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7/08/19 10:29:17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7/08/19 10:28:20   編輯部 報導

學誠會長在太虛大師圓寂7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各位法師,各位嘉賓:

  今天,我們在彌勒菩薩應化聖地、太虛大師曾經住持弘法的道場——浙江奉化雪竇寺,隆重舉行太虛大師圓寂70周年紀念大會,緬懷太虛大師一生的願行事業,深入研究太虛大師的思想寶藏,對豐富發展人間佛教思想,進一步加強當代中國佛教自身建設,不斷開創佛教中國化新境界,構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首先,謹向兜率內院中的太虛大師致以至誠禮敬,向出席今天大會的各位領導、學者、法師、居士及各界嘉賓,致以誠摯問候。

  太虛大師是我國近現代佛教改革的宣導者。面對清末民初中國佛教內外交困的危機,太虛大師在佛教菩薩精神和社會革命思潮的激勵影響下,以勇猛無畏的氣魄宣導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產革命,期望以大刀闊斧的手段革除附著在佛教肌體上的沉屙積弊,開創古老佛教發展的新局面。太虛大師的改革主張如一聲春雷,驚蟄潤枯、振聾發聵,給當時因循保守的佛教界注入一股奮勇向前的推動力,喚醒了佛教界有識之士復興聖教的決心與志願。太虛大師的革命主張,具有鮮明的前瞻性和理想主義色彩,實踐中屢遭挫折、不斷調適,但這些思想對中國佛教的現代化轉型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和引領作用,對今天中國佛教的制度建設、僧團建設、寺院管理與信眾組織、教育依然具有寶貴的借鑒意義。

  太虛大師是人間佛教的首倡者。針對清朝中期以來,中國佛教越來越流於形式化的送死度亡和迷信鬼神,而忽視發揮佛教對現實人生積極作用的積弊,太虛大師立足大乘菩薩精神,汲取中國傳統佛教的精華,在判攝全部佛法、融貫五乘八宗的基礎上,重新加以抉擇,首倡人生佛教”“人間佛教,主張從現實人生為基礎,改善之,淨化之,以實踐人乘行果,而圓解佛法真理,引發大菩提心,學修菩薩勝行,而隱攝天乘、二乘在菩薩中,直達法界圓明之極果。(《人生佛教之目的》)這一思想以現實人生為成佛的基礎,以成佛為人生奮鬥的終極目標,將佛教的終極關懷、最高理想與現實人生貫通一氣、緊密結合,既堅持了佛教的根本信仰與價值追求,又彰顯了佛教對人生社會的積極意義,為現代佛教、個人、社會的良性互動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與思想基礎。太虛大師首倡的人間佛教思想在海峽兩岸以及海外華人佛教界產生了深遠重大的影響,得到多元並行的傳承弘揚與創新發展,成為開闢中國佛教新時代的重要思想資源和方向指引。1983年,本會前會長趙朴初居士,在借鑒太虛大師人生佛教”“人間佛教思想的基礎上,創新發展、積極轉化,提出了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人間佛教思想。此後,人間佛教成為本會指導思想和中國佛教的發展方向。在這一思想引領下,我國佛教界在加強自身建設、服務社會人群、堅持中國化方向、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等方面不斷取得新成績。

  太虛大師是世界佛教運動的推動者。早在求學祇洹精舍期間,太虛大師就曾受到世界佛教運動的影響,並積極參與其中。其後的佛教改革與修學弘法經歷,使太虛大師逐漸形成了廣闊高遠的世界視野,樹立起弘法全球的偉大志願,並將推動佛教的世界傳播作為實現中國佛教復興的重要途徑。他認為:中國人心之轉移系乎歐化,欲構成正信佛法之新社會,當將佛法傳播為國際文化。(《告徒眾書》)太虛大師積極宣導、推動世界佛教運動,創建世界佛教聯合會,建立世界佛學苑,培養國際弘法人才,弘法日本、南亞、東南亞及歐美各國,促進各國佛教徒之間的友好交流與互助合作。太虛大師的廣大發心與不懈努力,增強了中國佛教的國際影響力與話語權,加強了世界佛教徒之間的法誼與團結,推動了佛教在全世界的弘揚,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鑒,對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等國際性佛教組織的建立產生了重要的啟發作用。

  太虛大師是世界新文化構建的探索者。置身中國社會千年未有之巨變,經受西方各種現代學說思潮之洗禮,太虛大師以超越佛教本位的開放格局,全面深刻反省了中國文化及人類命運,意欲為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找到一條充滿光明和希望的新路。大師對時代脈搏高度敏感,對佛教文化充滿自信,認為當此古今中外鎔冶一爐之時代,非創造世界性之新文化,不能總承過去而普發未來。然足為創造世界性新文化之因素者,則佛學尚矣。(《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緣起》)他洞達佛學世學,慧觀東方西方,經緯古代現代,創造性地將中國佛教引入了與世界文化互動融通並致力構建世界新文化的未來方向。大師建立世界佛學苑,便寄寓著創造更進一步的世界新文化,而應付這新世界的人心(《澹寧明敏》)之深遠目的。太虛大師對世界新文化構建的探索和實踐,為佛教能夠成功融入並引導時代文化開出了一條新路,這不僅對佛教的長遠發展意義重大,同時也為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和世界新文化的誕生作出了積極貢獻。

  太虛大師示現涅盤已有70年,但他的思想與影響歷久彌新、永不磨滅。其悲願之殷切、思想之深刻、著述之宏富、涉獵之廣博、經歷之豐富、入世之深入廣泛、影響之重大深遠,在中國乃至世界近現代佛教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今天,我們對太虛大師最好的紀念,就是從他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中汲取營養,推動當代中國佛教的發展,並將佛教對社會進步和世界文明的積極作用充分而富於創造性地發揮出來。

  我們要發揚太虛大師愛國愛教的精神。太虛大師一生致力於佛教復興,希望發揮佛教淨化人心、覺群救世的積極作用,改善人生,改良社會,振興國家,利益眾生。抗戰期間,太虛大師遠赴南亞、東南亞講經弘法,爭取當地佛教徒和民眾對中國抗戰的同情與支持,彰顯了菩薩比丘的慈悲救世精神與殷殷愛國情懷,值得我們學習效法,發揚光大。中國佛教的生命只有在中華民族整體生命的欣欣向榮中才能得以常青,為此我們要主動擔當促進祖國統一、社會安定、民族團結、中華文化復興的時代責任,將太虛大師愛國愛教的深悲大願轉化為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動力。 

  我們要學習太虛大師以振興佛教為己任的偉大願行。從祇洹精舍研學佛法到普陀山閉關閱藏靜修,從宣導三大革命到整理僧伽制度,從創辦佛教刊物到興辦佛教教育,從提倡八宗並弘到宣導人間佛教,從參與國際弘法到推動世界佛教運動,太虛大師的一生始終以復興中國佛教為己任,奔走呼籲,上下求索,愈挫愈勇,百折不撓,殫精竭慮,為法忘軀。這種舍我其誰、勇猛精進的擔當精神、進取精神、奉獻精神,為我們樹立了光輝典範。

  我們要繼續豐富發展人間佛教思想,持續推動中國佛教的現代化轉型,不斷開創佛教中國化的新境界。要加強佛教典籍的整理研究與現代闡釋,鞏固人間佛教的經典基礎、教理基礎,將人間佛教深深植根于中國傳統佛教的沃土。要積極建設當代漢傳佛教修學體系,夯實人間佛教的修學基礎,使人間佛教牢牢建基於佛教戒定慧三學的堅固基石上,成為宗說兼備、理事圓融、解行相應、契理契機的現代佛教形態。要不斷加強佛教自身建設,完善人間佛教的制度基礎、組織基礎,拓展豐富人間佛教的文化內涵與表現形式,實現佛教制度、組織、管理與佛教文化的現代化轉型,建立契理契機的現代佛教制度體系、組織形態、管理方式、教育體系與文化表現形式。要充分發揮佛教的文化紐帶作用,保持、擴展人間佛教的國際視野,促進中外友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多元宗教對話,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聯合世界佛教徒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使佛教慈悲智慧之光遍照全球、廣利有情。

  我們要傳承太虛大師對中國文化前途和世界文化前景的深遠眼光、深沉責任,以佛教思想的時代建樹創新民族文化、融通世界文化,共建人類新道德、世界新文化。中華民族的前途和人類命運的前景,從根本上來說,都系之于文化的更新嬗變。佛教要想更深入廣泛地影響化導時代,擔當于國、于民、於世界的責任,必須站在時代思想的高峰,發出足以啟迪人心迷茫、指引文化出路的聲音。正如太虛大師所說:今日的中國……唯有切實看清了現代中國的需要,擇取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及現代全世界流行文化的所宜,憑藉之以為基本,以創造復興中國民族解救世界危機的新文化耳。(《怎樣建設現代中國的文化》)在當今全球化時代,我們應將佛教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世界文化精華相融通,共同建構適應中國現代發展需要、開啟人類文明新範型的世界新文化。

  祝願在座諸位身心輕安,六時吉祥。

  謝謝大家。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