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參加 我要祈福
尊貴吉美法王

 

 

 

 

南非開普敦藥師佛道場

 

傳講

 

《六中有圓滿次第導引》

 

 

大恩根本上師:吉美法王

 

 

2019/08/20(4)藏密白玉佛學會/南非開普敦藥師佛道場

 

傳講:「寂忿密意自解脫深法-六中有圓滿次第導引

 

課程內容分享~

 

所謂心,無間而覺,亦(無間)忙亂,追憶一切事物,故為涅槃與輪回之所依。心基本上安適(平靜下安住),但人心很難平靜、安住,煩惱不斷生起,所以迷亂。人心會追憶一切事物,例有各種想法念頭追隨一切外境,2500年前,世尊為調伏眾生,因爲眾生貪念有二萬一千,嗔念有二萬一千,癡念有二萬一千,貪嗔癡三種亦有二萬一千,合起來有八萬四千煩惱,故釋迦牟尼佛傳八萬四千法。

 

人心是非常亂的,很多想法,眾多妄念。所以要實修,把眾念減少為貪嗔癡三個念頭,再減少爲一個阿賴耶識,那就有希望了。人心眾多念想很複雜,所以煩惱要淨下來。

 

因為「為輪回涅槃之所依」。如貪嗔癡形成了三惡道,三毒依靠心,三惡道也是靠心,人心是很可怕的,可決定ㄧ切。人心視三惡道無則無,視為有則有,輪回涅槃的依靠基礎是阿賴耶,也叫基,輪回中下三惡道的苦悲,或積善業生三善道的喜樂,全皆依靠心,以心為根。

 

 

 

 

首先最重要確定~一切造作者都是自心。初學者的心如同野馬, 例如要擒住野馬的人,要用善巧的方法馴馬,否則馬會被嚇跑。剛學佛的人,煩惱很多,要使他靜下來不容易,所以也要用善巧方法。所以學佛調伏心,是有許多方法的,但不是用自以爲是的方法。

 

簡單說:調伏心有很多方法,密續:「ㄧ義亦不昧,不難方便多」。有很多善巧方便使心靜下來,自己修心時要「輕持」,上師教弟子也要看弟子的根器,如世尊傳八萬四千法利眾,例如一般人給他最喜歡的東西或食物,他就會靜下來。馴馬也要用善巧方式調伏,才可供騎用。

 

人的心如野馬,狂象,若強制強迫壓制,妄念會越來越多,不斷湧現。有些學密者沒有上師導引而亂修,越修越不正常,甚至風心失調,所以調伏自心,也是慢慢順心而修自然安住,按照正確方式修,則寂止才會生起。

 

 

 

 

修上師瑜伽之後,上師身口意融入自己的身口意,無二無別,稍微禪定一下。剛實修時發現沒那麼簡單,平常生活忙碌,不會發現自己的心多忙碌迷亂,這樣修時,就發現心馬上跑了,很難安住。

 

故佛經中說,「人心如猴子跑不遠,但難靜下來」。這樣訓練心安住在木頭或石頭上,可看自己的心,1分鐘、2分鐘⋯⋯10分鐘,心會跑走幾次?

 

所謂「萬法為心」,萬法依心而顯現,心性空性無形狀、無色彩,是無為法。這樣的無為法如何依靠有為法,兩者是不相干的。所以眾生若執著在相上,為境束縛、受苦,完全是迷亂的結果。而心性如虛空,外境如雲層,「心」可以變化產生一切,輪迴剎土都可以。

 

將心集中註意在木頭或石頭上,心不散亂。心若跑掉,(不管是好的,壞的,都是跑掉),在心專注集中的時候,不管好的、壞的念頭,都不可以生起,心要穩固(無雜念,不生善念,惡念)。

 

專注在木頭或石頭上,要明淨(清楚看著、有精神)不是呆呆的,但不生起任何煩惱,如水桶不搖它,非常清澈。

 

將心置於木頭或石頭上,外是不清淨守意,內是清淨守意,密是風心守意,這三種。

 

 

 

 

不散亂最重要,「明淨穩固而光輝」。專注時不可太用力過猛,也不可太放逸,鬆緊要剛好。心識活潑安住於定境,保持明淨狀態。

 

過去喀週給勒巴尊者說:「心所依木石而修寂止不合理」,這沒有什麼不可以。因為以外的角度,這衹是一個所依的定境而已,這個定境(木石),使你心不外散的方法,而內(本尊)清淨守意,密(心)風心守意,都是可以的,當達到寂止的作用,這些(上述外內密)都是可以拿掉了。

 

「堅穩」是想盡辦法不起妄念,否則會影響禪定。禪定時保持明樂的狀態,心是增上進步的。過程可能有昏沈掉舉的障礙,這時要停下來,堅持禪坐是不好的,故應「短時多次」必免昏沈掉舉的障礙。無法坐半小時,ㄧ小時,可將半小時分三次,不管念經、持咒、禪修,若昏沈掉舉,會使你心不淨,可能越修越不開心、煩躁。多次修對治昏沈掉舉的問題,得禪定境界,短時多次修,較易生禪境。

 

例閉關時,修行人出現昏沈掉舉的狀況,用冷水擦臉,或起身向壇城頂禮,或繞閉關房。

 

 

 

 

法王的經驗是,看許多人喜歡打坐,未克服昏沈掉舉,越坐越好睡, 結果不是在打坐是在睡覺。所以閉關時上師交代要睡飽,觀本尊打坐才有精神、有效果。打坐時,睜開眼望虛空,全身放鬆,脩大圓滿的人,很少把眼睛閉起來。有時候修法時上師會閉眼,這時是在觀大悲心或觀想亡者是有的。

 

尤其閉關更嚴格,觀本尊,出定(離座、吃飯、上廁所)以念珠打忿怒尊的頭形,放在座位上, 表示不離座。而且不立刻起身,心保持無二的狀態。起身時,小心禪定定境與行持融合(入定出定融合),轉為道用。

 

所以修禪者,平常生活中必須保持心與行為融在一起,小心謹慎,不管行住坐臥,吃飯,常觀心在或不在(護心),將禪帶入生活中,佛法融入生活。

 

~烏金喇嘛分享

 

 

 

佛學會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