道開始;而主要的,則在(三)清淨地。

這是獲得種種事業化身的加行。為了在不同緣分的眾生前示現化身事業,一定要知道于何時、何地、于何種因緣下示現何種事業,何為應時、何為非時……對這些,具足神變神通的佛陀、大菩薩們徹知無礙,而我們凡夫要靠猜測,但往往測不准。前些日子,有的法師來學院聽了兩三天課就認為因緣成熟而回漢地弘法去了,但因不了知時非時,反而落入在家的網中,回不來了。所以,只有修此加行才能知道何時該入城市、何時不該入;要度眾生,也知道何時能度、何時不能度……

以上講了正等加行。正等加行在《現觀莊嚴論》裏比較難,內容也較多。

表示頂加行的八種法:一、暖頂加行[具足十二相狀之頂加行]:暖位元所攝的總攝修習之標誌殊勝者,即是標誌(頂加行)[暖頂加行]的法相。可分為十二種。其界限在暖位。

加行道分四位,首先是暖位。修持般若波羅蜜多加行,超越資糧道獲得一定成就入于暖位時,會出現十二種征相,比如做夢時也了知諸法如幻如夢等。此時雖是凡夫,但跟資糧道不同,因為已接近登地,所以不論在醒覺位還是夢裏,種種相已經現了。我們看看自己有沒有這些相?暖位可不是開了地熱的感覺。

二、頂頂加行[福德增長之頂加行]:加行道頂位所攝的總攝修習之殊勝增長階段,即是相增長(加行)[頂頂加行]的法相。可分為十六種。其界限,在大乘加行道頂位。

加行道頂位時,其福德較供佛等善根極大增長。《大般若經》裏講:若有人供養諸佛並回向正覺,而獲頂位者為別人宣說般若波羅蜜多,後者功德尤勝於前……乃至共有十六種一層層超勝的功德。因為善根增長,所以叫相增長

三、忍頂加行[堅固頂加行]:為忍位所攝的,對於三智的任何一種證悟以及不舍眾生之利都已獲得堅固的頂位,即是堅固(加行)[忍頂加行]的法相。可分為兩種堅固。

忍位時,證悟穩固且利益眾生永不退轉,所以叫堅固頂加行。凡夫人有時覺得修行不錯,不管夢境還是白天修法,兩三天當中很有把握,但因未得忍位,兩三天以後境界全都消失了。有時利益眾生的心很切,尤其學《入菩薩行論》第一品時,上師剛講了發心功德,我一定要利益眾生!但過兩天又銷聲匿跡了。這就說明沒有獲得穩固。而獲得忍位時則不同,因證悟境界和利益眾生的心都很堅固,不容易被摧毀。

四、世第一法頂加行[心遍住頂加行]:對於四種菩薩隨喜發心之義能夠一心專注而安住的頂位,為世第一法所攝,即是心遍住加行[世第一法頂加行]的法相。

世第一法菩薩隨喜地上四菩薩的善根,有一百二十一種禪定出現。和前面的加行不同,此時不管你的心專注哪一境界,都能完全專注。

不像我們,我們想閉關、修行,但稍坐一會,或者睡著了或者打妄想,這說明還未得世第一法。獲得世第一法,你就能於所專注的境界如如不動。

五、見道頂加行:對於見道所斷之妄念能夠特別對治的總攝修習殊勝(三智)者,即是見道頂加行的法相。可分為針對四種妄念的四種對治。

見道所斷之對治的三智修行叫見道頂加行。《現觀莊嚴論》裏講:分別妄念有所取分別和能取分別,所取分別又有趨入所取分別和退還所取分別,能取分別也分執實能取分別和執假能取分別。

六、修道頂加行:對於修道所斷之妄念能夠特別對治的總攝修習殊勝(三智)者,即為修道頂加行的法相。可分為針對四種妄念的四種對治。

見道頂加行是對治見斷,而修道頂加行是對治修斷。二地至十地有不同修斷,這些修斷也可分為四種分別妄念,以四種對治摧毀。

七、無間頂加行[無間道之頂加行]:成為遍智親因 的總攝修習殊勝(三智)者,即為無間頂加行的法相。其界限,僅為最後有際。

無間頂加行就是十地末位,因為十地末(金剛喻定)之後無間成佛,所以這種加行是成佛親因。所謂無間,即無間隔或無任何違緣。

八、應遣邪行:顛倒執著二諦之無知,即是應遣邪行的法相。可分為十六種。其界限,從未入道直至最後有際之間。還有一種說法,是直至七地之間。

應遣邪行也叫所斷邪分別念。凡對二諦的顛倒妄想分別,都可包括于應遣邪行當中。諸如對人、對法的執著,乃至七地之前都有不同執著,這些都可包括在應遣邪行中。從所知障的角度,未入道至十地末都有應遣邪行;而從煩惱障的角度,未入道至七地都有應遣邪行。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