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10/14 21:34:07
學習次第 : 進階

修心的戒律

 《修心七要》

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 注撰 謝思仁 中譯

當我們一開始修習菩提心時,便要持守小乘、大乘、金剛乘的戒律,同時,不要誤解教義,例如:為消除“我執”,做出自毀或無意義的舉動。我們應以古來過清修生活的男女行者為榜樣。修行不能斷章取義──不能僅容忍自家人的傷害,而無法接受邪靈冤親的干擾;反之亦然。對待敵人無法像寬待自己的朋友是不對的;同樣的,對上述兩者采寬容態度,卻無法忍受自己的痛苦,例如病痛,也是不正確的。或許有時我們可以忍受痛苦,籍它修行,但在順境安樂時也不應放鬆它。修行應平等無別,不應只取片斷,這就是修習菩提心的戒律,我們必須繼續朝這個方向訓練自己。

  修習菩提心要將過去“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身上”的習氣改正過來。一般說,修習菩提心必須十分嚴謹審慎,但其成果也是斐然的。我們應像其他法友,清淨無憂、小心謹慎的修行,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日臻圓滿。平常勿談人之長短這種不快的話題,例如修行者犯錯破戒等。我們應常面帶微笑,心平氣和的說些愉快的事。我們不應道人過失,不論他是一位普通人或是修行者。見他人錯誤,應視其為自己的,並想:“這位尊貴的人並非我想像的那樣,以前不是也有人認為佛陀有缺失嗎?”以此認定錯誤的是我們的心。

  談到我們的心,應常檢視它,確定五毒哪項最頑強,然後盡全力修行克服它。我們不應期待修習菩提心會得任何利益。例如:我們也許會想籍它來降伏邪靈魔刹,或征服歹徒、惡人以博得他人尊敬賞識。我們必須放棄這種錯誤的修行,以及期盼此生會獲得幸福、名聲等的想法;或希望來世生於富貴人家,甚至得個人解脫等等。我們必須體認修行時執假為真,把持“我執”的心態就像吃下有毒的食物,必須排斥它,訓練自己觀一切都是虛幻的。

  凡夫無時不顧及自己,不論何時何地,只考慮到本身的利益;如果有人損惱了他,便耿耿於懷,永不遺忘。因此,當我們修行菩提心時,更須常關心傷害我們的人。

  我們不要有幸災樂禍的心理,尤對批評我們者不應反唇相譏,而應本著良心道其長處。我們很可能對傷害我們的人、事記憶歷久不忘,並伺機反擊。但事實是我們應盡可能幫助對方,甚為邪靈所擾,亦應待以慈悲與愛心。不論在評論他人過失,或持猛咒驅除神鬼邪靈時,都不應使用任何造成他人精神傷害、痛苦的話語。

  我們不應使用欺騙的伎倆把自己艱困的工作或障礙加諸別人,而使一個弱者無法承擔。賽馬時,大家全神注意跑最快得獎的馬匹,但在佛法修行上,則不應期盼名利,得更多好處,或利用各種方法去獲得財物。我們不應在乎是否有這些利益。接受失敗、挫折是為了將來得到更佳的因緣;修習菩提心是希望減輕自己的病痛、災難等──這些都是錯誤的修行。不管快樂或病痛到來,我們都不應陷入期待或恐懼的羅網中。

  除了錯誤的修行外,還有,錯誤的知見──有神論與無神論。錯誤的禪修──執其為最高,認為除此無它。錯誤的行為──破三乘戒律。任何人不管位高或位低,都可能因犯此過,永無出輪回之日,甚墮惡道。

  領受教法時,佛陀教導我們要依法不依人。例如,金子的真偽在於它本身的品質而非販賣的人。修習菩提心時,我們要避免變得驕傲自大,修任何法門都要按部就班,調服己心。

  我們應使自己成為所有眾生最謙卑的僕人。“如果功德主往生,我便有食物吃、有供養拿;如果朋友死了,我便可以獲得他的藏書和法物;如果同僚走了,我便可以獨佔好處;如果我的冤家、敵人死光光,我就松一口氣了!”類似上面這種想法要完全摒棄。我們的快樂不應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也不應如此期盼。

 


備註 :